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女童半年寫詩300首現代詩 愛讀論語老子(圖)

2020-12-08 中國新聞網

11歲女童半年寫詩300首現代詩 愛讀論語老子(圖)

  妞妞今年11歲,剛上小學六年級,別看她小小年紀,卻已經寫出300多首詩。她的英語老師美國人TOM,還嘗試用英文把妞妞寫的詩翻譯出來。近日,妞妞的家人將其作品放到了西祠胡同上,引來眾多網友的圍觀和討論。 揚子晚報記者 朱威

  11歲女孩寫出300多首現代詩

  小姑娘名叫妞妞,小小的眼睛,紅撲撲的臉蛋……與同齡的女孩子相比,她沒有什麼不同。在父母為她創辦的博客中,記者看到,小傢伙寫的詩可真不少!內容也比較豐富,有自然景物,有關於人生的思索,甚至還有了解南京的汙染情況而寫作的即興詩《繁星》(「滿天的繁星/何時曾被遺忘/迷茫的雲霧/讓我們忘我的忙碌」)。

  「妞妞現在寫的詩大約有300多首。」妞妞爸王建國先生告訴記者。

  讓孩子的思想飛一會兒

  說到妞妞寫詩,妞妞爸稱非常偶然。「大概是2011年11月中旬的時候,她中午放學回家,告訴我她寫了一首詩,名字叫《心流淚》,表達了對環境的憂慮。看過後,我很驚奇,在此之前她從未寫過詩,但妞妞告訴我,是她自己的原創。並且問我,寫的好嗎?我認真地告訴她,寫的非常好,不過要堅持下去很難。結果妞妞說這有什麼難的,我一會再寫一些,結果那個中午,她又寫了3首。」妞妞爸回憶道。

  妞妞雖然在那個中午一下子寫了三首詩,但她也有為一首詩思考整整一個星期的時候。那首詩的名字叫《亦有亦無》,她在詩裡寫道:「亦,天下何為/容,人之載大/問,吾為何生」,詩歌充滿了哲思。妞妞爸說:「她很愛看書,閱讀量很大,《論語》、《老子》之類的書籍都讀過。」在爸爸看來,家長要給孩子鼓勵和協助,不要立刻否定孩子,要讓孩子的思想飛一會兒。

  英語老師將她的詩再創作

  妞妞曾寫下一首名叫《自由》的詩:「我喜歡風吹過的臉頰/我喜歡雨下過的頭髮/一切是那麼自然/毫無遮攔/just one time/only one time/要的就是自由的自然。」在詩中,妞妞用了英文寫作。妞妞爸告訴記者,妞妞的英語老師是自己的美國朋友,名叫Tom。「因為他不太懂中文,我翻譯了妞妞的詩給他聽,他聽了之後,覺得非常好,就想用自己的方法對妞妞的詩再創作,讓它符合英文詩歌的規範。目前已翻譯了好幾首。」妞妞爸說。妞妞爸向記者展示了一首《音樂旋律》,記者注意到,Tom的「翻譯」多用祈使句,讀起來很有韻律感,妞妞的家人也很喜歡Tom老師的二度創作。

  眾網友評價不一

  妞妞的詩歌近日被妞妞爸放在了西祠胡同上,引發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和討論。有的網友認為妞妞的詩寫得「真不錯」,也有網友認為妞妞「少年老成」。對此,妞妞爸的解釋是:「如果說早一些明白一些事理算是少年老成的話,我寧願這樣的老成。」當然,妞妞爸也承認妞妞寫的詩「詩意太成人化」,但他覺得不是什麼壞事。妞妞爸說,「我覺得在思想上我們需要同等來對待孩子,甚至我覺得我要向孩子學習」。妞妞爸希望通過這樣的展示,讓更多人來培養孩子自由創作的精神,培養孩子寫作的真情實感。

相關焦點

  • 長沙這個村有群愛寫詩的農民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胡銳 通訊員 賀喜迎愛寫詩,成立詩社,每年出詩集。這是自2005年以來,長沙市嶽麓區蓮花鎮龍洞村村民們津津樂道的事。他們將生活中的人、事、物當作寫詩素材,有感而發。1月3日,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走進龍洞村目睹了這一景象。
  • 席慕蓉:寫詩是我的家庭手工業(圖)
    一幅畫,一首詩,一片草原,這便是席慕蓉的「出塞曲」。她走進鄉愁,在曠野中嗅到芬芳,從泥土裡攝取營養。「草原讓我減少了物質欲望,因為我發現人的需要其實很簡單。」作為心靈的漂泊者,她慶幸自己找到了夢想的草原。  寫詩是我的家庭手工業  記者:現在寫詩、讀詩的人越來越少,您認為詩歌在當下還有價值嗎?
  • 用寫詩,開啟孩子「不再怕作文」,高效又好玩
    作家徐魯曾分享過,普希金童話詩給小時候的他,帶來了無數的溫暖。那就像一團爐火,在資源匱乏的年代,點亮了他的童年。長大後,給了他創作詩的靈感。有時,我們讀詩,只是被詩中的一句話打動;有時,我們讀詩,讀的是個人背後的經歷。小孩是天生的詩人,如何帶著孩子進入詩的世界?
  • 《華文現代詩》今夜讀詩‖姚亞英詩選五首
    《 華文現代詩》今夜讀詩‖姚亞英詩選五首 作品被入選《百人百首: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作品選》《中國青年作家年鑑》《吉林省殘疾人文集》等多種選本,刊發《人民日報》《世界日報》《參花》《今天》《春風文藝》《長白詩世界》《中華歌詞》等近百家報刊雜誌。多次在全國徵文比賽中獲獎,個人事跡被編入《追夢榆樹人》。
  • 趙又廷:為你讀12首經過「光合作用」的詩
    近日,趙又廷攜手國際人文藝術平臺「為你讀詩」,聯合出品首部雙語有聲詩歌專輯《在所有聲音中,我傾聽你》。11月26日下午,趙又廷現身西西弗書店上海大悅城店,參加主題為「光合作用」的新書籤售會,與上海讀者面對面交流,並在活動前接受了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多家媒體採訪。
  • 不知道「興觀群怨」是什麼意思,讀這4首詩,秒懂其中深意
    「興觀群怨」出自《論語·陽貨篇》,它原指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引申為讀《詩經》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莉莉分這樣來理解這段話:怎能不學習《詩經》呢?
  • 兒童詩創作:尋找中國詩歌的童心
    為促進詩歌教育及校園文化建設,進一步拓展兒童詩和現代兒歌創作隊伍,中國詩歌網自2月25日至10月31日在全國範圍開展原創童詩和現代兒歌徵集,共收到來稿近7000份,反響熱烈。12月26日,由中國作協《詩刊》社、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辦,中國詩歌網承辦的「當下童詩、兒歌創作與傳播研討會」在中國作家出版集團會議室舉辦。會議聚焦當下童詩創作現狀,並就童詩的傳播和教育機制展開研討。
  • 近現代科學家:陳省身,15歲上大學,愛數學也喜歡文學、寫詩
    陳省身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生於浙江嘉興,11歲隨父親遷到天津。他是當之無愧的大師。數學天才,微分幾何大師陳省身只上了一天的小學,9歲時比較複雜的數學題都會做了,12歲就上了初中,是班裡的小弟弟,數學方面的才華非常高,中學跳了兩級。年僅15歲就考入南開大學學理科,24歲拿到德國漢堡大學博士學位。
  • 陶淵明:也曾仗劍遠遊,卻難以適應這世界丨周末讀詩
    撰文丨三書上期「周末讀詩」,我們分享了幾首與尋隱有關的詩,有讀者留言,說因此想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確,說到「隱」,陶淵明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詩人。《晉史》《南史》皆將陶淵明列入「隱逸傳」,而非「文苑傳」,即是說,史書對他的定位是隱士而非作家。
  • 中國史上最愛寫詩的人,不是李白,也不是杜甫,而是高高在上的他
    那麼,寫詩寫得好,是不是就是最愛寫詩呢?那可不一定!如果說愛寫詩,最基礎的評判標準就是詩得寫得多,因為愛寫才會詩多嘛!那麼,李白、杜甫、白居易肯定不是最愛的,因為他們的詩歌數量不算多,雖然詩歌質量高,但由於寫得少所以不能說他們是中國歷史上最愛寫詩的人。
  • 冰心:7歲看三國,10歲讀論語,一不留神成了別人口中的才女
    我覺得不妨將我的從未道出的,許多創作的背景,呈訴給讀我「全集」的人。雖然從四歲起,便跟著母親認字片,對於文字,我卻不發生興趣。還記得有一次,母親關我在屋裡,叫我認字,我卻掙扎著要出去。父親便在外面,用馬鞭子重重地敲著堂屋的桌子,嚇唬我。可是從未打到過我頭上的馬鞭子,也從未把我愛跑的癖氣嚇唬回去!.颳風下雨,我出不去的時候,便纏著母親或奶娘,請她們說故事。把「老虎姨」「蛇郎」「牛郎織女」「梁山伯祝英臺」等,都聽完之後,我又不肯安分了。
  • 餘秀華2021年第一首詩,《一隻身體溫熱的麻雀》,水平如何?
    當然,餘秀華是不能夠與古代女詩人相對比的,但是在現代詩人中,餘秀華還是一位熱度不減,同時在詩壇上極為活躍的一位女詩人。相對而言,餘秀華的詩,是有「詩魂」的,詩歌的構思巧妙,用字得當,常常引起人們對現實,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而這些正是如今人們所欠缺的精神糧食,從這個角度看,也能解釋為何餘秀華的詩,頗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 識人先讀詩,沈從文為何對卞之琳高度評價?
    從現代文學史的記述看,詩人卞之琳出版的第一本詩集,是1933年5月印製的《三秋草》。識人先讀詩卞之琳在《〈雕蟲紀曆〉自序》中,這樣敘述他開始寫詩的動因:「我從鄉下轉學到上海,經過一年的呼吸荒涼空氣、一年的埋頭讀書,我終於又安定不下了。說得好聽,這也還是不滿現實的表現吧。我彷徨,我苦悶。有一陣我就悄悄發而為詩。」
  • 「孩子們的詩」走紅網絡:我想到陽光裡洗洗手
    比如由果麥文化策劃主編、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孩子們的詩》,精選70多首3-13歲小朋友的詩,配以二十多位知名插畫家的精美插圖,於2017年8月編纂成冊進行銷售,短短幾個月內,在微博上、朋友圈、豆瓣上轉發、評論如潮。
  • 記憶中的冬至,殘剩的民間,已和上世紀一樣遙遠|周末讀詩
    這個夜晚不知有唐代,無論宋元明清抑或現代。夜晚只是夜晚,原始而永恆。所謂那朝代這時代,對於夜晚,都不過是夢幻泡影。但因為那位旅人,因為他留下的詩,本來只存在於空間的夜晚,便獲得了一個時間的維度。於是我們說,那是某年某月某夜,詩人白居易在邯鄲。讀詩不妨非理性,不妨放任文字帶我們做做夢。此詩題目《邯鄲冬至夜思家》,每個詞,詞與詞組合在一起,已給人無限遐思。
  •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美育需要詩 歐陽江河、虹影、樹才帶學生品詩歌之美 2016-11月19日電 (記者 馬海燕)今天還有多少人讀詩?
  • 星光閃爍的草根詩人散落詩城 楊冬梅:寫詩=寫日記
    這首就是前兩天學校組織獻血時的靈感之作。」楊冬梅是建中後勤部的員工,每天早上要賣早點,中午還要忙小賣部的生意,真正能寫詩的時間不多。馬鞍山不僅是一座鋼鐵城市,這裡更盛產詩歌,被譽為中國的詩城。近幾年,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大量民間詩人的湧現,讓詩歌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兩位名不見經傳的草根詩人,他們就是紮根基層的詩歌愛好者的代表,他們用詩表達對生活的熱愛。
  • 讀睡每日好詩《手拿雨傘的人》
    透過小車的車窗玻璃忽然發現單元門口站著一個手拿雨傘的人讀睡詩社桂冠詩人沈章寶,筆名:五月水鳥。1963年5月生於安徽省蕪湖市裕溪口。七十年代末開始寫詩,八十年代中期曾得到著名詩歌評論家呂進,翟大炳,馬立鞭,著名詩人楊山,毛翰,鄒絳等人的親點。作品曾收入《中國當代大詩人詞典》,《現代詩選》。另有多篇詩作見於全國以及省市各大報刊。作品《太陽雨》,獲「全國散文詩」大賽優秀獎。作品《老了真好》入選感動中國「首屆全國著名朗誦詩詞」,作品《春水碧綠的江南》榮獲第五屆中外詩歌散文邀請賽一等獎,並獲第九屆「羲之杯」全國詩書畫邀請賽一等獎。
  • 在家早教小結:賞畫,讀經,背詩,數數,學英語,看牙,觀北極光
    在客廳閃完畫寶寶,我帶著大寶謙謙來到書房開始讀誦《論語》,我們現階段是每天讀5篇,《論語》共20篇,4天讀一遍,依次循環,今天讀的是《論語·雍也第六~鄉黨第十》,採用領讀跟讀指讀的方式,教材是德福寶寶的大書,豎版書法繁體字體,紙質護眼,食品級油墨,兼具藝術性、安全性與實用性,最重要的是字大,不傷孩子的眼睛,我們讀完這5篇,大約花費45分鐘的時間,謙謙全程也會有小屁股坐不住的時候
  • 徐志摩給日本人寫了18首詩,前17首都被刪,最後一首卻風靡近百年
    因此,讀現代詩,不能不讀徐志摩。徐志摩的詩意之美,在於有情。其中濃得化不開的是愛戀之情,「一切有我在,一切有愛在」,「一團火熱的真情,整個兒給你」;那執著而熱烈的,還有自我奮發的豪情,「求人格之確立,求靈魂之救度」,「甘冒世之大不韙」;徐志摩還重友情「友情是愉快,是愛,是再不畏慮,是不再受孤寂的侵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