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簡書閒逛,無意中翻到在簡書寫的第一篇文章,突然意識到,原來從接觸日更這個概念,到堅持日更,再到現在已經完全習慣日更,已經三年了。
這三年,從一個寫作圈裡的小白,到目前自己開課帶班,從完全不懂新媒體,到寫出很多百萬+閱讀、一萬多贊的新媒體文,從一個只知道自嗨的小文青,到一個一篇稿費近萬的專業撰稿人,我的外在、頭銜、身份發生了太多的變化。
但那些都只是別人怎麼看你,其實真正改變的,還是自己內在的一些東西。
那種感覺,說實話,不經歷的人很難真正體會得到。內心會越來越感覺到從容,越寫越覺得堅定——你知道前邊的路還很遠,但是你已經知道怎麼按照自己的節奏去往前走。
一方面我不會停,「不怕慢,就怕站」,還是要堅持日更。另一方面,不再著急,寫作是長跑,是一輩子的事情,長長的路我們慢慢地走,並學會欣賞路邊的風景,「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另外,再澄清一個概念,所謂的日更,不是說你必須要做到每天都寫,我也不是這三年每一天都做到了堅持,這中間有無數次斷檔,甚至最多的時候有停更半個多月的時候。
我所謂的堅持日更,是這個習慣的養成。它對於我而言,已經像每天刷牙、吃飯一樣正常,一天不寫,就會難受,三天不寫,就會覺得自己「面目可憎」。
寫作是慢的,是讓自己的內心,慢慢地開出歡喜的花。每個人都應該綻放,我們選擇了用寫作來綻放自我。
下邊說下我這三年具體的心路歷程,期待對有些真正熱愛寫作的小夥伴們有用。
01
2015年7月19日,我工作的第三年,開始更新自己的公眾號。
本著一名財經記者每天讀報的習慣,把每天關鍵的財經要聞都整合後放在公眾號上,方便讀者閱讀。雖然不是原創,但也做到了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用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查閱資料、排版、推送。
嚴格意義上,這不算是日更,因為不是原創,算是日更的雛形。
你堅持了,不一定能成功。後來馮站長做出來了。原因是他比我拼,他每天三四點就得起床,找最新的資訊,並且更全面,然後五點發送。
一樣的賽道,我拼,但是他比我更拼,所以他贏了。
這是我得出來的第一個人生道理:
如果你做一件你覺得是對的事,但最終還是沒有成功,那說明你沒有把這件事做到極致。
如果你拼盡全力還是沒有成功,那說明你忽略了把寫作做到極致是一個長期積累的事情,只有足夠多的量變,才能形成質變。一切速成或者求快的路子,會反過來反噬你——焦慮、迷茫足以澆滅你對寫作的夢想。
02
2016年1月11日,我在好報的寫作群,開始接觸日更的概念。
真正開始日更,是在2016年初。無意中發現一個媒體前輩報大人開的寫作社群,要求日更500字,如果沒有堅持日更就會被踢出群,當時心裡一動,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特別感謝好報的寫作社群,讓我真正開始養成日更的習慣,這一個月,在社群的氛圍帶動下,我一天沒有落,並且狀態極佳。
原因竟然是——炫耀。
人都有表達欲,即使是寫作這麼私密的事情,我們依舊是希望有傾聽者的。而社群極大地滿足了我們的表達欲。
當你在一個群裡寫得還不錯,當你得到的都是正面的鼓勵,這個時候人的虛榮心得到極大的滿足,會激發出更多的能量。
一群單純的人,純粹出於對內容的喜歡,然後進了一個封閉的社群,這時候大家都在對方的眼睛裡看到了自己。於是欣欣然寫作、敞開心扉聊天,那是我跟過的最充滿歡喜的社群,那一個月,內心充滿了滿足感。
平心而論,那時候寫得還不好,但是當時一股銳氣在這兒,一鼓作氣,我跟了幾期寫作營,真正養成了日更的習慣。
這段時間,我自己的經驗,寫作一定不要自己埋頭去寫,一定要融入到圈子裡來,否則一個人很難堅持下去的。
剛開始寫作的迷茫期、絕望期、消耗期,當你發現這些別人都經歷過,別人還能分享經驗心得給你,你就知道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就會知道,不論再難——那也會過去。
你會迎來新的突破,新的階段,當然也會有新的挑戰,在前邊等著。
03
2016年底到2017年,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候,碰都不想碰文字一下。
但是到了中間幾個月的時候,感覺消耗殆盡,特別想停下來,最後幾期甚至經常斷更。於是不再報班,開始自己跟自己對話。
我曾經寫過幾個月的碎碎念。什麼今天心情不好咯,什麼那個領導好討厭咯。這時候的日更,全憑碎碎念在撐。
很多人問,日更是不是一定要按照專業的打法做系統化的訓練?我跟你說,要是每天都像機械一樣訓練,我早就堅持不下去了。特訓要有,但真正打底的是我們這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碎碎念的日更。
因為只有真正熱愛的東西,才能一直堅持下去。
如果我們在訓練中讓自己失去了對文字的熱愛,我們喪失了那種在文字裡的歡喜,我們就失去了內在的源泉。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04
2018年,堅持日更一年,基本做到了。
2018年年初的時候,突然靈機一動要做一個日更365天的群。當時吸引過來一群熱愛文字的小夥伴。一起打卡,籤到,日更。
中間一直在忙。但是我早已經不會把忙當作自己放棄日更的藉口。
再忙,每天抽出半個小時的時間,寫一點碎碎念的時間總是有的。
另外,不要想一口吃一個胖子,我曾經多次調整我日更的上限,1000,1500,但後來都失敗了,反而是回到500最舒服。你無意中會寫出無數個1000,甚至2000,你自己都意想不到的驚喜。
驚喜。2018年的時候日更的關鍵詞,是驚喜。
已經不再刻意強求。早已經不再功利地去寫作。純粹是為了自己的心。
這個時候,就會有無數的歡喜綻放出來。
今年的時候,我曾經創造過很多意識流的文章,不見得多好,對別人也沒用,但寫作時那種一氣呵成的感覺,那種物我兩忘的狀態,只有自己知道。
有時候即使忙到很晚了,回到家裡打開一段音樂,就著音樂的節奏,隨意寫一些夢囈一般的文字,感覺文字像流水一樣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就好比是一段屬於自己的一段即興小舞蹈一樣,只為取悅自己。
最後總結一下幾個日更的心得體會。
第一,「不怕慢,就怕站」。這是小的時候走很長的山路,我爸跟我說的。他說你一歇,你的氣就跟不上了。
第二,「那也會過去」。什麼樣的階段都會過去。
第三,日更最忌諱完美主義。不要等到什麼都想好了再寫。
第四,不要怕斷更。斷更是日更的日常。斷了就斷了,關鍵是後邊,怎麼繼續,怎麼把寫作當作吃飯喝水一樣正常。
第五,不要傲慢,不要眼高手低。一山更比一山高。昨天在簡書碰到一個寫作十年之久的前輩一葦堂,一看文章,我這邊廂「倒頭就拜」,口稱前輩,因為文字這個東西,你到了一定階段,一眼就能看出水平高低來,所以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大神,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大神,只有不斷的自我修煉。
第六,不要自己悶頭寫。寫作者大多敏感、內斂,不善交際,最容易心理上得病,自己單練很容易走火入魔。並且融入到圈子裡,會從別人身上看到很多自己沒有的東西,會不斷去修正,不斷去補充,不斷去反省。
第七,不要怕生產垃圾。我的日更95%都是垃圾,只有5%才能拿出手。但是沒有這個95%的垃圾,就沒有這5%的珠玉。我在簡書日更這幾年,有一大半的文字放在私密文檔沒放出來,還有很多,全是負面情緒,簡直就是一個垃圾場,但這正是我們寫作者消化情緒的方式,沒有什麼不好。
第八,別想著日更有什麼用。在我看來,日更是無用之用,看起來毫無用處,但是當你真正堅持下來,你就會發現,它在成就你。
第九,別想什麼寫作天賦。天賦真的只是那1%,勤奮(日更)才是99%,只要你喜歡,那就是最大的天賦。你日更一段時間,你才會發現自己天賦異稟,骨骼驚奇。
第十,不要亂想,不要等靈感,動筆寫就好了,比如今天天氣不錯哈哈哈,比如今天心情哭哭哭等等,寫著寫著,感覺就來了,靈感是個好東西,但沒有靈感不是萬萬不可的,如果沒來,那就按照沒有靈感的方式去寫,說話嘛寫字嘛,誰不會?別等靈感等到黃花菜都涼了。
每個人的賽道不一樣,每個人綻放的方式不一樣,我很慶幸,我找到了寫作這條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並且堅持了下來。
我內在的強大和自信,我對這個世界的底氣,都來自於此,它已經是我生命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感恩寫作,感恩日更,它的意義對於我而言,超越了一切。
看到了嗎?其實以上就是一篇碎碎念。它就是我日常碎碎念的一部分,感謝你耐著性子看完,如果對少數那麼幾個人有用,就阿彌陀佛了,或者你們覺得沒用,也可以幫我發給你們覺得會有用的人。
寫作孤獨,寫作也並不孤獨,因為這個世界上有無數個跟你相似的靈魂,正在寫作的路上,一步一步上樓臺。期待與你們同行。
作者簡介:李砍柴,一個把閱讀和寫作當做最高信仰的自由撰稿人。從新華社記者到有書副總編,從百萬+爆款文作者到砍柴書院創始人,身份在變理想不變,立志帶熱愛讀書寫作的人一起成為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