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0萬年前隕石撞擊地球或導致始新世大滅絕。圖據中科院南京古地質生物研究所
《天地大衝撞》劇照。
墨西哥尤卡坦半島。
電影《天地大衝撞》劇照。
被人類養育了三十餘年的斯皮克斯鸚鵡普雷斯利。它是動畫片《裡約大冒險》主角布魯的原型。
在德國珍稀鸚鵡保育協會誕生的第四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該協會預計在2021年前後,將人工培育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放歸自然。
在目前最可能給人類和其他地球生命帶來世界末日的「實力派選手」中,隕石,大概可以位居榜首。
在熱映電影《一齣好戲》的開頭,就講到了一顆即將襲擊地球的巨型隕石。影片中有位史教授提到,一旦隕石撞擊海面,將引發100米高的海嘯,淹沒並毀滅我們熟知的文明世界。史教授說的真有道理嗎?一顆巨型隕石撞擊地球真的等同於世界末日嗎?對此,地質學家最新研究認為,要想知道一顆隕石能不能毀滅世界,除了看它體型大小之外,關鍵還要看撞擊點在哪兒。
地球自誕生以來,遭受巨型隕石的「胖揍」少說也有成百上千次。但並不是每一次挨撞都會摧毀地表世界,或是引發生物大滅絕。同樣是巨型隕石,給地球造成的傷害卻差異懸殊。面對這一奇怪的現象,有些地質學家給出了一種解釋:隕石撞擊的災難程度,可能和撞擊的位置有關。
問題的關鍵在於,隕石撞擊點有沒有埋藏豐富的有機物。日本東北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指出,6500萬年前那顆最著名的隕石可能就沒挑好撞擊點,一頭扎進了富含有機物的地層,造就了恐龍滅絕的末世浩劫。
說起當年那顆隕石,不得不為恐龍的悲摧運氣嘆息。本來,這顆隕石當場就磕出了直徑180公裡的隕石坑,導致地震、海嘯、大火、火山噴發,已經是「生命無法承受之重」。更慘的是,隕石還引發了「核冬天」——大量的灰燼飄蕩在大氣中久久無法散去,遮天蔽日、樹木枯死、氣溫驟降8~11℃,最終破壞了整個生態系統,導致恐龍等當時世界上75%的物種滅亡。
可是,這麼多灰燼都是哪裡冒出來的?除了火山噴發等原因之外,研究人員認為,隕石撞擊的那塊「風水寶地」也是排放源頭之一。
研究人員對隕石坑採樣、分析後發現,隕石撞擊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在當時是個海岸與淺海交接地區,有著豐富的生物群,因此地下儲存了大量的硫、烴、化石燃料等有機化合物。不客氣的說,這就是個巨型火藥桶!
豐富的礦藏本來也算安分守己,然而,隕石不偏不倚就選擇撞在了這裡。撞擊時產生了極高的溫度,將有機物瞬間點燃。熊熊大火產生大量黑炭,這些燃燒的黑炭隨著撞擊被彈射上天,而它們的重量可能超過了1 5億噸(相當於近1億輛重型卡車)。其中,有3. 5億噸的灰塵留在大氣平流層,數年內遲遲揮之不去,給予全球生態系統致命一擊。
那為什麼說恐龍的運氣不是一般的背呢?研究人員認為,有機物礦藏如此豐富的「寶地」在當時實在不多見,據估算不超過全球地表面積的13%。也就是說,如果隕石能稍微偏離一點,撞上剩下87%的地方,災情說不定沒那麼嚴重。
經日本氣象廳的超級計算機模擬發現:當初要是沒撞在這個火藥桶上就不會產生此等規模的灰燼,地球可能也就只降溫0~4℃,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的破壞不會那麼劇烈。恐龍則可能繼續統治著地球,我們也不可能有機會在這裡給大家講隕石的故事了。
當然,日本學者的觀點並沒有被所有地質學家接受,比如美國德州大學海洋地質學家古利克等人就對此表示質疑。他們認為,讓恐龍滅絕的隕石之所以能釀成大禍,原因不在於砸到了富含有機物的區域,而是因為波及到了陸地森林。
當隕石撞擊墨西哥淺海時,瞬間的高溫高壓以及四濺的高溫碎石混合成了「火雨」,劈頭蓋臉地砸在陸地上,炸開的森林大火一發不可收拾。一時之間,全球範圍內的森林都在熊熊燃燒。這場大火不僅直接毀了很多森林,燃燒生成的灰燼更造成了暗無天日的末日場景。
有關這場全球森林大火的證據則埋藏在世界各地的地層裡,在白堊紀末期形成的地層中時常可以見到灰燼殘留的物質。另外,地層中殘留的白堊紀末期花粉和孢子也顯示:當時全球森林普遍消失,僅留下身型低矮而生命頑強的蕨類植物佔據地表長達千年。這種植被面貌在現今的火山噴發地區也可見到,因此也能間接證明全球性森林大火的存在。
對此,前文講到的日本學者也提出了反駁,他們認為美國學者們採集到的灰燼樣本顯然是極高溫度燃燒的產物,只能是隕石墜落所產生的高溫高壓所為,而不可能是由森林大火燒出來的。
正當日本人和美國人吵得不可開交時,同樣在2017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學者和BBC紀錄片《恐龍死亡那天》則提出:有機燃料和森林大火都不夠造成末日,隕石撞上石膏礦才夠給力!
來自英國的團隊在尤卡坦半島採集的樣品顯示,隕石撞擊點下面含有豐富的石膏等礦物儲藏。不巧的是,石膏在隕石撞擊下會產生大量的硫化物和二氧化碳。硫化物會遮蔽日光,導致全球降溫;而二氧化碳則是著名的溫室氣體,會讓全球升溫。
聽起來,這兩種物質似乎會相愛相殺,其增溫與降溫效果互相抵消,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屬於長期的影響,但硫化物的降溫卻是劇烈而快速的。根據這一原理,在二氧化碳開始發揮升溫效果之前,全球勢必要經歷一場寒冬。
因此,不少科學家對這場寒冬的凜冽程度進行了估算。保守估計來看,撞在石膏坑裡的隕石可能釋放100億噸的硫化物和1,400億噸二氧化碳。在它們的影響下,全球平均降溫26攝氏度,大多數的地方氣溫會跌落冰點,而這個寒冬將持續3~16年,並且要耗費30年才能恢復。
更讓人糟心的是,英國學者對隕石的撞擊角度、速度都進行了運算,他們算出當時隕石是以18km/s的速度、60°的切入角撞擊尤卡坦半島。根據這個數據,其實只要早或晚個30秒的話,隕石就會躲過這片石膏豐富的地區,而恐龍的命運或許就能改變。
總的來看,上述各國科學家各持不同的觀點。但無論是撞上有機物火藥桶、濺起火雨引發森林大火,還是石膏礦,都同時說明了一件事——隕石光體型大只是一方面,撞擊的位置才是關鍵。
本版文圖均據封面新聞
據國際鳥盟最新研究成果,全世界有8種鳥類極度瀕危或已經滅絕,其中包括動畫片《裡約大冒險》的主角「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又稱小藍金剛鸚鵡。該研究發現這種通體灰藍色的古老物種已在野外滅絕。這也是近30年來,科學界第3次聲稱野生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野外滅絕。
南美洲是擁有鸚鵡種類最多的區域,藍色金剛鸚鵡是最稀少的品種之一。
目前南美有四種被重點保護的藍色金剛鸚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是其中之一。其他三種藍色金剛鸚鵡都是同一屬,唯獨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是個例外。在整個鸚鵡科裡,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是唯一一種被編入藍金剛鸚鵡屬的品種。如果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完全滅絕,意味這個種屬以及其背後的歷史在地球上完全消失。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之名來自它的發現者,德國生物學家約翰·斯皮克斯。1817年,斯皮克斯奉國王之名遠徵巴西,成為亞馬遜叢林的第一批現代探索者。他發現和命名了亞馬遜流域眾多不為人知的動物品種,如斯皮克斯冠雉等。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被發現後,迅速成為鳥類學家至愛,同時也以其稀有和靚麗的外表成為歐洲上流家庭熱衷豢養的寵物。
鳥類學家朱奈普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巴西東北部探索藍色金剛鸚鵡的蹤跡。他了解到,1978年一隻青藍金剛鸚鵡可以賣到1萬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人一年的收入。
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更是稀世奇珍,由於濫獵以及外國動物的侵入,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數量在上世紀70年代急劇下降,到80年代末,野外斯皮克斯金剛鸚鵡近乎絕跡。
上世紀80年代末,瑞士鳥類學家羅斯在巴西東北部庫拉薩鎮荒郊發現3隻世間僅存的野生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持續觀測4年後,羅斯遺憾地宣布3隻鸚鵡全部失蹤,很可能全部被盜獵,並發表了相關論文。這是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第一次被學界認為在野外滅絕。
1990年夏,國際鳥盟資助了一次尋找斯皮克斯金剛鸚鵡的科考活動。這次不抱希望旅行居然達到了目的:科考成員在羅斯曾觀測過的地區,奇蹟般地發現了一隻野生雄性斯皮克斯金剛鸚鵡。
此後,巴西環保部門展開了斯皮克斯生存計劃。計劃內容是為這隻孤獨而珍貴的藍鳥找一個伴侶,以延續該物種的血脈。研究人員精心挑選了一隻人工飼養的雌性斯皮克斯金剛鸚鵡,對她進行了野外訓練。
1995年,雌性斯皮克斯金剛鸚鵡放生後,成功與野生伴侶配對。但這隻雌鳥在放生3個月後消失了,沒有留下任何後代。2000年左右,那隻一脈單傳野生雄性鸚鵡也消失了。
2002年,美國丹佛市,一個41歲的獸醫院經理,接到一通匿名電話,詢問他如何放生一隻斯皮克斯金剛鸚鵡。這隻鸚鵡隨後被認做最後的野生小藍鸚鵡。這隻小藍鸚鵡被主人取了一個非常新潮的名字:「普雷斯利」——和搖滾歌手貓王同名,它也是《裡約大冒險》中主角布魯的原型。
但現實沒有動畫那樣美好。普雷斯利於上世紀70年代在巴西被捕獲,曝光以前,已經被人類飼養了20多年。2002年末,普雷斯利被送回了巴西,但它因為習慣了人類飼養,無法飛行,也不能回歸野外。研究員曾為普雷斯利配對,雖然雌鳥產下了13枚蛋,但沒有一個能被孵化。
2014年,年近40歲的普雷斯利老死在鳥籠中。
封面新聞記者何晞宇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