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當前水環境治理存在哪些問題?為什麼城鎮汙水處理廠越建越多,但是汙水廠進水COD濃度越來越低呢?未來水環境治理該朝著哪些方向發展?面對當前水環境面臨的眾多問題與挑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資源能源所所長、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家卓發表精彩演講,講述新時代背景下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現狀問題與未來方向。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院資源能源所所長、住房城鄉建設部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導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家卓
對新時代背景的認識
總書記在19大報告中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王家卓認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具體到水的方面來說,有三點:(1)房前屋後的池塘、河流不能是黑的臭的;(2)下雨後沒有內澇;(3)家家戶戶打開水龍頭能喝到清潔安全的飲用水。因此我國當前水環境綜合治理,便是新時代背景下開展的,圍繞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開展的。
水環境治理本質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其服務水平取決於: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政府意願和社會關注點),經濟能力(是不是有錢做),技術水平(能不能實現),若從以上三個維度思考當前水環境,我國都已經具備全面治理城市水環境的條件。
2015年4月,國務院正式頒布《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業內稱水十條),對我國水環境治理目標提出具體要求: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要於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到 2020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儘管當前我國黑臭水體取得一些成績,但是也面臨嚴峻的挑戰:
(1)我國城市水環境和老百姓的期望之間尚有差距;
(2)部分地級城市資金、人才包括認識還沒有那麼到位,治理壓力較大;
(3)已經治好的如何鞏固效果,確保不反彈?
(4)除了295個地級城市,還有縣級市、縣城、建制鎮的黑臭水治理壓力不容小覷;
(5)不黑不臭以後還要做什麼。
當前水環境治理存在的問題
目前水環境治理市場蓬勃發展,但也存在如下6大突出難題:
第一、重廠輕網,汙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王家卓指出:過去一段時間我們是非常重視城市汙水處理廠建設,對管網重視遠遠不夠,導致當前汙水收集系統效率低下、進水濃度低。並列舉大量的數據論證汙水處理廠和進水COD濃度(mg/L)之間的關係。
從2007-2017年,我國城鎮汙水處理廠數量和處置規模不斷增長。2007年全國有1148座汙水處理廠,到2017年運營的汙水處理廠達到4802座,總的處理規模也從7554萬噸/日升至18558萬噸/日。
再看2017年各省汙水處理廠平均進水COD濃度(mg/L):(1)全國31個省市,進水平均COD濃度低於350mg/L的有24個;(2)低於250mg/L的COD濃度有12個省市;(3)進一步放低標準,低於150mg/L的還有4個。這就意味著汙水廠本來處理汙水的,但是現在處理的是經過大比例稀釋以後的汙水,河水、地下水、山泉水等和汙水混在一起,一起進入了汙水處理廠,這不僅擠佔了汙水管網的收集能力,也擠佔了汙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還浪費了地方政府大量的汙水處理費用。
觀察2007-2017年,這10年間我國城鎮汙水廠規模與進水濃度變化可知,汙水處理規模在增長,平均進水濃度COD卻在下降。
汙水處理廠為什麼建的愈多,COD濃度越來越低呢?王家卓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1)政府過去不重視(2)規劃設計不夠科學;(3)材料不合格,今年3.15曝光,很多地方管網材料質量非常差;(4)施工不規範,很多企業不懂得如何施工汙水管網;(5)缺乏專業的養護經費和養護人員,導致養護工作不到位。
第二、排水體制混亂,合流分流說不清楚。目前對合流制認識走向有兩個極端:完全分 vs.完全不控制。王家卓指出,汙水處理廠早期建的都是合流制,合流制也在西方大量存在,比如紐約60%都是雨汙合流的排水體制,德國合流制比例也佔54%,東京的合流制排水系統佔82%等。但是我國有些地區過於強調雨汙分流,其實合流制分流制互有優勢。當然,合流制並不是水環境差的「罪魁禍首」,黑臭水體的罪魁禍首在於沒有控制的合流制汙水雨天溢流,導致水汙染。此外,還有不少分流制地區的雨汙水混錯接嚴重,尤其是汙水接入雨水管,導致旱天直接排放入河。
第三、有些地區控源截汙做得不到位。主要表現:汙染源、排水口調查不徹底;內源汙染沒清理好;合流制溢流汙染未控制。
第四、部分城市海綿城市建設推進力度不夠,認識不到位。海綿城市是系統治理水問題的思路,是解決治黑除澇的靈丹妙藥。在王家卓看來,海綿城市是理念,是方法,是方式,不是工程,不是產品;海綿城市不是透水鋪裝,不是下沉式綠地,不是綠色屋頂。用好了海綿城市的理念,對於解決城市水環境問題是大有幫助的。
第五、生態修復表面化,虛無化。有一些地區把生態修復異化為簡單的種水草、撒藥、鋪石子、曝氣、修浮島等,導致水體的生態修復治理表面化、虛無化,河道真正需要生態修復的沒做;還有一些地區盲目追求大水面高水位,其實不是水多就生態。這種大水面高水位容易導致河水倒灌進水排水管網,而且增大排澇壓力。
第六、水環境治理PPP項目責利不對等,有些績效不科學,後期違約風險大。對於水環境治理,普遍認為「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但大部分水環境治理的PPP項目都沒有包括管網,管網不打包,如何確保它達標呢?存在很大的風險。
未來水環境治理的10大方向
當前水環境治理問題非常突出,怎麼治呢?十九大報告習總書記說要把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結合起來,先做到不黑不臭,後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要久久為功去治理、打硬仗。
針對當前的問題,面臨的挑戰,王家卓提出未來水環境治理的10條建議和發展方向:
第一、推行水岸廠網一體化的治理模式:這種模式也在回應「問題在水裡,根源在岸上,核心在管網」,真正的把問題的根源和措施對應起來,也能夠明晰責任邊界。
第二、真正重視排水管網:在王家卓看來,未來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從廠到網,開始抓汙水收集系統的提質增效;汙水處理廠進水濃度也應該納入考核範圍,這樣才能提升汙水收集系統的收集效率和汙水處理系統的處理效率。伴隨著對城市排水管網的重視,對汙水管網探測、監測、檢測、診斷的需求大大增加,汙水管網非開挖修復市場也將爆發;汙水管網養護的社會化,專業化分工會逐步普遍。
第三、黑臭水體還要治理多久?水十條規定到2020,地級城市黑臭水體控制在10%,這只是地級城市。實際上,我們國家還有300多個縣級城市、1000多個城關鎮、10000多個建制鎮,也存在黑臭水體,整治任務非常艱巨。要想徹底消除中國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努力。
第四、黑臭治理之後還要幹什麼?總書記講了,要將雷厲風行和久久為功結合起來。黑臭水體治理就是雷厲風行,先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這是第一階段,先把它治成不黑不臭的河,但是不黑不臭強調的還是感官,可能它還是劣五類的水體;第二階段要進一步的提升城市水體環境,削減入河汙染物,將河流變成水環境功能達標的河流;第三個階段:通過治理,講這些河流變成可親近的河、生態的河,可呼吸的河,能遊泳的河。總書記也講到,我們要能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很多人都有小時候在河裡遊泳的美好回憶,美國也有對河道可遊泳的要求。但是要達到這一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第五、合流制汙水溢流汙染控制是一個重要領域。中國設市城市有10多萬公裡合流制管網,溢流汙染控制是未來不可迴避的問題。合流制溢流汙染控制涉及到監測、評估、建模、修復、源頭改造、調蓄、汙水廠等方面,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美國從1994年就發布了合流制溢流汙染控制的政策,今天很多有合流制的城市都在大力推進這個工作,但是中國這個領域的工作才剛剛起步。
第六、海綿城市理念會持續推進。海綿城市是我國近期啟動的一項重大民生工程,採用綠色方法的源頭控制,對於分流制地區的初期雨水徑流汙染控制和合流制溢流汙染控制都有重要意義。
第七、三面光河道的生態化改造越來越多;經濟社會發展到了這個階段,城市人民政府和人民群眾對這個領域的需求也是越來越多。
第八、河道的生態修復從反生態、偽生態、防生逐步走向真生態。河道修復不是種水草、撒藥、鋪石子、曝氣,要從生態的角度去治理。
第九、地下式、花園式汙水處理廠會增多,一級處理部分需求加大:目前有一部分汙水處理廠需要改造,改造的方向在於不是生化部分,是改造它的一級處理部分。當然這個也取決於環保部分監管辦法的改革。
第十、水環境治理PPP項目還會繼續推進。雖然水環境PPP項目是大部分是政府付費,但是由於水環境治理技術體系較為複雜,涉及到後期運維,並且績效很明顯,是非常適合做PPP的。雖然當前PPP的監管日趨嚴格,但是大趨勢是規範化,主管部門也沒有一刀切的說政府付費的事情就禁止了。科學的設定責任邊界和績效考核體系,嚴格按效付費,找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是核心。而且在PPP項目中,不能就水說水,要水岸統籌,這個很關鍵,因為涉及到地方政府錢從哪兒來,如何可持續的投入的問題。
原標題:王家卓:城市水環境治理的現狀、6個問題與10個發展方向
投稿聯繫:0335-3030550 郵箱:huanbaowang#bjxmail.com(請將#換成@)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