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科學家一直致力於全球塑料回收的研究,繼發現食塑性昆蟲蠟蛾之後,最近發現的一種突變酶在這方面表現突出。
最近,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顯示,這種新發現的酶能夠在幾個小時內將塑料瓶、紡織品和外包裝中使用的滌綸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轉化回原始材料。傳統的PET回收質量較低,只能應用於服裝和地毯等產品;而此次研究的新工藝可用於回收耐用的基礎性材料,如回收食品級的塑料瓶等。
圖自:Mc 243/Shutterstock
樸茨茅斯大學酶創新中心主任John McGeehan教授說:「這使得PET真正實現工業規模的生物回收成為可能,在速度、效率和耐熱性方面都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這是PET真正實現循環利用的重要一步,有可能減少我們對石油的依賴,減少碳排放和能源使用,並鼓勵人們進行廢舊塑料的收集和回收。」
McGeehan教授將實驗中用到的葉枝堆肥角質酶(LLC),利用法國Carbios公司研發的技術,加入到一個小型示範反應器中,結果發現,200克的PET在短短10小時內就減少了90%,被分解為原始材料。
雖然這種新的酶只能分解PET,不能分解聚乙烯(洗髮水瓶、塑膠袋的主要成分)或聚苯乙烯(絕緣材料、包裝材料的主要成分),但它仍將對限制汙染和幫助提高全球的回收能力產生重大影響。
工業規模的生物循環利用
圖自:Alba_alioth/Shutterstock
為了在工業規模上利用這種酶,Carbios公司與百事可樂、雀巢和歐萊雅等公司合作。他們的目標是到2021年在法國裡昂以外建立並運行一個示範工廠,到2025年在國際上全面推廣。
雖然為了利用酶分解PET,塑料仍然需要提前磨碎和加熱,但這一過程的花費只是油制純塑料的4%。
PET分解後得到的原始材料,可以直接重複使用,以製造新的塑料製品等。
原文:MICHAEL D'ESTRIES
編譯: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