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越來越多的家長為了孩子的數學題頭疼,關鍵是現在的題啊,越來越尖酸刻薄,很多問題家長都拿捏不好那個度,因此總會鬧笑話,前兩天,我小侄女拿回來的題就連我這個211畢業的大學生都做錯了,不得不感慨,現在數學題太牛了吧!還好我出生早,不然我小學畢業都難!
這道題是這樣的:
小豬佩奇問,我在排隊,前面站4人,後面站6人,隊裡一共有幾人?
小侄女的答案是4+6+1=11,我感覺沒錯,可老師卻給了一個大大的!
我暈,是不是我對站隊有什麼誤解?排隊時,前面的人數加上後面的人數,再加上自己1個人,這個答案沒毛病啊。
小侄女做錯題,心裡不高興,小侄女的媽媽勸說不了孩子,自然也不樂意了,直接打電話去找老師說理。
結果老師說:
小豬佩奇不是人!是豬!所以,這道數學題的正確答案是4+6=10。
我一口老血噴了出來,雖然老師說得有點道理,但是不是有點過於矯情了?
小學而已,就這麼咬文嚼字,是不是有點誤人子弟的嫌疑呢?數學是教會孩子計算,對數字敏感,而不是文字遊戲,你要是語文題或者腦筋急轉彎我也不說啥了。
在我看來,這道題本身就是有問題的!難怪連我這個高材生都做不出來呢。為了表示自己還是有能力的,是老師的問題,我把這道題發到了網上,讓大家來評評理,好在大家早就被各種題目折磨的受不了了,紛紛吐槽起來:
有的說,出個題目,摳字眼可以,但起碼要正常一點(比如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鋼鐵)。如果硬是像這個例子這麼出,題目就完全沒有意義了。我跟你死槓下去,我還可以說。萬一小豬佩琪只是個姓小,名豬佩琪,身套玩偶服的人呢?我還可以槓「前邊」、「後邊」的範圍問題,隊伍裡可能有小孩被成人背在背上,那麼小孩在隊伍裡,但卻不在「前邊」、「後邊」的範圍裡。畢竟題目裡沒說小豬佩奇是不是人,也沒確定範圍呀。
哈哈,這是給這個網友跪了,解釋得太完美了!
有的說,小豬佩奇排隊,前面4個人後面6個人,那個豬怎麼排在人的隊伍裡了?為啥不排在豬的隊伍裡?如果這個小豬佩奇是個人呢?屬豬又正好叫佩奇,同學們就叫他小豬佩奇呢?這個老師的解釋我竟然無言以對,只能說一句,豬也是這麼想的。
哈哈,無形中就把老師放在了豬的隊伍裡,其實老師也挺冤的。
有的說,小豬佩奇也是人,只是一個人的名字叫小豬佩奇,如果不是人難道豬也和人一起排隊,那這個世界也太能扯了,那豬也能當老師了。
還有的說,這題確實不該出現在小學課本上,當我們給學生新建一個概念或新的知識時,先要正面引導學生去建構知識的內涵,並不斷強化它使其正確而牢固。繼而再去發展知識的外延,並可以利用幹擾或陷阱來訓練學生思辨能力。但如果一開始就給學生設置陷阱或幹擾因素,就造成混亂,無法建立正確的新知。這就像栽樹,一開始你只能夯實基礎,不能就搖晃小樹苗甚至把它倒著栽進樹坑裡。
深以為然。這個網友說的太好了,估計也是一名老師吧。
出這種題目的老師,確實容易讓人覺得是在誤人子弟,你把成人的思維,加在小孩身上,人家小屁孩哪懂得你這個成人的彎彎繞?小學題目就不能正常點嗎?現實中有豬會跟人排隊嗎?小孩子能想到自己排隊的時候,後面還跟頭豬嗎?
我認為,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這種既帶娛樂又帶玩世不恭的態度,並不是好的教學方法,對數學的思維方式會造成損害。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又鍛鍊了孩子們擴展思維的能力,對今後的學習發展是有幫助的,懂得變通的孩子才會更優秀更有出息。
話說回來,既然課本出了這個題了,作為家長,是不是應該幫助孩子去順應社會呢,因為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去改變這個世界,那就讓孩子學會如何走得更好,與其較真生氣,不如去幫孩子提升自己吧。
01讓孩子學會認真審題
不管這道題是否刁鑽,孩子要學會認真審題,是他應對考試的法寶,不管是哪一科,都是如此。如果明明自己會做的題,卻因為過於馬虎而丟掉分數,那就太可惜了。因此,平時輔導孩子時,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引導他們認真審題,把題目讀懂,搞清楚再下筆,切記不要盲目。
02讓孩子學會整理知識點
孩子的學習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從小就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他長大後會受益終身。家長要幫助孩子學習總結各科的知識點,把它們歸納總結好,然後一個個點去攻破,把它們真正變成屬於自己的東西,對完成作業和考試答卷都會起到促進作用。
03讓孩子學會發散思維
現在的題目都不是表面那層含義所表達的內容了,對於發散思維要求很高,家長要告訴孩子儘量去挖掘題目下面所隱含的深層次的知識點,反向思維很重要。不僅要把加減乘除做到位,還要考慮到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經驗,家長要帶著孩子多觀察生活,掌握基本常識,對數學成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幫助。
今日話題:你覺得這道題是老師不講道理嗎?你還遇到過什麼奇葩題?歡迎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