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秀華,是一位現代女詩人。其實在歷史上的詩人,大多數是男性的,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女詩人,她們巾幗不讓鬚眉,在詩歌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歷史上出現的女詩人,有李清照、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兒、薛濤、唐琬、魚玄機等等。
現代人很難寫出符合格調、平仄、韻味的古體詩。當然,餘秀華是不能夠與古代女詩人相對比的,但是在現代詩人中,餘秀華還是一位熱度不減,同時在詩壇上極為活躍的一位女詩人。
相對而言,餘秀華的詩,是有「詩魂」的,詩歌的構思巧妙,用字得當,常常引起人們對現實,對生活,對人生的思考,而這些正是如今人們所欠缺的精神糧食,從這個角度看,也能解釋為何餘秀華的詩,頗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餘秀華的詩中,有一首讓人印象頗深,且讀來極其感動的,它便是《再致》,這首詩的每個字,仿佛都是從心底裡刻出來般。無論外界的爭議如何?餘秀華能夠守住內心,用心寫詩,用情寫詩,也是難得可貴的。
在2014年與2015年新年交際之時,餘秀華曾寫下一首《再見,2014》,用獨特的視野,告別了一年的光陰,其實這首《再見,2014》也可以用在任何年份。2021年,又是嶄新的一年,餘秀華寫下了三首新詩,其中第一首為《一隻身體溫熱的麻雀》。這首詩的水平如何呢?
這首詩的視角獨特。有人認為是一首詠物詩,整首詩,以一個旁觀者視野,目睹了一隻麻雀的悲慘命運,而面對被擺布的命運,即使被困入水泥之中,麻雀還是天真無知。
詩人以麻雀為對象,麻雀是弱小的,是無助的,與整首詩的格調,非常之吻合。
整首詩分為三個小節。
第一小節。一隻麻雀發現了兩顆草籽,而且觀察了很久,第一句中的一個「還」字用得極為講究,表示麻雀徘徊了很久。第一句中,最具有韻味的,便是那句:「風翻動著荊棘上的陽光」,至於這隻麻雀的夥伴彈動著翅膀,則是為下文做鋪墊。
第二小節。終於這隻麻雀飛去食用這兩顆草籽,然而它只吃了其中一顆,雙腳便陷入去了,讀到這裡也可以猜測,這兩顆草籽,落在泥潭上。這兩顆草籽,仿佛如同命運作弄一般,然而以麻雀的角度,它卻自始至終不知發生了何事,所以「它來不及弄不清是不是草籽給出的幻影」,展現了無盡的悲哀。
第三小節。這一節是收尾,筆者十分喜歡那句「空氣被它的叫聲劃得支離破碎」,這一句與第一小節所說的「風翻動著荊棘上的陽光」,相互呼應。讀到這裡,才發現整首詩的第二個主角,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風。
上文也說了,這隻麻雀的夥伴彈動著翅膀,而這隻倒黴的麻雀,它慘叫一聲之後,陷入泥潭窒息而死了,而它的羽毛,則浮在泥上。它的夥伴自然因為這隻麻雀的慘叫,被嚇得一鬨而散,一隻倒黴的麻雀,而幾隻僥倖的麻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而這首詩最細思極恐的細節,是兩顆草籽。一顆草籽被吃了,剩下的一顆,是否繼續浮在泥面上。假若再飛來一群麻雀?
餘秀華的詩,總能用獨特的視角,引起人們的深思,而且詩歌的節奏緊湊,詩中也有現代詩該有的韻味,同時能夠引發人們思考的部分,便是詩的靈魂。
那麼,你覺得餘秀華2021年的第一首詩《一隻身體溫熱的麻雀》,寫得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