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興觀群怨」是什麼意思,讀這4首詩,秒懂其中深意

2021-01-21 莉莉分

「興觀群怨」出自《論語·陽貨篇》,它原指讀《詩經》可以培養人的四種能力,後引申為讀《詩經》具有廣泛的社會功能。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莉莉分這樣來理解這段話:怎能不學習《詩經》呢?《詩》可以打開心智 、提升修養;可以觀察萬物、了解盛衰;可以加強交流,達成共識;可以懲惡揚善,匡正時弊。這於人於己、於家於國都是好事兒。更何況,還可以從中認識諸如鳥獸草木之類的大千世界。

這不是片面地誇大《詩經》的作用,而是與古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終極追求相聯繫的,具體可以結合《詩經》裡的篇目,理解其中深意。

《蒹葭》是「可以興」的代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

這首詩塑造了一個虛實相生的意境。寫實方面,廣袤而潔白的蒹葭叢裡,伊人可望而不可即。虛的一面,理想很難達成,需要經歷千百般的努力。

用葦草比喻理想,託物言志,透過具體的和想像的空間,激發讀者的意志,要不畏險阻,不斷追求啊。就像詩人汪國真說的,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觀」強調詩能對人的精神世界能有所感發,詩能「修身」。

通過《溱洧》理解詩「可以觀」

溱(zhēn)與(wěi)洧,方渙渙兮。士與女,方秉蕳(jiān)兮。女曰觀乎?士曰既且(cú,同徂)。且往觀乎?洧之外,洵(xún)訏(xū)於且樂。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是鄭國的兩條河流;渙渙,是河水流動的樣子;士與女,是本詩的男女主角;他們女唱士隨,互贈芍藥,享受相聚的歡愉。

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了解春秋時期,鄭國上巳節的習俗風情。這一天,年輕的朋友們,手持蘭草來到河邊相會,洗衣濯足、遊樂祈福。

「觀」的主要作用是「觀風俗之盛衰」和「考見得失」,是人們認識世界進而改造世界的基礎,往上走,便可以與「治國」聯繫起來。

《淇奧》裡感悟詩「可以群」

瞻彼淇奧(yù),綠竹猗猗(yī)。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終不可諼(xuān)兮。

淇水旁,河岸彎彎、綠竹修拔,一個學問與品德俱佳的男子穿行其間,從他的神態、風度可以看出他的胸懷和修養,真是一見傾心難忘記呀。

表面上是一首誇讚詩,但《淇奧》更開創了以竹貌喻人品的先河,這個流傳和切磋琢磨的過程,是「詩可以群」的體現。

我們今天,也依然在幹這件事,寫詩喜歡用「與君共勉」的題跋,熱衷於參加「詩歌朗誦會」,這是一次次「群居相切磋」(《論語集解》孔安國)的過程。

「群」是溝通,它以詩為媒,把一個個零散的、個人化的觀點,聚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個約定俗成的認識。

《伐檀》中的「怨而不怒」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jià)不穡(sè),胡取禾三百廛(chán)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xuán,同懸)貆(huán)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是砍樹的聲音,砍倒的樹放在河邊,等著搬運回家。看了輕輕打著漩兒的河水,想起那些不勞動的統治者們,糧食和獵物都被他們奪去了。那些老少爺們兒,確定不是在吃閒飯?

「苛政猛於虎」,這首詩塑造的正是統治者和勞動者的對立,體現了被剝削者面對不公待遇的憤懣。他們辛辛苦苦的勞動成果,白白被統治階級奪去享受,於是發出靈魂拷問。

但是由於古時倡導「怨而不怒」仁政的思想,他們只能把自己心裡的不滿訴諸於詩,讓讀到詩的統治者們有所醒悟。詩在默默地助力「平天下」。

小結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它不僅具有不朽的文學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教育價值、社交價值以及社會功用,具體用「興觀群怨」可以加以總結。但是「興觀群怨」又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體現出一種認知的過程,叢內省到外化,從個人到集體,是「知——情——意」的進階過程。它與古人的人生追求步調一致,到了今天,仍在沿用,成為文學創作或文藝理論研究的一種自覺。

我是@莉莉分 ,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區探討,喜歡的加關注!

相關焦點

  • 詩是什麼?這是聽過最美的答案
    夏天,跟爸媽去湖裡玩,小舟在荷葉中穿過,知道了什麼是「接天蓮葉無窮碧」,什麼是「水光瀲灩晴方好」。秋天,過了天高雲淡,就是涼風乍起,梧葉飄黃,知道了什麼是「老樹呈秋色」,什麼是「苒苒物華休」。約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月上柳梢頭」;燈會的時候,知道什麼是「一夜魚龍舞」。愁的時候,「佇倚危樓風細細」;樂的時候,「春風得意馬蹄疾」。
  • 10首精美絕倫的七絕詩,跨越千年而來!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詩寫於王昌齡的青年時代。 724年,有志青年王昌齡響應國家號召,和當時許多投筆從戎的年輕文人一樣來到邊疆從軍。
  • 古代天才少年的絕美詩詞,飄逸脫俗,讀完這10首詩,心都快化了
    今天這10首「神童詩」,各有精彩,值得細細品讀。(本文系作者原創,轉載須註明出處,若有侵權,全網必究。)這是一首別致的詠物詩,所詠之物是常見的瓜子皮,詩作巧妙又暗含深意。作者是龍鐸,其生卒年不詳,據說他12歲時,有人讓他即席賦詩,他揮筆立就。
  • 高手寫下千古奇詩,順著能讀,倒著也能讀,男女看的意思還不一樣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它便是迴文詩。至於迴文詩的釋義,《樂府古題要解》中有明確記載:「迴文詩,回復讀之,皆歌而成文也。」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順著能讀,倒著也能讀,都可以成詩。迴文詩的特色,便在於它的反覆詠嘆,可以更好的達到詩人「言志述事」的目的。
  • 古代名篇中的這幾個字,該讀什麼音
    「絕勝煙柳滿皇都」的「勝」字唐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之一:「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現在許多唐詩注釋本都收有這首詩。關於此詩,有兩個問題需要討論:一是「勝」有平聲和去聲兩種讀法,在這首詩中它到底是讀平聲還是去聲?二是如果讀平聲,詩中的「勝」字應該怎麼理解?
  • 團購,詩經宋詞——讀不完的經典,看得到的進步與睿智!
    而她口中的這句詩就來自《詩經》中的一篇,名為《七月》。 讀詩以淡泊明志,以修養身心,以增強素質。孩子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啦!
  • 約可樂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秒懂的都是老司機
    約可樂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秒懂的都是老司機時間:2019-08-28 16:12   來源:喵喵喵博客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約可樂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秒懂的都是老司機 約可樂什麼梗關於可樂的梗還真不少,比如可樂被稱為肥宅快樂水,再比如又因為一部劇,可樂又被賦予了另一個很流氓很黃很內涵的意思,飲料內涵梗也有不少,營養快線還有冰紅茶的梗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不知道就站內   原標題:約可樂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古詩十九首》中的愛情:情至深處乃忘情丨周末讀詩
    古詩十九首產生的年代已不可考,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詩非一時一人之作,據詩中提到的地名和普遍表達的情緒,大致推測應當為東漢末年亂離時期的文人作品。「庭中有奇樹」是十九首中寫愛情的一首。意思挺簡單,意味卻很深長。第一句就引人深思。庭中之樹,按理乃日日所見之物,何以稱「奇」?這倒讓人覺得奇了。再讀第二句「綠葉發花滋」,可算作對「奇樹」的解釋。
  • 魯迅學李商隱寫無題,一開篇就令人驚豔,整首詩還充滿了諷刺意味
    80後和90後那是讀著魯迅的文章長大,儘管現在他的作品在課本裡被刪除了許多,但是不得不說,他代表了一個時代,在那個時代裡,魯迅就是一個典型的憤青,用筆當武器,不停地在戰鬥。在這首《無題二首.大江日夜向東流》一詩中,他正是諷刺了當時的敵人,同時也把內心的憂愁,還有對於人生的感悟,全部寫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
  • 有一種讀詩的方法,掌握以下五點,讓你的孩子從骨子裡發出詩歌美
    幾季過後,我們都對古詩詞的魅力深感驚訝,看著臺上孩子們自信而從容地讀著詩,我們不禁想到:詩歌不僅僅是簡單的讀幾句就能有詩,有美感,而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提高、加深理解的過程,很多孩子讀詩歌只是為了應付考試,只需要背誦。很多孩子只知道詩歌的本質,卻不知道為什麼。自然,孩子們很難掌握詩歌的美感,也很難理解詩歌的意境。所以問題是,孩子們怎樣才能有淡定冷靜的氣質,雄辯的才華?
  • 門外漢說詩: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必須了解的問題
    近期重溫了艾青的《詩論》《古人論協作》,謝文利的《詩的技巧》等書籍,對詩歌有了一些新的認識,特以此文拋磚引玉。一、什麼是詩歌什麼是詩歌?這是每位詩人和詩歌愛好者必須了解的問題。若不知詩為何物?怎能稱詩人或詩的愛好者 ?豈不是笑話!什麼是詩?
  • 李商隱10首詠物詩:穠麗詩風下的別樣情懷!
    他在詩的美感上顯得尤為「刻意」,構思清奇,纏綿穠麗,尤其是廣為流傳的《錦瑟》和五首《無題》,內容隱晦,涵義迷離。他還有一類詩稍顯小眾,但也非常值得我們品讀,那就是詠物詩。詠物詩在古詩詞中很常見,託物言志,借物抒懷,抓住物體的某一特點,融入作者自身的情緒或志向,這樣的手法簡單明確,容易激發讀者的認同感。
  • 這首詩用歌行古體,自創新題,讀來讓人發揚蹈厲、卓然興起
    今天咱們來欣賞陸遊的詩。乾道九年,陸遊時年四十九歲,奉調至嘉州。其年冬十月,他創作了《金錯刀行》這首詩。「金錯刀」,是一種相當名貴的刀,刀上以黃金鑲嵌成花紋;「行」,是古樂府中的一種體裁,即歌行體。前一年詩人應王炎的聘請赴南鄭任職,南鄭是宋、金對峙的前線,他在此視察軍情,積極投身於收復失地的活動中。雖然已經離開了南鄭前線,但回想起這段從戎生活,詩人還是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 兩句用四個典故,這首奇詩千年來人人琢磨不透,卻又讚不絕口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見的一種修辭,指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入詩,可以更加豐富和含蓄地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能夠使詩句更加典雅,經得住推敲。接下來我們要賞析的這首詩把用典這種修辭運用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全詩朦朧神秘,溫潤雅致。
  • 季羨林的一首詠泰山詩,通篇大氣磅礴值得一讀,不愧是國寶級文人
    在「響噹噹」之前,筆者沒有加領域,似乎不太符合我說話嚴謹的風格,這是因為確實不知該怎麼加。季老身上的頭銜實在太多,精通的領域也太多,語言學、文學、國學、佛法、史學、教育學他都懂,所以有人給他安了一個頭銜叫:東方學大師。可是這樣說,其實也不能完全涵蓋其所學,季老精通漢語、梵語、阿拉伯語、法語、俄語等12種語言。
  • 開衝什麼意思什麼梗? 汙力滿滿的梗老司機秒懂
    開衝什麼意思什麼梗? 汙力滿滿的梗老司機秒懂時間:2019-11-23 15:5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開衝什麼意思什麼梗? 汙力滿滿的梗老司機秒懂 是指男性自慰,也可廣泛指開始衝呀,開始做某件事等。
  • 魔獸世界懷舊服3.5秒規則是什麼意思 通俗解釋3.5秒及15秒法則
    魔獸世界懷舊服3.5秒規則是什麼意思 通俗解釋3.5秒及15秒法則 魔獸世界懷舊服中很多玩家應該聽說過3.5秒法則了,只要是法系職業的,必須懂這個規則,這樣你才知道怎麼選擇屬性
  • 如何面對死亡,讀一讀陶淵明這首《擬輓歌辭》也就釋然了
    陶淵明在活著的時候就寫了3首輓歌。何謂輓歌?輓歌最早產生於春秋戰國時期,是古人送葬時所唱的歌,由樂曲和歌詞兩部分組成。到漢魏時期,唱輓歌成為喪葬禮俗之一,後來應用越來越廣泛,許多士林名流更是耽愛輓歌。陶淵明也不例外,就在活著的時候給自己寫了3首《擬輓歌詞》,表露心跡。尤其是其中第三首,隱含著人生大智慧,值得好好領悟。《擬輓歌詞》其三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
  • 古代最詭異的一首詩:正著讀倒著讀都很優美,意思卻完全相反
    一提到古代詩歌,咱們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唐詩,甚至誤以為從唐朝開始才有詩的出現。任何一種文化都必須經歷三個階段,即起源、發展和鼎盛,詩歌當然也不例外。其實,早在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詩的雛形,《詩經》裡的很多佳作足以證明,只不過是在唐朝達到頂峰,李太白、杜甫及白居易等大批詩人很空出世。
  • 錢鍾書:詩可以怨丨「紀念錢鍾書先生誕辰110周年」系列文章之二
    這個家常而生動的比擬也恰恰符合中國文藝傳統裡一個流行的意見:苦痛比快樂更能產生詩歌,好詩主要是不愉快、煩惱或「窮愁」的表現和發洩。這個意見在中國古代不但是詩文理論裡的常談,而且成為寫作實踐裡的套板。因此,我們慣見熟聞,習而相忘,沒有把它當作中國文評裡的一個重要概念而提示出來。我下面也只舉一些最平常的例來說明。《論語·陽貨》講:「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