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它們的褒貶臧否是沒有太大意義的。2012是蒂姆·庫克作為CEO執掌蘋果的一個完整自然年度。作為CEO,他當然會以他的理解與能力來掌控蘋果軌跡。還有:蘋果部分產品回美國製造之事,其背後體現出的矛盾與趨勢,可能已不是蘋果公司CEO之變所能解釋的了。
在此記錄下2012年蘋果的重要變化,以供日後為蘋果更大的變化溯因。
以下是來自arstechnica.com的原文,由虎嗅編譯:
回望:2012蘋果最重要的五件事
By/Jacqui Cheng
對於蘋果和那些依靠蘋果生態的人來說,2012年仿佛是坐過山車一般。CEO蒂姆庫克接管蘋果,一年來起起伏伏,新聞不少。
我們總結了蘋果在2012年最引人注意的五大事件,按順序排列如下:
OS X網絡瀏覽器不再支持Java
2012年初最新型閃回(Flashback)惡意軟體的爆發導致蘋果做出拋棄Java的決定。
雖然閃回最早出現在2011年,但是2012年的版本利用了Java的一個漏洞,甲骨文在發布補丁程序之後,蘋果在幾個月都沒有修復該漏洞。推延發布補丁的決定從蘋果公關角度來說不是一件特別好的事情,但是蘋果最後亡羊補牢——至少從計算機安全專家的角度來看是如此——宣布OS X的瀏覽器不再支持Java。
「我認為他們在瀏覽器是否支持Java這件事上的決定是2012年蘋果最明智的決策。」著名蘋果「黑客」查理米勒(Charlie Miller)近期接受採訪時表示。他指出,對於大部分攻擊者來說,為蘋果編寫專門的入侵程序非常不划算,但是Java卻能夠讓他們一次同時感染多個系統平臺。「蘋果減少OS X平臺上Java裝機量的每一個舉動在安全方面都是一次提升,能夠帶來一些實實在在的改進。」
蒂姆·庫克就iOS 6地圖公開道歉
蘋果公開道歉這種事可不常見——幾乎從來沒有過(
虎嗅註:呃,有過的。參見那些年,賈伯斯與庫克的8次道歉)。於是當蘋果真的道歉時,意味著在庫比蒂諾的蘋果總部裡真的有一些麻煩事出現了。顯然在蘋果發布iOS 6不久之後就出現了這種狀況。蘋果的觀察家們唏噓不已,九月末蘋果發表了一封給消費者的公開信,蒂姆·庫克親筆籤名,蘋果承認了所推出的這款iOS平臺非谷歌製造的全新地圖應用有缺陷。
「在蘋果,我們致力於開發世界級產品,向用戶提供儘可能好的體驗。」庫克在信中說,「然而,我們上周推出的地圖服務未能充分實現此承諾。我們對於這一問題給用戶帶來的失望表示深深的歉意。我們將採取一切可能的舉措,使地圖服務變得更好。」
之後不久,這款有缺陷的地圖應用依舊為蘋果帶來批評。但我們最近的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讀者仍舊在iPhone上使用該地圖應用產品。
(虎嗅註:據國外媒體最新報導,傳聞稱蘋果有意收購地圖創業公司Waze,以彌補蘋果地圖服務的不足。Waze是一款社交交通和導航應用,它利用用戶獲取地圖數據,也就是Waze用戶為其資料庫積累數據。Waze鼓勵用戶通過一種遊戲機制提供數據,也就是說,你駕駛得越多,就能獲得越多的分數。另外,使用Waze的用戶越多,這項服務越出色。)
發布iPad mini
一些蘋果觀察家們認為這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但是在創始人賈伯斯宣稱七英寸平板「基本無望」的兩年之後,蘋果還是推出了iPad的小尺寸版本。蘋果表示7.85英寸的iPad與市場上其他7英寸的平板設備不同,不僅有iOS支持,使用區域也要高出50%到67%。
意料之中的是,蘋果宣布iPad mini的發售相當成功,該款產品外加第四代iPad的銷量創下了新的iPad發售日銷量紀錄。的確如此,iPad mimi看起來在用戶群中很受歡迎——特別是在節假日期間——329美元的價格更便宜。雖然有許多評論抱怨iPad mini沒有「retina」顯示屏。
斯科特·弗斯託爾被蘋果掃地出門
蘋果iOS軟體總監斯科特·弗斯託爾一直是個有爭議的傢伙。比較出名的是他對工作的狂熱和高要求,可能不是那麼太好相處的一個人。後一點看起來是弗斯託爾在2012年10月離開蘋果高管團隊的原因。一些新聞報導指出和其他蘋果高管的矛盾是弗斯託爾無法繼續留在蘋果的主要原因。有推測說弗斯託爾和設計師喬尼艾維(Jony Ive)不和,而且有報導說他與包括工程總監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在內的其他人也有分歧。
一個多月後,庫克在接受彭博商業周刊的採訪時提到了弗斯託爾離開蘋果的原因。當問道弗斯託爾在蘋果「出了什麼問題」的時候,庫克坦誠地說到:「做出改變的關鍵原因是,我認為良好的協作對於創新來說至關重要。」
雖然弗斯託爾離開之後有過「慶祝活動」,對於關注蘋果公司的許多人來說這仍舊是一個爆炸性的消息。不能忽視弗斯託爾在iOS設計理念和發展方向上面的影響。儘管他仍舊是蘋果公司的顧問,但是考慮到他已經失去實權,可能iOS很快會有大的調整。
在美國本土生產(部分)蘋果電腦產品
有一些就業機會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放在美國境內,大規模的電子製造業務(也就是蘋果和亞洲代工廠商合作的項目)就是這一類。但是這並沒有阻止美國民眾呼籲蘋果將至少一部分製造業務轉移至美國本土,這其中有很大原因是中國的富士康工廠曝出了用工醜聞。歷史上蘋果公司曾經發現過一些類似的現象,比如童工、「強制用工」、安全問題,更不必說在中國出現的員工接連自殺以及勞動薪酬等問題。
這也是為什麼當庫克宣布蘋果將從2013年開始在美國境內啟動一條Mac生產線時有人表示驚訝,有人如釋重負的原因。他在上文提及的彭博專訪中談到了蘋果的這一決定,在接受NBC新聞節目的電視訪問時也發表了相關的看法。庫克透露,蘋果公司一直以來都在「致力於」增加美國國內的製造業務。
「對此我們感到自豪。本來我們可能只是搞一些更快的代工業務,但是我們做了更多,我們希望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庫克接受採訪時說,「我們投資了超過一億美元。這不是說蘋果完全要自己生產了,我們會和大家一起合作,蘋果會投入自己的資金。」
當然,一條Mac生產線是不夠的,特別是和iPhone、iPad的出貨量相比較尤其如此。但是這一舉動顯然具有象徵意義,並可能導致未來更多的電子設備——不僅僅是蘋果的產品——在美國境內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