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宮的徵途:中國載人空間站規劃淺析
中國載人航天官方網站10月27日宣布中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啟動,明年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州八號飛船,新聞還提到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間站」兩個階段,2016年前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進行載人空間站建設。中央電視臺、新華網和中國新聞網等官方媒體也進行了報導。沉寂已久的載人航天工程再次發力,航天站的建設正式啟動。
-
四維空間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還是真實存在的?人類能進入四維空間媽?
因為這個世界上是沒有四維空間的,所謂的四維空間是人類的想像,是假設另一個世界的某種存在。但這個存在誰也無法證明,更別說能夠進入了。眾所周知,我們現在所在的世界是三維空間世界,也有把它稱為四維時空的,也就是在xyz三個維度上加上一維時間軸。這是我們認知構成真實世界的最低緯度。何為真實世界?
-
六問空間站 「流浪地球」要成真?
2月13日,浙江省嘉興市中山路旭輝廣場,太空彩燈如同科幻片一樣掛在頭頂,演繹真實版《流浪地球》。視覺中國供圖不久前,一則名為「空間站真的要來了」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很多公眾對空間站的想像和理解一直停留在科幻電影裡。這次,「流浪地球」要成真了?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載人航天總體部總設計師張柏楠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告訴公眾一個現實版的空間站。一問:當空間站真的成為現實,它究竟能實現什麼樣的功能呢?
-
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 2020年將建成載人空間站
記者昨天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獲悉,我國今年將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長徵五號和長徵七號運載火箭也將進行首飛,這一年我國的宇航發射次數將首次突破20次。在2016年的宇航發射任務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天工程要完成長徵七號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備受各方矚目。
-
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
北京時間05月31日22時17分,SpaceX載人龍飛船在中國上空與空間站成功對接,目前國際空間站和載人龍飛船均已進入地影。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SPACEX載人龍飛船DM-2任務是SpaceX載人航天系統最後一次重大測試
-
手術治近視,角膜厚度要足夠
在此之前,還得特別注意你的角膜厚度是否足夠。雖然戴框架眼鏡依然是矯正近視眼最健康的方式,但它也的確帶給人們諸多不便。讓我們來看這樣一個例子,安娜是某外企女白領,架著一副眼鏡被周圍同事冠以「知性」的稱號。但她自己總是有莫名的自卑,覺得戴眼鏡給人面部呆板、年齡偏大的感覺。雖說外貌不是職場競爭的絕對條件,但不得不承認,出色的外表的確能減少人際關係中的阻力,對事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測試全面展開,可重複使用,用於空間站
今年我國將發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目前,飛船的測試工作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全面展開。在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飛船研製團隊全面落實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確保飛船研製計劃有序推進。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是為我國空間站及後續載人航天任務研製。
-
天宮二號2015年前後發射 中國載人空間站或2020年建成
閩南網6月27日訊 天宮一號和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將進入空間站時代。我國預計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大推力的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長徵七號的首飛,並在2020年前後完成載人空間站的建造。
-
SpaceX第二艘載人龍飛船10月底登空間站 命名「韌性」號
【僑報網綜合訊】繼今年5月底兩名美國宇航局(NASA)太空人乘坐載人龍飛船登上國際空間站後,NASA和SpaceX決定於10月31日再次進行龍飛船Crew-1載人任務前往國際空間站。近日,第二艘載人龍飛船被命名為「韌性」號(Resilience)。綜合香港鳳凰網、CNN報導,今年5月30日,載人龍飛船將NASA太空人鮑勃·本肯(Bob Behnken)和道格·赫爾利(Doug Hurley)送往國際空間站,開啟載人試飛首秀。兩人進入空間站後宣布,將護送他們的龍飛船命名為「奮進」號(Endeavor)。
-
從海底偷到天上,美國人真的偷了蘇聯人的空間站?
1982年發射的「禮炮7號」空間站原計劃在1985年3月進行一次太空人長時間停留,但2月11日莫斯科郊外的任務管制中心突然與空間站失去了聯繫,這便給了美國人插手的機會。▲「禮炮7號」空間站上述這一切聽起來相當瘋狂,到底是不是確有其事?至少對於俄羅斯導演克裡姆·斯彭科來說這足夠真實,以至於在電影「太空救援」中得到了戲劇性的呈現。
-
中國載人空間站建設拉開序幕,印度人卻看不起,哪裡來的底氣?
要說最近最振奮人心的消息,就是5月5日,在長徵五號B火箭的託舉下,我國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順利進入預定軌道,這一次新飛船新火箭的成功升空,標誌著中國將在太空安個家,並且還為他通上了往返的公交車。但是這次長五B火箭成功創紀錄地首飛,卻被印度人看不起,並且聲稱印度遙遙領先,哪裡來的底氣?
-
載人航天飛行器:空間飛船系統概述,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1 空間飛船系統概述空間飛船是人類進入太空乘坐的空間飛行器、在太空進行各種科學研究活動的實驗平臺和進行空間開發與軍事活動的飛行平臺。當前全球主要使用的空間飛船主要可以分為載人飛船及空間站兩類。載人飛船的主要構成類似衛星空間系統中的保障系統,包括結構系統,熱控制系統,電源系統、姿控系統、軌控系統及測控系統,除此以外,空間飛船還需要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為座艙內提供足夠的氧氣,一定的壓力和適當的溫度等。按照載人飛船發展的技術水平和結構特點,載人飛船已經經過了三代的發展,具體發展過程如表 45所示。
-
中國開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空間站將於2022年前後完成建造
,建成初步配套的試驗性載人飛船工程,開展空間應用實驗。第二步,在第一艘載人飛船發射成功後,突破載人飛船和空間飛行器的交會對接技術,並利用載人飛船技術改裝、發射一個空間實驗室,解決有一定規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第三步,建造載人空間站,解決有較大規模的、長期有人照料的空間應用問題。
-
「奮鬥者」號潛水器用它做外殼,10909米水下,外殼「完好無損」
人沒有魚鰓,進入水下是無法長時間呼吸。人在水下,身體更需要承受巨大的水壓力,每加深10m,就增加一個大氣壓。而地球上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海底,產生的海水壓力,可以讓一個體重80公斤的成年人,感覺就像壓上了275000個人的重量。雖然,人類深海探險,困難重重。但是,人類不會放棄對大海探險的夢想。
-
五維空間真實存在?人死後質量減輕,這又該怎麼解釋?
五維空間真實存在?人死後質量減輕,這又該怎麼解釋?生老病死是常態,也是大自然亙古不變的定律,誰都無法逃過這樣的宿命。人類在地球上已有了幾百萬年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人類通過不斷發展和進化,成為地球上具有意識和思維的高等生命體,在整個世界中是極為特殊的,幾乎可以主宰地球上的所有資源,並站在食物鏈的最頂端。
-
空間站建造任務全力備戰
「十三五」期間,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圍繞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和空間站研製建設等工作,取得了顯著進展和重要成果。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力爭2022年前後完成在軌建造計劃,為後續實現空間站長期穩定在軌運營進行準備。
-
全球唯一空間站要「易主」?美國緊急喊話:中國,我們合作吧
美國航天居然要找外援,這種事兒放到上世紀都沒人信。從上世紀60年代起,美國和當時的"老大哥"蘇聯就在大氣層外"打"得不亦樂乎,空間站建設的PK也沒有斷過。蘇聯先發、美國跟上,70年代的近地軌道上,就有蘇聯的禮炮號和美國的天空實驗室兩個空間站。在空間站建設這件事兒上,美國絕對算得上"來得早"。
-
中國載人航天大事記-載人飛船 神舟 載人航天工程 交會對接 航天...
據了解,「天宮一號」成功發射後,中國還將發射「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分別與「天宮一號」完成空間交會對接,從而建立中國第一個自己的空間站。 從1992年啟動載人航天工程以來,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新突破,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獨立開展空間實驗、獨立進行出艙活動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