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石蘭(抄襲必究)
在恆星漫長的生命周期之中,行星狀星雲是大多數類太陽恆星演化的最後階段,而這個死亡的過程則蘊藏了大量細節信息,並不只是簡單地將氫氣融入氦氣之後釋放出了熱量。位於星雲中的每一個存在體,都像在總結耗費數十億年之後、並最終達到該狀態的一個快照,儘管我們或許永遠都難以通過肉眼來觀察這一切。哈勃太空望遠鏡捕獲了行星狀星雲NGC 5307的照片,該恆星殘餘已經抵達了自己生命的終點,而我們的太陽也將是這樣的命運走向。這不僅讓科學家們對它過去的經歷產生了興趣,也再次揭示了太陽系的未來將如何演變,以及行星狀星雲是否是恆星演變的結束。
恆星生命的最後階段不等於演變結束
行星狀星雲NGC 5307主要在南半球可見,能夠在半人馬座中觀察到,它與我們的地球大約相距一萬光年。這是它生命演化的最後階段,也是所有類太陽恆星的最終命運。當此類恆星的生命走到盡頭,首先成為了一顆紅巨星,當其核心發生核聚變並產生能量,便會不斷地試圖將星團分開。但隨著紅巨星階段的結束,恆星的引力和核聚變能量之間將無法達到平衡,導致了該恆星核心開始坍塌,以及表面層的向外彈出。於是,就剩下了我們觀察到的恆星殘餘,即:發光外層圍繞著一顆白矮星,也就是紅巨星的核心殘餘物。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恆星演變的徹底結束,因為它的那些外層仍然還處於冷卻和移動的狀態之中,然後才會在接下來的幾千年時間裡逐漸消散,並在最後剩下一顆昏暗發光的白矮星。
白矮星主要是由密集的電子簡併物質構成,雖然它仍然閃耀著光芒,但卻只會釋放儲存的能量,而不會發生融合反應。當熱脈衝期間流出的氣體層被散發出的能量所衝擊,便會導致氣體的電離,當其被點亮之後便成為了所謂的行星狀星雲。NGC 5307就像是類太陽恆星生命結束時的一瞥,而附近的行星都在其擴展期間被摧毀,只有氣體在空間裡瀰漫,當然,這些氣體最終也都會離開恆星消失殆盡。行星狀星雲這個階段大約在歷時一萬年左右之後,前類太陽恆星會最終成為一顆微弱的白矮星,並保持這樣的狀態長達數萬億年。
就理論上而言,在前恆星完成白矮星這個進化階段之後,它將成為一顆不會釋放能量的黑矮星,並在這個時期之內完全冷卻。然而,截至目前,科學家們並沒有觀察到過黑矮星的存在。畢竟,我們宇宙本身一百多億年的年齡,也無法達到讓一顆恆星進化到假想的黑矮星狀態。或許你有所不知,那些從行星狀星雲中排放出的氣體並不是毫無用處,當太陽的後期演化處於混亂狀態時,它可以和其他物質一起合成一種比氦和氫更重的元素產生。科學家們將其稱之為金屬,它們將在另一顆星球的形成中發揮重要作用,不管是這顆被其豐富了的、即將誕生的恆星,還是圍繞這顆新生恆星所形成的下一顆行星。
NGC 5307揭示了太陽系怎樣的未來
沒錯,當一顆恆星開始老化,到其抵達生命的終點,雖然伴隨著快速變化的階段,但的確是一個特別漫長而緩慢的過程。我們的太陽最終會像NGC 5307一樣,它的氣體外層也將在其成為紅巨星的時候被拋棄。之後的幾十億年裡,太陽本身會發生一系列變化,並最終成為白矮星,其行星狀星雲流下的氣層將會被點亮。我們地球上的生命之所以能夠在此繁衍生息,離不開太陽將氫氣融合到核心內部的氦氣中這個過程,因為這樣的融合能夠釋放出足夠的能量,儘管融合本身並不會產生太多熱量。然而,這樣的局面並不會永遠不變,靜水平衡並不能一直持續下去,也就說恆星融合的向外壓力和自身引力的向內壓力之間的平衡,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難以保持。
在太陽反覆將氫氣融化為氦氣的這個過程中,不僅會釋放出巨大的熱量,還將導致其本身質量的減少,我們的太陽並不像平時肉眼看上去的那樣,穩定而沒有變化。並且,只要是存在於大自然中的物體,都不會是永恆不變的狀態。太陽在一秒鐘時間裡可以將氫氣融化為氦氣的體量能夠達到6億噸左右,也正是通過質量的失去、從而獲得將物質轉化為能量的基礎,太陽在自己大約45億年的年齡裡所失去的質量,可以與木星的質量相比擬。由於失去的重量過多,太陽的平衡行為最終會被徹底打破,導致其重力的向內力難以融合向外力,於是,它步入了紅巨星階段。科學家們預估,太陽從目前的形態演變為一顆紅巨星,大約是發生在50億年之後,到了那時,包括水星、金星、甚至是地球在內的行星,或許它們都因為太陽的拓展而被吞沒。當太陽的亮度可以達到現階段的兩倍以上,地球從太陽所獲取到的能量,便會達到目前金星的能量一樣多,這對生命而言並不友好。
太陽將會在紅巨星這個階段,通過五億年左右的時間進行翻倍,成為一個次級巨星,然後再經過五十億年的時間,將自己的規模增加一倍,此時的它相當於之前的兩千倍左右大小。那時的太陽無意是巨大而明亮的,具有極高威脅性的它同時也消耗了位於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簡而言之,即使恆星在成為紅巨星的過程中會失去一定的質量,但它最終會膨脹成一個巨大的星球,因為質量的丟失換得了較小的重力來壓縮恆星。位於紅巨星分支上的太陽核心被一層氫氣包圍,很多活動都被壓縮到一億年的時間裡,比如氦氣閃光,太陽質量的40%都將被燃燒,核心中大約6%的氦都會轉化成碳,並逐漸變得更加巨大而閃耀。
隨著擴張的加速,太陽會變得越來越不穩定,我們曾以為不可動搖的太陽,開始處於漸近巨型分支階段,在該階段的早期大約會花費2000萬年的時間,以融合更多碳的殼體和將氫氣融入氦氣的另一個殼體,並在一系列脈衝和損失質量的過程中發生震動。脈衝導致的太陽膨脹可以持續十萬年左右的時間,而我們的太陽則可能在此階段經歷四次脈衝,並在被它們擊敗之後平靜下來,脫落外層之後的它成為了一顆白矮星,而它的質量大約是原始太陽質量的一半左右。事實上,每個行星狀星雲都具有不同的形態,而在它們的中心都有一顆白矮星,而我們的太陽最終也將會和這些星雲一樣,來到自己生命演化的最後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