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憑著這份情報,美軍兩艘重巡洋艦被坑成了雞肋,原因為何?

2020-12-08 騰訊網

很多時候,一個準確的情報能夠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因而不論在和平時期或是戰爭時期,各國都非常注重且積極的搜集來自各方的重要情報,為本國制定有利的決策。為了搜集情報,基本上各國都有各自的情報機構,例如二戰時期英國情報機構的軍情六處。不過,各國的重要情報都屬於高級機密,不會這麼輕易的洩露出去,因而,很多時候獲取的情報信息並非百分之百的準確,甚至還錯得離譜。

▇英國秘密情報機構的大樓。

二戰時期,美軍的情報機構破解了日軍不少的重要密文,利用這些準確的情報,美軍在數場戰鬥中給予了日軍重創,加快了日軍投降的進程。然而,在獲取情報信息的過程中,美軍也犯過不少的錯誤,其中就包括錯誤的日本海軍軍艦名稱或者虛構出事實上根本不存在的軍艦。

1、"Hiranuma"號

太平洋戰爭拉開序幕不久的1941年12月10日,在菲律賓海域,美軍的一架B-17被日軍擊落,機長科林·凱利犧牲。在美軍的報告中稱,科林駕乘的B-17在擊沉了日軍戰列艦後被擊落,這艘擊沉戰列艦可能是"金剛"、"榛名"以及"Hiranuma"號。

不過,當時菲律賓周邊海域別說是以"Hiranuma"為名的船,日軍的戰列艦中也找不到此艦。與"Hiranuma"讀音相近的"榛名"號當時在馬來半島海域在菲律賓北部的呂宋島海域,只有排水量1.3萬噸的"足柄"與"摩耶"號兩艘重巡洋艦,並沒有戰列艦。

▇舊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榛名"號,其日文羅馬拼音為"Huruna"。

這個"Hiranuma"號到底是什麼?這與戰爭初期,美軍在菲律賓遭到日軍猛烈攻擊有關。日本海軍在奇襲珍珠港後不久,又向菲律賓發起了攻擊。當時駐守菲律賓的美國陸軍航空隊出動迎擊。事後,美軍駐菲司令部根據生還乘員的報告,再對照了《簡式海軍年鑑》後給國內發送電報。電告中稱,美軍給予日本軍艦以重創,其中擊沉了"戰列艦"。然而實際上日本海軍只有一艘掃雷艇中彈以及"名取"號因近失彈死傷29人而已。此事在美國造成了一個副作用,媒體的報導中出現了一艘稱為"Hiranuma"號的虛構戰列艦。

最早報導"Hiranuma"號的是一家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名為"The Mercury"的報社,該報社在12月12日的新聞之中,以《日本海軍的戰列艦在燃燒》的標題報導了12月10日的戰鬥內容,提到了日本海軍的2.9萬噸級戰列艦"Hiranuma"號遭到美國陸軍機的轟炸燃燒起火。當日,也另有兩家報社對此事進行了同樣的報導。在上述報導中,對於科林上尉隻字未提,也沒有就轟炸機進行自殺攻擊一事進行報導。關於"Hiranuma"的受損情況也只沒有明確說明是擊沉,最多只是停留在艦體燃燒的程度。

此後,此事不斷升級,直到戰爭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美國媒體在提及這段戰事時,關於"Hiranuma"號的描述均是被重創或被擊沉。

2、"Ryukaku"號航母

1942年5月7日,日美兩軍在南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爆發了一場海戰,即珊瑚海海戰。在美軍的戰鬥報告中,記錄一艘擊沉的日本海軍航母為"Ryukaku"號。

事實上,美國海軍在珊瑚海海戰中將日本海軍的"祥鳳"號航母擊沉,美軍記錄的"Ryukaku"就是"祥鳳"號。導致此誤會的源頭在於此前的4月,美軍情報部門在解讀日本海軍機密文件的時候,發現未知的航母。

這個所謂的未知航母正是"祥鳳"號。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1941年8月與9月,翔鶴級航母"翔鶴"與"瑞鶴"號前後服役,美軍情報部門依此便將未知的新航母判斷為翔鶴級中的一艘,然後命名為"Ryukaku"。

"祥鳳"號的確也是1942年1月服役的日本新航母,不過,並非全新建造,而是將現存的潛水母艦"劍埼"號進行改造投入使用的小型航母。而且在珊瑚海海戰中,日本海軍派出了翔鶴級的兩艘航母與"祥鳳"號,大概美軍就這樣將"祥鳳"號劃歸為翔鶴級航母。

▇舊日本海軍的"祥鳳"號小型航母,其改造"劍埼"號潛水母艦。

珊瑚海海戰中被美軍擊沉的"祥鳳"號是日本海軍第一艘沉沒的航母,同時也是日本海軍主力艦艇中第一艘沉沒的軍艦。因此,對於美國海軍來說,擊沉"正規航母'Ryukaku'號"將極大的鼓舞士氣,故而大肆加以宣傳。

不過,美軍很快就認識到這是一個錯誤,其所擊沉的日軍航母並非"Ryukaku"而是"祥鳳"號,立即進行了改正。

3、舊日本海軍最大的重巡洋艦Chichibu級

在上述的兩艦之前,上世紀30年代後半期,美軍就已為日本海軍虛構出軍艦Chichibu級大型巡洋艦。

1933年4月,德軍的新型軍艦"德意志"號服役。"德意志"號比較特別,既不是戰列艦也不是重巡洋艦,比戰列艦小且速度更快,又比重巡洋艦有更優異的火力。次年,2號艦"舍爾海軍上將"號也建成服役。美國海軍認為,現有的重巡洋艦無法與德意志級抗衡。

同一時期,美國海軍獲取了日本海軍也正在建造比現有重巡洋艦更大更強的新型艦的情報。此新型艦就是"Chichibu級大型巡洋艦"。Chichibu級的排水量為1.5萬噸,裝備6門305毫米炮。美軍為了與此新型艦相抗衡,建了更大型的阿拉斯加級重巡洋艦。

阿拉斯加級計劃建造6艘,實際只有首艦和二號艦"阿拉斯加"和"關島"號於1944年相繼服役。然而,美軍將這兩艘重巡洋艦投入實戰後發現,炮擊力和防禦力無法與戰列艦媲美,與巡洋艦相比,速度和機動性也相對落後,此外,諸多功能的不足也產生了惡劣的影響,一線官兵對該級的評價並不好。二戰結束後,兩艦便早早退役。

▇美國海軍的阿拉斯加級巡洋艦的二號艦"關島"號,可以說是情報誤判的產物。

除了上述例舉的三艦以外,美軍還虛構了一些其他的日本海軍艦艇。到了冷戰期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也曾虛構前蘇聯的兵器。掌握準確的情報是一件至難之事,即使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做不到完全準確。

相關焦點

  • 美軍中竟有一艘日本重巡洋艦的姊妹艦?還是建在沙漠中,用途詭異
    重巡洋艦是當時僅次於戰列艦的大型水上艦船,標準排水量1萬噸以下(實際上經常超過這個限制)、裝備口徑203毫米以下的主炮。舊日本海軍的4艘高雄級重巡洋艦均於1932年服役,在太平洋戰爭中參與了多場重要海戰。到了戰爭末期的1944年10月下旬,雷伊泰灣海戰爆發。
  • 「摩耶」號的無奈:我是最強防空重巡洋艦,你卻為何從海底攻擊我
    不過,在開始服役後,前線部隊反映"天守閣"在夜戰中反倒成了一個醒目的目標,而且重心過高,造成復原性差。▇竣工不久的"摩耶"號,高聳的上層建築十分顯眼。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舊日本海軍的基本作戰方針是"漸減作戰",在與美國海軍的戰列艦決戰之前,首先利用驅逐艦和巡洋艦發動夜戰,儘可能多的削弱美國海軍戰列艦的戰鬥力。在漸減作戰中,重巡洋艦擔任著重要的作用。
  • 二戰日本戰艦盤點,重巡洋艦編隊實力非常強!
    羽黑號重巡洋艦,排水量14963噸,航速33節(約61公裡),乘員773人,配各式艦炮18門,203毫米口徑艦炮10門,魚雷發射管16門,另可搭載水上飛機5架。羽黑號是妙高級重巡四號艦,為三菱所建,名字取自山形縣的羽黑山。太平洋戰爭期間,羽黑號為第五戰隊成員,首先參與了對菲律賓的侵略戰爭。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水雷戰隊」旗艦的開山之作——「天龍」級輕巡洋艦的艦型特點解析在1916年,也就是日本大正五年,舊日本海軍開始正式撥款建造新款輕型巡洋艦,分別命名為「一號小型巡洋艦」和「二號小型巡洋艦」。在同年年中,這兩艘輕型巡洋艦也正式獲得了「天龍」號和「龍田」號,根據當時舊日本海軍的首艦命名規則,這兩艘輕巡洋艦都被劃分為「天龍」級輕巡洋艦。
  • 為何有了戰列艦和巡洋艦之後,還產生了戰列巡洋艦?
    他們所倚仗的力量,主要就是戰列艦。那時候的戰列艦,是國家力量的象徵。1793年,著名的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中國,所乘坐的最大一艘艦船,就是裝有64門火炮的獅子號戰列艦。為了展示英國海軍的實力,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了乾隆皇帝一個裝有110門炮的君主號戰列艦模型——那不但是英國,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最大的戰列艦。當時清朝所有艦船火力之和,都比不上這艘君主號戰列艦。
  • 300噸彈藥被引爆,導致胡德號戰列巡洋艦葬身海底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沉沒  胡德號被擊沉的詳細過程  5月24日清晨,德艦歐根親王號上一名槍炮官看到東南方向有煙冒出,隨即岀現兩艘軍艦的桅杆。  胡德號戰列巡洋艦的致命缺陷。  左邊的戰艦是「威爾斯親王」號,屬於新喬治五世級戰列艦。而右邊那艘正是名滿天下的胡德號。  胡德號於1918年下水。按設計構思,胡德號完美地集中了速度快、火力強的優點。配有8門15英寸的大炮,能把1噸重的炮彈發射至16英裡之遠。
  • 川普將成下個薩達姆?美軍潛艇進入波斯灣,伊朗總統殺雞儆猴
    那麼問題來了,魯哈尼為何要選擇在這一時間點,拿川普與薩達姆相提並論,並且還"幫"川普預測下場?  竊以為,主要有4大原因。  第2, 出於對自己政治前途的考量。  幾天前,美國海軍發布消息稱,美軍現一艘"俄亥俄"級巡航飛彈核潛艇"喬治亞"號與兩艘飛彈巡洋艦當天穿越荷姆茲海峽,進入波斯灣,這些艦艇最多可攜帶154枚飛彈。  要知道,這是自2012年以來,美國軍方首次公開宣布核潛艇進入波斯灣。
  • 學習蘇聯這麼多年,解放軍為何不建造核巡洋艦?打航母有更厲害的
    雖說現在我們也擁有了2艘可以執行作戰任務的航母,但是,論噸位,即使我們的遼寧艦和山東艦在常規動力航母範疇內也是佼佼者的存在,但是和美軍尼米茲級的10萬噸核動力航母想比,其作戰能力還是略顯不足,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如何反制美軍航母是我們軍隊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之一。
  • 美軍兩艘驅逐艦穿航臺灣海峽,外交部回應
    有記者提問,今天清晨,美國兩艘驅逐艦通過臺灣海峽,美軍強調這次行動顯示美國致力於印太海域自由,符合國際法。今年以來,美軍在南海和臺灣海峽地區的活動較往年有大幅增加,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汪文斌 資料圖汪文斌表示,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已就此作出了回應,中方密切關注並全程掌握美國軍艦過航臺灣海峽的情況。
  • 可悲又可笑:坐擁萬噸飛彈巡洋艦,卻花160億買16條美國小艇
    作為曾經擁有大量核武器和航母的國家,烏克蘭現在混得可真是不怎麼好,就連美國的16艘巡邏艇都成了海軍力量的重要組成。雖然這16艘將要賣給烏克蘭的船不大,但價格並不便宜。交火之後烏軍的這三艘艦艇全被俄軍俘獲,成了烏克蘭海軍的奇恥大辱。烏克蘭自己以前所擁有的造船廠和設計局基本該散的也都散了,沒有能力造出與俄軍有一戰之力的艦艇,烏克蘭防長還在2019年視察了光榮級烏克蘭號飛彈巡洋艦,但這艘萬噸巨艦處於報廢狀態,烏克蘭無法進行翻修。無奈之下只能將目光瞄向美國。美國有機會向外傾銷武器價格自然不會便宜,烏克蘭也只能掏錢購買,連討價還價的餘地都沒有。
  • 美派兩艘伯克級穿越臺灣海峽別有深意:或增加頻率
    原標題:軍事專家:美軍或增加艦艇穿越臺灣海峽的頻率DDG65本福爾德號[環球網軍事7月9日報導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李強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美軍日前派出兩艘驅逐艦穿越臺灣海峽的行動引起外界廣泛關注。
  • 一旦在海上相遇,美軍航母也要火速後撤?俄:這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一旦在海上相遇,美軍航母是否也要火速後撤?有軍迷表示,在面對颱風時美軍航母必須有多遠就躲多遠,那麼美軍為何如此懼怕這一情況?只因為美國曾經吃過颱風的虧,二戰期間美軍一支艦隊曾強闖颱風,結果被滔天巨浪重創,就連航母也被損壞,不得不撤退維修,著名上將哈爾西曾因此差點坐牢,對此俄軍表示:這才是真正的大殺器。
  • 舊日本海軍唯一的專業防空巡洋艦 五十鈴號防空巡洋艦
    美國建成了「亞特蘭大」級,英國建造了「狄多」級,而日本則改裝了「長良」級輕巡二號艦「五十鈴」號,該艦一躍成為舊日本海軍唯一的防空巡洋艦。英國狄多級防空巡洋艦,注意3號炮塔133毫米主炮已被更換為防空機關炮「五十鈴」號輕巡洋艦以志摩半島附近的山嶽為源頭,經伊勢神宮流入伊勢灣的五十鈴川命名。
  • 突然「變卦」 美軍航母將繼續在中東待命
    2020年11月,「尼米茲」號航母作戰群抵達波斯灣,12月底美國代理防長米勒要求「尼米茲」號航母結束為駐索馬利亞美軍提供支持後直接返回美國。 事實上,美國從去年12月便開始頻繁在中東地區「秀肌肉」。
  • 英國海軍最強條約重巡,曾終結納粹王牌襲擊艦
    ■歷史上真實的"德文郡"號重巡洋艦,攝於1936年。 英國海軍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總共建造了15艘重巡洋艦,它們又大致分為兩種類型,即排水量10000噸、裝備8門203毫米艦炮的13艘標準型重巡(郡級)和2艘排水量8000噸、裝備6門203毫米艦炮的減配型重巡(約克級)。郡級又細分為肯特級(7艘)、倫敦級(4艘)和諾福克級(2艘),各級延續了相同的基本設計,只是在細節方面有所差異。
  • 解放軍這10大武器讓美軍最看重:美曝最新中國軍力新報告
    其中在第三章中,美軍著力披露了中國近些年所研製的新武器。那麼我們就看看美軍眼中最具威脅性的十大中國軍隊武器。首先就是中國的東風-26彈道飛彈。美軍軍力報告認為。解放軍正在以超乎尋常的速度來實施常規飛彈武器的現代化。今天中國已經已經部署了多種飛彈,美國在日本的基地都在其射程之內。特別是新曝光的東風-26飛彈,能夠對美軍在關島的軍事基地實施中遠程精確對地打擊。
  • 美軍又來南海「碰瓷」,我們有哪些戰法可以應對?
    「拜美軍所賜」,南海又被炒熱了。5月27日,美國「希金斯」飛彈驅逐艦(阿利伯克級)和「安提坦」號飛彈巡洋艦(提康德羅加級)兩艘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12海裡的領海範圍內。按美軍官員的說法,這兩艘軍艦在我中建島和永興島附近還進行了演習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