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展望

2020-11-23 億邦動力網

2019年醫藥行業政策趨勢預測

一、支持醫藥行業發展創新,為新藥研發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為滿足廣大群眾迫切用藥需求,近年來,我國出臺了多項政策鼓勵和加速國內外抗癌 藥、創新藥上市。2018年以來,幾乎每隔一兩個月就有一個我國自主研發的新藥獲批上市,呈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集中爆發態勢。

」儘管國產創新藥發展迅猛,但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我國新藥研發仍有較大差距,我國目前絕大部分創新藥物還是在國外發現的作用機制、作用靶點基礎上研發出來的。

從長遠來看,創新藥物的研發能力仍然是企業核心競爭力所在,良好的政策環境至關 重要。效果最為明顯的就是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的改變。2015年開始實施的為期3年的《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方案》明確提出,藥品研發機構或科研人員取得藥品上市許可及藥品批准文號的,可以成為持有人。這一政策明確了藥品技術的擁有者可以持有批准文號,依法享有藥品上市後的市場回報。

以醋酸卡泊芬淨、吉非替尼為例,若選擇將技術轉讓給藥品生產企業,技術轉讓費分別為1000萬元、5000萬元,而上市後年銷售額分別為4000萬元、1億元,藥品技術擁有者持有批准文號帶來的市場回報大大高於技術轉 讓獲益。

為了持續推動新藥研發活力,2018年10月,國家藥監局已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做 《關於延長授權國務院在部分地方開展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期限的決定(草案)的 說明》,擬將試點期限延長至修改完善後的藥品管理法施行之日。

為滿足臨床用藥需求,促進和推動醫藥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下一步,國家藥監局一方 面還將調整進口化學藥品註冊檢驗程序,將所有進口化學藥品上市前註冊檢驗調整為上後監督抽樣,加快境外新藥上市進程;

另一方面,還將實施藥品專利連結和專利期限補償制度,促使創新者具有合理的預期獲益,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為藥物研發創新營造良好政策環境,讓更多創新成果惠及廣大患者。

二、《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實施,未來將實行動態調整

11月1日,我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8年版)》正式實施。總體來看,2018年版目錄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增加了品種數量,由原來的520種增加到685種,其中西藥417種、中成藥268種(含民族藥),能夠更好地服務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推動全面配備、 優先使用基本藥物。

二是優化了結構,突出常見病、慢性病以及負擔重、危害大疾病和公 共衛生等方面的基本用藥需求,注重兒童等特殊人群用藥,新增品種包括了腫瘤用藥12種、 臨床急需兒童用藥22種等。

三是進一步規範劑型、規格,685種藥品涉及劑型1110餘個、規格1810餘個,這對於指導基本藥物生產流通、招標採購、合理用藥、支付報銷、全程監 管等將具有重要意義。

四是繼續堅持中西藥並重,增加了功能主治範圍,覆蓋更多中醫臨 床症候。五是強化了臨床必需,這次目錄調整新增的藥品品種中,有11個藥品為非醫保藥品,主要是臨床必需、療效確切的藥品,比如直接抗病毒藥物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專家一致認為可以治癒C肝,療效確切。

未來目錄將實行動態調整,調整周期原則上不超過3年。下一步,衛生健康委將儘快 修訂完善《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以藥品臨床價值為導向,注重循證醫學、藥物經濟學和真實世界研究,大力推動開展藥品使用監測和綜合評價,建立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堅持調入調出並重,持續完善目錄品種結構和數量,切實滿足疾病防治用藥需求。

每次動態調整的具體品種數量,將根據我國疾病譜變化和臨床診療需求,綜合考慮藥品臨床應用實踐、藥品標準變化、藥品不良反應監測、藥品臨床綜合評價等因素確定。

三、降低用藥價格依然是政策著力點

2018年下半年以來,降低用藥價格成為中央和地方醫藥政策的主要目標對象,以抗癌藥為重點的重大疾病藥品,通過國家談判、聯盟組團、名錄「優惠」、帶量採購等多種手段,價格已有明顯下調。

10月,經過3個月的國家談判,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的17種抗癌藥品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2017年版)》乙類範圍,價格平均降幅達56.7%。

而地方更是出臺了近百項政策力促降藥價。8月,江西省率先啟動降藥價,要求已納入江西省網上採購平臺的且屬於降低關稅和增值稅範圍內的進口藥和抗癌藥品,按照降價金額不少於降稅金額的原則申報採購價格。應降而不降的藥品,將進行相應扣分處理,直至取消中標掛網採購資格。

9月,四川省對最高掛網限價實行動態調整,凡最高掛網限價高於全國範圍內最新產生的最低省級掛網中標價格的,將按照其最低省級掛網中標價格進行調整。同一生產企業的同一品種藥品,相同劑型不同規格產品最高掛網限價不能價格倒掛,否則將按價低者調平。

預計2019年,降低用藥價格依然是政策著力點,讓老百姓用上敢用藥、用好藥,降低 用藥負擔。

四、國家醫療保障局的成立將加快醫保支付標準政策的出臺

至今,醫保支付標準遲遲未能正式推出。2015年5月,發改委發布《推進藥品價格改革意見》,首度提及有關部門將出臺醫保支付標準,推動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在市場競爭機制下,主動降低採購價格;

2015年8月和2016年11月,原人社部聯合原衛計委分別制定了兩版基本醫療保險藥品支付標準制定規則的徵求意見稿,政策執行總體更加細化,但一直未發布全國版的正式推行政策。

醫保支付標準政策未正式推出的原因:一是,原人社部對藥品採購和定價的話語權不 足是主要原因。原人社部的職能僅限於藥品支付,在藥品定價(招標)和藥品採購監督(醫療行為)方面話語權較弱,而藥品醫保支付標準推行的前提即為醫保管理方需要對藥品本 身的定價和採購有明確的話語權,在招標採購機制的存在下,醫保支付標準的推行難度較 大。二是,配套工作——一致性評價工作進展較慢也阻礙了醫保支付標準的出臺。

2018年3月13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公布,將組建國家醫療保障局。5月31日,新組建的國家醫療保障局正式掛牌,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城鎮職工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職責,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職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管理職責,民政部的醫療救助職責整合。進入10月份,各地醫療保障局陸續組建。

醫療保障局的成立將提升醫保支付標準出臺預期。新的醫療保障局集合了醫保藥品支付、定價和採購監督三大職能,已掃清了此前政策出臺的最大阻礙,出於提升控費手段效率的訴求,預期醫保局會加快醫保支付標準政策的制定工作。

2018年醫藥市場供求特徵

一、醫藥行業生產動能下降,工業增加值增速放緩

2018年以來,在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全面推進、化學藥品註冊新分類改革方案初步實施、藥物臨床試驗數據核查流程化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醫藥企業研發成本加大,大部分企業受到了衝擊,生產動能有所下降。1~9月,醫藥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10.3%,比上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

1~10月,醫藥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為9.9%,比上年同期下降2.1個百分點,比1~9月下降0.4個百分點。預計4季度,醫藥行業生產動能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預計2018年全年,醫藥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約9.5%。

二、主要產品產量增速下滑

儘管近幾年我國醫藥產業不斷加速轉型升級,外貿結構持續優化調整,但這一進程仍較為緩慢。2018年以來,受到原料藥價格上漲、環保壓力持續增大、消費淡季等多重影響,化學藥品原藥產量增速呈持續下滑態勢。1~10月,化學原料藥產量為231.3萬噸,同比下降1.3%,而上年同期為同比增長2.5%。預計2018年全年化學原料藥產量將達到275萬噸,同比下降約2%。

2018年以來,我國中藥材市場行業較為疲軟,加之我國藥品監督管理的不斷規範,導致中成藥工業企業的積極性受到影響,中成藥產量增速有所放緩。1~10月,中成藥產量為219.2萬噸,同比下降5.1%,而上年同期為同比增長7.9%,這也是2016年2月以來的首次負增長。預計2018年全年中成藥產量將達到255萬噸左右,同比下降約3%。

三、醫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進一步加快

2018年以來,醫藥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長因素主要來自:一是藥品企業部分產品招標放量以及新進醫保放量;二是「兩票制」推進中,藥品營銷模式轉變帶來表觀收入提升;三是部分產品漲價,包括環保因素帶來原料藥漲價,以及中藥材和品牌OTC產品提價等。1~9月,醫藥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8203.7億元,同比增長13.6%,增速較上年同期提高1.5個百分點。

四、醫藥行業PPI漲幅持續擴大

2018年以來,受國際大宗產品價格上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的影響,加之上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醫藥品價格持續上升,漲幅進一步擴大。1~10月,醫藥製造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0%。預計11~12月,醫藥品價格仍將有一定的上漲空間,2018年全年醫藥製造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約3.1%。

五、帶量採購政策落地,短期將產生負面衝擊,長期將推動產業升級

11月21日,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事務管理所發布《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上海地 區補充文件》。此前,《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試點方案》在11月14日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

次日上午,經國家醫療保障局同意,《4+7城市藥品集中採購文件》在上海藥事所網站公布,該《文件》被業內譽為「醫保採購第一單」。《文件》明確,國家啟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試點地區範圍為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和瀋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以下簡稱「4+7城市」),涉及31個指定規格的採購品種。

藥品帶量採購,在國外稱為GPO或GPOs(全稱為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s),即我們熟知的「集中採購組織」。GPO和上遊供應商(藥企或者經銷商)談判,以集中大規模的採購方式,獲得較低的採購價格,幫助下遊(醫療機構等)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達到控費的效果。

在以價換量、帶量採購在藥品品質確定的背景下,有利於藥價下降。一方面帶量採購 在招標的時候就承諾藥品的銷量,有別於以往只招標價格而沒有數量的藥品招標,保證在8~15個月內用完,帶量採購中標後的企業將不需要像以往一樣進醫院「做工作」。真正實現「招採合一」,消除醫院的「二次議價」空間。

另一方面,該11用藥市場價格確定後,對其他地區具有參考作用,將進一步降低其他地區的用藥價格水平。從短期來看,帶量採購將會對行業產生負面衝擊;但長期來看,這將推動產業升級,由仿製向創新轉型。

六、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醫保,創新藥迎來發展機遇期

國家醫保局加快推進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工作,2018年8月確認了12家企業的18個品種納入2018年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藥品範圍。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發 布《關於將17種抗癌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 通知》,除了諾華用於治療骨髓纖維化的蘆可替尼外,其餘17個抗癌藥順利進入醫保目錄。

從藥品所屬國別來看,僅有恆瑞醫藥的培門冬酶和正大天晴(中國生物製藥)的安羅 替尼2個國產藥入選,其餘15個均為進口獨家品種(阿扎胞苷的國內獨家銷售權由百濟神州代理)。

從藥品上市時間角度來看,有10種是2017年以後在國內新上市的藥品,這表明我國對醫藥創新的支持力度加大。這些品種銷售歷史存量較少,進入醫保目錄後,將迎來快速放量,增長空間較大。

從藥品價格來看,以2017~2018年各藥品最低中標價為基準,17個談判藥品平均降 幅達56.7%,與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相比平均低約36%,可見藥企進入醫保目錄的意願強烈。

其中,降價幅度最高的是武田製藥的伊沙佐米,達到78.05%;降價幅度最低的是恆 瑞醫藥的培門冬酶,降價21%,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我國對國產創新藥的支持。

七、新版基藥目錄出爐,基層用藥升級可期

10月25日,國家衛健委正式發布2018年版基本藥物目錄,目錄包括化學藥品和生物 製品、中成藥和中藥飲片3部分。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主要依據臨床藥理學分類,共417個品種;中成藥主要依據功能分類,共268個品種;已有頒布國家標準的中藥飲片為國家基本藥物。

新版基藥目錄滿足更多常見病、慢病用藥需求,將有效助力分級診療推進。從治療領 域看,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血管病、抗抑鬱和精神病、消化、病毒性肝炎等是 品種納入較多的領域;

大量臨床價值高品種的調入一方面更大程度滿足了這些常見病和慢性病的患者需求,同時有利於推動分級診療的制度建立,過去基層醫療機構尤其是社區衛 生中心和鄉鎮衛生院的用藥幾乎都來自於基藥目錄,基層可選用藥相對有限,大幅調入將給患者就近就醫提供更多便利,大醫院人滿為患的情況也有望得到有效緩解。

八、精準醫療尚處於起步階段,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近幾年,我國在精準醫療領域發布的政策也非常密集,正在加速推進行業監管的跟進。2014年以後,國家食藥總局等機構批准高通量測序在NPIT、PDG等生育健康領域的臨床應 用試點,計劃在2030年前我國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精準醫療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6年,國家發改委發布《 「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加快發展精準醫學新模式。2017年4月《「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發布,基因測序、免疫療法、AI等被點名。

同年6月,衛計委等六部委發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專項規劃》,要求建立多 層次精準醫療知識庫體系和國家生物醫學大數據共享平臺,重點攻克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 組學研究和大數據融合分析技術等精準醫療核心關鍵技術,開發一批重大疾病早期篩查、 分子分型、個體化靶向藥物治療、靶向外科手術、療效預測及監控等精準化解決方案和支 撐技術。

2017年年底,衛計委發布《感染性疾病相關個體化醫學分子檢測技術指南》、《個 體化醫學檢測微陣列基因晶片技術規範》,規範精準醫療活動。

目前,我國精準醫療行業發展迅猛,市場規模增長速度較快。由於目前行業進入壁壘 並未成型,行業不斷湧入新的參與者,開闢出新的市場。

此外,精準醫療行業技術的局限 性導致新的治療方法暫時難以大規模使用,基因庫和大數據等基礎設施尚待建設。綜合來 看,我國精準醫療行業正處於起步階段。

在精準治療領域,未來靶向藥物有望代替激素類藥物和細胞毒性藥物,在腫瘤個體 化治療上發揮重要作用。有預測顯示,2018年全球靶向治療藥物市場份額將由2013年的46%升至66%,而激素類藥物和細胞毒性藥物的市場份額則將分別由2013年的24%和20% 降至13%和12%,單克隆抗體和小分子靶向藥物未來發展前景可觀。

未來,靶向藥物仍將 是藥物研發的重點,並有望從單靶點到多靶點,從腫瘤領域向其他疾病領域延伸。針對 心血管、糖尿病等複雜慢性病領域的靶點研究有望加策。心血管病的常見治療靶點包括:ETA、GLP-1、DPP-4、Cdc-2、PCNA、hDL等,糖尿病的常見治療靶點包括:PPAR、CGRP、GLP-1、DPP-4、NOS等。

九、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老年病、慢性病用藥需求較大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有加速跡象。根據全國老齡辦最新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全 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41億人,佔總人口的17.3%,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 點。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58億人,佔總人口的11.4%,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2017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預計到2050年前後,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我國老齡化水平將達到35.1%,從目前平均每6個人中1個老人,快速變為平均不足3個人中就有1個老人,屆時,老齡化水平比世界平均值高13.8個百分點,我國將躋身於世界高度老齡化國家的行列,未來老年病、慢性病用藥的市場需求依然較大。

十、2019年展望:供給側改革推進,工業增加值增速下降;需求端旺盛, 主營收入增速上升

供給端,受一致性評價工作、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加強質量監管等因素影響, 醫藥行業將控制現有藥品品種乃至現有藥品生產廠家的數量,從優化存量品種以及優化存 量廠家的角度淨化行業,優化競爭環境,實現減少醫藥領域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實現去產能;同時充實評審力量,加強對企業研發的指導,加快審評審批,優化政策環境鼓勵創新。

需求端,隨著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的提高、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以及疾病譜的改變, 行業需求持續向上。預計2019年,醫藥製造業工業增加值增速將達到8%左右;主營業務 收入將達到2783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5%。

2018年醫藥行業經營特徵

一、受控費、研發費用等因素影響,醫藥行業利潤增速下降

2018年以來,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呈下降走勢,且低於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利潤增速下 滑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是2018年大醫院的控費/控藥佔比是高峰期,很多醫院要達標,需要砍掉部分品種;二是大型製藥公司面對帶量採購等促進行業高速整合的政策,加大了對創新藥的投入,研發費用增速普遍大幅高於收入增速,利潤增速有所下滑;三是金稅工程和兩票制以後,增值稅基本上不能規避,部分增值稅轉嫁到生產廠家頭上,影響利潤增速。

1~9月,醫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2305.9億元,同比增長11.5%,較上年同期下降6.9個百分點。初步估計,2018年醫藥製造業利潤總額將達305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9%。

二、醫藥行業毛利率上升,行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2018年以來,醫藥行業盈利能力持續提升,主要受益於醫藥工業的內生增長、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藥品價格漲幅擴大等。1~9月,醫藥行業毛利率為40.02%,高於全國工業整體毛利率24.33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提高19.53個百分點。

1~10月,醫藥行業毛利率為40.17%,較1~9月提高0.15個百分點。預計4季度, 醫藥行業將處於消費旺季,行業盈利能力將繼續增強。

展望2019年,一方面,醫保局對醫保基金管理將更加嚴格,對於醫保控費工具、控費 管理解決方案需求將更強烈,再加上一致性評價的影響,仿製藥降價趨勢不可改變。

另一方面,在國家鼓勵創新背景下,創新藥研發投入加大,藥企也有較強議價能力,但是創新藥的上市需要較長時間,短期來看,對藥企利潤貢獻將有限。

因此,在醫保控費、帶量採購、一致性評價等政策影響下降,藥品價格降價壓力較大,且新藥研發投入較大導致企業生產成本提高,醫藥行業利潤增速或將繼續下行。初步估計,2019年醫藥行業利潤總額將 達到323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6%。

相關焦點

  • 國家信息中心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 明年醫藥製造業固定...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韓靜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中國經濟信息網發布《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報告——展望篇:嚴控費、降藥價,創新藥、優質仿製藥將脫穎而出》(下稱《報告》),《報告》展望,2019年醫藥行業投資增速將繼續上升。
  • 【行業研究】2020年醫藥製造行業展望
    摘要  醫藥製造行業屬於弱周期行業,在監管、環保、資金和技術層面均有一定進入壁壘,下遊需求的穩定為醫藥製造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目前醫藥製造行業仍然存在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2018年以來,受醫改政策持續推進的影響,行業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速承壓。
  • 【行業研究】2020年醫藥製造行業展望-股票頻道-和訊網
    摘要  醫藥製造行業屬於弱周期行業,在監管、環保、資金和技術層面均有一定進入壁壘,下遊需求的穩定為醫藥製造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但目前醫藥製造行業仍然存在集中度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2018年以來,受醫改政策持續推進的影響,行業整體收入和利潤增速承壓。
  • 展望2020,中國醫藥行業的十大發展趨勢預測
    【製藥網 市場分析】2019年已經過去。帶量採購擴圍、新版醫保目錄談判、醫保控費......在這些醫改政策影響下,2019年有一批藥企退出,行業格局發生大變革…如今已經進入2020年,政策改革邊際影響降低,醫藥行業新篇章有望開啟。醫藥市場的競爭是否會更加激烈?跨國藥企的發展勢頭如何?創新藥領域投融資情況是否良好?
  • 2019年醫藥行業十大熱點話題
    作者:三耳2019年,對於中國醫藥行業企業、從業者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在4+7、醫保控費、稅務核查、執業藥師掛證整治、DRGs付費等政策的多重影響下,醫藥行業高毛利在流失,洗牌在加劇,一批企業註銷、裁員、停產,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如何去定義2019年的醫藥行業,它的關鍵詞又是什麼?
  • 2019年電除塵行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發展展望
    2019年電除塵行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發展展望 發布時間: 2020-03-03 10:16:09   來源: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電除塵委員會  作者:
  • 2020年中國醫藥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預測分析報告
    年中國醫藥行業運行分析    一、2015-2019年醫藥行業市場運行狀況分析    二、2015-2019年醫藥行業投資狀況分析    三、2015-2019年醫藥行業經營狀況分析    四、2015-2019年醫藥製造業發展預測分析  第三節 2015-2019年醫藥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一、我國醫藥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 中國醫藥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
    我國醫藥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僅8%左右,真正形成產業化生產只有2%-3%。**年是醫藥產業發展關鍵**年,形勢有哪些轉變,政策和市場因素又有哪些變化?  《中國醫藥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17年)》針對當前醫藥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醫藥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舉行,展望AI+生物醫藥的火花
    人工智慧早已不是初生牛犢,但她仍是時代科技發展的主題之一,在大佬們討論AI科技發展時,我們不妨來回顧並展望一下人工智慧與生物醫藥的火花。人工智慧結合生物醫藥,打開一個全新的時代眾所周知,生物醫藥行業長久以來都存在著「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痛點,而人工智慧憑藉其與生俱來的高效率,快速優化決策並創新,一下子就抓住了業內人士的眼球。
  •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醫藥製造業行業現狀全面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相關醫藥製造業企業、研究單位及銀行、政府等準確、全面、迅速了解目前醫藥製造業行業發展動向、把握企業戰略發展定位方向不可或缺的專業性報告。
  • 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分析 疫情推動行業提升...
    目前基因工程藥物是生物醫藥主體,新型疫苗、基因重組單抗及重組蛋白也是值得關注產品。一、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300億元根據工業和信息部消費品司發布的《2012-2018年醫藥工業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生物醫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711.7億元,同比下降26.2%。
  • 2020年海洋生物醫藥發展現狀分析前景預測 - 2020-2026年中國海洋...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認為,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取得了長足發展,行業增加值由**年17億元增長至**年的302億元,增長了十幾倍,**-**年間行業複合增速接近30%,而整個海洋產業產值複合增速不足13%,海洋生物醫藥儼然已成海洋經濟最亮眼的發展領域。
  • 2020-2026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市場現狀調研分析及發展前景報告認為,在過去的十幾年裡,中國海洋生物醫藥取得了長足發展,行業增加值由**年17億元增長至**年的302億元,增長了十幾倍,**-**年間行業複合增速接近30%,而整個海洋產業產值複合增速不足13%,海洋生物醫藥儼然已成海洋經濟最亮眼的發展領域。
  • 2021年醫藥行業年度投資策略
    反觀器械行業,仍處於創新 發展變革的上半場,或許會複製過去 5 年創新藥的發展歷程。 一、2020 回顧:醫藥大年,跌宕起伏 1.1、疫情下的行業「比較優勢」 疫情之下,醫藥剛需屬性顯現,行業比較優勢明顯。
  • 中國生物醫藥外包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2020-2026年)
    圖表 64:2020-2026年中國藥物製劑行業銷售規模預測(單位:億元)C  圖表 65:2015-2019年北京醫藥行業地位變化情況(單位:%)i現狀と展望中國のバイオ醫薬品アウトソーシング市場分析レポート(2016- 2022
  • 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5年內線上...
    2020年中國醫藥電商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5年內線上零售市場競爭將加劇  2020-08-11 15:13:54
  • 2020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規模與發展趨勢分析未來增長空間...
    但是與美國、法國等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存在較多痛點。例如由於開發海洋藥物的周期更長、成本更高,對於藥企而言,開發海洋藥物的風險比其他藥物更大。國際上藥物研發周期一般為10—15年,而目前上市的海洋藥物的研發周期普遍在20年以上,這意味著海洋生物醫藥開發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另外,科技水平、資金投入、產業化瓶頸等問題制約著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
  • 2019年醫藥行業專題報告
    2019 年,兩款 Car-T 產品雖然較 2018 年錄得 138%的漲幅,但近 3 個季度銷售增速放緩,以 YesCarta 為例,其在美國及歐洲銷售近三季度有所反覆,基本維持在同一水平。市場上投資者普遍認為一款有前景的新藥應該在上市前幾年各季度均保持極高增速增長,而看衰 Car-T 的產業前景,尤其是吉利德在 2019年計提了部分 Kite 的投資損失,市場的擔憂情緒普遍加重。
  • 2020年中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 未來市場規模...
    但是與美國、法國等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達的國家相比,我國海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存在較多痛點。例如由於開發海洋藥物的周期更長、成本更高,對於藥企而言,開發海洋藥物的風險比其他藥物更大。國際上藥物研發周期一般為10—15年,而目前上市的海洋藥物的研發周期普遍在20年以上,這意味著海洋生物醫藥開發企業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 2019-2025年中國藥店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19-2025年中國藥店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對藥店行業進行全面的闡述和論證,對研究過程中所獲取的資料進行全面系統的整理和分析,通過圖表、統計結果及文獻資料,或以縱向的發展過程,或橫向類別分析提出論點、分析論據,進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