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研究南極氣候的科學家發表的一篇文章稱,由於冰蓋對面的風增加,南極西部的冰層正在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消失,自然氣候變化,改變了南極洲沿岸洋流的性質。
澳大利亞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威爾斯)的保羅·斯賓塞(Paul Spence)表示:「我們一直都知道,溫暖的水以某種方式滲透到南極洲海岸,但其發生的機制對我們來說仍不清楚。南極對岸的遙遠風可能會導致西部海岸的嚴重升溫,這一事實對我們來說已成為一個令人震驚和不愉快的發現。」
南極冰蓋每年損失高達28000立方千米的冰,而冰蓋在過去的十年中下降得越來越快。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是由於冰山的加速形成所致,但美國氣候學家在2013年6月發現,「消失」的冰層中只有一半以上被暖流浸透,暖流將南極冰蓋的水下部分從冰川腳下的獨特運河--「河流」中衝了出來。
據斯賓塞說,這些洋流直到最近還沒有接近南極洲的海岸,它們改變其運動性質的原因對氣候學家來說仍然是個謎。此外,目前尚不確定所有這些變化是由與溫室氣體排放有關的全球變暖引起的,還是由南極洲沿海風和水運動的一些自然通量引起的。
斯賓塞和他的同事們提請注意,南極沿海地區的風運動近年來發生了很大變化,特別是在該大陸的東部地區。正如氣候學家所指出的那樣,在創建描述南方冰帽融化過程的氣候模型時,這些變化幾乎沒有被考慮在內,這導致他們創建了新的南極計算機模式版本。
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學家的計算,南極洲東部這些風的增加和向南移動,給南極洲西部的天氣帶來了反常的影響,使其海岸附近的水溫升高了1-2攝氏度。
在南極半島的一些地區,冰正在快速融化,年平均氣溫上升了3-4攝氏度,從根本上改變了當地的氣候,迫使該大陸的冰蓋迅速下降。
最近在南極洲發現的幾公裡長的不尋常的巨大隕石坑,不是過去小行星墜落造成的,而是該大陸某些地區冰川表面融化的水積累造成的。
這些變化之所以發生,是因為這些風產生了特殊的波動,即所謂的開爾文波,分布在南極洲沿岸的沿海水域,從其東部地區向西移動,並改變了洋流在深水層中的移動方式。
由於這些海浪,世界海底深處的溫水可以「破入」南極海岸,融化它的冰,使水溫從零上升到正。正如氣候學家所建議的那樣,未來這一過程的強度只會增加,從而進一步加速南極冰層的融化,並在本世紀末導致海平面上升一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