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在此集結,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正在上海張江崛起

2021-01-09 澎湃新聞

在張江,一個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正在崛起。

2021年,上海光源將有約30條光束線和50個實驗站投入使用;年接待用戶能力將過萬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通過國家驗收;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推進順利……

上海光源坐落於浦東新區張衡路,俯瞰之下,像一個充滿未來感的鸚鵡螺安置在碧水之中。不知不覺間,這一「鸚鵡螺」已延伸出更多管道,通向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的未來。

俯瞰上海光源 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張呈君 圖把半小時的實驗縮短到10毫秒內在上海光源主體內,一條黃色軌道穿牆而過,攔腰截斷室內空間,不少來往的研究員都不得不彎腰通過。

這是一條讓光流淌的通道。

在通道的前端,是我國首臺國產化長時間運行的「液氮冷卻多層膜單色器」,堪稱光源二期核心線站之一的「心臟」。它通過把光單色化來提高光通量,能將在普通光機上半小時才能完成的實驗,縮短到10毫秒以內。

「這臺設備由同濟團隊研發設計,完全實現了國產化。」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員田豐難掩自豪地告訴記者,這臺國產化設備經過了半年使用,仍在非常穩定地運行,已超過了國際上一些同類設備的使用壽命。

通過單色器提升強度後,光就來到了穿牆而過的通道內,藉此真空管道橫穿實驗大廳,來到邊緣的實驗棚屋。

就像照相機上的「光圈」,在這裡,科學家可以調整光的角度,從而自由選擇探測的範圍和尺度。最後,穿越實驗棚屋,光隨管線破殼而出,跑過數十米的距離,最終抵達鸚鵡螺旁的實驗站內,向用戶開放實驗。

上海光源內部二期工程

國產單色器這些都是上海光源二期工程的一部分。2016年底開工的上海光源二期工程,將建設16條光束線站,目前已有5條通過驗收,其中2條已向用戶試開放。「依託二期線站提供的先進實驗方法,短短1年間,已有15篇高水平論文誕生。」上海光源線站工程(光源二期)副總工程師黃宇營說,二期工程建成後,上海光源的研究性能將保持在國際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的先進水平,為我國的基礎研究、產業發展、國家戰略的重大需求,提供支撐平臺。

歷時5年半建成全國首臺

12月28日,記者來到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在上海光源主體背後一座其貌不揚的小樓內,跟隨上海光源科學中心副主任劉波的腳步,走進了一條漫長的軌道。

這座長500多米長的小樓暗藏玄機——在其中經過5年半建設,2020年11月4日,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於通過國家驗收,如今正在升級成為用戶裝置,等待開放給更多研究院和科學家。

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據劉波介紹,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主體,由一臺8億4千萬電子伏特的高性能電子直線加速器和一臺可以實現多種先進運行模式的自由電子雷射放大器組成。「2014年我們破土動工,2016年4月基本建設完成,後面持續的三年時間主要用於克服各類問題,調試裝置故障、新想法的加入等,到2020年年初第一次達到了設計指標。」劉波透露,目前,全球建成的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僅有8臺,其它7臺分別位於德國(兩臺)、美國、日本、韓國、義大利和瑞士。

以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為基礎,中國首臺X射線波段自由電子雷射用戶裝置升級完成後,將為開展能源、材料、生物等領域科學前沿問題的探索提供強有力的工具;同時,也為中國繼續開展自由電子雷射新原理的探索和驗證、關鍵技術的研究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實驗平臺。

「這臺裝置特別適合用來觀測微觀結構的超快過程,比如化學鍵的斷裂。預計今年下半年,用戶實驗站可以開始做首批實驗。」劉波表示,目前主要的用戶是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蓄勢上海
    2015年上海發布《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科技創新中心基本框架體系。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上海已完成這一目標,如期「交卷」。展望「十四五」,上海將進一步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供體制機制保障,其中,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發揮巨大作用。目前,一個世界級的光子科學中心正在上海張江蓄勢成形。從空中俯瞰,上海光源的圓形「鸚鵡螺」旁新添了幾棟小建築,每個建築都通過一根管道與「鸚鵡螺」相連。這就是上海光源二期工程的實驗站。
  • 探索國家實驗室建設新機制 張江實驗室擼起袖子這麼幹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在科創上海,最閃亮的「金字招牌」無疑是正在建設中的張江實驗室。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超強超短雷射裝置、軟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活細胞成像平臺,以及啟建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隨著張江實驗室的建設,這些大科學裝置個個都將成為科創的「國之重器」。
  • 上海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試驗裝置項目通過驗收
    裝置位於浦東新區,將與上海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上海超強超短雷射裝置等組成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設施集群的核心,成為我國光子科學研究的國之重器。
  • 張江實驗室成立:2030年躋身世界一流國家實驗室行列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為探索未知世界、發現自然規律、推動重大科技突破和助力國計民生的國之重器;同時,大科學設施集群能夠吸引世界各地優秀科學家來開展合作研究,使之成為世界傑出智慧的聚集地和解決「大科學問題」的搖籃。
  • 民族脊梁「國之重器」
    今天來聊聊我們國家哪些大學盛產為國貢獻的科學家,他們負責的項目都可以稱之為國之重器,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崛起離不開他們的奉獻和努力,以前總是有人說清華北大是美國人的,我還不信,今天終於信了。5.遼寧艦總設計師:朱英富,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光源 照亮微觀世界科學大門
    2020-10-23 03:03:16 來源:科技日報在張江科學城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裡,光似乎停住了腳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
  • 張江實驗室將繼續全力參與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
    上證報訊(記者 宋薇萍)張江實驗室管理委員會2月14日召開第二次會議,總結過去一年工作,謀劃部署今年工作。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白春禮,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張江實驗室管委會主任應勇出席並講話。白春禮指出,過去一年,張江實驗室的集中度和顯示度不斷提升,體現了「上海速度」,進展令人振奮。
  • 復旦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揭牌成立!
    復旦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揭牌成立!,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共同為張江國際腦影像中心揭牌。
  • 上海光源點亮大科學夢想之「光」
    王筱驕 科技日報記者 王春在張江科學城一個外形酷似「鸚鵡螺」的建築裡,光似乎停留了腳步。上海同步輻射光源(以下簡稱上海光源)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全世界的前沿科學研究團隊使用。2004年12月開工建設,2009年5月6日對用戶開放,這一科學地標的崛起,使得中國以同類裝置最少的投資和最快的建設速度,加入到世界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裝置的第一方陣。截至2020年7月,上海光源完成了通過專家評審的實驗課題1.4萬多個,服務了遍布全國575家單位3116個研究組的30308名研究人員,已成為我國用戶和成果產出最多的大科學裝置。
  •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世界泵王」助力科學界「國之重器」——世界最大地震模擬設施建設 2020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打開APP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你好張江 發表於 2020-11-17 10:10:49 11月1日,小編從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集體採訪中了解到,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全球規模最大、種類最全、綜合能力最強的光子大科學設施集群將誕生在這裡。
  • 瞄準國家級大科學中心 上海光源點亮"世界科學之光"
    目前,神奇「螺心」正在加速擴容,先後建成專供蛋白質研究使用的5條光束線,是即將竣工的國家級科研「鄰居」——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最核心的「科學透視鏡」。到2020年,「鸚鵡螺」將進一步升級,擁有近40條光束線站,夢想著在「大張江」升級為國家大科學中心的「科學風暴」中,「旋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研支點」。
  • 「越發展,越離不開張江」,38萬張江科技人才已開掛!
    以「科技」命名的這座大學,同樣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新藥研發平臺等國家級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融為一體,成為了科學城內科學發現的最「硬核配置」。這在上海科技大學副校長印傑看來,因為落地在張江,所以讓一切的布局都來得如此順暢。
  • 服務「國之重器」!「顯微世界超級放大鏡」配套工程今開建
    為保障「國之重器」的運行,今天,在北京懷柔科學城,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承建的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同步輻射光源配套綜合實驗樓和用戶服務樓項目破土動工,正式進入基礎施工階段。提起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用「國之重器」形容絕不為過。
  • 張江實驗室在上海成立 計劃2030年躋身世界前列
    陳正寶 攝   中新網上海9月26日電 (記者 鄭瑩瑩)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又增添新的重要支撐。9月26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科學院於此間舉行張江實驗室揭牌儀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韓正,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共同為張江實驗室揭牌,白春禮和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分别致辭。
  • 中國再度躋身領先序列,擁有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位列全球第四
    比如說「九章」量子計算機、長徵火箭、載人飛船、空間站等等,此外在中國上海地區還建造了一個世界級光子科學中心。外界稱之為上海光源,屬於高性能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其中包括三款加速器,分別是150MeV的電子直線加速器、一臺0.5秒之內可以把電子束能量大幅提升的增強器、一臺電子儲存環。該項目共計投入12億元,2004年開始第一期工程建設,於2009年結束並且開始運行。
  • 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共建張江實驗室
    新華社上海9月27日電(記者王琳琳)由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共同打造的張江實驗室26日揭牌,將為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增添新的重要支撐。張江實驗室位於張江科學城核心區域,將聚焦具有緊迫戰略需求的重大創新領域和有望引領未來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重大科技任務攻關和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實現重大基礎科學突破和關鍵核心技術發展,建成跨學科、綜合性、多功能的國家實驗室,力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