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新聞》簡介

2020-12-02 科學網

 

 

一份服務於科學界核心人群的新聞雜誌《科學新聞》(雙周刊)將於2009年全新面世。她由中國科學院主管,科學時報社主辦,依託於全球訪問排名居於前列的中文類科學網站——科學網(

ScienceNet.cn

)構建的網絡社區。

 

《科學新聞》核心讀者群為具有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的自然科學研究工作者,尤其是那些獨立承擔科研任務的課題組組長/研究室主任及其博士研究生。本期刊亦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交叉科學領域的研究生,就職於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研發部門的全職科研工作者以及更多科研相關人群的良友。

 

《科學新聞》由為Science/Nature撰寫科學新聞報導的精英團隊打造。編輯部力圖用社會化的視角報導科學,用人文化的情懷服務職業科學家群體,用專業化的手法剖析重大科學事件以及科學界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角色和價值。

 

《科學新聞》提供各類專業科研工作者感興趣的共性內容,分為公共新聞和行業資訊兩大板塊,具體內容涵蓋學界焦點新聞、科研政策分析、科研資助解讀、科學出版建議、科學評論縱橫、國際交流拮英、科研進展追蹤、人才成長忠告、課題組長交流、試驗短長參照、學界春秋思懷、以及科學生活閒趣等方面。

 

《科學新聞》隔周周三出版,每期重大新聞和獨家內容報導量達80頁,並配以珍貴圖片。每期定價12元,通過編輯部訂閱全年優惠定價220元。訂閱信息請聯繫劉振華,聯繫電話:86-10-82614610、010-82614585,電子郵件:

sale@stimes.cn

相關焦點

  • 資料:南極簡介_網易新聞中心
    南極地理概念簡介:人們通常所說的南極是一個泛稱,或是一個習慣用語。它有時指南極點,有時指南極大陸、南極區域、南極洲,甚至有時還指南大洋。但從科學意義上解釋,應將其區分為點狀地理實體概念和面狀地理實體概念。點狀地理實體僅指南極點,面狀地理實體是指地理範圍,即南極地區。因此,在具體應用時要嚴格地加以區別,不能混淆。
  • 張潔 科學大眾 的簡介--中國數字科技館
    張潔開博時間:2016-11-21 20:58:00 《科學大眾
  • 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李建剛導師簡介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考研>考研資訊>招生信息>正文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李建剛導師簡介 2012-07-09 19:05 來源: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作者:
  • 《科學新聞》:地心爭奪戰—新聞—科學網
    美國當地時間2013年12月9日11:30,舊金山Moscone會展中心,中國深部探測技術與實驗專項(SinoProbe)首席科學家董樹文和他的夥伴們站在了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年會新聞中心的主席臺上。
  • 新聞傳播中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湖北電視臺 唐曉煜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張曉菲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和使用時,有很大的語義模糊性。我們首先對其進行語義界定,以便在一個相對清晰的背景下探討問題。一、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源遠流長,在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思想淵源。
  • 衢州市天文學會簡介
    本學會的宗旨是發展和繁榮天文科學科普事業,弘揚科學與人文精神;團結廣大天文工作者和天文愛好者,貫徹「依法辦會、民主辦會、學術自由」理念,倡導「實踐、創新、求實、協作」精神,為提高全民科學素質服務。衢州交通便利,生態環境優越,是開展天文觀測的極佳場所。
  • 全國先進工作者事跡簡介(18名)
    中央電視臺、山西電視臺、太原電視臺、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日報、山西日報、太原日報、中國文明網、新華網、山西文明網、太原文明網等幾十家新聞媒體報導她的先進事跡。 楊小民同志事跡簡介 楊小民,男,43歲,黨員,太原市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局執行一庭副庭長。
  • 中央電視臺簡介
    直屬單位包括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中央新聞紀錄電影製片廠、北京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等,"央視國際網絡"為中國六大新聞網站之一。《中國電視報》平均期發行量達300多萬份,居全國報刊之首。《電視研究》是全國第一份公開出版的電視專業理論刊物。
  • 《科學》雜誌盤點科技十年「十大趣新聞」
    美國《科學》雜誌編輯近日選出過去十年他們的科技新聞「心頭好」,與讀者分享。  ——頭髮白得早,這事怪愛因斯坦  作為過去十年《科學》編輯最喜歡的物理類科技新聞之一,這則新聞把人體某些生理變化與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知名的相對論聯繫在一起,令人腦洞大開。
  • 化石:遠古的饋贈 | 薦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化石:遠古的饋贈 | 薦書 2020-11-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美國《科學》雜誌盤點科技十年的「十大趣新聞」
    美國《科學》雜誌編輯近日選出過去十年他們的科技新聞「心頭好」,與讀者分享。  ——頭髮白得早,這事怪愛因斯坦  作為過去十年《科學》編輯最喜歡的物理類科技新聞之一,這則新聞把人體某些生理變化與科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知名的相對論聯繫在一起,令人腦洞大開。報導說,兩隻超精確時鐘的記錄結果顯示,頭髮絲比腳趾甲老得快。
  • 美原科學院院長《科學》雜誌主編將做客騰訊
    騰訊科技訊 原美國科學院院長、《科學》雜誌現任總編輯Bruce Alberts受《科學新聞》雜誌社與騰訊科技邀請,今日下午3點30分將做客騰訊網第一演播廳接受專訪,歡迎廣大網友收看並參與討論。
  • 中新經緯簡介
    (原標題:中新經緯簡介) 中新經緯是由中國新聞社主辦的財經新媒體
  • 《科學》雜誌盤點「十大趣新聞」
    美國《科學》雜誌編輯近日選出過去十年他們的科技新聞「心頭好」,與讀者分享。據新華社電穿越地球要多久?如果地球中心有個洞,從中穿越要多久?這則報導說,區別於之前的答案,科學家這一次將多種因素考慮在內,給出了穿越地球中心更準確的時長。
  • 施一公院士簡介-新華網
    施一公,結構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院院長      施一公院士曾獲鄂文西格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瑞典皇家科學院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章、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中源協和生命醫學獎-成就獎等獎項。
  • 【經典十課-回放】劉樹偉|人體解剖學——科學與藝術的合璧
    【經典十課-回放】劉樹偉|人體解剖學——科學與藝術的合璧 2020-11-29 21: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蘭大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入選美國《科學新聞》雜誌年度十大新聞
    繼榮登美國《考古學》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之後由蘭州大學雙聘院士陳發虎領銜蘭州大學環境考古團隊成員張東菊副教授共同通訊的夏河人化石研究成果與本年度其他丹尼索瓦人研究成果一起再次入選美國《科學新聞》(《Science News》)雜誌評選的2019年度十大新聞(Top 10
  • 專業解碼|山東科技大學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
    測繪科學與工程學院簡介https://zs.sdust.edu.cn/zyjs/chkxygcxy.htm測繪,顧名思義為測量繪圖,即測角量邊並繪製成圖。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已實現傳統測繪向數位化測繪的轉化和跨越,正走向信息化測繪道路。以新一代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智能時代的到來,測繪也迎來了智能時代。
  • 宏基因組/微生物組雜誌簡介及2020最新影響因子
    期刊簡介:IF(2019): 41.845(↑); 中科院一區;周刊;年文章數800篇。環境科學水研究 Water Research科學通報 Science Bulletin大科學 GigaScience
  • 林鄭月娥向國際社會簡介2020年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向國際社會簡介2020年施政報告 新華社香港11月26日消息,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6日與外國領事團和國際商務委員會成員會面,向他們簡介25日發表的2020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