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發明了N95口罩,疫情期間卻將收到的N95口罩捐獻給醫護人員

2021-01-10 夜夜正經評述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口罩在全球各地炙手可熱,尤其N95口罩更為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發揮重要作用。但近日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者蔡秉燚先生接受採訪時卻將N95口罩的發明稱為」一個非常平凡的發明」,老人家淡泊謙遜的品德比起口罩的發明更讓人肅然起敬。

蔡秉燚先生

N95是美國官方公布的一種口罩規格,符合規定的口罩能過濾95%以上的微塵、細菌和病毒,N95所有使用材料當中「熔噴靜電布」是關鍵。

這項技術的發明者是田納西大學材料科學退休教授、出身臺灣的蔡秉燚。熔噴後的無紡布以超細纖維捕捉微塵,再通過靜電將微粒吸附在布料上。

蔡秉燚說N95口罩,拆開它共有三層,中間的一層就是熔噴布,熔噴加靜電布。熔噴加靜電,使得一層N95口罩擁有19層棉紗口罩的防護力.

蔡秉燚說因為加靜電以後,他的過濾效果提高了十倍。如果沒有加靜電,你必須要用十層,才能等於熔噴加靜電一層的效果。

這項技術在1992年問世,起初用來提高空氣過濾網效能,1995年開始應用在N95口罩上。

蔡秉燚同時還說:外科醫療口罩一般是一次性的,用過就會丟掉,但是現在口罩量不夠,所以要想一個方法,可以重複使用一次、兩次、三次才好。美國衛生研究院證實以乾熱方式,攝氏70度加熱口罩60分鐘可消滅新冠病毒。蔡秉燚說烤箱能夠控制65度到75度的範圍,可用懸掛方式消殺,這是一般民眾可以做得到的。蔡秉燚也提醒,不要讓口罩直接接觸底盤金屬,避免電荷因高溫衰退。也不要使用酒精、漂白水或肥皂消毒,以免洗去電荷。

自製口罩儘量選擇不吸水的材料,防止飛沫穿透口罩。也可將疏水性材料,如汽車去油汙紙巾,放入手帕等吸水性材料裡層,作為過濾層使用。

繼SARS之後,N95口罩再次於新冠疫情期間守護民眾和醫護人員的安全。不過,蔡秉燚卻謙稱「這只是一項非常平凡的發明」。

蔡秉燚說:「這個發明剛好可以用在口罩上面,剛好有疫情,所以說戴了這個口罩免於你被感染。用普通的材料,能夠免於被感染,所以說我的發明是非常的普通。」

實際上,蔡秉燚擁有全球12項專利,超過20種商品授權。他在堪薩斯大學攻讀博士期間,修畢橫跨理工科系的500個學分,相當五個博士學位。「熔噴加靜電布」正是他結合不同領域所學的成果。

身為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者,蔡秉燚家裡總是有很多N95口罩。就連疫情期間,他也持續收到大量來自廠商表達關心的口罩,但是這位老人家將這些口罩全部送給了各地的醫護人員,而且是自己掏運費自己去寄送,親力親為,這更加的難能可能,也更加凸顯了老人家博愛厚德的品性。

蔡秉燚說:「我用Fedex寄出去的錢,比平常口罩的價錢要多幾十倍,因為他趕快收到,他趕快可以用。慢收到一天,危險性增加一天。所以我一收到,就馬上用Fedex overnight寄出去。」

2019年從田納西大學榮退的蔡秉燚退而不休,疫情期間,他還協助工業界將現有設備改造為製作N95材料的機臺,研究將口罩滅菌又不損電荷的方法,並為各界在口罩相關問題上答疑解惑。

祝老人家健康高壽,福澤綿延。

相關焦點

  • 保護無數醫護人員的N95口罩發明功臣竟是華裔科學家——蔡秉燚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的這幾個月,口罩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我們都知道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民眾和醫護人員。
  • 救命的N95,口罩巨頭3M的中國往事
    它指的是防護級別,即在嚴格的測試條件下,N95 口罩能夠將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過濾掉至少95%。2003 年非典疫情發生前,中國幾乎沒有醫療專用防護品標準,更別提數據如此細化的醫用口罩等級。當時,國內醫用口罩普遍使用紗布材料,國家標準口罩最低的紗布層數不少於 12 層,紗布的層數就代表著口罩過濾效果的高低。那麼,紗布口罩的防護效果如何呢?
  • 保護了無數醫護人員的N95口罩,來自華裔科學家和一位學生共同發明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大萌、牛婉楊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的這幾個月,N95口罩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關於要不要戴口罩,全球的態度從最初的「堅決不戴」,也變成了「不得不戴」。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民眾和醫護人員。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的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Peter Tsai(蔡秉燚)。
  • 淮安發布置換N95等醫用防護口罩的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們: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關鍵時期。我市廣大醫護人員日夜奮戰在醫療救治和檢驗檢測一線,盡心盡責守護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但是,一線醫護人員專業防護所必需的N95等醫用防護口罩已嚴重告急,給醫護人員帶來較大的安全風險。
  • 預防新冠,不得不了解的幾種口罩類型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不得不了解的幾種類型口罩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我們應該正確選擇合適的口罩類型,不可過度防護,也不可不重視對病毒的防禦。N系列是美國標準,n95是按美國標準NOISH生產,廠家為3M和霍尼韋爾;KN系列是中國標準,KN95是中國標準GB2626-2006;FFP系列是歐洲標準,FFP2是歐洲標準EN149。
  • 牽掛馳援湖北的寧波醫護人員,寧波包了架飛機,緊急籌調一批物資...
    姜建帥告訴記者,和前方連線得知前方的醫務人員急需一批膠鞋,因為每天他們下班以後的鞋子是需要經過消毒才能進入賓館的,他們自己穿的一些旅遊鞋啊,或者是普通的皮鞋,經過消毒水浸泡一兩次以後就沒法用了,所以他們急需要這種高筒的膠鞋。11日下午寧波市第一醫院的工作人員緊急聯繫了路林市場的供貨商去倉庫提貨,這次送了300多雙膠鞋過去。
  • pm2.5防護口罩選用常識
    目前市面上的防霧霾口罩真是數不勝數,從五至十元到幾十甚至上百元的都有。各種面料和款式奇出百怪,那麼怎樣挑選出適合自己的一款防霾產品呢?下面咱們就了解一下防霾口罩中內含秘密。口罩的常見種類:一普通紗布口罩。對空氣重的微生物,飛沫及塵埃有一定的過濾效果。二棉布,面紗口罩。主要用於禦寒,能夠濾除花粉之類的大顆粒物。
  • 研究人員欲打造可重複充電使用的N95口罩
    COVID-19 疫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 N95 口罩一貨難求。不過以色列理工學院和印度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種可重複充電使用的新型 N95 口罩。據悉,通過機械過濾(微纖維基質捕獲顆粒物)和靜電過濾(顆粒物被吸引到帶有靜電荷的表面),傳統 N95 口罩存在效用隨佩戴時間而遞減的短板。
  • N95口罩是什麼材料做成的?
    截止今日,國內疫情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刻了,為防止疫情繼續傳染,口罩現在已經成為了人手必備的物品了。  而我們經常說的幾層口罩,在口罩的國家標準GB/T 32610中並沒有規定,如果是醫療用口罩,至少應該是3層,即我們說的SMS(2層S層和1層M層),目前國內最高的層數是
  • N95,KN95、N90,醫用外科口罩,這些口罩你「搶」對了嗎?
    你一定會說是口罩!是的,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那簡直就是「一罩難求」。從2月2日開始,上海全面啟動「居村委會預約登記+指定藥店購買」口罩供應方式。而此前,廈門、杭州、廣州、南京等地也實施了預約登記購買口罩等措施,比如廈門實施線上搖號買口罩,杭州決定對市民成功預約的口罩進行統一配送上門。而在北京,你只能碰運氣在一些賣口罩的藥店門口排上三個小時的隊,然後買三個口罩!簡直太難了。
  • 方舟子再出餿主意,建議美國徵收華人超市的口罩
    比如說方舟子,他的名聲是黑遍了全網。不管是誰,只要是看不爽,直接發表文章黑對方。比如說我國最敬重的老院士,鍾南山,他都敢直接黑對方。真是應了那句話,才華不多,話卻多。你很難想像,他居然能夠用幾年前的照片,來黑如今的鐘南山院士,這是在諷刺直接的學識,還是諷刺自己是個敗類?這些操作,難以想像他是如何在網絡上寫出的,難道就不怕網警找上門?
  • 韓國口罩KF94知多少?
    目前市場上有銷售KF系列型號的韓國口罩。KF系列是韓國的保健口罩,適用於「KR-案內書-0349-05」標準。其中將口罩分為三級,包括KF80、KF94與KF99,分別對應非油性顆粒物的過濾效率為80%、94%、99%(測試用顆粒物為0.04-1微米氯化鈉氣溶膠,中位數直徑0.6微米);同時其閉合性分別對應歐盟EN 149標準下的FFT1-3級,但該標準中沒有液體阻隔/防血透的指標。從非油性顆粒物這一個指標上看,KN94型類似我國按照GB 2626-2006標準生產的防顆粒物口罩。
  • N95口罩技術發明者再入江湖 「願拯救1億人,也不會拿1億美金」
    在疫情下,口罩是醫護人員不可或缺的防護裝備。發明N95口罩核心技術的美籍華人蔡秉燚,正在研究重用口罩的方法,期望紓緩口罩供應不足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口罩供不應求,多國醫護人員亦面對醫療物資短缺問題。
  • 能不能給房子帶上N95口罩?
    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茨(Bill Gates)便是其中之一,早在2015年5月的一場TED演講中,他便提出一個重要觀點:而巧合的是他所舉例使用的病毒素材恰恰是目前引起全球恐慌,已經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民眾死亡的冠狀病毒。
  • 國際觀察丨救命無數的N95口罩誰發明的?兩名科學家,其中之一是成都人
    在新冠疫情大暴發、病毒肆虐全球的2020年,N95口罩成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關於健康的人外出時該不該佩戴口罩,歐美國家經歷了從「不必戴」到「不得不戴」的態度轉變。疫情之下,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普通人和醫護人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拯救人類於新冠疫情的N95口罩發明者之一劉朝宇,不僅是地道四川人,還曾就讀於電子科技大學。
  • 網傳日本的口罩超過N95口罩!!??剖解日本口罩
    於是很多人把目光投向了國外,其中日本鄰近我國物流方便,品質卓越,所以許多人從日本購買口罩。但是一些不良商家趁機太高物價;還有一些人進行虛假宣傳,一些普通口罩的功能被說的神乎其神,不僅不符合誠實守信的經營準則,更有可能給消費者帶來誤解,造成嚴重的後果。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口罩的知識,希望正確認知口罩的功能,不要被一些誇大的消息誤導,科學預防疾病。
  • 華人之光,發明N95華裔科學家再次出山,江湖還是他的!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N95口罩保護了全球無數前線醫護與民眾,發明這款技術的華裔科學家蔡秉燚(Peter Tsai)老驥伏櫪,毅然告別退休生活,再次研發出安全消毒口罩的方法,協助解決口罩荒。1995年他發明N95口罩使用的靜電熔噴布,讓布料帶上靜電後,大大提升了口罩過濾細菌與病毒的能力,這項技術也因此得到專利。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N95口罩雖有良效,但供應極其短缺,本來已經退休兩年的蔡秉燚,3月起收到國家實驗室、民間企業和醫療界的大量電話,請求他重出江湖,設法提高N95口罩的生產速度,或者找出消毒方法,讓醫護人員能夠重複使用口罩。
  • 國外專家找到既能給N95口罩消毒、又不降低過濾能力的辦法
    新華社北京10月11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世界各地抗擊新冠疫情的醫護人員正面臨N95口罩等防護設備的短缺。於是,各家醫院不得不尋找辦法給口罩消毒,以便重複使用。新研究顯示,既能消毒、又能保持材料品性的最有效點是85攝氏度和100%相對溼度。據合眾國際社網站9月28日報導,與其他消毒策略不同,研究人員說,他們新的口罩消毒辦法可以較容易地實現自動化和規模化。
  • 澳研究:N95口罩對女性和亞洲人的適配度較低
    澎湃新聞記者 南博一 實習生 徐小涵澳大利亞研究人員15日發布報告稱,以N95口罩為代表的醫用防護口罩對不同人群的適配程度並不一致。相對來說,N95口罩更適合男性和白人,而對女性和亞洲人的適配程度較低。
  • N95型口罩核心技術發明人蔡秉燚:求知若渴,博士班狂修500個學分
    新冠疫情讓口罩成為全球戰備物資,尤其N95口罩更是各國醫護人員保命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