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底偷到天上,美國人真的偷了蘇聯人的空間站?

2021-01-12 Tech磚家

美國居然想用太空梭偷走蘇聯的空間站?

1985年3月10日,「挑戰者」號太空梭準備在甘迺迪航天中心執行一個大膽的任務:與失去控制的蘇聯「禮炮7號」空間站強行對接並捕獲,將其收到軌道器的貨艙中後再返回地球。1982年發射的「禮炮7號」空間站原計劃在1985年3月進行一次太空人長時間停留,但2月11日莫斯科郊外的任務管制中心突然與空間站失去了聯繫,這便給了美國人插手的機會。

▲「禮炮7號」空間站

上述這一切聽起來相當瘋狂,到底是不是確有其事?至少對於俄羅斯導演克裡姆·斯彭科來說這足夠真實,以至於在電影「太空救援」中得到了戲劇性的呈現。美國的太空追蹤裝置沒過多久便注意到「禮炮7號」已經失控,幾小時之後五角大樓提出了一個大膽且誘人的計劃。當時「挑戰者號」太空梭正在進行發射兩個通信衛星的最終準備工作,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發射一個空的貨艙呢?把「挑戰者號「送到「禮炮7號」的軌道上後把空間站從軌道上帶下來,這樣美國便能竊取到蘇聯方面敏感的軍事機密。

在對「偷取」「禮炮7號」的政治後果進行幾個小時的權衡之後,美國國家安全局局長林肯·福勒在午夜給總統隆納·雷根打電話並告知此計劃,在經過一番猶豫,裡根給「偷」蘇聯空間站開了綠燈。實際上,這個任務完全符合裡根的「戰略防禦計劃」(通常被稱為「星球大戰」),該計劃旨在建造對蘇聯彈道飛彈攻擊的防禦網,同時還包括摧毀和俘虜蘇聯衛星。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經在1984年10月進行了一次彩排任務,「挑戰者號」提前發射到「禮炮7號」的軌道上並回收了一顆小型間諜衛星,作為秘密地在軌道上捕獲「不合作」對象的第一步。

▲太空梭軌道器貨艙

蘇聯會如何回應這樣一個直接「偷」走空間站的挑釁性行為?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關係在1979年因蘇聯入侵阿富汗,美國在歐洲增加部署核武器以及裡根啟動「戰略防禦計劃」計劃之後一直處於低谷。當時克裡姆林宮的領導人是73歲的康斯坦丁·切爾年科(Konstantin Chernenko),在勃列日涅夫逝世僅15個月後,切列年科便作為前任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第一門徒被任命蘇聯領導人。

但到了1985年初,切爾年科的病情已經惡化到他幾乎無法管理蘇聯,而美國也深知此點,因此在莫斯科掌舵人不足的情況下,蘇聯應不會對「偷取」禮炮7號的行為進行直接的核打擊報復。由於準備時間很短,NASA選擇了兩位有實際蘇聯空間站操作經驗的太空人,法國人讓·盧普·克雷蒂安(Jean-LoupChrétien)和派屈克· 波德裡(Patrick Baudry)。

二人曾在蘇聯接受短期訪問「禮炮7號」空間站的訓練。 法國太空人的加入引起了蘇聯軍事情報部門對「挑戰者號」飛行真實目標的懷疑。蘇聯軍事情報部門於2月24日正式將擔憂通告了蘇聯國防部長索科洛夫。很快蘇聯政府和太空部門官員會議決定必須要在美國下手之前,儘快執行「禮炮7號」的救援任務。

▲電影中的延日尼科夫和薩維林赫

蘇聯當時正在研製「暴風雪號」太空梭,但是首飛還至少要等上好幾年的時間因而趕不上「禮炮7號」的救援。這項艱巨的任務最終還是落到了「聯盟號」飛船和兩位經驗豐富的太空人身上:曾在禮炮六號和禮炮七號執行過4次短期任務的弗拉基米爾·延日尼科夫(Vladimir Dzhanibekov)和1981年在禮炮6號積累了積累75天常駐經驗的維克託·薩維林赫(Viktor Savinykh),薩維林赫更是原計劃3月份前往「禮炮7號」執行長期任務機組中的一員。

但救援任務無法在NASA發射「挑戰者號」之前準備完成,不過1985年3月10日病重的切爾年科去世,他留下的權力真空使得蘇聯對「禮炮7號」被「偷」的反應變得不可預測。出于謹慎五角大樓在發射倒計時前幾小時取消了任務,並由NASA官方對外宣稱是由於技術原因。不過美國並沒有放棄,「挑戰者號」重新搭載了一個空間實驗艙模塊,並於1985年4月29日由一組不同的機組人員發射,以便與失控的「禮炮7號」空間站進行近距離接觸。機組人員的任務是在實際捕獲前對空間站進行拍攝檢查,為重新安排在6月份的「偷取」任務做好準備,同時軌道器貨艙中的空間實驗艙模塊亦可對攜帶物體再入返回地表進行很好的模擬。

▲空間實驗艙模塊

不過這次蘇聯的火箭搶先一步完成準備,6月6日聯盟T-13飛船成功發射。兩天後太空人延日尼科夫和薩維林赫利用新開發的雷射測距技術,手動控制聯盟飛船和「禮炮7號」的不受控旋轉同步並成功完成對接。但即使這樣也沒有阻止NASA和美國政府繼續對「禮炮7號」打算盤。美國人確信蘇聯的救援行動最終將會失敗,他們希望至少有一名太空人死亡,因此甚至在「發現號」太空梭的軌道器中空缺出一個位置以便搭載倖存的太空人。

這樣NASA將一箭雙鵰,不僅「偷」到寶貴的空間站,還可通過拯救蘇聯太空人來向國際社會表現出美國的善意。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天中,俄羅斯人展示了能被永遠稱讚的「一蹴而就」的精神。面對著極低的溫度和逐漸升高的二氧化碳濃度,延日尼科夫和薩維林赫想方設法恢復了禮炮七號的電力,並逐步修復了失控的空間站。在蘇聯電視臺向全世界播放了兩位太空人的成就後,「發現號」太空梭在6月17日發射的任務改為部署四顆墨西哥通信衛星,「偷取」蘇聯空間站的計劃徹底破產。

▲完整手動對接流程

如果你覺得剛才所說的故事十分瘋狂且很像陰謀論,那是因為這段被「太空救援」電影戲劇化描述的歷史確實是沒有任何證據佐證的陰謀論。電影裡的描述可以追溯到一個叫做「禮炮之戰:太空偵探」的俄羅斯紀錄片,正如「太空救援」電影本身一樣,儘管總的來說特效,演員表演等的質量都不錯,但劇本基於的歷史故事卻是來源自虛假的調查新聞。事實上只需要進行一些基本的事實調查,便可發現「太空救援」電影講述的歷史故事實際上漏洞百出。

▲影片對接片段

確實「挑戰者號」太空梭在1985年冬末有一個被取消的,並載有法國太空人的任務,但是「挑戰者號」並非在飛行當天由於政治原因在發射倒計時幾小時前取消。STS-51E原定於2月20日發射,部署NASA的第二顆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TDRS-B)以及加拿大宇航局的Anik C-1通信衛星。法國太空人波德裡和克雷蒂安於1984年3月開始在休斯頓進行太空梭任務訓練,主要目標是繼續進行一系列由克雷蒂安在1982年「禮炮7號」任務中開始的超聲心動圖實驗。

但波德裡是和其餘太空人一起在1984年8月被分配到的STS-51E任務,比蘇聯控制中心失去「禮炮7號」的聯繫要早數個月。TDRS-B衛星的故障最終迫使NASA在1985年3月1日取消了這次任務,此時「挑戰者號」已經被推上了LC-39A的發射架兩周之久。「挑戰者號」在對外宣稱發射前6天的3月4日被送回太空梭垂直整合設施,並在3月7日重新放平以安裝為STS-51B任務準備的Spacelab-3空間實驗艙模塊,安裝完成後「挑戰者號」於4月29日重新發射。

▲此段完全不符合歷史,

從無軌道器如此接近「禮炮7號」

STS-51E取消之後,NASA將除波德裡以外的機組人員重新分配給1985年4月中旬發射的「發現號」太空梭的STS-51D任務,原來的51D機組除載荷專家沃克以外都順移到了預計六月份發射的STS-51G任務。

波德裡也被重新分配到51G任務,原因是因為在51E取消的時候,沃克的藥物加工實驗設備已經安裝在「發現號」太空梭上,因而沒有多餘空間放置波德裡的超聲心動圖設備。執行STS-51G任務的「發現號」太空梭在1985年6月4日推上LC-39A發射臺,並於次日,聯盟T-13飛船發射的前一天,在貨艙中安裝了墨西哥,阿拉伯和AT&T的通信衛星,並非紀錄片中所述的「四顆墨西哥通訊衛星」。

▲STS-51B任務(上)和STS-41G(下)的傾角

聲稱兩個「挑戰者號」太空梭的任務,1984年10月的STS-41G和1985年5月的STS-51B,接近「禮炮7號」空間站的軌道是沒有完全沒有根據的。首先此種變軌並大幅度接近空間站不可能不被蘇聯發現,其次軌道機制使得「挑戰者號」不可能接近「禮炮7號」,兩次任務飛行軌道傾角為57°,遠高於禮炮的51.6°傾角。

不管那次任務,太空梭軌道器都沒有足夠燃料來完成5.4°的軌道傾角變化。最為關鍵的是通過「偷取禮炮7號」來竊取蘇聯軍事機密這一動機並不成立,和1970年代三次代號為「金剛石」的載人間諜衛星空間站不同,「禮炮7號」是民用空間站,蘇聯不僅公開發表了許多所得實驗數據,更包括部分空間站設計細節。無論美國能從「禮炮7號」的捕捉任務中收集到什麼信息,都不足以為此任務產生的巨大政治風險所正名。

在「太空救援」電影中有提到,「禮炮7號」長13.5米,最大直徑4.15米,因而能放入長18米,最大直徑4.6米的太空梭軌道器貨艙內。事實上在1986年最後一次「禮炮7號」的載人任務後,蘇聯提升了該空間站的軌道以希望有一天和美國太空梭尺寸類似的暴風雪太空梭可以回收。尺寸合適是否意味著美國太空梭就能輕而易舉地「偷取」呢?其實不然。首先美國太空人需要太空行走來移除空間站外層設備,比如巨大的太陽能電池板和空間站的各種天線使空間站能放入貨艙,接下來美國太空人還必須要從空間站內卸載大量設備減輕質量。

太空梭軌道器的最大再入返回載荷約為14.4噸,但1982年「禮炮7號」的發射質量便接近20噸,經過三年多次補給後空間站早已遠超20噸。當然這一切還是在軌道器有能力抓住並穩定不受控旋轉的空間站,並有辦法控制拆卸後的空間站正好對準軌道器貨艙的前提下。這一系列操作對於準備充分的暴風雪太空梭機組人員來說已經足夠具有挑戰性,更不用說對只知曉部分設計細節的美國太空梭機組人員,類似的任務幾乎不可能完成,搞不好還會搭上機組人員的性命。

▲軌道器和「禮炮」空間站等比例對接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如果蘇聯沒有拒絕裡根政府在1984年1月提出的聯合模擬太空救援任務,那麼用來「偷取空間站」的「挑戰者號」太空梭本來是可以幫助蘇聯救援「禮炮7號」。如果聯合模擬任務可行,裡根很可能會在年初的美國國情諮文演講中宣布,因為正是1984年年初的國情諮詢中裡根宣布建立現在國際空間站前身的「自由空間站」計劃。

未經證實的報告表明聯合太空救援提議在1985年初再次提出,很可能是在美國發現「禮炮7號」不受控旋轉後,不過又被蘇聯拒絕。可以說蘇聯從一開始便對美國太空梭的軍事用途有著高到難以置信的偏執,比如相信軌道器能夠變軌潛入大氣層後將核彈扔到莫斯科上空,這一偏執也是1976年蘇聯決定發展暴風雪太空梭的一個關鍵因素。此外太空梭於1985年1月執行的第一個保密美國國防部任務(STS-51C),也進一步加深了蘇聯對太空梭其他軍事用途的懷疑。

▲「自由空間站」設計圖

令人惋惜的是,在冷戰結束近30年,大量冷戰時期的太空設計用途徹底解密,就連美俄的「太空婚姻」都已持續20餘年的今日,俄羅斯拍的「太空救援」電影依然保留了蘇聯時期瘋狂的偏執。這恐怕便是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吧。平心而論,「太空救援」是一部拍攝水平蠻高的電影,聯盟T-13飛船救援任務本身,尤其是延日尼科夫和薩維林赫驚天的完美配合手動操作對接,以及臨危不亂的性格,都是蘇聯乃至全世界太空人的楷模。

而這個大膽的空間站救援任務,也是俄羅斯接近乃至持平阿波羅13號的傳奇,本身就值得以一部紀錄片來回味。然而在蘇聯的偏執和改編的大旗掩蓋下,「太空救援」從嚴謹的紀錄片變成了一個虛構故事的典範。

▲發射量逐漸減少的質子M(綠線)

和聯盟(紅線)火箭

而這背後,或許也透露著俄羅斯對蘇聯時代航天事業的一種病態懷念。隨著印度和美國SpaceX作為廉價發射商的逐步崛起,俄羅斯的商業太空發射市場被逐漸蠶食,唯有載人航天苦苦支撐,但這一壟斷也預計要在2020年徹底結束。國際上的制裁更對俄羅斯航天雪上加霜,不僅新火箭的開發遙遙無期,維持現役聯盟和質子M火箭質量都成問題。或許俄羅斯人真的很懷念那個佔據半壁江山,勢與西方世界爭雌雄的太空競賽時代吧。

這部俄羅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太空救援》即將在1月12日上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電影院觀看一下。

相關焦點

  • 電錶旁放一塊磁鐵真的可以「偷電」?很多人還「蒙在鼓裡」
    說到用電,十幾二十年前的時候,普通百姓的家裡電器很少,主要就是電視電燈在耗電,所以在電費上的開支也不多。但是到現在就不一樣的了,社會、科技在發展,我們家裡的電器多了很多,還有很多大功率的電器像是空調冰箱等,生活處處離不開電,每個月電費的開支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 之——蘇聯絕密潛艇大洋遇險,美國中情局深海偷船
    3月8日清晨,又到了約定的通信時間,基地卻沒有收到信號。基地感覺不妙,連續發出緊急信號——依然沒有反應,潛艇失蹤了……2天後,蘇聯高層意識到潛艇可能出事,立即派出大規模搜索艦隊。20多艘驅逐艦、護衛艦、潛艇、輔助船和數百架次巡邏機組成的救援艦隊,沿著潛艇航線和應到區域展開拉網式搜索。
  • 《偷影子的人》書評:每一次偷影子,都是在點亮一盞生命的燈火
    【序】「什麼樣的一本書,會讓你看完想靜靜淌著淚回味一下,同時感到溫馨、詼諧、愛、喜悅和哀傷,這麼複雜卻又纖細的情感交織出這本《偷影子的人》。好想知道我的影子會說出我的什麼秘密?「這是知名藝人吳佩慈讀完《偷影子的人》的感言。
  • 還在說「偷電不是偷」?偷電賊得知被判拘役後痛哭流涕
    徐某得知自己將被判刑時,後悔不迭,痛哭道:「早知偷電後果這麼嚴重,我一定不會這麼做,些小便宜不能貪。」幫居民私改電錶竊電獲利一萬一「調電錶、省電費,上門服務,電話137xxxxxxxx。」這樣的小卡片,嘉定居民蔣先生已經見過很多次了。2018年6月的一天,當他又一次在家門口拾到這張小卡片時,他猶豫了——是不是真的可以省點電費呢?他嘗試著撥打了電話。
  • 一文帶你了解「N卡偷U,A卡偷電」這個梗!
    相信關注顯卡新聞的小夥伴們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叫做「N卡偷U,A卡偷電」,A卡偷電這個事兒略顯複雜咱們以後再說,今天就先來聊聊啊啥叫N卡偷U,英偉達家的顯卡真的會對CPU動手動腳麼?藏在這種奇葩現象背後的原因大家又是否知道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吧!
  • 修改電錶幫人偷電 小聰明帶來大麻煩
    原標題:修改電錶幫人偷電小聰明帶來大麻煩   合肥男子陸某潛心研究,發現了電錶中的「門路」,經過修改可以讓電錶數據走得更慢。不少用戶得知後便心生貪念,每戶給陸某1200元好處費請其改電錶。沒想到好景不長,陸某牟利幾千元後,便被合肥供電公司發現。 11月29日,陸某被依法向瑤海檢察院提請逮捕。
  • 小偷們的真實心聲:真的不是因為我偷不到,而是因為我不想偷!
    不知道大家對目前小偷偷手機的現象怎麼看待,可能很多人覺得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少。不過真實的情況確實如此嗎?可能有網友會表達,現如今見義勇為的人很多。小偷們自然少了很多。小偷們不會冒險做出這樣的行為。但小編想說,如果你這樣想,只能說你想的太天真了!
  • 偷電不是偷?錯!有人被判刑,還罰款18萬
    「偷電不是偷,不偷是傻子」真的是這樣嗎?海陵區張某採用更換計量互感器致使其工廠計量裝置失準的方式竊電,不到半年,就竊取電費高達24萬多元。張某犯盜竊罪,被判處有期徒刑4年,並處罰金18萬元。2019年,國網泰州供電公司查處各類竊電187起,其中聯合公安部門查處竊電21其,17人被判刑。2020年至今,已有28人因竊電被查實立案,將被追究法律責任。國網泰州供電公司提醒電能屬於國有資產,也是商品,偷電同樣是盜竊行為達到一定數額就構成犯罪。
  • 偷其他還能理解,閨蜜偷我襪子是什麼操作?
    之後她有一個壞習慣是我在初一的時候發現的,就是偷東西吧,然後我跟她講過偷東西不對,我以為她改了。她確實改了,她現在改偷我的東西了。。我現在都不想相信,因為她偷的不怎麼重要〔洗面奶,一起買的閨蜜褲子,口紅,眼線筆,襪子〕等等之內。我覺得這些比不上我們十幾年的感情,所以從初一下冊我就開始麻痺自己,她總有一天會知道自己不對,會改掉。
  • 為賺1800萬 該公司偷賣精密銑床給蘇聯 美國200億聲吶系統成聾子
    後兩家公司合謀,於1982年12月至1983年6月,該公司向蘇聯偷賣了4臺極為精密的大型五軸9餘度數控大型船用螺旋槳銑床,成交額37億日元(當時合計賺1800萬美元)。年後,蘇方又從東芝機械公司進口了研磨機和控制研磨機的計算機修正軟體,用於提高工具機工作性能。
  • LOL:塞拉斯偷大招太無解?這5人表示,你能偷走技能但偷不走快樂
    這幾天拳頭可以說是頻繁做出大動作,豬年限定皮膚,情人節皮膚,新英雄,還有無限火力,可以說是讓人眼花繚亂。然而最受爭議的還是新英雄塞拉斯了,這位老哥的偷大招是真的相當無賴。塞拉斯偷大招太無解?這5人表示,你能偷走技能但偷不走快樂新英雄在放出之後,網友可以說是腦洞大開,已經想好了偷取各種大招,將偷來的大招與自己的三個基礎技能還有被動如何更好地搭配已經在腦海中設想了無數次,還有的網友更是別出心裁,設想了各種如何對抗這位新英雄的辦法,甚至說我如果不學大招是不是新英雄就沒辦法偷走我的大招了?
  • 起早貪黑偷的綠色能量,真的讓荒漠有綠意【荔枝派】
    「你又偷我的綠色能量了吧!」 多少人六點起床的動力是…… 偷綠色能量!多少人加好友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 偷綠色能量!多少人已經被好友嫌棄以至於拉黑,只是因為…… 偷綠色能量!沒錯,別打擾我,正是編兒本尊了!因為編兒相信「只要人人貢獻出自己小小的力量,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家園!」真的!
  • 奇葩論:「N卡偷U,A卡偷電」是個什麼梗?
    在PC硬體圈曾經流行一句話,叫做「N卡偷U,A卡偷電」,很多小夥伴不明白什麼意思,怎麼感覺把英偉達和AMD說的和小偷似的,在你的機箱裡主板上,真的會發生硬體之間相互摩擦的事件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書評《偷影子的人》:「愛」是治癒一切的良藥,「愛」像影子一樣...
    小男孩因為擁有一種特殊的能力而變得強大――他能偷別人的影子。這奇特的能力不是他刻意追求的,而是他與生俱來的。只要他的影子與別人的影子重合,他就能獲得別人的影子,那個影子,便會向他述說主人心中不願說出口的秘密。小男孩並不覺得能偷到別人的影子是件好事,反之,他總是為此而煩惱,不斷想擺脫影子的困擾。因為,沒有人相信,他能和影子交流。
  • 重慶一老太超市偷東西,冰魚藏在胸口裡,超市:這是第三次偷了
    有時候真的很好奇,不知道究竟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一小部分老人不講道理,就比如說在公交車上強行要求年輕人給自己讓座,甚至是還有老人經常在超市裡偷東西。近日,網上一段視頻引起了非常大的爭議,在重慶的一家超市中,有一名老太太因為偷竊東西被超市的工作人員抓住,被抓到後這名老太太從胸口掏出了一袋冷凍的帶魚,將偷來的東西還給工作人員以後,老太太就打算離開超市。
  • 「Steal 偷」的家族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有聲讀物>正文 「Steal 偷」的家族 2011-03-19 20:49 來源:網際網路 作者: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整輛車,主要還是這4個原因,看完心慌慌
    但是在大城市如果你不把電瓶車裡面的電池給帶上去的話,就會被人給偷走,這個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經過發生的事情,很多人都被偷過電瓶車的電瓶,那麼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其他的東西呢?第二個:目標太大容易被發現如果小偷是偷一輛車的話,那麼他被發現的據肯定要比偷電瓶高。小區的物業可不是吃素的,尤其是印象特別好,如果你推著一輛壞的電瓶車出去,肯定會讓對方懷疑,甚至會讓你登記。如果你只是偷一個電瓶的話,被發現的機率就會大大的下降。
  • 把磁鐵放在電錶上就能「偷電」是真的嗎?答案很新奇
    把磁鐵放在電錶上就能「偷電」是真的嗎?答案很新奇從小學開始老師就教我們愛迪生發明了電燈為人類生活帶來了非常大的變化,從此人們不用再用昏暗的煤油燈,可以迎來光明。確實現在的電費越來越貴了,稍微用些電器一個月就需要不少電費了,小編聽說把磁鐵放在電錶上就能「偷電」是真的嗎?答案很新奇分享給大家知道一些。
  •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車?一起偷不是更值錢嗎?答案你想不到
    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不偷車?一起偷不是更值錢嗎?答案你想不到。隨著家用汽車數量與日俱增,道路交通的壓力變得更加繁重,誕生了方便快捷的電瓶車。這幾年來,我國電瓶車的銷量非常可觀,基本上家家戶戶都至少有一輛。但是很多車主都反應有過電瓶丟失的遭遇,為什麼小偷只偷電瓶而不偷車呢?
  • 供電公司偷拆居民電錶 稱居民偷電罰款兩萬
    耿家三口人是2005年11月入住金色港灣小區的,因為沒暖氣,3位老人冬天靠空調取暖。該單元住戶的電錶集中在一樓樓道內。   14日11時許,耿大爺從外回家,看到樓道裡有兩男一女正在拆電錶,他詢問咋回事,沒人搭理。耿大爺到了家發現沒電,連忙拐回頭再次詢問,「那三個人啥也不說,抱起電錶就跑,跑得可快,我趕緊追,可我追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