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人讀《論語》,真的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嗎?

2020-12-05 聞道在青島

有一次聽到有人議論《論語》,說出來的話嚇了我一跳。我沒有想到,現在居然有好些人認為,讀《論語》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研究這部國學經典,除了咬文嚼字,裝點門面之外,無任何作用。甚至有人認為,《論語》就是皇帝的新衣,是偽君子用來附庸風雅的道具。

我不知道持這樣看法的人是否看了《論語》?看了幾遍?看懂了沒有?看懂了每一個章句,還是僅僅看懂了一部分?如果敢於肯定的回答,再放狂言不遲。無知者無畏,此言果然不虛。

《論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書目「四書五經」中的重要篇目,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基本都集中在這本著作中。幾千年來,中國人的道德情操,行為規範,價值取向都能夠從此書中尋找到源頭。這裡有我們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懷的「根」,一個現代的中國人,想找到自己的根,怎麼可以不懂《論語》呢?

那麼,現在的國人中為什麼會出現對於這部國學經典完全否定的看法呢?我認為這和近現代中國歷史文化的遭遇有關。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工業革命的興起,世界的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地帶逐漸由東方轉移到了西方。鴉片戰爭以後,西方的入侵讓中國積貧積弱,災難深重,完全動搖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新文化運動中,主張「全盤西化」和「拿來主義」的人,從根本上否定了儒家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拜倒在西方文化的強權面前,拋棄了祖宗的傳承,把西方的一切當成了金科玉律。到了改革開放以後的80年代,這種思潮越發泛濫,有人竟然開始把自己的民族說成是「劣等民族」,變成了可恥的逆向種族主義者。至今,這樣的論調還有一定的市場呢。

可是,歷史的演進並不能以某個短暫的階段性現象做出終結性結論。隨著中華民族復興大業的推進,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與此相適應的文化復興必將到來,中國人正在找回久違的文化自信。這些年越來越火的「國學熱」「傳統文化經典熱」足以證明了這一點。現代人不但必須讀《論語》,而且要趕緊讀,仔細讀,反覆讀。到了今天,一個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國人,如果對這本經典一無所知,知識結構必然是有缺陷的,心智不可能是完善的,更不會有陽剛的,堅定的文化自信。

與前面那些認為讀《論語》無用的人相反,我反倒覺得,不讀《論語》的人才容易成為淺薄之輩。你從頭到尾好好看看這本書裡的每一段話,裡面包含著的人倫道德,格調情操,為人處世的準則,入世拜相的原則,如何修身,如何養心等等,無邊無際,無窮無盡,中國人的高級智慧,全都集中在裡面。就好像一座金山,到處都是寶,關鍵是你是否識得而已。如果你的觀念裡,完全不把它放在眼裡,先入為主的輕視它,當然什麼也看不到了。

現在的知識界,有一種80年代那一波文化自虐帶來的後遺症。好多有著「專家」「學者」頭銜的人,從來就沒有完整的,認真的讀過《論語》,沒有受到國學文化的薰陶。缺乏國學基礎最容易給自己找到的理由,就是說讀那些東西沒用。這些話,如今連好多平民都不信了。許多家長甚至自己單獨給孩子「開小灶」,讓孩子從早期教育就熟悉 《論語》,打下堅實的國學基礎。不但中國人如此,世界上學習漢語的老外們,都是把這本書當成必修書的。所以,我願意在這裡呼籲,大家一起讀論語吧!從現在就開始行動吧!

相關焦點

  • 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講的到底是什麼?
    這個說法沒毛病,但是還是不足以讓我們了解《論語》講的是什麼。我讀《論語》讀了五六遍。最開始覺得《論語》的內容很散亂,甚至都沒有一個主題。後來發現其實《論語》的內容其實是有一個大主題的,大主題下面又可以分為不同的小主題。《論語》的大主題用一句話來總結的話,那就是:為人處世的參考準則。這就是《論語》的主要內容。
  • 【夜讀】人生沒有毫無意義的事情
    可是,我並不覺得那是我人生裡毫無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吧,我們每個人活到現在,所有經歷的事情、遇到過的人,都不是毫無意義的。每個人的出現都是有意義的,他們的出現會給我們帶來不同的意義;每件事的發生也都是有意義的,因為我們淋過的雨、受過的苦,都造就了現在的我們。
  • 於丹自曝幼時自閉 四歲看論語五歲讀紅樓夢
    聽她的課可吃零食 想開門課教學生玩  「我們的課可以說活色生香,文科的知識是什麼,無非就是人文嘛,最早的人文就是指人間百態,就是世像圖,人怎麼學文化,第一件事是關乎人文,也就是說你去體驗,以這樣的心思來想,你講書本的知識,他要是聽著音樂喝著咖啡吃著零食跟你有來有往說說笑笑,書本的知識未必他沒學進去,反而可能學得會更好,所以我覺得呢,學習應該是最終做一件正確的事,而不是遵循程序去正確地做事
  • 上海復旦附中語文老師:讀古詩文本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
    原標題: 上海復旦附中語文老師:讀古詩文,本就是一件偷著樂的事【編者按】在《中華詩詞大會》一口氣背出「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並奪冠的武亦姝火了,包含多首她在節目中背誦的帶「月」字詩句的復旦附中校本教材《中華古詩文閱讀》也火了。
  • 《論語》讀後感:孔子其實是個愛憎分明的性情中人!
    讀過《論語》的人都知道,裡面全是格言,好像孔子不食人間煙火一樣,平常就專門說格言。其實這是誤解,孔子從三十歲教學,一直到七十三歲去世,中間共四十多年,這些年得說多少話,不可能全是格言。《論語》不過是把他這四十多年所講的話,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把這些精華集中起來,我們才產生了這樣的誤解。
  • 如果有一天,量子力學被證明是對的,人生真的就毫無意義了嗎?
    你聽說過「拉普拉斯妖」嗎?早在1814年的時候,一位名叫拉普拉斯的法國物理學家,他提出一種大膽的假設,即假設宇宙之外存在著一種超級智慧的生物,他能將所有原子和整個宇宙的運動現時狀態瞬間確定下來,這樣他們就可以對宇宙的過去未來了如指掌。
  • 11歲女童半年寫詩300首現代詩 愛讀論語老子(圖)
    11歲女童半年寫詩300首現代詩 愛讀論語老子(圖) 並且問我,寫的好嗎?我認真地告訴她,寫的非常好,不過要堅持下去很難。結果妞妞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一會再寫一些,結果那個中午,她又寫了3首。」妞妞爸回憶道。  妞妞雖然在那個中午一下子寫了三首詩,但她也有為一首詩思考整整一個星期的時候。那首詩的名字叫《亦有亦無》,她在詩裡寫道:「亦,天下何為/容,人之載大/問,吾為何生」,詩歌充滿了哲思。
  • 在大學做這幾件事毫無意義,浪費時間,你有沒有做呢?
    在大學做這幾件事毫無意義,浪費時間,你有沒有做呢?進入大學就等於步入一個新的生活旅程,不少人在上大學之前就已經為自己定下一系列小目標,比如經常去圖書館,期末考個好成績拿獎學金,在比賽中取得名次等等,也會想著如何豐富自己的大學生活,比如參加社團活動,做兼職,旅遊等等,總之,大學生活會輕鬆自在許多,會有很多時間做你想做的事,可以去完成你未完成的目標,可以追尋失去的夢想,無論怎麼說,不要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面浪費時間和精力
  • 如果活著本身毫無意義,那麼追求無意義的意義又有什麼意義?
    小時候,我們做一件事或者爭取一件東西的時候,也不會問為什麼,有什麼意義。比如當我們喜歡一個皮球的時候,我們會完全沉浸於此,而當我們發現一個新的玩具汽車的時候,根本來不及想我打球有什麼意義,玩具汽車有什麼意義。不光喜新厭舊,而是瞬間棄舊求新。那時候也不會瞻前顧後,只知道小汽車是我想要的,我就要爭取它。
  • 有些事,藏在心裡就好,說出來就毫無意義了!
    有些事,藏在心裡就好,說出來就毫無意義了!有時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時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說;有時候不是不懂,而是懂了也不知道該怎麼做,所以保持沉默。人生的路還很長,不必和一些人、一些事糾纏,如果你不喜歡某樣東西,把它扔掉。如果你不喜歡某人,就把它屏蔽掉。人生短暫,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在乎,無論你遇到多大的風雨,只要你看得遠,看得透,看得清,心裡就會平靜許多。
  • 職場悖論:「高薪卻毫無意義」的工作,你願意做嗎?
    編者按:有一份工作做起來感覺毫無意義,但高薪穩定,另一份工作做起來非常有意義,但收入微薄,你會怎麼選?本文作者揭示了這兩種工作背後的管理學理論,並為我們規劃職業道路提供了建議。如果你現在就做著一份沒有意義的工作,不要貿然辭職,可以發展一個自己認為有意義的副業。
  • 《論語》起名:炯炯有神、風流人物的男孩名
    《論語》以記言為主,「論」是論纂的意思,「語」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即是論纂(先師孔子的)語言。《論語》成於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中國自古就有取名尋《論語》出處的傳統,一個氣質優雅,出自經典、擁有厚重文化積澱的好名字,會讓人平添幾分敬意。如果你想為寶寶取個文雅的好名字,又不想自己鑽到故紙堆裡費盡心機地查找,就看看這篇文章,或許能給你帶來靈感。 一、《論語》如何取炯炯有神、風流人物的男孩名1.
  • 每天一句,堅持讀《論語》7年,你會有什麼變化?
    《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晦澀難懂?思想守舊?曾經的我就是這麼想的。當我有了孩子以後,受到《朗讀手冊》的影響,為他挑選的繪本都是國外著名的繪本。這些繪本插圖優美,色彩豔麗,故事溫暖,的確是孩子非常好的選擇。
  • 「第二個地球」克卜勒452b的發現是毫無意義的嗎?
    「第二個地球」克卜勒452b的發現是毫無意義的嗎?克卜勒452b真的是「第二個地球」嗎?你看地球上有水、有空氣、有大氣,別說這些狀況不確定,連克卜勒452b是否是巖石星球都不能確定:比如我們地球主要由巖石構成,還有一類比地球大得多由氣體構成,像是木星,能住嗎?雖然根據「合理猜測」,克卜勒452b很大可能性是巖石星球,但也不能肯定。且不說這些,我們就連克卜勒452b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談「第二個地球」真的靠譜嗎?
  • 初中拍濃妝藝術照,大學拍婚紗照……你曾做過哪些毫無意義又可笑的...
    正如小趙這樣,年輕時我們隨性而為,想幹啥就幹啥,但如今卻覺得曾經做過的一些事卻是毫無意義甚至有些可笑,但卻不後悔。初中畢業拍濃妝藝術照18日晚,記者聯繫上了小趙,26歲的她在合川區一菜市場經營著一家麵館。
  • 《心靈奇旅》活著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文/小宇宙皮克斯真的是用心做動畫,用腳想譯名,起名字都太簡單了,翻譯過來全都是這個味兒,讓人勸退。真是不知道到底是誰起的這個譯名,當初看到這個名字時,真是沒有想看的欲望,不過後來被朋友突然提起來後才想起來這部動畫。原來片名是《Soul》,翻譯成《心靈奇旅》真的是很像爛片,不過這片還是可以一看的。
  • 鬼谷子謀略:不可不知讀心術,教你看透一個人!現在學還來得及!
    鬼谷子謀略:不可不知讀心術,教你看透一個人!現在學還來得及!鬼谷子是古代戰國非常有名的謀略家,他的謀略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下面我們來講講摩意術。在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種方法試探對方,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在我們現在還有古代都運用的極其廣泛。戰國時就有一位將軍為了試探手下的士兵,剪了自己的指甲藏在手心,和屬下說他的指甲不見了,大家找了好久都沒找到,終於有一個手下偷偷摸摸剪了自己的手指甲交給將軍,說這是自己找到的,由此這位將軍就發現了一個會說謊的人。
  • 樊登:「讀書是要命的事」,高曉松怒懟:「可拉倒吧」
    那麼,《論語》到底值不值得讀?有人覺得這個時代不需要了,但是有一個人肯定是持反對意見的,他就是樊登。樊登講論語,推《論語》,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如今把樊登列為「屌絲」大概有許多人不同意,但是許多年以前,即便是從小成績優異,讀書又讀到了博士,他仍然有一段不願回憶的灰色時光。樊登曾是1999年國際大專辯論賽的冠軍。
  • 每天做重複的事真的會幸福嗎?答案:會
    我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在抱怨,說厭煩了每天重複做一件事,機械的生活索然無味,很想改變,但現實不允許,即便允許,改了一段時間還是覺得不習慣,於是又變回原來的生活方式。雖然我早已不幹了,但是那段經歷依然記憶猶新,每天重複著這樣的開場白:你好,我是福建移動客戶代表**號,佔用您一分鐘時間方便嗎……如今,我學著寫作依然感覺到累,同樣類型的話題害怕重複,因為任何平臺都要求創新。於是創作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有時候寫著寫著我會突然問自己:這個觀點我以前寫過了嗎?會不會寫雷同了?
  • 「量子力學」中詭異的現象,若真的被證實,人生會毫無意義嗎?
    它就處於疊加態,一旦你觀察它 它這種疊加狀態就崩潰,而單體的疊加態 量子糾纏等,延伸出了靈魂是真中存在,可以瞬間移動等很多的想法,量子力學是由普朗克和愛因斯坦奠定建立,在那個年代人類對微觀世界的理解,依靠的是最經典的物理學,但是隨著科學家對微觀世界的深入研究,出現了各種超出經典物理學認知範疇的事情,量子力學中是很多狀態 我們無法探知真相,那麼「量子力學」中詭異的現象,若真的被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