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母愛喚醒法,女強人的「軟肋」也柔韌

2020-12-05 建安視角

我非常敬重女同志――從品質、意志、精神、心性,我更敬佩女強人的膽識與以柔克剛敢創天下第一的氣概。上文介紹的幾個女強人也都確實有強幹之處。――人都有「軟肋」,我也如此。為了解決好家庭教育問題,讓每個家庭都幸福,「軟肋」回歸溫馨。即使我有不敬之處,也都會諒解。

案例一:一位母親從市內到學校找我。主訴:三女兒大學畢業已經三年,單居一戶,未下過樓,母親寡居二十多年,單身一人。可母女不能同住。母親在市中心,女兒租房在新區。生活供給,全靠老母(近六十歲)騎單車幾乎天天去送,颳風下雨不能中斷。東西送到不準敲門,母自用鑰匙打開房門放進大廳,不準給女兒打招呼,悄聲走人。偶爾一次隔門縫窺見室內床上髒亂得沒法瞧――她有倆姐,都是大學畢業,業已成家。姊妹不能交流,說話就吵架。二姐曾打過她,也無濟於事。

老母心力憔悴,苦不堪言。不接觸任何人,別說心理諮詢師、心理醫生了。三年苦苦無奈。下面是主訴三女兒的成長環境與經歷。

父母在三女兒出生前後,夫妻感情破裂發展到了極限,於三女兒出生後辦了離婚手續,其父「淨身出戶」,母親帶三個女兒過生活。家外打拼家內料理,不得已在三女兒六個月時放到大姐家寄養。母親剛強硬氣,衝出了家庭,衝向社會大潮之中,衝破障礙而成功了一一家資殷實而站足了腳。

可三女兒嬰幼兒期「環境」不太適宜。她姨媽夫婦經常吵架,特別是姨父醉酒之後,夫妻鬧得更兇。越兇越喝酒,越喝越鬧,惡性循環……試想,0――三歲為嬰幼期,潛意識「大容倉」是完全敞口狀態,正性能量可裝進去,負性能量也要全裝了。不過,爆發期是在成人之後。

三歲之後,母親將她領回膝下撫養。大、二女兒都培養成了,到三女兒是輕車熟路了。一路「優秀」走到了初中畢業。將三女兒「移民」天津。與二女兒一塊在天津就讀,相差一個年級。此時,三女兒「不入群」的性格缺陷就顯露出來了。到了高三,母親就過去帶了。一年內,除了上、下學外,沒有下過樓,連春節寒假都未回安陽。「兩耳不聞窗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但,完全剝奪了孩子適應社會與交際能力培養的機會。高考揭曉:一本,但不夠一類名牌。孩子意向復讀一年,走名牌;媽媽非讓她走,我一個女人養仨閨女這容易嗎?衝突激烈,媽媽強硬填了「河北師大化學系」被錄取了。

一上大學,問題出來了。學校不能住,「亂七八糟」她受不了,也不能在鬧市區住,跑到郊外租房住了四年。沒有給同學交往過,更沒給異性交往過――只在心中有一「白馬王子」,但沒來往。大學「順利」畢業了,可回到家中,就是在上文中主訴的那樣。

怎麼辦?作心理諮詢,人見不到,問題這麼深,怎麼「治療」?初步診斷,已超越了「正常心理」,病入到「異常心理」範圍――「輕性精神病」。還不應該是「精神分裂症」。已不具備生活能力與社會能力,且有抑鬱與躁狂雙相障礙,抑鬱重於躁狂,自閉現象嚴重。母親諮詢我用否送精神病院。我給出建議是:病情程度已超出「心理諮詢治療」範疇,但可以用國學孝親與心理校正嘗試一下;若去醫院,對女兒刺傷較重,怕藥物影響到人生發展。

用「母愛喚醒法」,由淺入深,日日點點真誠聚集,溫度升熱而化冰。母親幡然悔悟,用心血、眼淚和日日堅持,從母親降至「罪犯」,懺悔認「罪」,冰,一層一層溶化――母女能「面對」了;孩子能下樓自買衣服了;能去市內母居室過夜了;一年後,自去石家莊「遊了幾天」,是否去找那個大學期間心儀的異性,不可得知;還有很可喜的,我給母親九本心理學與國學經典書籍,她也看了些,有了心理覺知。但是,還不能去社會應聘工作,還不談對象。其母女協商,用了抗抑鬱性藥物,好多了。

母親不能不說是女強人吧?可她付出的代價,有很大正性結果,可也有很大遺憾,對吧?從此例看家庭教育,我們有哪些啟發與智慧?

案例二:一個跟蹤案例。我在縣二中期間,一個學生「情態」不正常,成長「狀態」不佳,典型問題學生。爹死娘嫁人。學習進不了「狀態」,哪一科的老師都這樣反映,好像幼兒園小朋友似的,上課小動作,老師講到重、難點時,讓學生發問,他會問些不三不四、不著邊際,帶有戲謔性的話題,老師講課隨時接嘴,在家不知大不知小。――好像幼稚不成熟,沒有親情,沒有理性與文明素養,屬於綜合性心理問題,「理性思維紊亂」。像這種綜合性「病源體」,真的查其幾輩,才得其病源。

姥姥就是人性欠缺。在婆家生氣時,找一幫人將老公公截到半路上,將驢糞便抿到老公公口裡。到了來訪者母親這一輩,承繼母「業」,全家上下不和睦,幾十年不來往,連弟弟妹妹婚禮都不往來。在這樣的文化氛圍中成長,能結出「好果子」嗎?

案例四:我早年教過的一個學生,就是「柔韌型」的女強人。她父母親都是柔和型的善良人。父親是地區煤化局一名幹部。「文革」期間物品奇缺,村裡人給兒子結婚買不上「暖瓶」(熱水壺)之類的必須品,他都會幫忙;紅白喜事大灶無煤燒,他更會幫忙。再往上推一輩,老爺爺更是熱衷於公益事業。

家風一代代下傳。我這個學生從小非常慈善。但有時命運有意考驗人的意志。她中年喪夫。撇下一雙兒女。女兒正在上大學,兒子上高中。她並沒有向命運投降。一個農家婦女,窮鄉僻壤,丈夫也沒有留下多少積蓄。她挺起腰杆,撐起了這個家。一輛電三輪車,批發「眾樂苦蕎小米」走鄉串戶,掙個差價。憑著一腔善心,誠信交易,受千百用戶擁戴。不僅支撐兒女都大學畢業,都成家立業。還以孝女之稱侍奉病母壽終。娘家二哥夭壽,周濟侄女、侄兒小時的生活,成人時的婚嫁;哥哥身體不好,兩個侄兒娶妻,都要解囊相幫;小弟弟另居起步難,也有她接濟。她毅力之韌,幸福著一大家人。如今,她的兒女們也都像他一樣大善大愛於世人。

這三個案例,三個女強人,當然這個「強」字,有的要加引號的。都有學校教育的因素,但主要因素還在於家庭文化。並且,家庭教育的主體文化,母親文化起著主導作用。由此看來,母親的文化品味決定著家庭及後代的命運。我們聽聽專家怎麼講。

沃建中教授專篇《母親的影響》:偉大的母愛,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她包容著廣袤的肉涵,囊括著深邃的哲理,她賦予生命和萬物以魅力。我們總是將母愛賦予最崇高、最偉大之美譽,因為她是無私的。母愛的真正偉大之處,似乎並不在於母親對嬰兒的愛,而在於對成長著的孩子的愛。

安徽醫科大學專家日前一項研究成果表明:中國兒童的智力在遺傳和後天開發兩個方面,母親的影響都要超過父親。

歷史向人們展示的是:人類中最具創造性的思想家和事業成功者中,一些都生長在單親家庭。如果引導得當,母親的決心和奉獻精神是能夠產生時代最成功的人才的。如果父親是個百依百順的男子,是母親幫助兒子樹立雄心壯志,並為他們的成功傾注了全部精力。看來「偉大的婦女」這個稱謂應是名副其實的。女強人多些「柔韌」精神,「軟肋」是不是就消失了。

有道是:母儀天下家道暢,相夫教子人倫多。「軟肋」兒郎難擎天,柔韌姊妹成巾幗。 (王瑞喜 2020年3月13日 申時 )

相關焦點

  • 王瑞喜校長談家庭教育:父母是一座人生寶庫,後輩取之不盡
    在一、二中當了十七年副校長、正校長,這「三心」也溫暖了這兩所五千人、萬人大校,並開創了兩校的輝煌。且形成了我人格品質的組成部分。 我幼兒少年時期並不優秀。小時候由於家庭奶、母之間和父母之間吵架厲害且頻繁,幼小心靈受傷而脆弱,再加自卑感重、老師的厲害,我就成了差生,一至三年級內,每次考試都是後三名,老師發試卷時,總讓我們仨站在講臺上「示眾」。
  • 武大前校長劉道玉談家庭教育:出色的孩子,從小離不開這5點教育
    我今天要講的是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當武漢大學改革時,他培養出了無數的優秀人才,他主張進行全國性的啟蒙教育。如今仍有許多父母過分關注自己孩子的學業成績,總會認為智商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當然這種觀點不完全正確,也不能完全說明孩子將來會有出息,是否優秀。就教育而言,劉道玉校長的教育方式獨樹一幟,他認為優秀兒童的成長離不開五種家庭教育。那究竟是什麼呢?
  • 教學改革之深度學習校長談——三門峽東方劍橋學校總校長張春傑
    在此情況下,我們中小學校的校長很有必要走出繁雜的日常事務,回顧梳理自己的課堂教學改革,特別是深度學習方面的實踐探索情況,對此進行高度聚焦和整體性探討,以此促進深度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紮實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大幅提升。  「『天鵝城』2020課堂教學改革之深度學習校長談」活動,是三門峽市教育局繼線上教學及交流活動之後,為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促進深度學習探索的重要舉措。
  • 打蛇七寸,撩女抓軟肋!成熟女人的3個撩法,萬無一失!
    的確,這樣的女人很難追求,因為一個成熟的女人必定經歷過很多事,如果從開始就選錯了方法,那麼必然打草驚蛇,估計以後都沒有機會了,但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而撩成熟的女人,如果也能抓到她們的軟肋,也許就能事半功倍,遲早奪下這個堡壘!以下是小編的一些總結及認知。
  •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什麼樣的?清華附小校長:先放糖,再放鹽後補鈣
    其實很多家長都是非常注重孩子的家庭教育得,但是有些父母可能會不在意,因為他們認為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待著,老師會幫家長教育孩子。不可否認的是,學校教育非常重要,但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無論學校老師教育的有多好,也僅僅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而已。
  • 2020翼展未來深圳家庭教育論壇暨國際學校聯展圓滿閉幕
    在逐漸遠離疫情的深圳,在深圳南山區中洲萬豪酒店內,今天迎來了由《騰訊教育》與《直說擇校》聯手舉辦的在疫情後的首場線下展會活動——2020」翼展未來」家庭教育論壇暨國際學校聯展。Simon Smith、深圳[南山]中加學校執行校長張金仲、北京市正澤學校巽寮灣分校校長姚健、普林斯頓雲海谷國際學校初中部教學總監趙羽、深圳市南山區坎特伯雷國王學校總校長Geoff Cocksworth、大維博士國際教育中國中心主任周丹等多家深圳知名國際學校校方代表悉數登場,為家長和學生們帶來前沿的國際教育理念,全方位解讀各自學校招生政策以及教學優勢和辦學特色。
  • 《重生》中的一個案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壹 | 無回應之地便是絕境其中一個案件,講述一對母子的悲劇故事,告訴我們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母親婁頤,一位技術高明受人尊重的主任醫師,早年離異,獨自一人帶大兒子範凱,因為忙工作而疏於照顧兒子。可惜母親的死也不能喚醒兒子。範凱在逃亡中落入鹽鹼池,被警察抓住。
  • 舞者如何提高柔韌素質?這兩個訓練方法值得嘗試!
    一、影響柔韌素質的因素 柔韌素質除與人體自身結構有關外,還受年齡、性別、營養、心理等因素的影響。 1、影響柔韌素質的解剖生理結構主要包括:關節的構造、關節囊的厚薄鬆緊度、關節周圍骨的形態結構、關節韌帶、關節周圍的肌肉等。
  • 河北樂亭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護航未成年人成長
    多虧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孩子才順利參加了中考!」日前,河北省樂亭縣新戴河一名初三學生家長給樂亭縣婦聯打來電話表示謝意。&nbsp&nbsp&nbsp&nbsp2015年5月,由樂亭縣婦聯牽頭,縣教育局、文明辦等9部門共同參與,啟動了樂亭縣家庭教育公益大講堂項目。
  • 關於家庭教育,湖南做了這12件實事!
    自2019年6月6日,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出席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以來,全省建立起家庭教育長效工作機制,訂立了《湖南省家庭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確定了湖南省2019年家庭教育12件實事。一年多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站位推動家庭教育工作。
  • 劉詩詩談當媽後感受:母愛,是一場重複的辜負
    母愛是接力棒,我們將母愛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母愛更是一場重複的辜負,母親,是那個我們永遠虧欠的人。——鹿媽 作者 | 沐風來源 | 女兒派(洞見旗下帳號昨天,結婚生子後,許久未露面的劉詩詩登上了知名雜誌雙封面。
  • 臺大校長李嗣涔再談特異功能說引發部分學者爭議
    中新網8月16日電 臺大校長李嗣涔上任之後,曾因研究特異功能引發科學界多位學者強烈抨擊。不過,好久不談特異功能的他,15日在一場科學營活動中再度詳述自己已經涉獵多年的手指識字理論,也不諱言主流科學家排擠這種框架外的科學,但在臺大部分教授耳裡,似乎不怎麼認同。
  • 2018中國家庭教育十大熱點
    教育部出臺文件嚴禁幼兒園「小學化」7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堅決禁止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的,將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 雲配偶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作用是副作用
    從此,他時而捂著胸口咆哮,時而揪著頭髮沉默,時而熱血沸騰深夜還捧著小學五年級課本刻苦鑽研,時而在陪上兒子的網課時偷偷用口水打溼了筆記本……以前,他會在我罵孩子的時候指責我暴躁、幼稚、缺乏耐心;現在,他會在我把他和兒子都關在書房時埋怨我冷酷、無情、無理取鬧……」於是我就改成了《淺談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副作用》。
  • 本報訊 記者陳麗平 全國婦聯近日啟動家庭教育立法調研項目。
    尤其是《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制定有關考試、學校、終身教育、學前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全國婦聯制定的《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1-2015年)》,也將「完善家庭教育法律政策,促進家庭教育立法取得實質性成果。組織開展家庭教育立法調研,形成較為成熟的研究成果,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作為今後五年的工作任務目標。
  • 談家庭教育的四大誤區
    昨天我發表了《從中科大失聯博士劉春楊的生活細節談孩子兒時養育對人一生的影響》的文章,引發了大家的熱烈討論。讀博士就是自己在那裡悶頭研究,老師什麼也不管嗎?如果我說答案的確如此,你會感到驚訝嗎?同時,更希望讓大家認識到,幼年的家庭教育對孩子成人後的影響是巨大的,正是因為小時候的教育缺失,才導致了很多孩子到了大學、研究生甚至博士、乃至成人後出現了若干心理問題,釀成人生悲劇。事情是這樣的,就在一周多以前,一名26歲的中國留學生王某,在美國史丹福大學的實驗室內上吊自殺。
  • 瑞思英語打造「最有愛的禮物」 愛心接力用成長致敬母愛
    在2020年母親節來臨之際,瑞思英語以保護自然、關愛野生動物為主題,推出「用成長致敬母愛」特別活動。在全球一心抗擊新冠疫情這個特殊時期,瑞思希望通過此次特別活動讓孩子們重新感悟生命的意義,感悟大自然,用每個微薄的力量去守護大大世界,發揮未來主人翁意識,真正做到「小有不同,大有所為」。
  • 生命浩瀚無垠,今生最貴母愛
    可以很快喜歡上一個人, 但是戀愛要慢慢談。世間所有美好的事, 都值得花時間慢慢來。 當時代走得越快, 做作品就要越慢。 寫一行字很快, 自成一家風格需要十年。宇宙洪荒 生命浩瀚無垠 母愛——世界最珍貴的東西 不必費力尋找,一直在我們身邊。
  • 關於母愛不得不讀的10本書
    在母親節之際,整理出10本關於母愛主題的書籍,分享給大家!1、《母愛真可怕》許常德內容簡介母愛在每個家庭中都隨處可見,並起著關鍵作用,但一個母親或父親對孩子的影響程度,也許當事者並不清楚,只有了解「母愛」的誤區
  • 11歲女孩腦出血昏迷 母愛喚醒9個月「植物人」
    母愛創造奇蹟  終於,楠楠在去年8月20日流下第一滴眼淚,10月2日準確地用手指到鼻尖,12月7日還喊出「媽」的音節,劉瑞祥喜極而泣。元旦後,她更有信心,把楠楠送進北京博愛醫院。  了解楠楠病情的親友無一不讚嘆劉瑞祥的母愛力量,之前為楠楠主刀的北京軍區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何江弘也稱其為幾十年難遇的奇蹟:「按楠楠的情況,超過3個月不醒就認定是永久性植物人,後邊的康復護理說白了全靠家人的一口心氣兒,沒有她媽媽,真就沒有她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