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父母是一座人生寶庫,後輩取之不盡

2020-12-03 建安視角

家庭教育之父母文化與主體文化建設

從具體層面上探討,父親或母親的文化,各有哪些具體點,對孩子們產生怎樣的影響,是正性,還是負性?還原到成長經歷中來,分析、對應到位,父與母誰主誰次,包括到一言一行,這樣論述是不是對當下剛上「崗位」的父母,會有些啟示?或者對研究成長心理學和普及家庭教育學的工作者也會有點滴幫助?前文「我的主體文化形成」是從總體方面概括,本文從微觀上作些例證分析。

父母雙親:您二老都已進了天堂安享歡樂,您們若在天有靈,也會允許我們再回到父母子女相依為命的近50年中,翻開家庭寶笈,走進那相親相愛的生命長河,讓兒揀出您奉獻於兒女的至寶,給社會大眾共享。

母親與我的情感格外深厚,就像小時候您買什麼東西都心疼花錢,卻給我買最喜歡吃的「拽糖」一樣,粘粘糊糊,粘牙粘(nian)手,扯得長拽不斷。父親,您一輩子一臉嚴肅,笑臉很少,一句笑話沒給家人講過。只是用自己終身的勤勞、省吃儉用,積累了「豐厚」(相對於街坊鄰居而言)的房產奉獻於我們(這次村內拆「空心村」房,政府付了我13000元)。勞碌終生無怨無悔。當然,我們憶父恩也情義纏綿,哀思無限。――這是父與母對我的情感影響,以及我的面部神情是不是傳承了我的父親?

母親生了我們姊妹八個,成了人如今有我和四個妹妹。母親給了我無限的正能量。大愛的表現在於「三心」、「一鼓勵」。這麼巨大豐厚的精神力量,潛移默化,汲取了如海水一樣多的能量;吸入我的靈魂之中,讓渾身充盈了人生鑄就大業輝煌的動力。「三心」:對我身體的關心;對我人生大事的操心;對我事業發展的費心。刻骨銘心,關懷備至,體貼入微。

從小身體羸弱,體質不堅硬,經常生病,雖無大礙,卻小病不斷。衣服薄不了,經不起風雨;幹活出虛汗,「熱」了脫外套,脫了就感冒。腸胃不太好,經常性嘔吐與腹瀉。少則兩三天,多則十天半月。母親每天生產隊出工上班,回家給全家人做飯,並請醫買藥照顧躺在床上的我。倒水送藥,晝夜不得安穩。這是關心。

母親就是操心的命。在我十五歲之前,父親幾年在外地帶工興修水利。裡裡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由母親操勞。特別是國家貧弱,百姓饑民。全家吃飽穿暖這就是翻不過的大山,何況我們姊妹這麼多,幹活又都不頂事。我到了上初中的年月,可「文革」前三年,「停課鬧革命」。我在家無聊,特別喜歡讀書,可我家幾輩都是文盲,一本書都沒有。我只能央求母親去借,只要我村有文化人的家中,母親都求遍了,三年內相繼給我借了沒有燒掉私藏的十四本文學名著:《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野火春風鬥古城》……這三年的文學積澱,為我的中學語文教學作了很必要的鋪墊。我想當隊辦教師,以後可以轉民辦考公辦……母親屈尊去求人,讓我參加考試。只要見了在教育上能說上話的領導,都替我求情。我每邁上一個臺階,都有母親的心血。不管忙幫上了沒有,反正心血都操盡了。這是操心。

我成功的背後,有母親時時刻刻在費盡心機支撐我的事業。一個民辦教師到安陽縣二中(原安陽地區重點高中)任教,待遇較低,生活窘迫,在工作上又有「拼命三郎」的綽號,營養不良性貧血,在講臺上站不起來了。回家養病,卻疼壞了母親。本來我們已分灶吃飯,又不在一個院住,她也同樣身體不好,捨不得自己吃,每天一斤牛奶臥一隻雞蛋,給我送到家。為讓我早日回校上課,一直堅持了兩個月。返校時,家離公交車停車點九公裡,我體弱走不了,母親讓父親趕驢車把我送到停車點。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二妹結婚典禮擇日期,為了不影響我的工作,專門往後推,到寒假才辦。這是母親的費心。

母親這大愛「三心」,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澱,傳遞的都是正能量,植根我的心田。正向遷移到我的人生成長之中。當教師時期,我用「三心」對待工作,特別是當班主任對待學生,用親人般溫暖,創了工作的偉績。在一、二中當了十七年副校長、正校長,這「三心」也溫暖了這兩所五千人、萬人大校,並開創了兩校的輝煌。且形成了我人格品質的組成部分。

我幼兒少年時期並不優秀。小時候由於家庭奶、母之間和父母之間吵架厲害且頻繁,幼小心靈受傷而脆弱,再加自卑感重、老師的厲害,我就成了差生,一至三年級內,每次考試都是後三名,老師發試卷時,總讓我們仨站在講臺上「示眾」。回家時,同學跑在我前面,到我家告訴母親我的「敗績」並丟人現眼的情狀。腿軟不敢回家。可回到家中,母親並沒有批評我,而是說「沒事兒,下次分會高的」,鼓勵了我三年,進入四年級,也換了老師,我越來越優秀,直至研究生畢業。――這就是母親。

這十多年來,我從學心理學到國學,結合教育實踐,反思自己的成長,越來越覺得母親是「教育家」,我只是一個不合格教師。急功近利,簡單粗暴,激勵加批評,單說文化成績提升有一定的作用,而學生的心靈成長乃至綜合素質提升,卻無暇顧及。認識了、明白了就下決心,向母親學習,我也在成長之中。――這是母親對我教育事業的重大影響。

母親對我的影響是顯性的,而父親對我的影響是隱性多以顯性。

我們姊妹搭伴幹活,都想避開父親,因為父親幹活只有一個標準:我就是標尺,都得向我看齊。妹妹們年小體力弱,經常挨嚷;我呢?「一書蟲」,很踏實肯幹,也用心幹,可半路出家,力氣沒父母勁頭足,技術比《朝陽溝》裡的王銀環強不了多少,本應是「挨嚷架子」,可念及我是「高中生」,年齡又該娶媳婦了,給我留點面子。嚷我時分場合,言語不多,聲不高,但咬牙切齒的。有時我也暗急,可我也有自知之明,下定決心學到父親的真技。――我像父親一樣,非常投入,專注認真,嚴格要求,一絲不苟,農業上「百般武藝」都能拿得起,但有的「放不下」。有人說,縣二中的高中教師,種地怪先進,比他爹收成還高――因為我是科學種田。

父親,是我的人生導師。我的一門心思幹工作,不論是教師還是校長,職位變,但品質沒有變:全身心投入,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從來沒有三心二意――因為我智商低,不敢心猿意馬――這是在老父導師身邊潛移默化中「感染」上的,且終身不移。

精益求精,一絲不苟,高標準嚴要求,事事精彩,業業輝煌,這是老父的真傳。低調做人,不攀高位。人比人,氣死人,不比;不爭高下,寬厚仁義待人。當副職不爭權,位置擺正;當正職不貪權、不貪利,和諧相處。夥計是終生的朋友。――這,我也學到手了。困難面前不低頭,不悲觀。「自古華山」路多條,這扇門關了,上帝總會再給你開一扇窗,天無絕人之路。「山重水複」總會「柳暗花明」,辦法總比困難多。

老父的人生觀。懸崖深淵,腳步踩穩,掉不下去;久在江邊,沿岸邊走,不會溼腳;鋼絲可走,心穩不亂,腳拿穩,小心翼翼可過。大意失荊州。父親當幹部二十多年,「運動」經了多次,無失足落水;我當校長十七年,也安全平穩著陸了。

父母有聲、有形、無形、無聲的教育與引領,我的品格豐富了許多,是基礎,也是底色,也可以認為是我做人的根本。雙親不僅僅給了我肉體生命,也給我立了人生方向標。父母是一座人生寶庫,後輩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頓首叩地,永生永世拜謝父母之恩。

有道是:拜天拜地敬父母,謝恩謝情盡孝心。我欲西方求極樂,轉身跪地拜雙親。(王瑞喜 2020年3月8日 酉時於故宅)

相關焦點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母愛喚醒法,女強人的「軟肋」也柔韌
    父母在三女兒出生前後,夫妻感情破裂發展到了極限,於三女兒出生後辦了離婚手續,其父「淨身出戶」,母親帶三個女兒過生活。家外打拼家內料理,不得已在三女兒六個月時放到大姐家寄養。母親剛強硬氣,衝出了家庭,衝向社會大潮之中,衝破障礙而成功了一一家資殷實而站足了腳。可三女兒嬰幼兒期「環境」不太適宜。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家庭教育: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5點教育
    我今天要講的是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當武漢大學改革時,他培養出了無數的優秀人才,他主張進行全國性的啟蒙教育。如今仍有許多父母過分關注自己孩子的學業成績,總會認為智商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也不能完全說明孩子將來會有出息,是否優秀。就教育而言,劉道玉校長的教育方式獨樹一幟,他認為優秀兒童的成長離不開五種家庭教育。那究竟是什麼呢?
  • 全國優秀教師李鎮西:學校教育很重要,但是家庭教育更重要
    一個孩子優秀與否,首先是其父母決定的。以品行而言,孩子做人的高下,最重要的是取決於其父母的家庭教育。「無論多麼重要,學校教育都只是家庭教育的重要補充。」「重要」到怎樣的程度?「重要」到不可缺少——是的,「不可缺少」!
  • 施一公除了有位學霸妻子,父母都是名校畢業生,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施一公先生身上擁有的標籤很多,他是我國的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現任西湖大學校長和清華大學生活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兩人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在外求學一同回國發展,妻子十分支持他的事業,兩人擁有愛的結晶後,就在家相夫教子,做他強有力的後盾,不讓施一公為家裡的事情操心,是一位很好的賢內助,施一公能夠在事業上這麼成功是離不開妻子的支持的,除了妻子外,他所成長的家庭環境也是助力他成才的因素,父母都是名校畢業生,接收到的家庭教育至關重要!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清華附小校長: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得,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不在意,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待著,老師會幫家長教育孩子。不可否認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無論學校老師教育的有多好,也僅僅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而已。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學術層面,北京師範大學發布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有溫暖的家」是學生心中「人生最重要的事」;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學術年會倡議新時代新家風,指出家風建設對社會和諧與民族復興具有根基意義;兩岸家庭教育學者熱議隔代教養利弊,認為祖輩教養的確是很多家庭的剛需,但父母是教養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更是鐵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四省一市成立長三角家校合作研究與指導聯盟,共建家校合作的教育環島
  • 教學改革之深度學習校長談——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總校長張春傑
    在此情況下,我們中小學校的校長很有必要走出繁雜的日常事務,回顧梳理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特別是深度學習方面的實踐探索情況,對此進行高度聚焦和整體性探討,以此促進深度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紮實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大幅提升。  「『天鵝城』2020課堂教學改革之深度學習校長談」活動,是三門峽市教育局繼線上教學及交流活動之後,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深度學習探索的重要舉措。
  • 家庭教育丨你,也可以成為「愛迪生」的父母
    從小被學校退學,耳朵還被人打聾的愛迪生之所以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就是因為他的母親南希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許多家長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家庭,好的家庭教育離自己非常遙遠。事實上,好的家庭教育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比如薰陶教育,就是每一個家庭都可以擁有的簡單有效的好教育。什麼是「薰陶」?就是人的思想行為因長期接觸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響。
  • 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昨天我發表了《從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的生活細節談孩子兒時養育對人一生的影響》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讀博士就是自己在那裡悶頭研究,老師什麼也不管嗎?如果我說答案的確如此,你會感到驚訝嗎?同時,更希望讓大家認識到,幼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人後的影響是巨大的,正是因為小時候的教育缺失,才導致了很多孩子到了大學、研究生甚至博士、乃至成人後出現了若干心理問題,釀成人生悲劇。事情是這樣的,就在一周多以前,一名26歲的中國留學生王某,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室內上吊自殺。
  • Space X成功發射,特斯拉CEO馬斯克的家庭教育成就了他的傳奇人生
    她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還在繼續綻放,而作為一位成功的母親,她對孩子的教育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方式。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並勇敢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未來世界是屬於孩子的世界,不管我們想不想接受,總有一天,孩子要脫離父母獨立生存,獨自應對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
  • 90歲袁隆平3位孫女曝光後,我又去了解了他的父母,更不淡定了……
    三個名字都是老爺子親自取的,還都和天氣、糧食有關。她說:「孩子們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品德和情操則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後來,華靜還帶著袁隆平和袁隆津去了供奉著炎帝雕像的「神農洞」。她讓兄弟倆向神農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鞠躬禮,表達景仰之情。
  • 家校社政同頻共振 同心合力共促成長 永康市教育局2020年家庭教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庭教育情景再現匯演主題匯演精彩紛呈,社會各界同頻共振1月8日晚,經過半年多的精心籌備和一個多月的精心排練,市教育局隆重舉辦了「幸福一家人 溫暖一座城」家庭教育情景再現匯演暨2020年家庭教育主題年啟動儀式。
  • 都江堰: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
    都江堰:取之不盡的文化寶藏 2014年03月28日 09:0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3月28日第577期 作者:鄭大俊 字號 內容摘要:當今世界各國已認識到問題的嚴峻性
  • 師恩如海,浩淼無邊,受之不竭,取之不盡
    我紅著臉逃回座位,趴在桌子上,對他頓生反感之情。  這就是楊老師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不顧別人的情面。儘管後來很多同學對他評價很高,都認為他講課風趣幽默,對工作認真負責,也能和學生們打成一片,可我卻一直對他耿耿於懷。
  • 「家庭教育新視角——2020全國城市家庭教育論壇」圓滿閉幕
    >家庭教育是為孩子人生發展打底色的教育,更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實踐教育。同時,還在所有村(社區)建立家長學校、兒童之家、四點半學校等關愛陣地,在市、區開展了評選星級家長學校及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工作。
  • 諾貝爾獎得主談家庭教育,越早知道越好,有3-10歲小孩的媽媽必讀
    「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願意分享,有利他之心,深刻的切合稻盛和夫的觀念:成功之道就是利他之心。「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這句話應該用我們中國的一句古話來理解: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想要什麼,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走正道,無論是個人思想還是個人行為,都不會走歪。
  • 方城縣小史店鎮傅老莊村開展家庭教育經驗分享交流會
    為了交流家庭教育中的經驗和做法,更好地教育孩子,11月26日,方城縣小史店鎮傅老莊村在黨群服務中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經驗交流會。信息化社會的到來,教育的不斷深化改革,家庭結構的單一化等諸多變化,給家庭教育賦予了新的內涵。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孝道為基礎的文化,孝道文化的傳承對家庭教育的影響巨大。在家庭中傳承中華文化, 有利於弘揚家庭美德,有利於生命的延續。
  • 舉止瘋狂的許可馨和楊麗娟,他們的父母終將為失敗的家庭教育買單
    其實無論是許可馨的言論波及到了她的父母,還是因為許可馨的不當言論而導致他們全家受到網友的謾罵,說到底最終為這件事埋單的是許可馨的父母。但他們不是為了許可馨的不當言論埋單,而是為了失敗的家庭教育埋單。養不教,父之過,沒能從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他們最大的失職,所以許可馨能有今天的所作所為,與其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 2020年鞍山市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大講堂走進臺安縣
    2020年鞍山市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大講堂走進臺安縣 信息來源:臺安縣人民政府辦公室發布時間:2020-11-11瀏覽次數:次 為全面貫徹落實遼寧省婦聯「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教育工程部署要求,切實擔負起指導和推進家庭教育的責任,11月6日,縣婦聯分別在縣政府十樓會議室、城建集團、會山小學舉辦2020年鞍山市家庭教育公益講座大講堂。
  • 2020中國家庭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一、家庭教育概念及行業規模1、概念廣義的家庭教育概念,涉及家庭關係、家庭經營與管理、家庭與社會的關係、家庭法律關係、家庭倫理、家庭健康等多重學科。狹義的家庭教育概念,簡指所有對0-18歲生命個體增值的教育活動。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子女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生活技能、行為習慣和身心健康等教育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