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所在的銀河系 「本地旋臂」長度超乎想像

2020-11-24 IT之家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所屬的銀河系「本地旋臂」,可能比之前預想的要大得多。銀河系的形狀像一個平滑的圓盤,在這個「圓盤」的內部,恆星又構成了四條主要的旋臂,而塵埃和氣體不斷從「圓盤」中心噴出。

太陽系所在的獵戶座旋臂是一個較小的旋臂,有時也被稱為「本地旋臂(Local Arm)」。太陽系位於本地旋臂的邊緣,是該旋臂相對獨立的一部分。

美國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馬克?裡德(Mark Reid)稱,歷史上本地旋臂沒有得到太多的尊重……人們以為這只是一條很小的旋臂。

但是,他與他人共同撰寫的一篇論文得出的結論是,本地旋臂比科學家之前預想的要更大。

他說,研究人員通過計算後認為,本地旋臂的長度超過2萬光年,也許是科學家們之前預想的四倍。

不過,與銀河系的主旋臂相比,本地旋臂仍然要短很多。

新的測量結果表明,銀河系不是一個具有清晰旋臂的完美的螺旋結構,而是存在許多分支和更細的分支。

這項工作是利用「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方法,通過分析天體發射的無線電波完成的。VLBI的主要特點是用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地點的兩臺或者是更多的望遠鏡在同一時刻觀察同一天體。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寫道:「長期以來,有關銀河系旋臂結構的性質一直存在爭論。」

「只有在過去十年,天文學家才能夠精確測量大量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距離,而大質量恆星形成區是跟蹤銀河系螺旋結構演化的最佳『示蹤結構』。」

「我們利用VLBI方法,對靠近銀河系本地旋臂的八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無線電波波長進行測量,從而得出它們之間的距離。」

「結合以前的測量,這些觀察結果表明,本地旋臂比以前想像的更大,無論它的螺旋上升角還是恆星形成速率,都接近銀河系的主要旋臂,如射手座和英仙座。」

這一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上。

巴西南裡奧格蘭德聯邦大學丹尼爾索·卡馬喬(Denilso Camargo)指出,這項研究還調查了本地旋臂的其他方面的屬性,「為我們更好地了解我們的銀河系做出了重要貢獻。」

卡馬喬本人沒有參加這項研究。

相關焦點

  • 地球所屬銀河系「本地旋臂」長度超過之前想像
    據《每日電訊報》報導,科學家發現,地球所屬的銀河系「本地旋臂」,可能比之前預想的要大得多。
  • 最新發現銀河系本地旋臂長度可達2萬光年:四倍於預想尺寸
    北京時間11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銀河系是一個圓盤形狀的棒旋星系,由其中心伸出四個由恆星、塵埃和氣體組成的主要旋臂,太陽系就位於其中一個名為「本地旋臂
  • 銀河系本地臂首獲高精度測定 駁天文學界長期觀點
    英仙臂和人馬臂是銀河系的兩條旋臂,而本地臂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刺或者鼓包。實際測量結果顯示,它和其他兩條旋臂沒有什麼區別   中新網南京4月18日電 (記者 盛捷)17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銀河系本地臂首次被精確測定了其形態和運動學性質,徹底排除了天文學界長期以來認為本地臂附屬於旋臂一個凸起的觀點。
  • 銀河系是什麼形狀?旋臂勻稱美麗
    該團隊用甚長基線幹涉技術精確測量位於銀盤上近200個大質量恆星形成區的自行和距離,得到銀河系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它繞銀河系中心旋轉的速度,繪製出尺度為10萬×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繫結構圖。該圖是迄今最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它清晰地展示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徹底解決了銀河系究竟有幾條旋臂這個天文學中長期懸而未決的重大科學問題。
  • 銀河系旋臂有多長:可能環繞整個銀河系
    藝術家想像圖:從遙遠的北銀極(Pole Galactic North)看銀河系螺旋臂結構
  • 銀河系旋臂是如何形成的?
    銀河系今天的模樣不是第就變成的,而是經過上百億年的演化,才有今天的模樣,那麼銀河系的早期可能不是螺旋星系,或者說旋臂的數量沒有這麼多,筆者的猜測當然是沒有根據的,因為全世界的天文學家都不知道銀河系之前是什麼模樣。
  • 銀河系的結構,核心是巨大的黑洞,四條巨大的旋臂圍繞銀心旋轉
    總星系是有星系來組成的,包括銀河系和河外星系,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星係數量超過1000億個以上。銀河系的結構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就是眾多星系中的一員,而且是普普通通的一員,在眾多星系中銀河系的個頭一般,直徑大約為16萬光年,包含了大約1000至4000億顆恆星。
  • 銀河系旋臂結構最新研究成果受到國際廣泛關注
    2013年6月3日,第222屆美國天文學會在印第安納舉行,會上有關銀河系旋臂結構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起了天文學界和眾多媒體的矚目,其中最重要的變化是關於本地臂的形態。本地臂從銀河系旋臂的一個短小的鼓包(spur),上升到可能是主臂的一個分支或者本身就是一個類似主臂的結構。它極大地改變了人類對自己所處的銀河系環境的認識。
  • 銀河系大了100倍!圍繞銀河中心4旋臂,並非實體,只是波峰跡線
    銀河系的中間是一個巨大的黑洞,位置在半人馬座方向,質量約為幾百萬個太陽質量。我們所在的太陽系,距離銀河中心2.6萬光年左右。直徑10萬光年對比直徑100萬光年,讀者可以自行想像一個直徑10釐米的碟子和一個直徑一米的圓桌的差別。》所謂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中科院紫臺專家揭示 銀河系「外旋臂」秘密
    記者23日獲悉,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銀河畫卷」巡天研究團組利用青海觀測站13.7m毫米波望遠鏡,首次比較完整地揭示了位於銀河系第二象限處的「外旋臂」分子氣體結構。該成果對研究銀河系的形成等大有裨益,將在美國《天體物理學雜誌增刊》上發表。假如給我們所在的銀河系畫一幅「肖像」,可以看到它是有一個旋渦結構的旋渦星系,由1個銀心和2條或者4條旋臂構成。這些旋臂,就像銀河系的手臂一樣,層層環繞在銀心的外側。「外旋臂」是銀河系的一條主旋臂,在銀道坐標系的第二象限處,大約距離我們1.6萬-2.3萬光年。
  • 新研究稱太陽系所在旋臂非常巨大 超之前預料
    天文學家利用三角測量法觀測表明,我們太陽所在的「本旋臂」的大小和兩側的大旋臂具有相同量級。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太陽位於銀河系兩條主要旋臂之間的被稱為「本旋臂」的小旋臂上。最近,他們利用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甚長基線幹涉陣列(VLBL)的觀測表明,我們所在的「本旋臂」也和兩條主旋臂一樣巨大。
  • 圖解銀河系的各大旋臂
    如果你看過銀河系的圖片,你肯定會注意到它有一個螺旋結構。
  • 銀河系有四條旋臂,沒有疑問了
    銀河系圖片銀河系最新照片出爐,也是迄今為止最為精確的銀河繫結構圖,這張圖清晰的向我們展示了銀河系是一個具有四條旋臂的棒旋星系。這是美國科學院和德國馬普天文研究所歷時15年,對銀河系的研究成果。他們繪製了一張十萬光年乘十萬光年的銀河系地圖。銀河系的直徑是十萬到十八萬光年左右,我們所處的太陽系距銀河系中心很遠,位置接近於銀道面(銀道面:銀河系的主要質量形成的盤狀平面),我們所觀測到的銀河系旋臂都是重疊的。這張圖結束了長期以來對銀河系有幾條旋臂的問題。
  • 太陽可能被銀河系旋臂拋離出誕生地(圖)
    銀河系螺旋手臂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最新一項計算機模擬實驗顯示,銀河系旋臂將太陽拋至離其出生地更遠的區域。這將有助於解釋為什麼靠近太陽系的恆星具有更多樣性的化學成份。    許多恆星被銀河系的旋臂推到一個混亂、拉伸的太空軌道上,使它們遠離其誕生區域。但是包括太陽在內的許多銀河系恆星,都在銀河系中心保持著清晰的圓周路徑。目前,一項最新的計算機模擬實驗顯示,實際上銀河系的旋臂將一些恆星拋至離誕生地數千光年的區域,然而它們仍保持著其圓形軌道。
  • 中美德科學家成功測量太陽繫到銀河系旋臂的距離
    新華社洛杉磯12月8日電(記者 陳勇)中國、美國和德國天文學家8日報告說,他們首次成功測量了太陽到最近的銀河系旋臂——英仙座旋臂的距離。科學家稱,這一成就不僅解決了困擾天文學界多年的難題,也使人們準確繪製銀河系旋臂結構圖成為可能。
  • 探索:太陽系究竟位於銀河系旋臂結構何處?
    很多人知道銀河系是個螺旋星系,但是我們究竟位於這個廣袤的旋臂結構的哪個位置呢據國外媒體報導,眾所周知我們生活在螺旋星系銀河系內,事實上銀河系是一個棒旋星系,這意味著我們的星系可能有兩個主要的旋臂,加上一個中央條狀物,而後者天文學家知之甚少。但是在這樣廣袤的旋臂結構裡,我們的太陽系究竟位於哪裡呢?銀河系大約10萬光年寬,我們距離銀河系中央大約2.5萬光年,似乎我們並不位於銀河系兩個主要的旋臂內,而是位於銀河系內一個小旋臂內。
  •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中美科學家繪出迄今最精確銀河繫結構圖:4條旋臂的棒旋星系 科技日報南京4月21日電 銀河系直徑約為10萬至18萬光年,太陽系離銀河系中心很遠,且位置接近銀道面,因此我們所看到的旋臂都重疊投影在天球上而無法分辨。
  • 銀河繫到底有多大?旋臂1951年才認識,棒旋結構2004年才被發現
    赫歇爾的銀河系赫歇爾最擅長的事情就是親自動手製造望遠鏡,可不像各位想像的那樣買鏡片自己組裝,他是自己磨製反射鏡,再磨平面鏡,再整體組裝成望遠鏡!發現天王星的望遠鏡就是他自己磨製的。沙普利的銀河系從1918年起,美國天文學家沙普利用威爾遜天文臺2.5米口徑的望遠鏡,觀測了大約100個球狀星團,根據這些星團的位置分布關係,沙普利認為銀河系是一個透鏡狀星系,地球不在銀河系中心,並且計算出地球距離銀河系中心大約5萬光年的位置(後改為3萬光年)。
  • 天文學中的星座、星系、恆星系、行星系和星系旋臂,該怎樣區分?
    在天文學方面,有許多的名詞,比如星座、星系、恆星系、行星系和星系旋臂等等。「星座」的歷史十分久遠,是人類在地球上根據天空中恆星的位置排列情況,發揮想像與神話人物或器具相結合而進行命名。旋渦星系NGC 3370「星系」是指數量巨大的恆星系及星際塵埃組成的運行系統,我們地球所在的銀河系就是一個星系,銀河系的直徑大約為16萬光年
  • 星系的旋臂為什麼不會越拉越長?
    也就是說對於銀河系這樣年齡約為120億的星系來說,外圍的恆星繞著銀心運行了25圈;太陽運行了大約54圈;銀心方向10000光年內的恆星已經運行了100多圈。直覺上,星系應該早就被旋臂緊密地纏繞起來了,就像下面視頻中那樣:但是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旋臂並沒有越拉越長,也沒有越纏越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