科學家預警:若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全世界紅樹林將在2050年滅絕

2020-12-05 瀟湘晨報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如果不採取更多措施來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那麼地球上的所有紅樹林到2050年就可能淹沒在上升的海洋中。

紅樹林是沿海重要的生態系統

科學家研究了過去1萬年78個紅樹林生態系統的沉積物數據,發現如果海平面上升速度超過6毫米,紅樹林就更有可能滅絕。專家認為,到2050年,地球上的海平面上升速度就可能超過這個數字。

這些紅樹林生態系統是保護沿海地區免受不同熱帶風暴影響的關鍵,也為很多生物提供了棲息地,包括藻類、藤壺、牡蠣、海綿和苔蘚蟲。

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羅格斯大學博士後科學家艾麗卡·阿什告訴媒體:「如果紅樹林消失了,那麼依賴它們的魚類和其他物種的數量將出現不平衡。」

阿什補充說:「這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物種,甚至那些實際上沒有被這些紅樹林保護的物種,因為當不同物種的水平發生變化時,會影響到整個系統。」

紅樹林除了為沿海社區提供保護和清除大氣中的碳外,還與捕撈生態系統內不同物種的漁民的生計交織在一起。

【來源:都市快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如果不減少排放量,到2050年紅樹林樹木將無法在海平面上升中生存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不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到2050年,紅樹林樹木(在佛羅裡達和其他溫暖氣候中發現的寶貴沿海生態系統)將無法倖免於海平面上升。一個國際小組利用過去10,000年的沉積物數據,根據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估算了紅樹林的生存機會。
  • 研究稱海平面上升可能導致紅樹林在2050年之前消失
    根據一項新研究,紅樹林的適應速度不夠快,無法擺脫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到2050年可能會消失。 這是因為,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有增無減,這些森林將無法跟上海平面上升的速度。這些樹木在儲存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保護社區免受風暴和海岸侵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2050年比2008年減半: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國際航運要改革 | 好奇心小...
    4 月 13 日,國際海事組織(IMO)的 100 多個成員國在倫敦討論了一周之後,拿出了一份「減排戰略」,提出在 2050 年將國際航運的溫室氣體排放降到 2008 年的一半以下,並爭取在本世紀內逐步實現零排放。這是國際航運領域的首個減排戰略。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真的可望而不可及?
    中國政府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控制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並承諾在2020年之前,將可再生能源提高到能源消耗量的15%左右。它還確定了到2010年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目標。但事實上,中國仍將嚴重依賴煤和其他礦物燃料,為迅猛增長的經濟提供能源。煤仍佔中國主要能源消耗的70%左右。目前在全國,一周就建成超過一家燒煤的電站。
  • ...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減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清華大學報告:2050年要基本實現二氧化碳淨零排放,全部溫室氣體...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研究報告指出,到2050年實現2℃溫升控制目標的深度減排路徑,需要實現二氧化碳近零排放,二氧化碳淨排放量需要並有可能降低到20億噸左右,與世界屆時人均排放1噸-1.5噸的平均水平相當,將比2030年前二氧化碳峰值排放量減排約80%。
  • 用簡單措施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科學家說,簡單的措施可以改進生產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菅義偉發表施政演說:2050年實現日本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他宣布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據日本共同社10月26日報導,菅義偉當日發表了擔任日本首相以來的首次施政演說,他表示,日本將在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共同社此前分析稱,為實施這些計劃,政府需要收緊對電力、冶金和汽車產業公司的環保要求。
  • 繼中國之後,日本政府將宣布到2050年實現溫室氣體零排放
    據《日經亞洲評論》援引政府消息來源報導,繼中國宣布承諾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後,日本政府很快將宣布到2050年把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零的計劃。 目前科學定義的造成全球變暖的氣體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氯氟碳化合物等,而其中佔比最大的又是二氧化碳。
  • 世界上最大的巨蜥「科莫多龍」,2050年將瀕臨滅絕
    科莫多國家公園成立於1980年,以保護大型蜥蜴及其棲息地,但研究人員說,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面對氣候變化,當前的保護戰略不足以避免物種減少。這是因為氣候變化將加劇已經很小的孤立人口的負面影響,儘管全球變暖,但預計在未來維持高質量棲息地的地區建立新的保護區等幹預措施,可以有助於減少氣候變化對科莫多龍的影響。
  • 瑞典2050年後淘汰化石燃料汽車 溫室氣體零排放
    瑞典將在2030年淘汰化石燃料汽車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1月15日電 瑞典環境大臣萊娜·埃克15日在斯德哥爾摩的首相府舉行新聞發布會說,她已於當天開始參與有關「2050年瑞典溫室氣體零排放」路線圖制訂的工作。
  • 科學家稱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是「生存排放」
    據《中國農業工程學報》2008年10月報導,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佔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但來自農業源的排放是農業生產的自然過程,農業源的溫室氣體排放屬於「生存排放」。研究表明,通過改善反芻動物營養、推廣稻田間歇灌溉、建設沼氣、推行緩釋肥、長效肥料可以減緩農業源溫室氣體排放,但急需進行技術和經濟性評估。
  • 為減少海運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海事組織籤署協議
    為減少海運溫室氣體排放 國際海事組織籤署協議 2018-04-14 14:24:4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英專家:溫室氣體危害大 人類拯救地球只剩7年
    北極熊面臨滅絕的危險 世界著名自然災難專家、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地球物理學教授比爾·麥克古爾在其新書 《7年拯救地球》中提出:人類只剩7年時間來拯救地球和人類自己,如果溫室氣體在這7年中無法得到控制,那麼地球將在2015年進入不可逆轉的惡性循環中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正確認識溫室氣體排放核算
    一方面它們使地球表面變得更暖,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沒有溫室氣體的保護,地球上的年平均氣溫將降低至-23℃,而正是因為它們的存在,我們才能在年平均氣溫14℃的地球上生活;另一方面,導致了全球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繁發生為特徵的氣候變化。由於人類活動排放了大量的溫室氣體,破壞了自然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平衡,且短時期內不能恢復。
  • 西方科學家指責亞洲水稻排放溫室氣體甲烷
    控制變暖要少種少吃大米?  水稻專家認為這種觀點太過極端  農民應該不算是溫室氣體排放大戶,相對城裡人,他們很少坐飛機出行,很少開大排量汽車郊遊。  不過,在如今這個時興談論氣候變化的時代裡,一幫西方科學家又將矛頭指向亞洲的米農,稱他們種植的水稻田全天候排放著比二氧化碳還要厲害的溫室氣體。亞洲米農反問,西方人可以少開車,一天三頓的米飯又怎能納入「減排」對象。
  • 保護臭氧層同時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12月25日,北京大學發布《中國汽車空調HFCs製冷劑減排綠皮書》,明確了我國汽車空調行業製冷劑的減排潛力和可供選擇的替代方案,為我國儘早開展HFCs控制提供了決策支持。  HFCs是目前唯一一類世界各國都設定了減排時間表的溫室氣體。
  • 海平面上升威脅紅樹林
    加勒比海紅樹林 圖片來源:Nicole Khan近日,一項新研究分析了全新世冰川消退對紅樹林生長的影響,讓人們得以一窺生態系統將如何應對未來迅速上升的海平面。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如果溫室氣體排放不減少,到2050年,紅樹林將無法承受海平面上升之重。紅樹林主要分布在溫暖氣候地區,是寶貴的沿海生態系統。紅樹林儲存了大量的碳,有助於保護海岸線,為魚類和其他物種提供棲息地。研究人員利用過去1萬年的沉積物數據,根據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估算了紅樹林存活的機率。
  • 2050年之前溫室氣體排放降為零 日本吹響能源革命新號角
    日本首相菅義偉10月26日宣布了使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50年之前實質上減為零的目標。有估算認為要實現目標,需要政府和企業攜手推進每年10萬億日元以上的投資,難度較大。成為關鍵的可再生能源市場正在被中國等海外企業搶走份額。日本要想使應對氣候變暖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必須要有源自日本的技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