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無數醫護人員的N95口罩發明功臣竟是華裔科學家——蔡秉燚

2021-01-18 合創匯知

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的這幾個月,口罩已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我們都知道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民眾和醫護人員。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的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Peter Tsai(蔡秉燚)。

(蔡秉燚與發明物口罩——圖片來源於網絡)

Peter Tsai來自田納西州大學,是無紡布領域的世界知名專家在材料方面涉獵廣泛,在熔噴不織布方面,他不斷嘗試優化熔噴工藝推動其發展,時至今日,人們可以直接利用一套成熟的方法,在高壓、高熱空氣下將聚合物牽伸成超細纖維。

華裔科學家Peter Tsai當時正在田納西大學紡織系任教。當時,他從同事Roth教授那裡得知,他的博士生劉朝宇在等離子體方面頗有研究,於是盛情邀請劉朝宇合作。

(左:Peter Tsai;右:劉朝宇——圖片來源於網絡)

兩人有著相同的科研志趣,合作十分順利,共同解決了「在常溫常壓下電離空氣」這一難題。劉朝宇稱,「我們都知道『靜電吸附』的現象,但怎麼把它用到紡織物上面,提升吸附效率,這對我們兩人都是一個新的考驗和嘗試!」

當時,實驗裡的實驗條件並不是很充分。劉朝宇便親自動手搭建了部分實驗儀器,一心一意為科研。1993-1994年,他們在「穩態輝光放電等離子體」(Steady-state,Glow Discharge Plasma)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並共同申請了數個美國專利。正可謂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啊。

(專利書——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過濾織物這方面,Tsai主要專攻兩大領域:靜電充電和熔噴工藝。其中,靜電充電是指將永久電荷嵌入纖維中以形成駐極體,從而通過靜電吸引提高過濾效率;熔噴工藝是一種無紡布製造工藝,通過在高速空氣下分散聚合樹脂來將超細纖維製造成無紡布。他的研究不僅提升並擴大了無紡布的過濾效率和應用領域,還徹底地革新了靜電充電和熔噴工藝兩大領域。

Tsai與田納西大學研究基金會的合作超過了25年。在1995年,他獲得了5項美國專利,其中一項是無紡布電暈充電技術——N95口罩的核心技術。

Tsai的創新方法是利用電場將中性空氣電離,產生離子和電子,再通過電場和電磁感應給無紡布充電。在不增加空氣阻力的情況下使用這項創新方法,充電的無紡布過濾空氣中粒子的效率是未充電無紡布的十倍。劉朝宇和Peter Tsai二人為N95口罩的誕生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除了口罩,Tsai的技術在過去30年中還應用到了其它的領域,例如HVAC過濾器和醫用口罩。

N95口罩使用與外科口罩類似的過濾材料,但比普通口罩有更多的層,與臉部更加緊密貼合,以阻擋大部分微粒。

Peter Tsai在解釋他的無紡布過濾技術是如何工作的

Peter Tsai發明了大多數醫用口罩和N95呼吸器內部的過濾材料,並致力於完善它們。他花了30多年的時間開發新的無紡布,超細纖維織物技術。Tsai表示,醫用口罩由三層組成:外層面紗、一層無紡布過濾布和一層內層面紗。兩個面紗保護過濾織物免受磨損。這種耐用的濾布是由數百萬微纖維層層疊加而成的。這些微纖維已被永久靜電充電。「充電後,這種材料一層相當於十層,」Tsai表示,「沒有充電的話,就需要使用十倍的材料,這樣透氣性會降低十倍。」


(講解N95工作原理——圖片來源於網絡)

目前擁有12個美國發明專利這項技術保護和改善了超過10億人的健康 。

N95口罩的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也就是不防油,但是在過濾效果極佳,95意思就是至少能過濾掉95%的流感病毒灰塵、花粉、霧霾、以及煙霧等微小顆粒物;由於口罩中間的夾著一層靜電熔噴布,於是就可以過濾掉病毒細菌與粉塵。

您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或公眾號留言,我們團隊會儘快回復您的問題。
1、關注微博: 合創匯知
2、添加微信號:zlqjooe,更多專業顧問在線解答
3、公司官網:www.hzwvip.cn


· END ·


西安合創匯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一批專業知識紮實、實踐經驗豐富的商標代理人、智慧財產權顧問、公司企業法律顧問、律師等人才。專注為客戶提供商標註冊、版權登記、發明專利申請、實用新型專利申請、高新企業認證等服務, 且擁有成千上萬的成功案例。在這個信息飛速膨脹、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為每位企業和個人的智慧財產權保駕護航。 諮詢合創匯知客服,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既然在看了,就點一下  叭!

相關焦點

  • 保護了無數醫護人員的N95口罩,來自華裔科學家和一位學生共同發明
    大數據文摘出品編譯:大萌、牛婉楊在新冠疫情全球大爆發的這幾個月,N95口罩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關於要不要戴口罩,全球的態度從最初的「堅決不戴」,也變成了「不得不戴」。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民眾和醫護人員。但是,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的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Peter Tsai(蔡秉燚)。
  • 華人之光,發明N95華裔科學家再次出山,江湖還是他的!
    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間,N95口罩保護了全球無數前線醫護與民眾,發明這款技術的華裔科學家蔡秉燚(Peter Tsai)老驥伏櫪,毅然告別退休生活,再次研發出安全消毒口罩的方法,協助解決口罩荒。68歲的蔡秉燚1981年從臺灣來到美國,主攻紡織製造和工程學,在堪薩斯州立大學取得博士學位後,曾經任教田納西大學,至今擁有12項過濾技術專利。1995年他發明N95口罩使用的靜電熔噴布,讓布料帶上靜電後,大大提升了口罩過濾細菌與病毒的能力,這項技術也因此得到專利。
  • 他發明了N95口罩,疫情期間卻將收到的N95口罩捐獻給醫護人員
    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口罩在全球各地炙手可熱,尤其N95口罩更為保障醫護人員的安全發揮重要作用。但近日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者蔡秉燚先生接受採訪時卻將N95口罩的發明稱為」一個非常平凡的發明」,老人家淡泊謙遜的品德比起口罩的發明更讓人肅然起敬。
  • 國際觀察丨救命無數的N95口罩誰發明的?兩名科學家,其中之一是成都人
    在新冠疫情大暴發、病毒肆虐全球的2020年,N95口罩成了家喻戶曉的「硬通貨」。關於健康的人外出時該不該佩戴口罩,歐美國家經歷了從「不必戴」到「不得不戴」的態度轉變。疫情之下,N95口罩保護了無數普通人和醫護人員。然而,鮮為人知的是,拯救人類於新冠疫情的N95口罩發明者之一劉朝宇,不僅是地道四川人,還曾就讀於電子科技大學。
  • 專訪「N95濾材之父」蔡秉燚:30年前的兩大創新,如何保護無數人
    出於科學家的嚴謹,蔡秉燚(讀yì)在接受 DeepTech 採訪時,第一件事就是澄清坊間關於他的誤傳。「我不是 N95 口罩之父」,他說,「準確來說,我沒有發明 N95 口罩,而是發明了 N95 口罩過濾層加靜電的技術」。正是該技術,決定著人類和病毒之間多了一層更堅固的屏障,就像這次疫情之中,新冠病毒能夠被一個個薄薄的口罩所阻擋。
  • N95型口罩核心技術發明人蔡秉燚:求知若渴,博士班狂修500個學分
    新冠疫情讓口罩成為全球戰備物資,尤其N95口罩更是各國醫護人員保命關鍵。
  • 救命無數的N95口罩 關鍵材料發明者之一是成都人
    疫情之下,它保護了無數醫務人員和普通人。但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田秉燚。25年前,田秉燚在田納西大學的實驗室攻堅N95口罩的關鍵技術,他的身旁站著一位「黃金搭檔」,時任田納西大學等離子體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劉朝宇。
  • 封面獨家丨救命無數的N95口罩 關鍵材料發明者之一是成都人
    劉朝宇和蔡秉燚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N95口罩因95%的顆粒過濾效率,在這場波及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成為了救命「硬通貨」。疫情之下,它保護了無數醫務人員和普通人。但是絕大部分人不知道,它的發明者之一是一位美國華裔科學家——田納西大學的退休教授蔡秉燚。
  • N95口罩技術發明者再入江湖 「願拯救1億人,也不會拿1億美金」
    在疫情下,口罩是醫護人員不可或缺的防護裝備。發明N95口罩核心技術的美籍華人蔡秉燚,正在研究重用口罩的方法,期望紓緩口罩供應不足的問題。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口罩供不應求,多國醫護人員亦面對醫療物資短缺問題。
  • 救人無數的N95口罩,發明者竟是一位臺灣人
    美商3M拒絕美國政府強制購買N95口罩引發喧然大波,也讓N95口罩受重視,不織布公會今天在官網資訊分享,談談N95口罩的發明人,來自於臺灣的美國工程師蔡秉燚(Peter Tsai)。N95口罩裡的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也就是不防油,但是在過濾效果極佳,95就是至少能過濾掉95%的流感病毒、灰塵、花粉、霧霾、以及煙塵等微小顆粒物;為何可以過濾掉病毒細菌與粉塵,答案在於口罩中間層的靜電熔噴布。
  • 救命的N95,口罩巨頭3M的中國往事
    儘管不像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這麼強調 N95 作為首選,但當時也有個別媒體報導了世衛組織推薦 N95 規格口罩的觀點,並用 3M 公司的產品作為範例。當時的佩戴方法圖解,大多也用 3M 8210 這款來示範。另外,新聞節目中的醫護人員也在佩戴 3M 的口罩和防護服。N95 從 2011 年左右再一次進入大眾視野。
  • 那個發明N95口罩的華人 寧救1億人不要1億美元(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引發口罩荒,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人蔡秉燚68歲退而不休,持續研究口罩消毒後再使用方法。他表示,自己會選擇救1億人生命,不會選擇要1億美元。臺北科技大學22日新聞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北科大校友、N95口罩核心技術發明人蔡秉燚也成為媒體焦點,他擁有多項專利技轉,包括口罩、手術衣等,造福逾10億人的健康。
  • 「N95濾材之父」蔡秉燚:能對社會做出貢獻,將給我的餘生留下美好回憶
    原標題:「N95濾材之父」蔡秉燚撰文:能有機會對社會做出貢獻,將給我的餘生留下美好回憶編者按:在我們與 N95 濾材之父蔡秉燚(Peter Tsai)的採訪報導之後,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有蔓延趨勢,與此同時大量關於口罩使用的相關研究也不斷更新。
  • 疫情肆虐口罩受關注,不織布公會淺談N95口罩之父
    美商3M拒絕美國政府強制收購N95口罩引發喧然大波,也讓N95口罩受重視,不織布公會6日官網信息分享,談談N95口罩的發明人──出身臺灣的美國工程師蔡秉燚(Peter Tsai)。N95口罩的N代表not resistant to oil,就是不防油之意,但過濾效果極佳,95表示至少能過濾95%的流感病毒、灰塵、花粉、霧霾及煙塵等微小顆粒物;為何能濾掉病毒細菌與粉塵,答案在口罩中間層的靜電熔噴布。
  • 蔡秉燚撰文:能有機會對社會做出貢獻,將給我的餘生留下美好回憶
    編者按:在我們與 N95 濾材之父蔡秉燚(Peter Tsai)的採訪報導之後,新冠疫情在全球仍有蔓延趨勢,與此同時大量關於口罩使用的相關研究也不斷更新。作為該領域的權威專家,蔡秉燚教授一直對這些信息持續關注,並在百忙中將自己的體會與研究觀察整理成文,現授權 DeepTech 發布,文章經過基於原意的刪改。
  • 扭轉種族歧視,美國華人捐物資給醫護協助抗疫
    【搜索下載華輿APP,瀏覽世界各個國家媒體的新聞資訊,且無需翻譯】醫護人員缺口罩,拉斯維加斯華人獻愛心。華人關愛醫護及警察人員安全,捐贈口罩,引起主流媒體重視。華輿訊 據維加斯新聞報報導,在新冠肺疫情延燒之際,美國有許多華人面臨種族歧視言論,甚至有部分受到肢體攻擊,但華人正聯合利用他們深厚的社交網路,取得醫療用品幫助醫院抗疫。
  • 研究人員欲打造可重複充電使用的N95口罩
    COVID-19 疫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 N95 口罩一貨難求。不過以色列理工學院和印度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種可重複充電使用的新型 N95 口罩。據悉,通過機械過濾(微纖維基質捕獲顆粒物)和靜電過濾(顆粒物被吸引到帶有靜電荷的表面),傳統 N95 口罩存在效用隨佩戴時間而遞減的短板。
  •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明「超級木材」 可取代鋼材
    美國華裔科學家發明「超級木材」 可取代鋼材
  • 牽掛馳援湖北的寧波醫護人員,寧波包了架飛機,緊急籌調一批物資...
    姜建帥告訴記者,和前方連線得知前方的醫務人員急需一批膠鞋,因為每天他們下班以後的鞋子是需要經過消毒才能進入賓館的,他們自己穿的一些旅遊鞋啊,或者是普通的皮鞋,經過消毒水浸泡一兩次以後就沒法用了,所以他們急需要這種高筒的膠鞋。11日下午寧波市第一醫院的工作人員緊急聯繫了路林市場的供貨商去倉庫提貨,這次送了300多雙膠鞋過去。
  • 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一般醫護人員使用第一級別外科口罩已足夠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1月30日,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表示,一般醫護人員使用第一級別外科口罩已非常足夠。當日,袁國勇與醫院管理局總感染控制主任賴偉文會見傳媒,講解公立醫院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外科口罩的標準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