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口罩在全球各地炙手可熱,尤其N95口罩更為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發揮重要作用。但近日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者蔡秉燚先生接受採訪時卻將N95口罩的發明稱為」一個非常平凡的發明」,老人家淡泊謙遜的品德比起口罩的發明更讓人肅然起敬。
N95是美國官方公布的一種口罩規格,符合規定的口罩能過濾95%以上的微塵、細菌和病毒,N95所有使用材料當中「熔噴靜電布」是關鍵。
這項技術的發明者是田納西大學材料科學退休教授、出身臺灣的蔡秉燚。熔噴後的無紡布以超細纖維捕捉微塵,再通過靜電將微粒吸附在布料上。
蔡秉燚說N95口罩,拆開它共有三層,中間的一層就是熔噴布,熔噴加靜電布。熔噴加靜電,使得一層N95口罩擁有19層棉紗口罩的防護力.
蔡秉燚說因為加靜電以後,他的過濾效果提高了十倍。如果沒有加靜電,你必須要用十層,才能等於熔噴加靜電一層的效果。
這項技術在1992年問世,起初用來提高空氣過濾網效能,1995年開始應用在N95口罩上。
蔡秉燚同時還說:外科醫療口罩一般是一次性的,用過就會丟掉,但是現在口罩量不夠,所以要想一個方法,可以重複使用一次、兩次、三次才好。美國衛生研究院證實以乾熱方式,攝氏70度加熱口罩60分鐘可消滅新冠病毒。蔡秉燚說烤箱能夠控制65度到75度的範圍,可用懸掛方式消殺,這是一般民眾可以做得到的。蔡秉燚也提醒,不要讓口罩直接接觸底盤金屬,避免電荷因高溫衰退。也不要使用酒精、漂白水或肥皂消毒,以免洗去電荷。
自製口罩儘量選擇不吸水的材料,防止飛沫穿透口罩。也可將疏水性材料,如汽車去油汙紙巾,放入手帕等吸水性材料裡層,作為過濾層使用。
繼SARS之後,N95口罩再次於新冠疫情期間守護民眾和醫護人員的安全。不過,蔡秉燚卻謙稱「這只是一項非常平凡的發明」。
蔡秉燚說:「這個發明剛好可以用在口罩上面,剛好有疫情,所以說戴了這個口罩免於你被感染。用普通的材料,能夠免於被感染,所以說我的發明是非常的普通。」
實際上,蔡秉燚擁有全球12項專利,超過20種商品授權。他在堪薩斯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修畢橫跨理工科系的500個學分,相當五個博士學位。「熔噴加靜電布」正是他結合不同領域所學的成果。
身為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者,蔡秉燚家裡總是有很多N95口罩。就連疫情期間,他也持續收到大量來自廠商表達關心的口罩,但是這位老人家將這些口罩全部送給了各地的醫護人員,而且是自己掏運費自己去寄送,親力親為,這更加的難能可能,也更加凸顯了老人家博愛厚德的品性。
蔡秉燚說:「我用Fedex寄出去的錢,比平常口罩的價錢要多幾十倍,因為他趕快收到,他趕快可以用。慢收到一天,危險性增加一天。所以我一收到,就馬上用Fedex overnight寄出去。」
2019年從田納西大學榮退的蔡秉燚退而不休,疫情期間,他還協助工業界將現有設備改造為製作N95材料的機臺,研究將口罩滅菌又不損電荷的方法,並為各界在口罩相關問題上答疑解惑。
祝老人家健康高壽,福澤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