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美麗的宇宙(圖)

2020-10-12 o比鄰o小K


海爾望遠鏡的草帽星系,這個螺旋星系的中心發生了什麼事? 編號為M104的星系,具有醒目的塵埃帶,以及由恆星和球狀星團所聚成的銀暈。 它之所以稱為是草帽星系(Sombrero Galaxy),來自它有個巨大的中央銀核,以及一個幾乎側對著我們的黝黑鮮明塵埃帶,所以外觀酷似寬邊帽。 這幅來自200吋海爾 望遠鏡的影像中,可見它龐大銀核的瀰漫輝光,則來自數十億顆年老恆星所發出的星光。 仔細瀏覽影像中的銀核,可以發現許多實際上是球狀星團的光點。 M104壯觀的塵埃環蘊藏著許多年輕亮星,而且有天文學家並不完全了解的許多細微結構。 草帽星系的核心,在所有電磁波段都很明亮,因此一般認為那兒藏著一顆超大質量黑洞。 草帽星系位在北天的室女 座內,用小型望遠鏡就能看見這團五千萬年老的光。

老鷹星雲的創生之柱 ,什麼東西點燃了誕生恆星的城塔? 著名的老鷹星雲(Eagle Nebula)散發出繽紛的色彩,這張合成圖是利用三種波段套色而成。 黑暗的創生之柱恰巧也是密集的恆星誕生 塔所在地, 由年輕的巨星所發出的強光, 使雲氣發光,並且在這誕生他們的雲柱之中,有效地蒸發了部份的塵埃與雲氣。 這些星星將會在數百萬年後爆炸,再以元素的型態回饋到這些雲柱中。 這就是產生著名的疏散星團 M16的過程。


黃昏時刻的太陽黑子 ,七月六日,在德州達拉斯城南方的雪松溪湖,日落偏紅色的陽光染滿了天空。 日落或許是最常見的天文景觀,但這一次卻帶來特別的東西。 那就是太陽黑子,它大到以致肉眼可見。在這幅晴朗的影像裡,可看到太陽黑子位於太陽盤面中心位置, 經過地球大氣後,雖然看起來黯淡且變形。 而望遠鏡影像裡的這個斑點是多個太陽黑子組成的太陽活躍區的複合體,有些太陽黑子甚至比地球還大。

十一個梅西爾天體 ,這幅面向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十五度廣場影像,將人馬座密集的星場延展開來。 銀河系的中心實際上落在豐富星場的右緣,十一個明亮星團和星雲正好落在影像靠近中心的位置。 這十一個天體都編錄在十八世紀宇宙旅者查裡斯?梅西爾(Charles Messier)製作的天體列表中。 礁湖星雲(M8)、老鷹星雲(M16)、天鵝星雲(M17)、三裂星雲(M20)在眾多追星者裡,已是耳熟能詳的天體, 影像中,它們賣弄著與恆星形成區相關的發射星雲的紅色輝光。 除此之外,這密集的星場裡還有使用小型望遠鏡便能觀賞到的星團: M18、M21、M22、M23、M25、M28。 M24遠比這些星團的範圍更廣闊,M24實際是銀河系裡的星雲,其空間深度達幾千光年長, 其也被暗塵埃構成的星系面紗所遮掩。 你可以將光標移至圖片上(或者點擊這裡),就能看到這十一個梅西爾天體的標示。

金牛座的塵埃雲,這群塵埃雲位在金牛座分子雲團的邊緣,離我們只有450光年遠。在這個跨幅1.5度的廣角望遠鏡視野裡,恆星在正誕生之中,其中最醒目的是左上角的極年輕金牛座RY星。實際上,RY星是顆前主序星,還包覆在編錄號為反射星雲vdB 27的這團胎衣氣體與塵埃雲氣之中。亮度多變的這顆恆星,仍處在重力塌縮階段的晚期,溫度相對較低。不久之後,它會成為一顆穩定的小質量主序星,而我們的太陽在45億年曾處在相似階段。另一顆前主序星金牛座V1023,則在影像的右下方,仍鑲嵌在黃白色塵埃雲內,緊貼著鮮明的藍色反射星雲Ced 30。

正在橫越太陽表面的大型黑子 ,一個大型的太陽黑子活躍區,現在正在緩緩地橫過太陽的表面。 這個區域的迴旋磁場或許會產生太陽閃燄,同時釋放一大群高能粒子到太陽系。 這群撞擊到地球磁層的高能粒子流,產生的影響非常強大, 對繞地的太空站裡的太空人及衛星是非常危險的。 相反地,若是少量高能粒子的撞擊,則會產生美麗的極光。 上圖的太陽黑子活躍區出現在兩天前。 最右邊活耀區的編號是AR 11785, 而左側活耀區的編號則是AR 11787。 太陽黑子裡最暗的部份稱為本影,這裡的磁場幾乎是垂直的; 而周圍明顯呈現纖維狀磁流管的青銅色區域,稱為半影。 翻騰的太陽米粒組織,多數約有1000公裡的大小,組成黃色的背景區域。 無人知曉這個黑子活躍區將會怎麼發展,但太空天氣研究員正密切地監視這個區域。

冥王星新發現的衛星的命名 ,現在冥王星新發現的衛星有它的名字了。 這兩顆衛星原先的命名為P4和P5,現在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分別給冥王星的第四顆、第五顆衛星命名為 科伯羅司(Kerberos)、冥河(Styx)。 原本為新視野號在2015年接近冥王星探測而準備的哈伯太空望遠鏡, 分別在2011年、2012年發現這兩顆小衛星。 科羅伯斯的命名來自希臘神話裡看守冥界入口的多頭犬, 而冥河的命名來自希臘神話裡掌管一條位在世間與冥界交界的冥河的女神。 兩個命名都與掌管冥界的冥王星有關。 因為不確定兩顆衛星的反照率,所以兩者的大小存在一定的誤差,但兩者粗估的直徑約20公裡。 預計在2015年經過冥王星的新視野號,將帶來第一手這顆矮行星及其衛星的清析影像。

NGC 2170:一幅帶著反射星雲的宇宙靜物畫 ,在這幅用宇宙級畫筆所繪出的美麗天體靜物畫裡,塵埃雲NGC 2170在中左方綻放光芒。 它因反射附近熾熱恆星的星光而現蹤,附近還有其他藍色反射星雲、一個小小的發射星雲、與遮在背景恆星前方的絲縷狀塵埃為伴。靜物畫家常選擇居家物品為題材;而在麒麟座的這團大質量恆星誕生雲內,雲氣、塵埃和熾熱恆星也都是隨處可見。 這個名為Mon R2的巨大分子雲,離我們非常近,距離估計只有2千4百光年而已。在這個距離,這幅」畫布」的寬度約為15光年。


超巨星天津一,超巨星天津一(Gamma Cygni)位在星宮」北十字」的中心,它是一個位在天鵝座內的著名星群。 在這幅匯聚了銀河系盤面恆星、塵埃雲和光亮星雲的影像裡,英文專名為Sadr的天津一在這片壯麗星野之中央。 這幅影像的視野涵蓋了三度的天區(相當於6個滿月),所呈現的天體包括發射星雲IC 1318和疏散星團NGC 6910。 IC 1318是天津一左側,被長條黝黑塵埃帶分割而形似二片光亮宇宙翅膀的星雲,它理所當然地被命名為蝴蝶星雲。 天津一左上方的緊密恆星聚落,是星團NGC 6910內的年輕恆星。 根據部份距離測定,天津一離我們約有750光年,而IC 1318和NGC 6910的距離則介於2,000到5,000光年之間。

恆星後方的螺旋星系NGC 6384 ,宇宙到處都是星系,不過要見到它們,天文學家的視線得穿過銀河系的眾星。以這幅哈勃望遠鏡彩色影像所呈現的螺旋星系NGC 6384為例,它位在蛇夫座內,離我們約有8千萬光年,大小估計有15萬光年。而這輻哈伯望遠鏡對星系核心所拍攝的特寫,約莫涵蓋了7萬光年的區域。影像清楚呈現這個遙遠星系螺旋臂上的的藍色星團和塵埃帶漩渦臂,以及主要由黃白色恆星所構成明亮星系核。不過,影像中所見的個別恆星,則都在離我們相對鄰近的前景,全在我們銀河系之內。銀河系內較明亮恆星的繞射星芒,是由望遠鏡本身的構造所造成。

M82:星遽增星系與超級星系風 ,因外觀細長而擁有雪茄星系稱號的M82,是個有超級星系風的星遽增星系。因爆發性恆星形成活動 而產生的大質量恆星,發出強烈的恆星風,再加上持續發生的超新星爆炸,推動巨量的物質從星系裡泛流而出。上面這幅清晰望遠鏡影像裡,星系核心會發出超級星系風的證據清楚可見。組合影像以紅色漸層突顯 向外泛流的長絲狀結構裡,原子氫所發出的紅光。超級星系風內的部份雲氣,夾雜著大質量恆星合成的重元素,最後它們會散逸到星系空間。這幅由窄波段數據 組合成的深空影像,也呈現了暱稱為帽子(cap)的黯淡結構。位在星系左上方35,000光年處的這頂「帽子」,可能是受到超級星系風激震或被星系核 心大質量恆星強烈紫外輻射所游離的物質。星系M82內的爆發性恆星誕生活動,是因與鄰近大星系M81近距離接近而觸發的,而此活動 約將持續1億年。M82位在大熊座的邊緣,離我們約有1千2百萬光年遠。

希臘上空的恆星與閃電,乍看之下,閃電是來自星系,但它實際是在地球上產生的。 在這張拍攝於五月中、美麗如畫的夜景,前景是希臘的科孚島(Corfu),以及圍繞在Korrision湖周圍來自城鎮的燈光。 再遠一點的城鎮燈光是來自希臘本島的普雷韋扎鎮(Preveza)。 而遠方的天空有險惡的雷雨雲,以及在45秒的曝光時間,廣角鏡頭捕捉到的兩個閃電。 左方閃電發生的地點靠近普雷韋扎鎮, 而右方的閃電發生在 靠近希臘 凱法利尼亞島(Cephalonia)的艾諾斯山(Mount Alinos)。 再遠一點,點綴在天空中的是銀河系裡我們太陽系附近的眾多恆星。 而更遠一些的是,在全景中的弧形是數十億恆星組成的銀河系盤面。

相關焦點

  • 宇宙的絕美與壯觀(圖)
    獵戶座大星雲M42可能是夜空中最美麗的星雲,無論是南半球還是北半球  銀河系的絕大多數氣體和塵埃在正常波長情況下通常較為暗淡,無法被觀測到,相比之下,宇宙中其他很多區域的氣體和塵埃卻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 宇宙的信使(4)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現:宇宙在膨脹...
    上一篇:《》「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2004年,哈勃空間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觀察到了前所未有的遠方「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Deep Field)這張照片叫做「哈勃超深空」(Hubble Ultra
  • 宇宙的神秘:奇特的太空物體(第二輯)
    Fischer)於2017年首次前往國際空間站。他拍下了一張島嶼的照片, 並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張照片,並指出它看起來像是1982年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重磅炸彈ET的友好外星人手指的球根尖外星人。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2)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見圖「旋轉宇宙正面圖」。如果我們不加任何說明的話,這就是一個銀河系正面圖,但在本理論中,它就是我們的宇宙,其中的宇宙旋臂就是我們觀測到的宇宙長城。第一個類星體總表是由1977年赫唯特(Hewitt)和貝比奇(Burbidge)合編的,共包括637顆類星體。接下來是法國天文學家維隆(Veton)夫婦他們於2000年編輯的「類星體和活動星系核表」,類星體總數已經達到13214顆,而2003年11版,類星體數目達到48921顆。
  • 宇宙從何而來(下)(宇宙系列之一)
    如救護車趨近我們時,音調越來越高(對應波長變短,頻率增高);當遠離我們而去時,音調逐漸變低。這一結果表明,宇宙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膨脹的。宇宙膨脹的思想,徹底顛覆了人們以前的信念。若宇宙在不斷地膨脹中,則它原先一定是緊密地擠在一起。如此,它會有一個開端。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3)旋轉宇宙眾多觀測證據
    但是,根據目前宇宙觀測相關報導,宇宙中星系碰撞是非常頻繁的,這無疑是標準宇宙大爆炸理論無言以對。相關報導如下:(1)我們周圍的星系大都發生過碰撞我們近域宇宙的歷史受制於星系碰撞。(2)宇宙中可能有40%星系在碰撞暗物質(在本章節裡,我們將明確闡明,暗物質就是「引力共振」)是一種神秘的大約佔宇宙質量的25%,我們看不到它,但能夠測出它的引力效應,得到有關星繫結構和構成的信息。歐洲天文學家已經測量了幾個星系中的暗物質含量,發現大部分暗物質是平衡的。
  • 黑洞:我們宇宙的前身?(二)
    昨天發文,提出一個觀點:我們所在的宇宙的前身,很可能就是天體塌陷後形成的黑洞。今天續文,是我進一步認為,由此推論,我們所在宇宙一些無法理喻的神秘現象,似乎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先試解量子糾纏現象。糾纏的粒子,有著神秘的同態現象。這種現象,雖然已經證實存在,卻匪夷所思。分體之間,相互怎麼可以發生只有同體才可能發生的糾纏呢?通常的空間理念無法理喻。如果糾纏的粒子之間有某種無線傳導方式,那它們發生相應變化,應該有時間先後,而不應該同步為即刻。通常的時間理念無法解釋。
  • 我的太陽系形成——(三)(1)旋轉宇宙眾多宇宙觀測證據
    包括2003年2月11日美國宇航局公布了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簡稱WMAP)巡天一年的觀測結果。美國方面的專家給出分析結果,即,(1)宇宙的形狀像一板片,空間在兩個維伸展到無限遠而第三維僅寬200億光年;(2)宇宙形狀似一麵包圈以及(3)一個旋轉的宇宙,其轉軸便是優先的方向。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五)
    餘道純(原創) 在有質量的宇宙時空中,因為質量的存在形式是運動,只要有運動的質量,那麼這個有質量的時空就有能量。所以你在這個有質能的宇宙時空中就無法找到絕對零度。也可能你在沒有質能的空間裡可以找到,但是你一進去就有了質能,雖然你找到與絕對零度的差要多麼小就有多麼小,可是絕對零度你永遠也找不到。絕對零度意味著質量停止運動,可是沒有不運動的質量。
  • 我的太陽系形成——(二)旋轉宇宙模型理論
    (1)、旋轉宇宙模型理論的基本結構 我們認為,旋轉宇宙它的基本結構,與我們的銀河系基本相當。我們的銀河系是一個盤狀的星系,直徑10萬光年,它由銀河系盤、銀河系旋臂、銀河系核心(銀心)、銀河系暈、以及星團組成。
  • 夜空童話(七):夜空為何漆黑(之一)宇宙的條形碼——恆星光譜
    ):宇宙的條形碼——恆星光譜》。事實上,幾百年來不少先哲和科學家真的就在考慮這個問題:16世紀,迪格斯(Thomas Digges);17世紀,哈雷(Edmond Halley);18世紀,謝諾(Loys de Cheseaux);19世紀,奧伯斯(Wilhelm Olbers)……他們都曾認真思考過這個看上去是幼兒園級別的問題,而且他們還嘗試給出解釋
  • 神秘的地球史前文明(上)
    我們常常把目光看向前方的未知與神秘,但是過往的世界同樣精彩,同樣很值得我們去發掘、去探索。如果從地球誕生的那一刻開始,就產生了一個數軸,那麼我們現在的文明長短,比起40億年地球年齡,相當於是x=0附近的一段很小區間。今天我想聊一聊,史前地球文明的一些有趣的猜想。什麼是地球史前文明呢?
  • 我對宇宙的認識(三)
    餘道純(原創) 黑洞隨著不斷地吞噬宇宙物質,它的質量、能量和速度均在不斷地增加,是黑洞給予粒子逃逸的能量。粒子剛逃逸黑洞時酷似烝發,但粒子一旦脫離黑洞成為自由的宇宙粒子,它將以極快的速度逃逸。這就是宇宙出生的景象。隨著粒子高速離開黑洞,粒子的密度和能量在膨脹中擴散著,待達到粒子相結合的宇宙環境時,粒子開始「高興」地結合與聚集。
  • 我對宇宙的認識(四)
    餘道純(原創) 下面我們來認識宇宙黑洞的新生、成長和消亡過程。在討論它之前,我們必須先來認識宇宙信息。宇宙信息是宇宙物質相互聯繫的紐帶,而宇宙信息的傳遞必須以物質能量作為載體。如萬有引力就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種信息聯繫,物質體發送引力波是引力信息的物質載體,引力波中有引力粒子;又如恆星發送光信息的物質載體是光波,光波中有光子…… 發射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減少,接受宇宙信息意味著質能的增加。
  • 我對宇宙的認識(二)
    餘道純(原創) 宇宙中充滿著物質和能量,聚集的就是星球、星系,沒有聚集的粒子在宇宙中漫遊著。小質量的星球繞大質量的星球旋轉,小星系繞大星系旋轉,大星系繞星系團旋轉,若干星系團又受到黑洞的制約而旋轉。宇宙就是這樣不斷地運動著、變化著,宏觀運動著、變化著,微觀也運動著、變化著。運動是物質的存在形式,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
  • 宇宙時空模型(民科)
    因為我們把時間一直向前推到宇宙誕生之時。宇宙誕生前的狀態必然是無,沒有任何物質,自然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能量。如果宇宙起源於體積無限小,質量無限大的奇點,因為有質量,必有變化,那就不是宇宙的起點。假如有這麼一個點的存在,爆炸誕生了宇宙,那爆炸後的物質是什麼狀態呢?
  • 我對宇宙的認識(一)
    餘道純(原創) 探索宇宙是人類最有意義的事情之一,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延續人類的文明,這是我們人類共同的聖神責任。 那麼,究竟什麼是宇宙呢?簡單說來:宇宙就是含有巨大質量和能量、按照自己的規律不斷運動的、千變萬化的、浩瀚無窮的時空。 認識宇宙必須先從認識物質開始。
  • 宇宙無比驚奇的七大奇觀,無比美麗壯觀的恆星雪天使星雲
    宇宙是無邊無際的,宇宙是神秘令人嚮往的,同時宇宙也是無比美麗的,有著無數美麗壯闊的奇觀,小編今天就帶領朋友們走進宇宙七大奇觀,去感覺它們的震撼與美麗。一、在距離地球170000光年的星空深處,有一處令人著迷的星座,它就是30劍魚星座。
  • 小樓說宇宙(1)宇宙的誕生
    大約在幾百億年前,宇宙誕生前,我們現在所在宇宙的空間是一片寂靜和穩定,由於沒有物質能量的相對移動,所以時間也不存在。隨著奇點爆炸的出現(至於為什麼會出現奇點,目前眾說紛紜,我們暫且不討論這個),時空在大爆炸中受到了劇烈震蕩,高溫下形成了原始宇宙湯,瞬間的幾秒內,時空扭曲褶皺,大量無序布朗運動在奇點附近出現。
  • 宇宙的信使(6)宇宙初始,微小的「漣漪」...
    藉由著它們,我們就能追溯宇宙的全部歷史,探尋萬物的起源,並最終看到 光如何賦予了我們生命...上一篇《》...這原初之光被稱為宇宙微波背景(Cosmic Microwave Background)或CMB。它充滿了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