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倫育兒說(ID:dalun_yes),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轉眼間,我們已來到12月,每到年末,各個行業都會衝業績,冷空氣也不例外,斷崖式的降溫、突然襲來的寒潮,無不提醒著我們:不注意防寒,就要感冒啦!
小朋友,更是我們的重點保護對象,大家不僅要幫孩子添加衣物,還要多掌握些散寒暖身的小方法。要知道,受寒不可怕,不能及時散寒才是感冒的主因。那麼,我們進行寒邪防禦戰第三波,今天為大家介紹一款蔥白豆豉煲豆腐!
蔥白豆豉煲豆腐
原料:
1段蔥白、淡豆豉3克、豆腐1塊
做法:
1、豆腐切片,蔥白切段,保留蔥須;
2、豆腐先放入鍋中略煮;
3、倒入蔥白與淡豆豉,再煮5分鐘即可。
功效:
散外寒
蔥白
蔥白味辛,性溫,入肺、胃經,能夠發表,通陽,解毒。《用藥心法》:"通陽氣,發散風邪。"
其實不只蔥白有中醫功效,蔥的全身都是寶。
《醫林纂要》:"蔥,陶氏謂白冷青熱,此卻不然。但全用則行通身,根與白行肌膚,青與尖專行達肌表,上頭目。又生用則外行,泡湯則表散,熟之則守中。"
●蔥的全身一起用的話,通行全身之氣。
●蔥根和蔥白,通行肌膚之氣。
●而青色的部分和蔥頭的尖兒,則上行通頭目之氣。
●生吃有通暢身體外部氣血的作用。
●泡熱水喝能起到發汗散寒的作用。
●做熟了吃,則可以補益體內的臟腑中焦。
金元時期易水學派的創始人張元素認為:"蔥莖白專主發散,以通上下陽氣,故《活人書》治傷寒頭痛如破,用連須蔥白湯主之。」也就是說,蔥是用來通陽氣的,在因傷寒而頭痛的時候,喝蔥白湯有很好的療效。
對了,使用蔥白時,蔥須一定要保留,這樣藥力才更強哦!
淡豆豉
淡豆豉味苦、辛,性涼,歸肺、胃經,能夠解表,除煩,宣發鬱熱。《別錄》:"主傷寒頭痛寒熱,瘴氣惡毒,煩躁滿悶,虛勞喘吸,兩腳疼冷。"
蔥豉湯
蔥白+豆豉,其實是一個中醫方劑,名叫蔥豉湯,出自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肘後方》:「傷寒有數種,今取一藥兼療。若初覺頭痛,肉熱,脈供,起一、二日,便作此加減蔥豉湯。蔥白一虎口,豉一升,錦裹,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取汗。」
蔥豉湯為辛溫解表劑,具有通陽發汗之功效。把這個湯喝下去以後,身體會微微出汗,寒邪就會散去了。
豆腐
豆腐味甘,性涼,入脾、胃、大腸經,能夠益氣和中,生津潤燥,清熱解毒。《隨息居飲食譜》:"清熱,潤燥,生津,解毒,補中,寬腸,降濁。"
豆腐為補益清熱的養生食品,更適於熱性體質、口臭口渴、腸胃不清、熱病後調養者食用。現代醫學證實,豆腐除有增加營養、幫助消化、增進食慾的功能外,對齒、骨骼的生長發育也頗為有益。不過,豆腐不宜多食,尤其是痛風患者,更要少食豆腐。
為什麼蔥豉湯中要加入豆腐
1、蔥白和豆豉都是散寒的,為了防止發散力道過猛,所以用性涼的豆腐來中和一下。
2、受寒的人往往也會有內熱,也就是外寒裡熱,那麼蔥白豆豉散外寒,豆腐清裡熱,這樣表裡雙解,對身體恢復會更好。
這道湯,製作簡便、快捷,味道清爽,當孩子著涼時立刻燉上一碗,便能及時驅散寒邪,防止感冒。
文、編輯|淺夢
視頻、動圖|蒸気
圖片設計|蛋蛋
圖片素材|千庫網,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