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不少人在輔導小學生做作業的時候,都會感覺到很迷惑,因為自己小時候念書,做的題目可能會有些難題,但起碼都屬於是規規矩矩的題目,數學就是數學,語文就是語文,現在小學生的作業當卻往往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腦筋急轉彎」。
比如有一位小學生的作業中有一道題目,前面4人後面6人共幾人?6歲女兒回答說是11人,老師卻說回答錯誤!但是家長檢查了半天,都沒發現究竟是哪裡計算錯誤,前4後6,再加上夾在中間數數的那一位,不就應該是11人嗎?
結果帶著女兒去找老師詢問的時候,老師才指出了其中的關鍵因素,原來在這道題目的題幹當中,的那個並不是代入孩子自己這個人類,而是以小豬佩奇來指代,也就是說小豬不能算作是人,整道題目的答案只有6+4=10人。
這樣的答案雖然說得通,但是對於家長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詭辯了,畢竟小學生的學習,應該還是以各種基礎的知識為主,在還沒有培養起足夠的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就過早的塞這些思維題目給他們,是否會讓小朋友心中產生迷惑呢?
對於這種題目,目前兩種想法爭執不下,贊同的人認為相關的思考方式是需要從小培養的,因此必須要儘早的讓學生接觸這些東西。而反對的人則認為這樣鬧著玩一般的題目,會減少學習的嚴肅性,讓孩子養成疑神疑鬼的性格,甚至會讓他們走上歧途。
小編認為這種題目雖然可以出現,但不能夠作為教學時候的例題,或者是作業當中的必做題目出現,畢竟小孩子還是要以打牢基礎為主,而培養思維模式的題目可以在老師引導之下嘗試去做,這樣也不會干擾到他們的正常學習。大家對此有怎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