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是城市通勤最主要的保障,在客流密集的站內站外,有這樣一群人穿梭在每一塊乘客接觸到的區域,進行消毒清潔工作。他們的生活沒有驚心動魄,只是埋頭於做好一件件小事,構成防疫安全的「圍城」,讓乘坐地鐵的人們沒有後顧之憂。
站內消毒分「擦拭型」和「噴灑型」
下午四時,在虹橋火車站內負責軌交10號線站廳區域的保潔員魏興媛開始一天內的第三次集中消殺,在上下扶梯處,她快速地用噴過消毒水的毛巾擦拭每一根金屬欄杆,手腳麻利。「我要儘可能在最快的時間內把消毒工作做完,儘量不佔道讓乘客感到不便。」在乘客出現短暫空白期時,她順著自動扶梯的黑色輸送帶從上往下用毛巾細細擦拭。這樣的清潔消毒,在魏興媛12個小時的班頭裡要進行三次,每四小時一次,50分鐘內要完成全部工作,從無障礙電梯的所有按鈕到區域內的每一塊指示牌,凡是乘客能接觸到的地方,都不漏掉。
如果說魏興媛的工作類型是「擦拭型」,那麼另一位保潔員韋仕樹就是「噴灑型」,地面的消毒主要由他來負責,戴好口罩和手套、背著背負式手動噴霧器,整個虹橋展廳和乘客候車層的地面是他消毒的「主戰場」。據虹橋火車站站區車站副站長高煜介紹,同一時間段內,這樣的消殺人員共有8個人,3條地鐵線路的站廳3人、站臺3人,服務中心1人,廁所1人。
背40斤重的消毒噴霧器來回24節車廂
在乘客看不到的地方,消毒工作仍在繼續,列車結束運營後,將進入26個地鐵基地。在上海軌道交通梅隴基地內,保潔員竇海仁將對地鐵1號線的車廂進行消殺工作。在上海所有的地鐵線路中,1、2號線是最特殊的,共有8節車廂,其他列車均為6節。每天晚上9時至凌晨3時,他將和8名同事一起完成26輛列車,共208節車廂的清潔任務,平均每個人24節,在這6個小時裡沒有任何休息時間。
「先清潔再消毒,車廂裡的每一個角落都不能放過。」手持空調刷的竇海仁開始清洗空調出風口、玻璃、座椅、扶手和顯示屏。
圖說:手持空調刷的竇海仁開始清洗空調出風口 新民晚報記者周馨/攝
擦拭結束後即開始消毒。為避免消毒水沾染衣物,竇海仁穿上了雨衣。可能在尋常人看來,背著噴霧器噴噴灑灑消毒水無疑是個輕鬆的活,殊不知這樣一個「桶」竟有40斤重,僅一個晚上,竇海仁就要用掉160斤消毒水。「噴霧器都是手壓式操作,一晚上下來手都抬不起來。新手一上來是肯定吃不消的,第一天是肩膀、背部和腰部酸脹,第二天腳底板特別疼,下地都難。」竇海仁說。
在所有的消殺工作完成後,竇海仁在每節車廂內的標籤上修改日期:「今日已消毒,2020年11月24日」。
新民晚報記者 任天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