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吐槽題目,數太大沒意義,網友卻說是孩子方法不對

2021-01-07 專注小學數學

昨天在某自媒體平臺上,看到有位網友曬出他五年級孩子的一道數學題,比較大小。該網吐槽:大家知道怎麼做就其實就可以了啊。這麼大的計算量有什麼意思呢?這樣的題目出得沒有什麼意義。

比較兩個分數的大小

分數比較大小,我們之前也分析過,有好多種方法,常用的大概有七、八種。

大多數人第一反應是,由於分母不同,先將兩個分數進行通分。找出兩個分母的最小公倍數,讓這兩個分數的分母變成一樣的。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就簡單了,我們去比較一下分子大小就好了。分子越大說明這個分數也越大,分子越小,說明這個分數越小。

這種方法呢是最原始的一種方法。假如說分子分母都比較小的話,這種方法是完全可以的,做起來也比較快。但是對於圖中這種分子分母數非常大,它們又很接近,如果我們還用這種方法的話可能就有點不合時宜。

這位網友孩子使用的方法就是,將這兩個異分母分數進行通分,分子分母都非常大,好在最後他得出了正確結論。但是網友們有不少人略帶嘲諷他的解題方法,說是精神可嘉,但是方法不可取。

針對發帖家長說的題目出得不好沒意義,更多的網友則表示孩子的的方法有問題,題目並沒有問題。

同樣一件事情,別人一分鐘兩分鐘就可以完成,但是你自己卻花了10分鐘,這不能怪別人。

就這一題而言,方法有很多,看你怎麼用。比如說這一題如果我們換個思路:我們用1分別去減這兩個分數,分別會得到一個分子相同,分母不一樣的兩個分數。這兩個分數的大小一目了然。這個差越大,之前的分數越小,這個差越小之前的分數反而越大。

網友支招說,把這題當成一道濃度問題(不考慮溶解度),來理解是會更簡單一些。這個在我們之前有篇文章中寫過,用的是糖水原理或者說鹽水原理。

煮湯的時候我們感覺這個湯太淡了一點,我們是不是往湯裡加一點點鹽?這個時候呢其實就相當於分子、分母同時增加同樣大小的一個數。但是整個數值會變大。因此我們的湯會比之前要鹹一點。

分數比較大小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5種方法比較分數大小,將分母進行通分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種

通分其實有三種,通分母只是最基本的一種。

另外一種是通分子。

這個其實也還是一樣的道理。如果說我們能把分子變成相同的,那麼它分母越大呢啊,分數越小,分母越小呢,這個分數反而越大。

分數表示的是一個值,那麼我們把它看成一個除法,其實就是被除數除以除數得到的商,對吧?

大家有沒有想過,其實分子其實相當於被除數的這麼一個角色對吧?那麼被除數相同除數越小,說明它的商就越大。如果說除數越大,商反而越小。

還有一種呢就是通差值(真分數情況下),也就是分母減去分子所得的差。這個可能在課本上沒有講的,或者說有些老師也不怎麼會講這個。這一證明過程呢,我們之前有文章也證明過,大家可以回頭找找看。小學數學,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12種常用方法

分數的比較大小的,還可以取倒數;和某一個數作為參照。比如說1/2或者1是比較常用的參考數。

其實與整數的比大小一樣,可以用兩個分數進行直接做差,通過差與0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它們的大小關係。這個思想其實到初中以後還會一直延續使用。

當然也還可以用做除法,得到的商與1進行比較。商大於1說明充當被除數的這個分數要大,若等於1說明兩個分數相等,若小於1說明充當除數的分數大。

以上比較兩個分數大小的方法,都是基於真分數,且都是在正數範圍的。

數學是非常嚴謹的學科,有人說真相只有一個,很多數學題可能只有唯一正確答案,但是呢方法卻不止一種。所用的方法不同呢,考慮問題的角度也不同。

我們的之前也說過,能一題多解的,我們在平時做作業的時候可以考慮一題多解。然後我們挑選其中一些既快又對,而且容易理解的方法。這樣做一題的效果可能相當於別人做四五題都不止。

所以說數學其實是一門有趣的學科,但如果說死記硬背,不懂得變通,確實是非常麻煩。

大家的差距差在哪裡呢?到後面我們學的知識點越多,越能考驗一個人的是不是能夠靈活運用。

就好比我們的簡便運算一樣,非常快,而且正確率又高。所以說我們學習目標,是在最原始的方法基礎上,然後去靈活變通,做到事半功倍。

正如有網友說,假如果說一袋米有1萬粒,你用手抓了一把出來,問你袋裡還剩下多少粒米?你會把一整袋米倒出來數一遍?還是逆向思維,把抓出來的一把米數一遍,用總數減去這個一把的數量,得到的不是就袋子裡剩下的嗎?

方法不過是工具而已,沒有哪個方法最好;也沒有哪個方法對所有題有效。針對不同的題,只有更適合的方法,幫助大家實現事半功倍。

文章開篇配圖中的這道題,大家有什麼簡單好理解的方法,歡迎發表在評論區。

相關焦點

  • 大學畢業輔導不了小學娃?家長吐槽數學作業太刁鑽,網友:很正常
    而且不光是我,不少網友都吐槽過小學數學題水太深,大學畢業輔導不了小學娃輔導不了很正常。細數那些「難度係數五顆星」的小學數學題1、哥哥60歲!這道題是這樣的:小明今年10歲,哥哥的年齡比他大得多,哥哥可能()歲。
  • 家長懵了,網友:生物老師該哭了
    宿遷網友曬出了一道小學奇葩題目,題目如下:看完題目,默默開始算題,小明8歲,爸爸的年齡是他的3倍,所以3×8=24歲,爺爺的歲數竟然是爸爸的6倍還多3歲,那麼爺爺的歲數是24×6+3=147歲。兜媽掐指一算,小明爸爸才二十出頭,就已經有了個8歲的兒子,這結婚生子也是夠早的啊,粗略一算,24-8=16歲。
  • 數完一億粒米又來畫30天月亮 網友吐槽"奇葩作業"
    億粒米」之所以能在網友中引發如此熱議,除了本身「槽點」滿滿,亦在於其絕非孤例,飽受形形色色奇葩作業折磨的家長不在少數。家長A:要求家長帶孩子抓蝸牛,可那一陣連續晴天根本抓不到,孩子他爸著急了,臨交作業當天一早翻單位陰溝終於抓到仨,結果還把腰扭了。家長B:兒子上幼兒園,老師讓孩子畫家裡的房型圖,這樣的作業是何用意?同一個班級,家裡有富有貧,如此作業會讓孩子拿來攀比,也讓家長心裡不舒服。
  • 數完一億粒米又來畫30天月亮 網友吐槽「奇葩作業」
    又一個寫作「學生作業」讀作「家長受虐」的奇葩作業,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非要說的話那我就是瘋:省點力氣吧!畫完月亮還得數一億粒米呢!@楊井小粉:作業一點都不奇葩。家長才奇葩。就像小時候老師讓我們養金魚養植物養蠶記錄下生長情況,每周畫簡報。這種作業需要代勞嗎?小孩子能樂在其中。
  • 期末了,孩子面積的題目還不會做,家長應該怎麼辦?
    近期有三年級的家長反映孩子面積這個單元學得不是特別好,之前我們也寫過相關的文章,今天我們就再進一步的總結。由於這是孩子第一次接觸到面積,再加上是在期中考試前學習的,有些內容可能由於沒有複習發生了遺忘。看了這篇文章,相信家長就可以找到幫助孩子複習的方向了。面積的基礎知識1、什麼是面積?
  • 小學數學,數圖形個數 家長:小學二年級的!我竟然不會
    網上有段子說,家長在子女三四年級前可以大聲吼叫,這麼簡單的都不會。慢慢的家長的對孩子的吼叫少了,到了初中以後態度好多了,基本上就不怎麼大聲說話了,因為不少題目家長自己也不會做。這只是個段子笑話,最主要是孩子年齡也大了,家長哪好意思大吼大叫的,此時以互相理解包容為主。
  • 奇點大學|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家長可以試試這樣做
    孩子上課時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也時而不集中,該如何處理?首先請家長先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具體情況,孩子不認真聽講表現為什麼行為?是在課上發呆、與同學聊天或者自己在玩等等。1.【意義】讓孩子上課注意力集中,強迫孩子是沒用的,畢竟家長不能在課堂上提醒孩子「集中注意力」。A.要與孩子講明注意力集中的意義,認真聽講對他的好處。
  • 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不過現在的小學數學題極具創意性,試題中不乏一些腦筋急轉彎,不僅僅考查孩子對數學知識的掌握能力,還有觀察判斷力,其中的一些創新題難倒了不少的同學,而家長看到後也傷透了腦筋,面對「刁鑽」的題目哭笑不得,看了毫無思緒。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小學奇葩數學題,題目十分燒腦,不僅是考小孩,也是在整家長!
  • 孩子又敗在審題不清上?幫孩子辨別題目含義,這些小技巧值得一試
    相信每一位學生家長都很在乎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考高分拿高名次。所以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考試成績出來後拿著卷子一遍遍的翻看,查找孩子的錯題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希望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考取更好的成績。最近一位網友家長在網上發表了孩子在考試遇到的奇葩數學題,引起了人們的討論。
  • 家長必讀:學會這3個方法,輕鬆解決孩子20以內進位加法!
    前幾天我們收到家長諮詢,和大家分享了幾個孩子學習借位減法的方法。今天,將繼續和家長聊聊進位加法中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及學習進位加法的幾個有效方法。正如借位減法一樣,孩子剛接觸10以上的加法時一樣,無非是這樣幾個問題:無法理解什麼是進位,為什麼要進1,兩數相加大於10怎麼辦,等等比較抽象的問題。
  • 一年級下冊數學考試,家長吐槽:長方形、正方形都分不清楚
    一年級下冊數學考試,家長吐槽:長方形、正方形都分不清楚!現在的一年級小朋友真的很不容易,每個單元有單元考試,每個月有月考。但是,考試也能讓老師及家長發現很多問題並彌補那些沒有掌握好的知識。就像這次月考,家長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學生數長方形、正方形時分不清楚!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一起來看看這套試卷就知道了這是部編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一次質量考查試卷,從考試的內容來看,應該是上半學期的內容。試卷的第一題是看圖寫數,這個題沒什麼難度,但是有一點要說的是學生的字寫的不是很好,應該要練一練。繼續看試卷的3~7小題。
  • 家長發帖抱怨小學一年級作業腦殘 校長也做不出
    「5-2=3是____運算,這種題目有必要做嗎?」1日,在本市某知名育兒論壇上,一篇名為《怒!這是小學一年級的寒假作業嗎?》的帖子引來眾多家長的關注,一位家長發帖「聲討」小學一年級的寒假作業部分題目不僅超綱,而且實在太「雷人」,連家長都越做越怒!
  • 美國網友吐槽日本動漫:中學生用抄單詞的方式學英文太奇葩!
    有美國網友看到日本動畫《吹響吧!上低音號》劇中角色狂抄英文單詞就在討論區狠狠吐槽,卻有許多網友覺得抄寫對於學語言來說的確非常有幫助,甚至自己從小也是這樣學英文的!大家學習語言的時候又有沒有抄過東西呢……「天啊!
  • 四歲孩子認識300個英語單詞,卻說不出來,問題究竟出在哪兒?
    很多媽媽發現孩子已經4歲了,雖然已經認識了不少的英語單詞,卻說不出來,或者不會說整個句子。對此不少媽媽感到非常著急。為什麼孩子只會蹦句,不會說整個句子呢,這是什麼原因呢?其實造成這樣的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家長的教學方法不對,以及孩子整句英語輸入地太少。教學方法不對我相信家長對於這樣的教學情形是非常熟悉的,家長(指著一個蘋果):What kind fruit it is ?孩子:Apple!
  • 小學生寫作文吐槽公交車!孩子擁有這種思維有多重要
    這些吐槽,令許多網友忍俊不禁。 這篇小學生的作文,之所以引來如此大的關注,就是因為它「不走尋常路」。 和以往千篇一律的作文不同,這篇作文採用了「吐槽」的形式,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生動地再現了小朋友們擠公交時候的難過之情,不但真實,而且充滿童趣與可愛。 要想孩子能在寫作中做到這一點,就要提到孩子對於思維的活用了。
  • 老鷹捉小雞數學題難倒家長,新版數學書中沒有老母雞這個角色?
    這是一道一年級數學題目:7個小朋友玩「老鷹捉小雞」已經捉到了3隻小雞問:還有多少只「小雞」貴陽一小學生的答案是「2」,但老師認為是錯的,對此,家長不解,帶著疑問發了朋友圈,引起不少爭議。「這道題是我教孩子做的,錯了我很不理解」,林女士(化名)說,她的想法是7個小朋友1個扮演老鷹,1個扮演老母雞,5個扮演小雞,在捉到了3隻小雞後,理應剩下2隻小雞。對此,老師的解釋是:新版的數學書沒有老母雞這個角色。這一回答不禁讓林女士發問:沒有老母雞的「老鷹捉小雞」怎麼玩,那麼老鷹從第一個小雞抓起,不就全抓到了嗎?學校是否可以考慮一下帶領學生實踐該遊戲。
  • 幼兒園要求集體穿白鞋,放學回家家長全蒙圈,網友:太好玩了!
    都說「孩子們的世界,大人們都不懂」,看似很簡單的事情,到了孩子那裡就會造成很多故事來,讓家長們都哭笑不得。這不,幼兒園開運動會,老師要求集體穿白鞋,小朋友們都給整蒙圈了哈哈哈哈哈。都是白色的鞋子,一個孩子穿錯,其他孩子也都引發了連鎖反應;家長們都紛紛表示,明天去幼兒園把鞋子換回來,說說大家都哭笑不得,看到自家迷糊的娃真是無奈又可笑。網友:一場鞋子引發的「對對碰」,太好玩了!這場風暴被上傳到網上後,網友看到紛紛表示太好玩,安能辨我是雌雄?
  • 國外網友爆笑吐槽:法語「從1數到100」的讀法簡直太奇葩!
    視頻中,他假裝是個司機,一邊開車一邊吐槽法語裡從1數到100的讀法,然後讓朋友錄下了這段話。你們數數的時候還要算數學嗎?!   他們不說70,要說60+10;所以77就是60+17?不不不!77是60+10+7!   Yeah! Now we have got three numbers back to back!
  • 小學生暖和(nuǎn huó)拼音被判錯,家長怒懟老師:「哪錯了?」
    正確的答題過程應該是2x(1+5)=12朵,可您女兒寫的是(1+5)x2=12朵,單位名稱不正確。」這下老董算是明白了,原來女兒計算答案沒有錯,卻因為乘法順序顛倒才沒得分,可老董卻更生氣了!畢竟,單位名稱放前放後沒差別,反正也不影響正確答案。可老師卻說:「題目最後問的是老師收到多少朵,這也就代表單位名稱應該放前面,這樣計算過程才會更嚴謹。」
  • 孩子答11人,老師說錯了!
    最近,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數學題頭疼,關鍵是現在的題啊,越來越尖酸刻薄,很多問題家長都拿捏不好那個度,因此總會鬧笑話,前兩天,我小侄女拿回來的題就連我這個211畢業的大學生都做錯了,不得不感慨,現在數學題太牛了吧!還好我出生早,不然我小學畢業都難!這道題是這樣的:小豬佩奇問,我在排隊,前面站4人,後面站6人,隊裡一共有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