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一本什麼樣的書?晦澀難懂?思想守舊?曾經的我就是這麼想的。當我有了孩子以後,受到《朗讀手冊》的影響,為他挑選的繪本都是國外著名的繪本。這些繪本插圖優美,色彩豔麗,故事溫暖,的確是孩子非常好的選擇。但是,當他漸漸長大,我發現孩子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民間習俗等等一點都不了解,並且他對成語故事、中國歷史故事等等也不感興趣。
作為一個炎黃子孫,怎麼能不了解中國文化呢?好吧,我承認,是因為媽媽沒能做好榜樣,引導好孩子。於是,我就開始了我的傳統經典閱讀之旅。學習就要有學習的氛圍,最開始是和幾位有同樣想法的媽媽們組成了一個學習小組,請了一位國學老師,每周有固定的時間一起研讀。但是,成年人的世界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紛紛擾擾,學習小組沒有能夠堅持一年就結束了。不過,這卻為我的學習開了一個好頭。
從2013年開始學習《論語》到今天,已經7年多了,從未間斷過。一方面,由於老師的引領,帶我走進了《論語》這扇大門;另一方面,因為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論語》對我生活的幫助。比如,在孩子教育方面,在家庭關係處理方面,在社交、管理方面等等都對我有非常大的影響。甚至有時候,我家人朋友不能理解我,卻可以從《論語》中找到情感的共鳴。比如,在《論語子張篇》第21章有這樣一句話:「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的過失,好比日食月食;錯誤的時候,每個人都看得見,更改的時候,每個人都仰望著。)
其實,孔子對人的要求非常高,但是他不求全責備,不會因為一次過錯就否定你的過去,否定你的未來。在成長的路上,有誰能夠不犯錯呢?我讀《論語》的過程,就是自我療愈、自我成長的過程。現在我很少會在生活中感到糾結,我能感受到周圍人的善意,能體會到一花一木的美好。
我希望能夠把這種美好傳播出去,所以,持續3年,每天在社群分享一則《論語》包括注釋、翻譯以及實際運用等等。有很多小夥伴反饋說,得到了很大的幫助。因此我想把他搬到公共平臺上,與更多的人一起接受《論語》的滋養。
接下來我會在這裡持續更新。關注我,歡迎你評論留言,你的每一條留言我都能看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