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倫育兒說(ID:dalun_yes),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秋褲穿了嗎?棉衣套了嗎?暖寶寶都用起來了嗎?隔著屏幕的你是不是在瘋狂點頭呀!哈哈哈哈,要我說最近這冷空氣可著實勤快了點,一波一波的寒潮無情的襲來, 淺夢不禁擔憂,大家的防寒工作做好了嗎?小朋友有沒有受寒感冒呢?
一說到感冒,怕是家長們又要大吐苦水,分享自家孩子的病情並且尋求解決辦法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一開始那幾聲咳嗽,那麼點鼻涕,就發展為重感冒了呢?同樣是受寒,怎麼有的孩子就沒有感冒呢?追根溯源,問題的關鍵就在於孩子剛剛著涼的這個節點。
小朋友剛感受外寒時,會有咳嗽、打噴嚏、流清鼻涕、怕冷等表現,有時候小朋友不會表達,但是家長摸一摸,如果本是溫暖的小手、小腳變涼了,就說明孩子有些受寒了,此時一定要提高警惕。只有及時幫孩子散寒,寒邪才不會入裡發展為感冒哦!
那麼,我們的寒邪防禦戰繼續,今天再為大家介紹一款姜棗膏吧!
姜棗膏
原料:
生薑100克、大棗150克、紅糖100克
做法:
1、生薑洗淨,去皮切成片;紅棗掰開去核;
2、把處理好的生薑與大棗一同用料理機打成泥;
3、鍋中放入紅棗姜泥,鋪上紅糖;
4、大火將糖融化,轉小火慢慢翻炒,中途可稍加些水,煮至粘稠即可。
功效:
驅寒暖胃,溫補氣血
做好的姜棗膏大家可以裝到一個小罐子裡,放入冰箱冷藏,喝的時候挖一勺,溫水衝服即可。不過,這個姜棗膏不能保存太久,大家還是少量製作,儘快喝完為好。
生薑
生薑味辛,性微溫,歸肺、脾、胃經,能夠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日用本草》:治傷寒、傷風、頭痛、九竅不利。入肺開胃,去腹中寒氣,解臭穢。解菌蕈諸物毒。
「一片生薑勝丹方,一杯薑湯保健康」。生薑自古以來就是民間常用的良藥,也被醫學家視為藥食同源的保健品。
散寒
生薑最為大眾所熟知的功效就是散寒解表,可樂煮薑絲、蔥薑湯、紅糖薑茶等都是利用生薑來散寒的小方子,一般喝到微微發汗,寒邪則解,天氣寒冷的時候,喝一杯薑茶再出門也會覺得溫暖很多。
止嘔
生薑亦被譽為「嘔家聖藥」,如果因為脾胃不和,引起嘔逆,尤其是寒性的嘔逆,這個時候絞點薑汁,喝下去,就可以止嘔,效果非常的好。
晚吃薑賽砒霜?
一提到生薑,大家必然會想到這麼個說法:晚吃薑,賽砒霜。可是,這個說法真的是正確的嗎?
晚上也是可以吃薑的,大家要辨證看待。根據人體的氣機,晚上陽氣收斂潛藏,的確不適合吃溫熱發散的食物,但世事無絕對。比如,晚上受寒了,當然要用溫熱發散的藥物,姜能有效地驅除寒氣,促進體內血液循環流通,對身體很好,這時候用姜完全沒毛病的,用姜發汗後注意保暖,過一段時間再去睡覺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陰虛火旺、目赤內熱、經常口乾、皮膚乾燥、心煩易怒、睡眠不好的人,儘量不吃或少吃生薑哦。
大棗
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能夠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大棗歷史悠久,早在西周時期人們就開始利用大棗發酵釀造大棗酒,作為上乘貢品,宴請賓朋。《詩經》已有「八月剝棗」的記載,《禮記》上有「棗慄飴蜜以甘之」,並用於菜餚製作。中醫裡也有很多運用大棗的方劑,諸如十棗湯、桂枝湯、炙甘草湯、當歸四逆湯、甘草小麥大棗湯等。無論是食療還是藥用,無不顯示出大棗的非凡作用。
大棗的食用方式有很多,可以生食、煮茶、煲湯、做餡料,淺夢以往也做過很多,大家可以點擊頂部「食療妙方」專輯查看哦。
紅糖
紅糖味甘,性溫,入肝、脾、胃經,能夠補中緩肝,活血和瘀。《醫林纂要》:"暖胃,補脾,緩肝,去瘀,活血,潤腸。"
紅糖,其實是以甘蔗為原料,將甘蔗榨汁,小火熬煮將水分蒸發後,乾燥濃縮形成的。紅糖在我國不僅作甜味劑,而且從古至今都認為是保健品,尤適用於產婦、兒童及貧血患者食用。
總的看下來,這個姜棗膏雖然用料簡單,但是每一樣原料都在暗暗發力,互相配合,這才使得姜棗膏具有了驅寒暖胃、溫補氣血的功效。
還在懼怕外面的嚴寒嗎?快衝上一碗姜棗膏,給身心一些小溫暖吧!
文、編輯|淺夢
視頻、動圖|蒸気
圖片製作|蛋蛋
圖片素材|千庫網,已獲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