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集中了人類對於自然認識的精華,讓我們更加了解天文學!

2020-12-04 文學大天下

天文學與其他的學科發展關係也非常密切。19世紀以前的天文學與數學、力學的發展息息相關;而到現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後,天文學更深深地滲透到其他學科。我們都知道,當愛因斯坦發現了相對論原理以後,就是利用天文觀測的結果給予這個理論以有力的支持;60年代天文學上的重大發現一一類星體、脈衝星、微波背景輻射和星際有機分子等給高能物理、量子力學、宇宙學、化學、生命起源等學科都提出了新的課題。天文學給我們揭示了自然界的真面目。幾千年來,人類對於地球的性質、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以及字宙的等方面都曾有過錯誤的認識。假如沒有天文學,這些的認識,一定會繼續下去。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曾衝千年的反動宗教束縛,提出了日心說,使人類對宇宙的前進了一大步。現在小學生也知道:「地球是圓的」這真理了。

就是在今天,總還是有一些人,企圖利用人類對於自然界某些規律性的暫時不理解,來販賣形形色色的唯心主宇宙觀,用什麼世界的非物質性、宇宙熱寂說、宇宙在時和空間上的有限性和人們認識宇宙的不可知性來對抗唯主義,對抗馬列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可見,天文學現還處在兩種字宙觀和認識論的鬥爭前沿哩!在人類進入航天飛行的時代裡,天文學集中了人類於自然認識的精華。如果一個人對現代天文學的偉大成主義,對抗馬列主義的宇宙觀認識論。,天文學現在還處在兩種宇宙觀和認識論的鬥爭前沿哩!

在人類進入航天飛行的時代裡,天文學集中了人類對於自然認識的精華。如果一個人對現代天文學的偉大成就一無所知,他就不能算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正因為如此,世界上很多國家把天文學列入中學課程。上面我們僅從幾方面簡單地介紹了天文學的發展和應用。由此可見,天文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起了推動的作用是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關焦點

  • 何謂天文學?研究天文學有何意義?!
    從我們的天文觀察已經知道,我們人類能感知到的常規物質的能量,只佔整個宇宙能量的4%,其他96%的能量是我們所不了解的暗物質和暗能量構成的。正如著名科學家李政道所指出的那樣,21世紀初科學最大的謎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的存在,向全世界年輕的科學家提出了挑戰。由此可見,我們人類對宇宙的探索依然是任重道遠,目前有可能正處於將要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前夜。
  • 天文學是什麼?入門必看!
    天文學是一門既古老而又現代的一級學科。它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地發展。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研究和應用曾經是世界領先的,不少有關天文的記載成為現代天文學研究的珍貴資料。但是,在我們現今的基礎教育中,天文學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1世紀將是人類著眼太空的時代,世界科技飛速發展,人類開始開發宇宙太空。
  • 天文學革命引導者哥白尼
    後來當時高度發展的阿拉伯帝國,融合吸收了託勒密的學說,天文學得以研究和發展。公元1100年,基督教國家發動了十字軍東徵戰爭,這樣古希臘的文明著作又阿拉伯回到了歐洲,天文學演變成了基督教的教義不可挑戰,直到哥白尼的橫空出世。
  • 為什麼說天文學是純粹的?
    作者:北京天文館名譽館長 朱進作為自然科學六大基礎學科之一,天文學可能是最純粹的一個。它不像其他學科領域那樣,人們在研究探索的過程中,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切實的利益、滿足當下的需求。天文學的研究是從單純的好奇心出發的,希望通過對天文問題的研究,去了解宇宙更多的秘密。而正是這種催人不斷探索的好奇心,才會給我們帶來出乎意料的發現,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不竭動力。
  • 人類首探引力波 霍金:很有可能引發天文學革命
    包括中國科學家在內的多國家科學家認為,新發現不僅填補了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中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讓現代物理學的根基更加堅實,也意味著科學家抓住了揭開宇宙奧秘的「鑰匙」,有助於了解宇宙的起源和運行機制。英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表示:「引力波提供了一種人們看待宇宙的全新方式。(人類)探測到引力波的這種能力,很有可能引發天文學革命。」
  • 奧秘的學科:什麼是天文學?
    天文學通常被看作是最古老的科學,它源於我們對天空的好奇。數字影像呈現的米黃色行星,其周圍圍繞著米黃色和黑色的光環,鑲嵌在漆黑的背景上。研究地球大氣層之上空間的科學,稱之為天文學。它的名字起源於一位希臘天文學家,它的研究範圍包括:恆星,行星,彗星,星系以及宇宙中較大規模的物體。更具體地說,它研究宇宙的形成和演化,了解天體的物理特性和化學特性,以及測量它們的運動。
  • 「挖藕人」黎耕:天文學是人類文明的天花板
    一直以來人類對於天文就有著原始的好奇感,而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它廣泛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對浩如煙海的夜空天象,星羅棋布的星際軌道,我們的祖先在沒有手機、鐘錶的時代,確定了一年四季,有了時間的概念,並且開始指導農業生活。
  • 天文學領域的可能性:成為天體物理學家將變得更加艱難
    你正在推動人類知識的界限,每一個實驗結果,理論洞察力或記錄的觀察,都使我們更接近自然的秘密,發現是一個非常私人的體驗。直到你的結果被廣泛的世界公眾所分享時,那你是地球上唯一知道這個事實,那個洞察力,那個基準的人。一旦你釋放了這些信息,人類理解的數量就會增加。要求供應職位除了沒有工作外,對於年輕的博士生來說,很少有開放的教師或研究實驗室職位。
  • 天文學大咖——伽利略
    天文學的歷史自人類開始觀察天空,想要理解這一切以來,天文學就一直處於實踐當中了。圖解:伽利略的畫像。一些早期的文明,例如哈拉帕人、瑪雅人和古代中國人常常使用天文學來記錄時間,定位它們的城市並試圖預測未來。早期天文學是對天體位置和運動的仔細觀察、宗教信仰和佔星術的結合。
  • 迄今最重要的天文學發現
    空氣中的氮,我們骨頭中的鈣,我們血肉中的碳· · · ·我們所知道的所有重要的物質都誕生於一顆恆星的內部。如果要對此做出浪漫而精確的評論,那就是我們都是星塵做的!自時間開始流動的一刻起,了解宇宙就是人類永恆的目標,而常常在探索中,我們發現宇宙比我們任何時候所想像的都要更大。在每一個重大的發現後,對於天空的研究增加了我們的決心和力量,而每一個發現都比前一個更具有革命性。
  • 天文學:天文學起源及天文年表
    天文學在天文學起源於對自然現象的人的困惑和他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時間和導航測量。因此,幾個世紀以來,天文觀測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和改進。一旦與佔星術聯繫起來,天文學已經成為一門嚴謹的科學學科,可以讓人們了解天體的組成,結構和位移。
  • 天文學是最美麗的「無用」之學 科學人
    我們可以看到,天文學很容易被大家所關注,但我們真的了解天文學麼,了解背後真正的科學知識麼?先自我安利下,我的一本書,《天文之書》這本書用250個詞條講述了天文學史上250個裡程碑一樣的事件。第一種起源: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從歷史的角度來說天文學的起源,第一種起源:天文學是為了滿足人類的好奇心,對於好奇心的追求和滿足是所有科學起源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點和其他學科的起源相同。但天文學又不同於其他科學,有著獨到的思維方式,有著自身的性格。最初人類對天文學的探索就是為了解釋問題,天上到底有什麼東西?日出日落那些規律到底是什麼?
  •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中文版2020年第2期出版「目前該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新型超高速和大當量鑽地武器的侵徹和爆炸效應、侵徹和爆炸等強動載作用下軍事工程和民用基礎設施的毀傷評估、新型高抗力防護材料與結構、城市大型及重要建築抗爆與防爆關鍵技術等方向。
  • 人才短缺依然是制約我國天文學發展主要障礙—資訊—科學網
    隨著郭守敬望遠鏡、500米射電望遠鏡FAST等大科學裝置的大規模建設和深空探測工程的不斷推進,我國天文學發展的人才需求旺盛,而科研人才的缺乏也更加凸顯出來。 「每年天文臺等科研機構專門到我們這裡要人,人才還是供不應求。」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天文系主任的陳黎教授表示,「我們每年招考的天文學本科生才20多個人,碩士和博士的數量也不多,這已成為一個長期的問題。」
  • 魏晉南北朝為何天文學發展迅猛?玄學盛行,人們對「天」感到好奇
    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思想盛行,人們對於「天」的好奇程度日益加深,這在推動天文學發展的同時,也順帶著正向促進了同時期關於天文學理論成果以及發展成就的科學技術產物層出不窮的良好現象產生。1.魏晉南北朝時期古代天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秦漢時期,天文學的成就主要集中在行星碰撞和太陽黑子這兩個方面,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政府的重視程度不斷上升,天文學的社會主導力日益增強,此時的天文學雖然依舊由國家主導,但是具體事宜已經交由專業人員管理。
  • 天文學的歷史:整個宇宙,最小的粒子都是它研究的對象
    對於人類來說,宇宙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奧秘。宇宙是什麼?宇宙有多大?宇宙存在有多久了?宇宙從哪兒來又要往哪兒去?正是人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帶動了天文學的產生和發展。  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遠古時代,
  • 被西方壟斷的天文學,建座「中國天眼」,留住科學人才
    對於這個問題,很大一部分的孩子都會這麼回答:我想當個太空人,或者是我想當一個天文學家。我相信很多人最初的夢想就是這個。古往今來,浩瀚的星空總是使人沉淪,尤其在知道地球之外還有一個更大的宇宙後,它所代表著未知和神秘,讓好奇心不輸給貓咪的人類,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 天文學對於古人有多重要?為何從皇帝到百姓,都非常重視它?
    1、天文學在古代的地位天文學在我國古代具有非常顯赫的地位,它是與農學、醫學和數學並列的古代四大自然科學之一,歷朝歷代的君王都非常重視天文學的發展。早在堯帝時期,便有了政府機構天文官專門負責研究天文學,此後像秦太史令、西漢太史公、東漢太史令、魏晉南北朝太史局、唐朝司天台等,規模是越來越大,技術也越來越發達。為何古人會如此重視天文學呢?
  • 「多信使天文學」是天體物理學的未來
    「多信使天文學」時代誕生了,雖然,它是一個天文學術語,對非天文學家來說比較陌生,它確是研究宇宙的未來。圖註:多個中微子事件,由單獨的中微子探測器重建。1987年,三個對高能中微子和反中微子敏感的獨立探測器在13秒內一次探測了總共25個粒子。幾個小時後,光也來了。最初,天文學局限於在一個非常狹窄的領域:我們唯一能夠接收的信號是可見光的形式。
  • 《唐代域外天文學》:古代世界文明共同體的明珠
    本書的研究可為古代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一個具體、詳細的個案,它將以古代中外天文學交流為窗口,使人們進一步了解古代的中外科學文化交流盛況,以具體的事例來揭示人類文明自古以來都不是在孤立、封閉的狀態下生長、發展起來的。本書的讀者對象為對中國古代科技史、中外科學文化交流史感興趣的學者、研究生、本科生和業餘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