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藕人」黎耕:天文學是人類文明的天花板

2021-01-17 光華銳評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天文就有著原始的好奇感,而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它廣泛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浩如煙海的夜空天象,星羅棋布的星際軌道,我們的祖先在沒有手機、鐘錶的時代,確定了一年四季,有了時間的概念,並且開始指導農業生活。


古代用「夜觀天象」來預測明天的事情,甚至還設有專門的機構「欽天監」,這些無疑都給天文學增添了神秘的色彩。那麼我們的祖先在沒有望遠鏡的年代,是怎麼用肉眼看星星的?又是怎樣掌握時間的呢?


《國家寶藏·挖藕季》作為《國家寶藏》第三季回歸序曲,是節目組送給網友的一份特別的禮物。這次邀請到的「挖藕人」是一位80後的天文學專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教授黎耕。


本期節目中,《國家寶藏》總導演於蕾和黎耕教授會帶大家一起走進歷史中的天文學,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荷塘中挖一根分量十足的「天文藕」。讓我們一邊文博「挖藕」,一邊熱切期待《國家寶藏》第三季在12月初的隆重開播吧。

相關焦點

  • 直擊嚴冬踩藕人,鑿20公分厚冰泡水10小時,挖2000斤白玉藕
    然而,在這樣「冰上走」的寒冬裡,50多歲的老趙和他的兩名同伴,在魯北這片近百畝的藕池中,在刺骨的冰水中,穿著橡膠工作服,腰上纏著衝冰水槍,趴在水中,艱難前行,雙手也在泥中不停的摸索著,也或是低頭整理剛挖出的白藕。太陽升起,陽光照在身上,卻也沒有驅散刺骨的寒意。藕池的四周,高高的蘆葦杆,隨寒風肆意舞動。挖藕師傅們彎腰苦幹,仿佛一說話、一起身,身上僅有的熱氣就會被吹散。
  • 武漢人愛吃的粉藕採挖難度大產量小
    入泥深挖藕人特別辛苦  武漢晚報訊(記者潘璐)武漢本周末將經歷斷崖式的氣溫下跌,不少人都表示,排骨藕湯,想了好久,終於可以在降溫的時候安排上了。但最近幾年,不少市民朋友反應,現在市場上總是買不到特別粉糯的藕,是自己不會挑嗎?還是烹飪方法不對?  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周邊的幾個農貿市場。藕的價格從兩元多一斤直到十多元一斤不等,超過五元一斤的藕,不少標著「洪湖粉藕」「蔡甸粉藕」的字樣。
  • 人類尋找不到外星人的兩個原因:文明自我毀滅,文明虛擬化
    人類是宇宙的孩子,但人類在宇宙中真的孤獨嗎?有科學家認為:人類是宇宙中的孤兒,人類文明就像一個演員,第一個登上宇宙這個舞臺,最後一個離開宇宙這個舞臺,一個人的演出,沒有觀眾。人類開始以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後又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但隨著人類天文學的發展,人類已經知道,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相反人類所處的銀河系是是宇宙的「窮鄉僻壤」極其偏遠,空曠的所在。
  • 在人類文明之前,地球有過幾次文明?
    也就是說,宇宙有138億年的歷史,而人類文明大概也就只有6000年左右,如果我們把宇宙的138億年看成是一年,那人類文明持續的時間大概也就是這一年最後的10多秒才出現的。因此,許多人就在思考一個問題:人類文明出現之前,地球上會不會還有其他的文明出現,只是他們現在已經消失了? 如果人類文明走向滅絕 對於一個問題,我們要證實它存在或者不存在都比較困難,尤其是要證明它不存在。所以,我們不妨逆向思考這個問題。如果人類有朝一日滅絕了,那麼後來的文明如何才能知道人類創造出輝煌的文明呢?
  • 《唐代域外天文學》: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明珠
    沿著古絲綢之路,天文學作為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一種共享的專門知識,在不同的古代文明之間進行著交流和傳播。,來探求和辨析唐代域外來華的天文學內容,揭示外來天文學與本土天文學發生衝撞和融合的過程,探討外來天文學所帶來的衝擊和影響。
  • 什麼是藕絲纖維面料?藕絲纖維有哪些優缺點?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藕絲纖維,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蠶絲、皮毛、化纖等面料,但估計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藕絲纖維,顧名思義藕絲纖維,是就是通過荷葉頸種存在的絲將之整合使之形成紗線,最後紡織成面料。  藕絲纖維的功能:藕絲纖維屬於天然纖維,其不但環保無害,而且還有許多對人體有益的功能,藕絲纖維的防臭性能極好,而且期限為居庸抗黴殺菌功能,能夠使我們減少細菌的侵擾,減少生病概率,成為身體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藕絲纖維有哪些優缺點?
  • 天文學是什麼?入門必看!
    天文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現代的一級學科。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和應用曾經是世界領先的,不少有關天文的記載成為現代天文學研究的珍貴資料。但是,在我們現今的基礎教育中,天文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1世紀將是人類著眼太空的時代,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人類開始開發宇宙太空。
  • 面藕是什麼材料做的 面藕的原材料是什麼
    面藕是一種小吃,比較常見的吃法是涼拌。涼拌麵藕醬汁濃鬱,口感筋道,吃著比涼麵還爽。面藕看起來長得和真正的藕很像,但實際並不是藕。一般來說,面藕比較幹,需要泡發之後食用。但是,大家知道面藕是用什麼做的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清炒藕帶怎麼做好吃 清炒藕帶的做法
    說道藕帶的做法,清炒藕帶是最簡單也是最常見的一道菜,這道菜主要用藕帶做成,還加入了青紅椒,色澤好看,非常符合大眾的口味。喜歡吃藕帶的人一定要學起來!清炒藕帶怎麼做好吃食材:藕帶250克、青椒1個、紅椒10克、生薑1克、食用油5克、鹽1克、雞精1克。
  • 天文學集中了人類對於自然認識的精華,讓我們更加了解天文學!
    天文學與其他的學科發展關係也非常密切。19世紀以前的天文學與數學、力學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到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後,天文學更深深地滲透到其他學科。我們都知道,當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原理以後,就是利用天文觀測的結果給予這個理論以有力的支持;60年代天文學上的重大發現一一類星體、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等給高能物理、量子力學、宇宙學、化學、生命起源等學科都提出了新的課題。天文學給我們揭示了自然界的真面目。幾千年來,人類對於地球的性質、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字宙的等方面都曾有過錯誤的認識。
  • 自由民主是人類文明的終結者
    時間關念逐漸進入人類社會,人類通過天文方面的發展和水漏計時的發明,人類社會進入四維空間(長.寬.高.時間四物理量),中華民族擁有了歷史記憶,中華民族可通過歷史經驗教訓,修正自身的缺陷,讓本民族逐漸適應四維度空間的要求,因此,中華農耕文明淵源流長。
  • 人類文明可能不是地球唯一文明,地球文明在不斷循環,人類結局或...
    5000年前產生人類文明,就這樣人類使用了幾百萬年打基礎,最終再利用5000年時間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因為人類在地球上生活的時間實在太短了,只有短短500萬年,而地球已經形成46億年,即使去掉前面16億年地球需要冷卻和形成適合環境的時間,那麼地球還剩下整整30億年時間可以誕生文明誕生,而實際情況是30億年僅僅誕生一個人類文明,是否有點太誇張了,即使按照5億年時間誕生一個文明,那麼在地球上至少誕生過6個高級文明了,而人類僅僅是第六個地球文明而已。
  • 印第安人文明
    到公元15世紀末,歐洲殖民主義者侵入以前,美洲約有1400至4000萬印第安人。其中,居住在墨西哥、中美洲和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印第安人形成了古代文明國家,他們創造了燦爛多彩的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瑪雅文明的繁榮期大約在公元4至10世紀。公元15世紀初,特別是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以後,瑪雅文明開始衰落。
  • 瑪雅人記載的4次超級文明,現代文明最弱!第1紀的人還有超能力?
    ——《答人》在2012年有著這樣一個傳言,有許多聲音說2012年是地球的末日,在那一年,無數人感到恐慌,對於末日到來感到無比的絕望,就像在那一年上映的電影《2012》當中描繪的那些場景一樣,有人在祈禱,有人在逃亡,有人在默默等待,有人不以為然。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人類逃過一劫,關於2012是世界末日的傳言,僅僅是一個虛無縹緲的謠言,然而如此荒謬的謠言,為何會有那麼多人相信?
  • 電荷藕合元件CCD是什麼
    電荷藕合元件CCD是什麼  電荷藕合元件是代替照相底像用來記錄影像的電子元件,CCD像素所含的電量和入射到這像素的光強度成正比。CCD記錄光的效率約是 70%,遠高於傳統底片的 2%,所以可以大幅縮短天文觀測的時間。
  • 進化論再遭質疑,尼菲林人或是地球的首批公民,幫地外文明挖金子
    提起人類起源,人們往往會想到亞當夏娃、女媧造人等神話傳說。在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後,這些觀點徹底成為歷史,實際上進化論並非完美無缺,至今仍然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也出現了很多爭議。
  • 古詩情致:蠶絲長,藕絲長,還是相思長?
    中國是最早進入農業文明的國家。意味著男女分工,女性從事耕種紡織,而男性從事狩獵。雖然人們從各種植物中提取纖維,種桑養蠶,紡織布匹一直是女性重要的工作。在勞動中發現美,是中國民間詩歌的源泉。 有文字以來最早的一部詩集,就記錄了中國古代種桑養蠶,繅絲織布的故事。
  • ...文明遊園倡議書」和「不文明遊園行為黑名單」 騷擾長耳鴞...
    央廣網北京7月23日消息(記者劉一荻)近期,不少媒體紛紛曝出騷擾長耳鴞、偷挖野菜、踐踏草坪等不文明行為。為倡議遊客文明遊園、打造文明和諧的遊園環境,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北京市公園綠地協會和北京市綠色使者志願服務總隊,共同研究、制定、發布了「文明遊園倡議書」和「不文明遊園行為黑名單」。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處獲悉,為加強宣傳引導,從23日起,各大公園將在公園門區、廣場、景點等顯要位置廣泛張貼發布「文明遊園倡議書」和「不文明遊園行為黑名單」,並通過園內廣播等形式進行宣傳,方便遊客知曉,自覺文明遊園。
  • 如果把地球挖穿,會對它造成什麼影響?人類還能繼續生存嗎?
    自從人類進入外太空後,就著手研究外太空的事物,但是絲毫沒減少對地球的了解,雖然現在人類是地球的霸主,但對地球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人類地球而言過於渺小,在研究地球的時候,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理論,如果把地球挖穿一個洞,這個地球會變成什麼景象呢?想要挖穿地球真的有那麼簡單嗎?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圖1.1.1天文學各分支學科相互關係示意圖二、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天文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充滿活力的自然科學。概括起來說,研究天文學的意義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研究天文學是因為人類社會的實際需要。如同其它自然科學一樣,天文學是適應人類社會的實際需要而誕生而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