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專注於智能產品自主研發,僅次於蘋果三星的第三大智慧型手機製造商,小米去年銷售了6100萬部手機。但是歪果仁怎麼讀小米?這看起來不像問題的問題對於歪果仁來說,並不像想像中那麼簡單。BBC專門寫了一篇報導,來研究小米究竟怎麼發音,看來小米真的不「小」了。
小米創始人雷軍
BBC網站16日刊文介紹稱,小米可以算是中國市場的領軍品牌,但是在大多數英語國家,它還沒有像三星或者蘋果那樣強大,或者說,只是暫時還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到現在都沒有統一的英文叫法。
BBC的編輯在科技評論和新聞報導中,聽到過各種各樣的小米叫法,比如(括號中皆為觀察者網小編腦補):
Show mee,ship的sh,now的ow,street的ee(燒米?)
ZHOW-mee,zh是measure中「s」的發音,重讀在第一音節(什麼鬼?)
sigh-OW-mee,igh的讀音為high中的igh(騷米?!)
zigh-OH-mee,oh為no中的oh音(糟米?)
最後,BBC建議讀為Show mee。
這個發音主要受負責小米國際業務的小米副總裁——雨果•巴拉的影響。他在2013年8月上任之後曾言簡意賅地教大家小米的讀音:就是「show me」,然後show要讀成洗澡的「shower」就好了。
小米副總裁——雨果•巴拉
所以,這就成了BBC對小米的推薦讀音。那中文的發音到底是怎麼樣的?
在外國人看來,這個問題並不是一個容易的問題,中文就像英語一樣,也有著大量不同的方言和口音。
說漢語的人會發現小米總裁林斌和CEO雷軍的發音,兩人用了稍微不同的聲調,在發「Xiaomi」中「X」時也有不同。林斌的發音接近於ship中的「sh「和sit中的「s」,而雷軍更接近於measure中「s」的發音。
漢語有聲調的變化,而英語很少有聲調的變化,有時只能靠重讀感知聲調的變化。
還有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公司名稱和產品的發音並不總是遵循創建者的發音。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圖像格式gif的發音,它的一個創建者喜歡把g發成Jack中「j」的音,但是對於大多數公眾來說,更喜歡發成get中「g」的音。
還有一個例子是汽車品牌特斯拉(TESLA),其創始人艾倫•馬斯克明顯會發成「特茲拉」(TEZ-luh),但是其他人會讀成特斯拉(TESS-luh),因為這更符合這家公司的科學家尼古拉•特斯拉的發音。連英國的特斯拉公司在語音信箱中也會用特斯拉。
再就是克萊斯勒(Chrysler),在腐國英語和米國英語中明顯不同,一個是cry滋樂,一個是cry死樂。當然了,還有耐克(Nike),僅在腐國英語裡就有兩種讀音,一個是就是普通的耐克,還有一個是好多人喜聞樂見的耐ki。而耐克公司本身更喜歡後者。
雨果·巴拉在發「小米」這個詞時,通常把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小」上,因為英語單詞的發音習慣就是把重音放在第一個音節上,但是在遇到雙音節的漢語詞語時,這種發音習慣通常會被改為把重音放在最後一個音節「米」上,就像同樣的雙音節詞「北京」和「上海」,外國人通常把重音放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