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子刊:人類能否戰勝糖尿病?這方面可能要向豬學學了

2021-01-08 中國生物技術網

時至今日,肥胖與2型糖尿病這一極難攻克的疾病存在密切關聯已成為一種共識。被迫忌口的人們可能要問了,豬那麼胖難道就不會得糖尿病嗎?

關於這個問題,2020年12月17日,國際一流學術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線發表了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賈偉教授團隊名為「Hyocholic acid species improve glucose homeostasis through a distinct TGR5 and FXR signaling mechanism」的研究,揭示豬不易患糖尿病的背後機制:豬膽酸通過不同的TGR5和FXR信號機制來改善葡萄糖穩態。

DOI: 10.1016/j.cmet.2020.11.017

膽汁酸是協助乳化和吸收脂肪和膽固醇的消化劑,也可作為重要的信號分子調節自身的新陳代謝和合成。研究人員檢測了不同生物體內的膽汁酸和空腹血糖水平,他們發現,豬膽酸(HCA)及其衍生物在人體血液中只存在痕量,但在豬體內約佔膽汁酸(BA)庫的76%。並且,HCAs與血糖標誌物之間存在很強的負相關性。

人、小鼠、豬空腹血糖,膽汁酸

研究人員假設,豬體內高豐度的HCA及其衍生物可能在葡萄糖穩態的調節中發揮關鍵作用。進一步分析證實了這一猜想,在豬及小鼠體內,HCAs處理可抑制BA消耗引起的血糖升高,並改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

HCA對糖尿病小鼠GLP-1分泌的調節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HCAs誘導腸道內分泌細胞GLP-1生成和分泌的機制。他們發現, HCAs對於膽汁酸受體有獨特的效果,它能同時激動膜受體TGR5並拮抗核受體FXR,從而升高GLP-1水平。

示意圖

通過進一步分析正常人、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患者的GLP-1水平與葡萄糖穩態、HCAs的關係,研究人員發現以上三組血清中HCAs水平逐步下降,且HCAs水平與餐後60min、120min的GLP-1水平及0-120min GLP-1分泌的曲線下面積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與空腹、餐後120min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顯著的負相關。

人類HCA血清水平與疾病指標的關係

總而言之,在人類、小鼠以及豬體內,HCAs與血糖水平呈負相關,通過一種獨特的TGR5和FXR信號機制促進GLP-1的產生和分泌。同時,研究人員在臨床隊列研究中證實,HCAs種類的血清濃度降低與糖尿病有關,並且與血糖指標密切相關。

如何通過HCAs治療糖尿病、如何通過腸道菌提高糖尿病患者HCA的水平?在下一步研究中解決這些問題或將成為我們未來戰勝糖尿病的方向。

參考資料:

[1] Hyocholic acid species improve glucose homeostasis through a distinct TGR5 and FXR signaling mechanism

2019年熱文TOP10

1. 逆轉2型糖尿病的大牛又發文了:2型糖尿病是簡單的疾病,減肥或逆轉病情!

2. 剛剛,Science發布2019十大科學突破!

3. Science重磅!西蘭花「喚醒」抗腫瘤基因

4. 讀者淚目!《柳葉刀》全中文發表中國醫學博士「家書」:給父親的一封信

5. 《Science》重磅!汝之「蜜糖」,吾之「砒霜...」

6. 喝酒,尤其還臉紅的人,或面臨更高的痴呆風險

7. Nature重磅!第一個完全合成且徹底改變DNA密碼的生物誕生了

8. 這不是一顆大榛子!Science發表新型口服胰島素,或將取代傳統注射

9. Science為防禿頂支招:先從不脫髮開始...

10. 改變精子速度,可以影響後代性別?

相關焦點

  • Cell子刊:人類能否戰勝糖尿病?這方面可能要向豬學學了
    時至今日,肥胖與2型糖尿病這一極難攻克的疾病存在密切關聯已成為一種共識。被迫忌口的人們可能要問了,豬那麼胖難道就不會得糖尿病嗎?進一步分析證實了這一猜想,在豬及小鼠體內,HCAs處理可抑制BA消耗引起的血糖升高,並改善胰高血糖素樣肽1(GLP-1)的分泌。
  • 【Cell子刊】警惕!病毒感染可引起糖尿病
    圖形概要 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一發現可能與COVID-19的流行有關,因為之前有研究表明SARS-CoV-2病毒感染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
  • 「Cell子刊」警惕!病毒感染可引起糖尿病
    圖形概要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一發現可能與COVID-19的流行有關,因為之前有研究表明SARS-CoV-2病毒感染可能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研究人員懷疑這些病毒可誘發人類糖尿病,但分子機制尚不清楚。為了找到並解釋相關原理,CNIO研究人員將感染了CVB4的人胰腺細胞移植到小鼠身上。他們觀察到:人類胰島移植小鼠和大鼠胰島素瘤細胞中的柯薩奇B4病毒(CVB4)感染顯示非常規的prefoldin RPB5相互作用子(URI)和PDX1的丟失,影響β細胞的功能和特性。
  • JAMA子刊: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將來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JAMA子刊:月經周期不規律的女性,將來患糖尿病風險更高 2020-12-29 17: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Cell 子刊:內因還是外因主導癌症發生?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科學工作者對癌症的控制和治療方面取得了一些明顯的進展。但是也在特定的器官組織中出現了腫瘤敏感性升高和腫瘤耐藥等現象。
  • 【經典回顧】Cell子刊,癌症研究的八大問題!
    這篇綜述是Cell發表的論文中下載和引用最多的,此後又有新的研究增加了2個新興的標誌:異常的細胞新陳代謝和逃避免疫系統。Weinberg在Whitehead生物醫學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學院研究癌症的分子機制,他指出:「癌症是一種單一的疾病(可能從一組共同的標誌得出結論),這個概念當然是一個幻想。
  • Cell子刊:人類睡眠時,大腦並未離線!而是在回憶和重現清醒時的經歷
    眾所周知,機體通過生物鐘來掌控自身節律,而長期失眠將嚴重擾亂人體的生物鐘現象,進而引發一系列的疾病,例如肥胖、糖尿病和肝臟相關疾病等等。睡眠,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理現象。然而,人類為什麼需要睡眠?睡眠的意義又是什麼?人類對這些問題仍知之甚少。
  • Cell:阻斷VDAC1 可助力2型糖尿病藥物開發
    通訊作者之一Albert Salehi介紹,這是一項小型研究,基於6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細胞捐贈,以及有限數量的動物模型實驗。儘管還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明阻斷VDAC1如何影響腎臟、心臟、肌肉和脂肪組織,然而迄今為止的結果已顯示出巨大希望,研究小組已獲得糖尿病領域活性物質的專利。這無疑是令人興奮的。
  •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Cell子刊:這種專吃細菌的病毒,有望治療兒童發育遲緩 2020-02-16 08: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Stem Cell Reports:幹細胞移植可治療II型糖尿病
    2015年3月2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加拿大的科學家在國際期刊Stem 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們發現胰腺前體細胞移植對於II型糖尿病治療具有良好效果,與糖尿病治療藥物聯合使用,治療效果更加明顯,這項研究表明基於幹細胞技術的治療方法或許是治療II型糖尿病的一種可行方法。
  • Cell子刊:北大肖瑞平團隊揭示高糖抑制AMPK信號通路的分子機制
    另一方面,對於抑制AMPK活性的負調節機制,我們卻知之甚少,也因此缺乏對於AMPK信號通路調控方式的全面認識。研究能量過剩如何抑制AMPK信號通路,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全面了解AMPK信號通路的調控,而且對於探尋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分子機制和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 Cell重磅成果「青蒿素治糖尿病」被潑冷水
    青蒿素或可治療糖尿病2016年12月,Cell曾發表過一篇糖尿病重磅成果:「諾獎得主」青蒿素能夠實現α細胞向β細胞的轉變,為糖尿病治療帶來了新的驚喜。由於這是首次證實,現有的藥物就能實現兩類細胞之間的轉換,因此,引發了學界的廣泛關注。
  • 【科技前瞻】Nature子刊:幹細胞可分化為胰島細胞並助力糖尿病治療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為特徵的一類代謝疾病。目前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高居世界首位,成年人患病率超過11%。
  • 若把人類放大100倍,能否成功戰勝恐龍?最終誰會勝利?
    人類成為霸主後開始研究上一任霸主,據了解恐龍是距離人類最近一次滅絕的生物,它憑藉自己的體型在當時稱霸主,後續還是因為環境變化讓它們消失,人類想想不禁後怕,如果當時恐龍沒有消失的話,或許根本不會出現人類。
  •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若是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就滅絕了
    就拿今天我們耳熟能詳的一項疾病來說,糖尿病是所有人避之不及的一項疾病,我們有時候也會思考,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但事實上,若是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或許就滅絕了,這樣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這個世界了。二.這對大多數而言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畢竟糖分並不只有糖果裡面才有,生活中許許多多吃的食物裡面皆有糖分存在。如果要將這些東西全部避免,那麼我們的生活其實也就失去了非常多的樂趣,畢竟人類向來都是非常注重飲食的,每一頓要吃什麼?要怎麼吃?這些都至關重要。
  • 這本Cell子刊創刊兩年,影響因子可能達10分
    那麼這本期刊的現狀如何?真的值得投資嗎?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我們相信,為了解決人類所面臨的挑戰,世界需要科學家們走出去,讓各種想法碰撞出新的火花。研究的資助者們似乎也有同樣的想法,有越來越多資金投入了跨學科領域的研究。在這一背景下,為了改進跨學科研究審查和發表方式、開展不同團隊之間的合作,我們缺少一本這樣的出版物。
  • 人類為什麼會得糖尿病?如果沒糖尿病,1萬年前,人類可能已滅絕
    但是,在末次冰期內,還出現了「新仙女木事件」,仙女木是一種生活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野花,適合在寒冷的氣候中生存,仙女木的花粉會出現在冰芯和湖底的泥土層中,這是判斷全球氣候變化的一個證據,在1.2萬年前,北半球的仙女木花非常的繁盛,在歐洲大陸的北部盛開,說明在這一時期,全球溫度出現了一次明顯的下降過程,否則的話,生活在北極附近的野花,也不可能來到歐洲大陸,人們將這一事件稱之為「新仙女木事件」。
  • Cell 子刊:前列腺癌發病率與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
    2016年2月23日 訊 /生物谷BIOON/ - - 最近一篇發表在Cell子刊Trends in Cancer的文章指出,前列腺癌發病率和異質性存在種族差異。前列腺癌是一種臨床腫瘤分子異質性疾病,相比其他瘤種存在著明顯的腫瘤異質性,不同亞型的前列腺癌患者在DNA水平、表觀遺傳學等分子水平上的存在巨大差異。
  • Cell:新型T細胞與I型糖尿病有關
    2019年6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最近一項研究中,研究團隊首次記錄了長期懷疑的「X細胞」的存在,這類免疫細胞可能在1型糖尿病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相關結果最近發表在《Cell》雜誌上。「我們的研究結果不僅表明X細胞存在,而且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它是導致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反應的主要驅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