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細胞存儲:有望成為未來最大的健康保險

2020-11-27 華夏經緯

近日,山東某機構實施了中國首例人體冷凍的新聞被廣泛關注,在此之前,已逝重慶女作家杜虹被家屬花費79萬將其大腦運到美國進行凍存,盼50年後能夠起死回生。這個原本僅在在科幻電影中出現的場景,在現實生活中已經開始有人付之行動。幾十年後能把冷凍的人體起死回生真的可信嗎?

 

人類都渴望得到永生,但今天大多數人對冷凍的人體起死回生還是心存質疑的,幾十年來,全世界範圍內冷凍人體的總數也僅三百多例。關於人類的生老病死甚至未來的起死回生都是生命醫學的範疇,雖然起死回生聽上去還很遙遠,但在該領域下以幹細胞技術為核心的人體再生醫學已經得到突破性的進展。

發達國家有關幹細胞的研究已經開展了幾十年,並且取得了實質性的突破和進展,尤其是「iPS技術」(全稱:iPS誘導多能幹細胞技術)的問世,更是徹底打開了再生醫學的大門,讓人類看到了治癒絕症、延長壽命甚至無限接近永生的可行性。

 

iPS技術是運用細胞重編程技術,將已經發育成熟的體細胞(如皮膚、血液等)在體外重新誘導為幼齡狀態,從而獲得一種類似於胚胎功能的全能幹細胞。

 

2007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憑藉首次發表了幹細胞相關論文並於2012年榮獲諾貝爾獎,而近十年來,iPS誘導技術經過不斷的優化和完善,已經有效規避了一代誘導技術中隱藏的細胞變異的隱患,且誘導的細胞具備更強的多向分化能力,為幹細胞治療技術和免疫細胞治療技術的突破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簡單來說,人的生、老、病、死皆源於細胞。幹細胞技術從根源上發現了人類衰老、患病和死亡的原因,並找到了從根源上治癒疾病、逆轉衰老、延長壽命極限的有效方法。

 

利用幹細胞技術,可以補充缺失的功能細胞,修復受損的組織或器官,甚至可以用自體幹細胞在造出新的器官。

 

從上世紀末起,幹細胞技術已數次被權威機構評為「全球十大科學發現之首」,近些年的諾貝爾獎多次授予這一領域的科學家和相關技術,很多國家已經把幹細胞技術的研究和發展作為國家戰略。

iPS技術的出現,人們不需要從胚胎獲取幹細胞,避免了倫理問題和免疫排斥問題,幹細胞治療所需細胞的數量和純度得到了有效保障,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屬於自己的,功能類似於胚胎(萬能幹細胞)的生命種子細胞。這個細胞可以分化成人體需要的各種功能細胞並且可擴增的功能細胞數量近乎無限,其DNA和基因跟自體的原生細胞完全一樣,沒有異體細胞的免疫排斥危險。

 

iPS技術可以滿足所有幹細胞研究和應用所需,可覆蓋影響人類健康和壽命的方方面面,如目前已取得成功案例的黃斑病變逆轉、受損心臟修復、神經功能損傷修復等。不遠的將來,甚至有望用自體iPS細胞再造一個受損的器官,或是不斷更新衰老凋亡的身體細胞達到延長生命的目的。

 

據了解,以iPS為核心的幹細胞技術真正全面普照大眾還需要幾十年的發展,但今天已經有不少明星和高知人群開始嘗試進行iPS細胞存儲,待需要時用來救命。

 

北京的趙先生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他在前不久就存儲了一份自己的iPS細胞,趙先生曾在英國留學多年,在國外時了解到iPS細胞知識。回國創業的過程中由於經常熬夜工作逐漸開始出現身體不適,於是萌生存儲細胞的想法,在他看來,這相當於給自己生命買了一份保險。

 

為趙先生做細胞存儲的機構叫呈諾醫學,是一家由北京大學、英國劍橋大學、英國阿斯頓大學等著名院校的生物醫學教授組成的團隊,這是趙先生最為看重的一點。並且,呈諾醫學也是目前中國第一家正式開始將iPS細胞存儲產業化的機構。

 

近年來,臍血臍帶等圍產期幹細胞的儲存已被越來越普遍的接受,更有機構開始做成人免疫細胞、脂肪幹細胞等的存儲,相比這些,iPS誘導多能幹細胞存儲的唯一區別就是更加安全,以及功能和數量可以無限擴展。相信不久之後,這一技術會被更多人知曉並應用。

 

    來源:中國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華夏經緯網無關。華夏經緯網不對文章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日研究者利用ips細胞成功再生豬膝關節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產經新聞》8月16日報導,日本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研究小組15日宣布,通過利用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在實驗中成功再生了豬的膝關節。該誓言將有助於治療因膝關節軟骨被磨損變薄引起的「變形性膝關節症」。該研究小組今後將攜手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力爭在15年之後實現這一技術的臨床應用。
  • 日本ips技術攻克疑難病病理,有望開發藥品!
    治療轉機 日本國立循環器研究中心於3月16日宣布,他們從遺傳性腦小血管病CADASIL患者的ips細胞中誘導分化出了血管壁細胞,並在試管中成功再現了其病態。
  • iPS細胞科技,讓生命擁有無限可能
    可規避倫理爭議和免疫排斥風險iPS細胞概念的提出距今已有十多年。2006年,來自日本京都大學的山中伸彌教授(Shinya Yamanaka)和高橋一俊利用逆轉錄病毒將4種關鍵基因Oct-3/4 、Sox2 、c-Myc和KIf4轉入鼠成纖維細胞,從而使其成為人為誘導的多能幹細胞,即誘導多能幹細胞(iPS)。
  • 日科學家發現萬能細胞(ips細胞)源頭
    據《日刊工業新聞》2011年5月31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出澤真理教授與京都大學藤吉好則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在人體皮膚成纖維細胞中發現了萬能細胞(ips細胞)的源頭,可能推翻之前的ips細胞「細胞初始化」學說。
  • 即使疫情期間,日本IPS細胞也有新突破!
    但即使在這種情形下,日本科學家們仍沒有放棄新冠肺炎以外的疾病,前兩天日本就宣布他們用ips細胞製作出了全球首例肝癌模型。首先,請大家了解下ips細胞的基本概念iPS 細胞的標準名稱,叫「人工多功能性幹細胞」,這種多能幹細胞,是指體細胞在導入多能遺傳基因,以及其他誘導因子的作用下進行基因的重新編排,從而得到擁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分化潛力的幹細胞。這些醫學概念聽起來有點玄乎,不好理解。
  • Cell子刊: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斯坦福心血管研究所主任Joseph Wu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近期將由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也稱為ipsC)產生的心肌細胞與太空人一起送往國際空間站(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ISS),以研究這些細胞發生的變化。
  • 全國首家全自動深低溫細胞銀行在滬啟動:「存儲健康」
    原標題:在零下196℃「存儲健康」  全國首家全自動深低溫細胞銀行在上海啟動,記者走進這家高科技企業,看看健康如何被「存儲」  2017年5月18日,號稱是全國首家全自動深低溫細胞銀行的「長徵—原能細胞臨床研究中心」啟動。中心擁有國內首套全自動深低溫細胞存儲設備,可實現活體細胞程序降溫、存儲、復甦、使用全過程的自動化控制。
  • 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姚紅傑課題組與同濟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江賜忠課題組合作,揭示出化學小分子來源ip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更加接近於ES細胞的表觀遺傳特徵。胚胎幹細胞(ES細胞)在再生醫學的臨床應用中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但是由於存在倫理問題而被限制了應用。據報導,使用經典的四個轉錄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誘導獲得的誘導多能幹細胞(4F-iPS細胞)與ES細胞存在表觀修飾差異的現象。北京大學教授鄧宏魁最早採用化學小分子誘導獲得多能幹細胞(C-iPS細胞)的方法,開啟了全新的iPS細胞獲取的方法。
  • 探究太空飛行對人iPS細胞衍生性心肌細胞結構和功能的影響
    這些研究人員想要利用心臟細胞研究微重力的影響,不過Wnorowski說,「從人體內獲取心肌細胞真的很困難」。獲取心肌細胞的唯一選擇是從心力衰竭患者的手術切除心臟或活組織中獲得。相反,他們從三名健康人那裡收集了外周血單核細胞,誘導這些細胞成為iPS細胞,然後將這些iPS細胞轉變為心肌細胞。
  • 免疫細胞存儲有何意義...
    每個人都想成為億萬富翁  其實你的財富何止億萬  我們渾身都是奢侈品——為何不珍惜?  在身體健康時,將您的免疫細胞存儲起來,就是為將來的健康預存一份保障,因為今天體內的細胞肯定比明天的年輕,細胞越年輕,免疫活性越好。不要等到年老時或是有惡性疾病發生時,因沒有存儲年輕的健康的免疫細胞而遺憾!
  • 幹細胞存儲將為器官修復和免疫性疾病治療提供更多可能
    廣州杜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內健康的免疫細胞卻逐漸退化,包括數量的改變、毒殺功能的降低、細胞內的訊息傳遞減弱、細胞凋亡增加等,使得年長者容易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以及癌症的威脅;而維持或重建適當的免疫力,可以預防老化及癌症的發生,於年輕時收集並儲存的自體白血球,將成為未來免疫重建或感染和癌症免疫治療最有價值的生物資源。
  • 存儲幹細胞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現在,你會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聊幹細胞存儲。國際市場報告中的數據顯示,隨著現代醫學對個性化藥物的需求不斷上升,越來越多的人存儲幹細胞用於未來治療。 根據《細胞存儲產業發展研究報告(2018)》顯示,在發達國家,每100個人中就有15到20個存儲幹細胞,在我國,每100個家庭就有1個家庭選擇存儲新生兒幹細胞。 這個數據還在不停地上漲。存儲幹細胞已經成為健康生活的新風尚,尤其是生完寶寶後存儲存儲胎盤、臍帶等組織中的幹細胞。
  • 幹細胞存儲前景廣闊!未來7年市場複合年增長率為20.17%
    近期,全球市場調研機構MRI(Market Research Intellect)分析了2020年全球幹細胞行業的發展現狀,並重點關注了包括博雅在內的四家知名幹細胞機構[1]。利用幹細胞庫進行幹細胞製劑的標準化製備和應用已經成為了國際的主流趨勢。幹細胞庫的建設也成為了各國大力發展的領域。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儘管這種技術可靠地產生了iPS細胞(下稱OSKM ips細胞),但是它可能導致意想不到的影響,其中的一些影響會導致細胞癌變。因此,人們努力調整這種配方並理解每種山中因子的功能。在不強迫Oct4過表達的情況下,沒有人成功地構建ips細胞。有人認為它是這四種轉錄因子中最關鍵的因子。至少到現在為止是這樣的。
  • 誘導性多能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3期)
    2007年11月,由中國科學家俞君英領銜的Thompson實驗室和山中伸彌實驗室幾乎同時報導,成功地誘導人皮膚纖維母細胞成為幾乎與胚胎幹細胞完全一樣的ips細胞,所不同的是日本實驗室依然採用了用逆轉錄病毒引入Oct3/4、Sox2、c-Myc和Klf4四種因子組合,而Thompson實驗室採用了以慢病毒載體引入Oct4、Sox2加Nanog和LIN28
  • 幹細胞存儲靠譜嗎,到底是真科學還是大忽悠?
    目前,幹細胞可作為理想的種子細胞應對180餘種高發、難治性疾病。不僅如此,幹細胞在組織器官再生方面也有非常震撼的成果,肝臟、皮膚、眼角膜、耳朵、骨骼……這些用幹細胞培養出的器官組織,一次又一次的證明了幹細胞存儲的巨大價值,儘管其中大部分目前還未能夠在臨床順利應用,但是依照如今的科學發展,幹細胞再生在未來臨床方面的應用將超出人們的想像。
  • 博雅下屬TG醫療利用自動化細胞製備技術推動免疫細胞存儲業務和大...
    啟動運營之後,ImmuneCyte將成為美國第一批免疫細胞存儲機構,為客戶提供存儲健康免疫細胞的機會,以作為未來自體細胞免疫治療的來源,比如用於自體DC腫瘤疫苗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等。
  • 存儲免疫細胞不可不知的好處!
    隨著疫情的持續發展,健康、免疫力成為2020年搜索熱詞,在新型肺炎的預防治療方面,免疫治療發揮著重要的角色。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型肺炎,除了日常的防護外,免疫力將是我們個人對抗病毒的直接途徑,所以如何提升自身免疫力成為了很多人所關心的問題。
  •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
    失明未來有望治癒 科學家成功列印視網膜細胞發稿時間:2014-05-18 20:04:00來源:這項原理驗證性研究使用的是動物細胞,在人體試驗開始前必須要進行更多的測試。科學家們的研究結果表明一臺噴墨式印表機就能夠用於列印成年老鼠視網膜中的兩種細胞,神經節細胞和膠質細胞。這些細胞將眼睛獲得的信息傳遞到大腦的特定部分,而且為神經元提供養料和保護。這些列印出來的細胞仍然健康,而且仍然能夠繼續存活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