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月7日消息:在邱嶽峰去世34年之後,著名配音演員李梓於前晚因病逝世,距離她的83歲生日剛剛過去兩周。"簡愛"與"羅切斯特"終於在天堂相會,而上海電影譯製片廠(以下簡稱"上譯廠")的黃金一代,又少了一位。
"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句歌詞昨天被許多網友用來悼念李梓。從1954年入行到1987年離休,在33年的配音生涯裡,她是上譯廠的當家花旦,用聲音塑造了簡愛、葉塞尼亞、艾絲美拉達、英俊少年、安娜·卡列寧娜等許許多多的電影人物,雕刻了至少兩代影迷的電影記憶。不僅如此,在很多同行心目中,她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巔峰。"她的聲音是有彈性的,有力度,仿佛生了根,但同時又很柔和,讓人感覺舒服。我進廠前就很喜歡她的聲音。"昨天,與李梓合作過《葉塞尼亞》、《冷酷的心》等多部影片的配音演員劉廣寧這樣向記者描述。另一位同樣知名的配音藝術家蘇秀則這樣形容李梓的聲音:吐字清晰,聲音放鬆,在話筒前收放自如。
很少有人知道,用聲音塑造了那麼多迷人女性角色的李梓,生活中有一個暱稱叫"木頭"。這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姓和名都帶個"木"字,更重要的是因為她性格穩健,沒有藝術家常見的情緒化的通病--劉廣寧說從來沒有見她跟誰吵過架;蘇秀送她六個字:不顯山不露水。但她並不是真的沒有性格:1948年,18歲的她"離家出走",和幾個同學越過封鎖線奔赴山東濟南解放區,進入華東大學學習。
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她節省著自己的情緒,把它們全部投入到了每一個角色中。1954年,她第一次涉足配音,是一部兒童片《我們街上的足球隊》。為了把孩子的語調、語氣模仿得惟妙惟肖,她特意經常和上影宿舍樓的孩子們打成一片,一起踢球,一起吵鬧,有時候還故意挑起事端,和孩子們爭得面紅耳赤,然後悄悄觀察孩子們在各種情緒下的語音語調。1959年,她和畢克合作,在電影《陰謀與愛情》中分別為男女主角配音。劉廣寧就在那時進入上譯廠,"終於能夠近距離地觀察她,當時就留下了深刻印象"。影片中女主角路易薩服毒自殺,需要配音演員一邊喘氣表現出臨死的狀態,一邊還要把話說清楚,難度非常高。劉廣寧至今還記得,配完之後,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飯,李梓累得完全吃不下去。"那是我第一次體會到配音的艱辛,觀眾聽到的只是你的聲音,卻同樣需要你調動和投入全部的情感。"
晚年的李梓,患上了帕金森,無法再從事自己一生鍾愛的配音工作。但她仍然牽掛著配音事業,"最關心的就是我們是不是仍然遵守著他們當時確定的配音流程。"上譯廠副廠長劉風這樣告訴記者。她的家人也回憶說,即便是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記憶力不斷衰退、各項技能不斷退化,她仍然能回憶起《簡愛》《葉塞尼亞》和《英俊少年》的臺詞。而如今,此刻,也許天堂裡正響起她美麗的聲音:"我們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經過墳墓將同樣地站在上帝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