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10天內釋放的總和

2020-10-13 科學之美

美國宇航局在國際空間站上的中子星內部合成探測望遠鏡(NICER)檢測到一次突然出現的高能X射線爆發。這次爆炸是由脈衝星表面巨大的熱核閃光引起,脈衝星是很久以前作為超新星爆炸的一顆恆星殘骸。X光爆發是迄今為止中子星內部合成探測望遠鏡觀察到最亮的一次,來自一個名為SAX J1808.4-3658的天體,簡稱J1808。這些觀測揭示了許多從未在一次爆發中一起被觀察到的現象。此外,由於天文學家還無法解釋的原因,下沉的光又短暫地變亮了。

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和馬裡蘭大學學院公園分校的天體物理學家,首席研究員彼得·博特(Peter Bult)表示:這次爆發非常突出,看到亮度的兩步變化,我們認為這是由脈衝星表面的單獨層噴射引起,以及其他有助於解碼這些強大事件的物理特徵。這次爆炸被天文學家歸類為I型X射線爆發,在20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近10天內釋放的能量。

這次創紀錄的噴發,捕捉到的細節更好,將有助於天文學家微調對驅動它和其他爆發脈衝星熱核耀斑物理過程的理解。脈衝星是一種中子星,是當一顆巨大的恆星耗盡燃料,在自身重量下坍塌並爆炸時,留下的小型核心。脈衝星可以快速自轉,並在磁極上承載X射線發射熱點。當物體旋轉時,它掃過我們視線上的熱點,產生有規律的高能輻射脈衝。

J1808位於人馬座大約11000光年遠的地方,它以令人眼花繚亂每秒401轉的速度自轉,並且是雙星系統的一員,它的同伴是一顆棕矮星,比一顆巨大的行星還要大,但太小了,不能成為一顆恆星。一股穩定的氫氣氣流從伴星流向中子星,並積累在一種稱為吸積盤的巨大存儲結構中。吸積盤中的氣體不容易向內移動,但是每隔幾年,像J1808這樣的脈衝星周圍的圓盤就會變得非常稠密,以至於大量的氣體被電離或剝離其電子。

這使得光更難通過圓盤移動,被捕獲的能量開始了一個失控的加熱和電離過程,這個過程捕獲了更多能量。氣體變得更難流動,開始向內螺旋,最終落到脈衝星上。氫氣降到脈衝星表面形成一個熾熱的,不斷加深的全球「海」。在這一層的底部,溫度和壓力不斷升高,直到氫核融合形成氦核,氦核產生能量。NICER副首席研究員,合著者之一Zaven Arzoumanian解釋說:

氦沉澱下來並建立了自己的一層,一旦氦層有幾米深,條件能讓氦原子核融合成碳。然後氦爆炸噴發,並在整個脈衝星表面釋放出熱核火球。天文學家採用愛丁頓極限的概念(以英國天體物理學家阿瑟·愛丁頓爵士命名)來描述一顆恆星在輻射導致恆星膨脹之前所能擁有的最大輻射強度。這一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位於發射源上方組成。該研究的合著者、劍橋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教授迪普託·查克拉巴蒂(Deepto Chakrabarty)說:

研究以一種新的方式利用了這個概念,顯然在同一X射線爆發中看到了兩種不同成分的愛丁頓極限。這是一種非常有力和直接的方式來跟蹤作為事件基礎的核燃燒反應。隨著爆發的開始,數據顯示,X射線亮度穩定了近一秒,然後又以較慢的速度增加。研究人員將這種「停滯」解釋為爆炸能量積累到足以將脈衝星的氫層吹向太空的時刻。火球繼續積聚了兩秒鐘,然後達到了頂峰,吹走了更大質量的氦層。氦膨脹得更快,在氫層消散之前超過了氫層,然後減速,停止,並回到脈衝星表面上。

在這個階段之後,由於研究團隊還不清楚的原因,脈衝星又短暫地變亮了大約20%。在J1808近一輪的活動中,NICER探測到了另一個更微弱的X射線爆發,它沒有顯示出在之前事件中觀察到的任何關鍵特徵。除了探測到不同層的膨脹外,對爆炸的更好觀察揭示了X射線從吸積盤反射出來,並記錄了「爆發振蕩」的閃爍,即以脈衝星自旋頻率上升和下降的X射線信號,但發生在與其正常X射線脈衝相關熱點不同的表面位置,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博科園|研究/來自: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參考期刊《天體物理學》

DOI: 10.3847/2041-8213/ab4ae1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交流、探討、學習、科學圈

請下載我們手機軟體:博科園

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博科園】後

①回復「天象預報」可以看日食、月食、流星雨、行星衝日、凌日、掩星及未來100年天象等各種預報數據,有趣天文奇觀及時更新;

如下博科園全新版本

手機APP軟體發現頁截圖

用電腦的夥伴,也可以來官網:

www.bokeyuan.net

一起追逐大美宇宙科學

老版本不在更新和維護,請及時卸載,下載全新版本!新版本暫還未上架應用商店,目前暫時只能在,博科園QQ群文件下載,也可在博科園官網下載

相關焦點

  • X射線爆發20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10天內釋放的總和!
    這次爆炸被天文學家歸類為I型X射線爆發,在20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近10天內釋放的能量。這次創紀錄的噴發,捕捉到的細節更好,將有助於天文學家微調對驅動它和其他爆發脈衝星熱核耀斑物理過程的理解。這使得光更難通過圓盤移動,被捕獲的能量開始了一個失控的加熱和電離過程,這個過程捕獲了更多能量。氣體變得更難流動,開始向內螺旋,最終落到脈衝星上。氫氣降到脈衝星表面形成一個熾熱的,不斷加深的全球「海」。在這一層的底部,溫度和壓力不斷升高,直到氫核融合形成氦核,氦核產生能量。
  • 20秒內釋放太陽10天的能量!NASA捕捉到破紀錄的熱核X射線閃光
    NASA的中子星內部組成探測器望遠鏡探測到一次破紀錄的熱核閃光,這次爆炸被歸類為I型X射線爆炸,它在20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在10天內釋放的能量。脈衝星可以快速旋轉,在它們的磁極處有X射線輻射熱點,當物體旋轉時,它掃過我們視線範圍內的熱點,產生有規律的高能輻射脈衝。J1808大約在人馬座11000光年之外,這顆恆星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每秒401轉的速度自轉,是雙星系統中的一員。這顆脈衝星的伴星是一顆褐矮星,它比一顆巨大的行星還要大,但又太小,不能成為恆星。
  • 科學家捕捉到創紀錄的X射線爆發,比太陽10天內釋放的能量還要大
    8月20日美國東部時間晚上10點04分左右,美國宇航局(NASA)位於國際空間站的中子星內部成分探測望遠鏡(NICER)探測到一道突然出現的X射線。這次爆炸是由脈衝星表面巨大的熱核閃光引起的,脈衝星是很久以前作為超新星爆炸的一顆恆星的殘骸。
  • 伽馬射線暴:瞬間釋放的能量竟超太陽一生總和,殺傷力宇宙第一!
    伽馬射線暴的能量為什麼會這麼強?,我們需要了解一下伽馬射線,伽馬射線是波長短於0.01埃的電磁波,為原子核能級躍遷退激時 所釋放出的射線,它和我們所見的可見光差不多,可見光則是電磁波譜的一部分,電子波譜有許多分類 有長波 短波 ,有無線電 可見光 紫外線 伽馬射線等,射線的波長越短 能量就會越高,伽瑪射線爆說的是 在宇宙中的某個方向,伽馬射線的強度 在很短的時間裡,突然增強許多 隨後又減弱的一種現象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相當於燒多少噸煤?全球煤炭儲量有這麼多嗎?
    據科學家們測算,太陽內部每秒種參與核聚變的氫總量要達到7億噸左右,而在此過程中淨虧損的質量約為500萬噸,所對應的釋放出來的能量為4.5*10^26焦耳。那麼,在太陽形成以後的近50億年來,太陽內部消耗的氫總量達到10^26噸級別,而淨虧損的質量約為8*10^23噸,這個數值看上去非常龐大,相當於100多個地球的質量,但與太陽剛形成時的總質量相比,虧損的部分僅點千分之四左右,這也是為什麼幾十億來太陽依然保持穩定的原因之一。
  • 10天爆發3起無線射電暴!一次幾毫秒,釋放太陽燃燒10萬年總能量
    科學家觀測到,在短短10天內竟爆發了3起快速射電暴(FRB),而迄今科學家僅僅發現了33個FRB,罕見程度前所未有。其中一起快速射電暴的亮度更是打破已有記錄,在幾毫秒內釋放出了太陽燃燒幾十萬年的全部能量。快速射電暴(FRB)是遙遠宇宙中突然爆發的短暫、猛烈的無線電波爆發,持續時間極短,通常一次FRB僅幾毫秒,所以基本上都是無意中才能有幸觀測到片刻白光。
  • 1秒鐘釋放能量,等於100個太陽燒100億年!
    萬物的規則就是從生至死,沒有任何東西能超越這個終極法則,即使壽命看起來近乎於永恆的太陽,其實也有自己的壽命,太陽的終點也只不過是一場巨大的爆炸,只不過在人類的視角來看,太過於漫長罷了,同樣的銀河系也不能避免大爆炸的結局。
  • 「大爆炸」以來最強超新星爆炸,釋放能量相當太陽燃燒100億年
    據英國媒體11月20日報導,全球300多名科學家在今年年初觀測到了70億光年外一個巨大恆星的大爆炸,此次大爆炸在數秒內釋放的能量相當於太陽燃燒100億年,產生的伽馬射線形成了創紀錄的強光。科學家認為,這是「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以來最大的一次爆炸。
  • 100億個太陽100億年釋放能量總和!宇宙發生大爆炸以來最大爆發
    這是一場驚天動地的大爆發,好吧,實際沒有詞語能夠形容這場爆炸的劇烈程度,這是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以來,我們已知的最大一場爆發,其爆炸範圍超過了15個銀河系的寬度,釋放的能量更是高達全人類每年消耗能量總和的100億億億億倍!
  • 發現一次大太陽耀斑,在幾分鐘內就釋放出太陽能量的0.02%
    太陽日冕,也就是太陽最熱的外層,溫度超過一百萬開爾文,並產生帶電粒子的風,每年大約有月球質量的百萬分之一被拋出。眾所周知,太陽瞬變事件會導致高能帶電粒子向太空大量噴發,其中一些會「轟炸」地球,但因受地球磁場的保護在兩極產生了極光,偶爾甚至會擾亂全球通信。一個長期困擾天文學家的問題是:太陽是如何產生這些高能粒子的?
  • ...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循環...
    貝裡尼教授說:「這是自1990年開始的30年的努力的成果,也是Borexino在太陽、中微子和恆星物理方面10多年的發現的成果。」根據同樣來自米蘭的物理學家Gioacchino Ranucci的說法,實驗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溶液達到「前所未有的純度」。對CNO中微子的探測揭示了太陽有多少是由碳、氮和氧元素組成的。
  • 超新星爆發,宇宙中最燦爛的焰火表演,亮度相當於100億顆太陽!
    迄今為止,天文學家觀測到的最大規模的恆星誕生發生於本星系群的R136星團,其中最大的一顆恆星質量相當於太陽的250倍!無數顆恆星散發的燦爛光芒猶如一場規模宏大的「焰火表演」,向我們展示宇宙的瑰麗和神奇。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 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這個過程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驚人數量的能量,在技術上被稱為核聚變。但是從我們的太陽中心獲取能量,一直到行星地球,甚至更遠,需要幾個關鍵的步驟。最後,一切都歸結於太陽的各個層,以及它們在確保太陽能到達能夠幫助創造和維持生命的地方所扮演的角色。
  • 首次捕獲太陽深處釋放的「幽靈粒子」,證實太陽某些能量來自碳氮氧...
    貝裡尼教授說:「這是自1990年開始的30年的努力的成果,也是Borexino在太陽、中微子和恆星物理方面10多年的發現的成果。」根據同樣來自米蘭的物理學家Gioacchino Ranucci的說法,實驗的成功應該歸功於溶液達到「前所未有的純度」。對CNO中微子的探測揭示了太陽有多少是由碳、氮和氧元素組成的。
  • 最新成果:發現太陽耀斑能量釋放「碎片化」的證據
    來自太陽III型射電爆發是高能電子(∼1-100keV)的信號,在重聯點加速,沿著開放的磁力線通過日冕向上傳播到星際介質。科學家普遍認為射電爆發的發射機制是由相干等離子體過程造成。這些爆發通常在≈1 GHz-10 kHz的頻率範圍內觀察到,該頻率範圍對應於太陽上、下日冕之間的徑向距離範圍,這意味著太陽III型射電爆發可以用來追蹤該距離範圍內的日冕磁場。
  • 《原神手遊》15秒內釋放5次元素爆發 第三類永動機成就攻略
    原神手遊15秒內釋放5次元素爆發元素爆發其實就是Q技能的大招,需要儲存能量才能放出。1、首先先要讓無名角色的大招充能完畢。2、來到一個沒有怪物的地方。3、釋放完隊伍內四名角色的大招。4、打開隊伍,選擇另外一名有大招的角色放到隊伍裡。5、使用剛剛換上來角色的大招。這樣子就能連續釋放五次元素爆發了。
  • 太陽每秒釋放的能量足夠人類使用上萬年,但人類還是存在能源危機
    太陽內部通過核聚變反應釋放大量能量,據估計,太陽每秒釋放大約380億億億焦耳能量,相當於人類當前生產力水平數十萬年消耗的能量,但是只有22億分之一能輻射到地球。太陽是地球生命的能量之源,人類使用的絕大部分能量,究其根源都來自於太陽,比如化石燃料是古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下來的能量,水力發電是太陽能蒸發雨水,使雨水獲得重力勢能。根據恆星演化模型的推斷,我們太陽已經有45.7億年的歷史,化學反應肯定是無法維持這麼長時間的能量輸出,在太陽內部,主要進行著氫元素向氦元素的聚變,從而釋放大量能量。
  • 宇宙有兩種強大的能量,可以輕鬆毀滅地球,其中一種只需要2秒
    而對於地球和人類來說,宇宙中有兩種強大的能量爆發,有可能在未來輕鬆毀滅地球,其中一種可能只需要2秒就可以讓地球完蛋,讓人類完蛋。第一種能夠毀滅地球的能量爆發是伽馬射線暴,它是來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瑪射線強度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隨後又迅速減弱的現象,持續時間在0.1-1000秒。這是目前已知的宇宙最強的爆射現象,持續時間最短千分之一秒,長則可以達到數小時。
  • 問:太陽釋放的巨大能量是哪兒來的?
    小課堂 第151期 05 月 16 日 周 六 問:太陽釋放的巨大能量是哪兒來的
  • 在75億光年外,發現一顆垂死恆星,釋放出迄今最高能量的光!
    在大約75億光年遠的地方,一顆垂死恆星釋放出天文學家是所見過最高能量的光。而這些光,正在幫助天文學家理解這些光粒子是如何被提升到如此極端能量的。這些轉瞬即逝的爆發中,可以釋放出比太陽整個生命期所產生的能量還多。這些事件很難捕捉,但爆炸後會有餘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