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剛剛開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有數萬億顆中微子從你的身體中穿過,而你卻全然不知。
(圖片說明:沒有人知道中微子到底是什麼樣的,但它和宇宙的命運息息相關)
「永遠也找不到」的
中微子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之一,它不與我們已知的其他任何粒子有明顯的相互作用,因此我們想要檢測它非常困難。而且它體積和質量都極小,所以即使從你的身體中穿過去,也不會給你帶來任何的傷害和感受。別說是你,連地球都會被它穿透。
正是由於這樣的性質,當著名物理學家泡利在預言這個粒子的時候都自信地說:人類可能永遠也找不到這種粒子。不過,最終物理學家們還是通過他們的才智,發現了這種粒子。
(圖片說明:泡利聲稱中微子不可能被發現,但是臨終前兩年被「打臉」)
這數萬億個中微子中,有一些來自於宇宙以及我們建立的核電站,但絕大部分都來自於我們頭頂上的太陽,它在進行核聚變的過程中會釋放出巨量的中微子。關於太陽中微子的檢測,科學家們已經進行了許多年,並且成功地檢測到了它們的存在。不過此前檢測到的太陽中微子,只是其中一種「配方」。最近,在義大利從事Borexino實驗的科學家們經過多次的努力,終於捕獲到了第二種「配方」的中微子。
碳氮氧循環
這個「配方」,物理學家們稱之為CNO。所謂的CNO,指的是太陽的碳-氮-氧循環(三個元素的符號)。碳氮氧循環也叫貝斯-魏茨澤克-循環,是恆星核心處將氫轉換成氦的兩種過程之一(另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核聚變)。這個循環通常發生在太陽或者比太陽更小的恆星中,其反應過程如下:
(圖片說明:碳氮氧循環反應方程式)
(圖片說明:碳氮氧循環示意圖)
當我們將這些方程式「疊加」在一起就會發現,它的本質就是4個質子最終轉化成一個α粒子(氦原子核)、2個正電子(與電子湮滅,以γ射線的形式釋放出能量)以及2個中微子,碳、氮、氧都是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在太陽的核心處,大約有1.7%的4氦核是通過這個循環合成的。另外,還有0.04%來自於特殊形式的碳氮氧循環。
(圖片說明:特殊形式的碳氮氧循環)
中微子本就難以探測,而CNO中微子更是容易混雜在其他中微子中,所以人類始終只聞其名,不見其真容。科學家為了尋找這個循環的證據已經努力了幾十年,如今終於有所收穫。
來自義大利米蘭國家核物理研究所的物理學家Gioacchino Ranucci指出:「利用這個結果,Borexino終於完全揭開了為太陽提供能源的兩個過程的秘密。」
Borexino實驗
CNO中微子之所以難以發現,就在於我們很難將它和太陽釋放的其他中微子區分開來。
(圖片說明:Borexino實驗的主體設備)
為此,Borexino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套非常複雜的實驗設備。簡單來說,它的主體是一個巨大的不鏽鋼球,並且在其中裝入偏三甲苯(pseudocumene)作為閃爍溶劑。當中微子在偏三甲苯中穿越的時候,會出現非常微弱的閃爍現象,證明它的存在。為了屏蔽掉其他的宇宙粒子,他們將這套設備置於水箱之中,並且整個實驗室都建立在深深的地下。
即便如此,中微子的現象也不是那麼容易捕捉。我們剛才說了,中微子幾乎不與其他粒子發生反應。由於原子的絕大部分空間都是空的,原子核和電子只佔了極小的位置,所以中微子可以輕鬆穿越一顆原子。它們只有10^-46平方釐米的小窗口內通過,才有希望撼動原子核。
(圖片說明:Borexino是世界上最好的中微子探測實驗之一)
好在中微子是宇宙中含量第二多的粒子,所以平均下來每天也有那麼幾十個中微子會足夠靠近原子核,然後被我們發現。
而Borexino實驗則對溶劑進行了長達數年的微調,使其能夠剔除掉具有特定衝擊力的(即質子-質子鏈反應過程產生的)中微子,最終專注於觀察其他核反應過程中產生的中微子。
早在2007年的時候,他們就已經檢測到了-7和硼-8等同位素的生產,讓現代物理標準模型進一步完善。而這一次,他們實現了對後面元素的檢測,證實了太陽內部的碳氮氧循環。他們介紹說,地球上每平方釐米的面積上,每秒鐘就有大約7億個CNO中微子穿過。
(圖片說明:圖中密密麻麻的都是光電倍增管,當中微子被檢測到時,它們會產生電信號提醒科學家)
一石激起千層浪
雖然這次研究只是在中微子2020網絡會議上有所介紹,其細節還沒有經過同行評審,但是此消息一經公布,就迅速吸引了物理學家們的濃厚興趣。
(圖片說明:Borexino實驗可以同時統計太陽核心多種核反應過程釋放的中微子)
來自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粒子物理學家Lindsey Bignell雖然沒有參與本次研究,但是他一直在密切地關注著同行們的工作。他指出:「Borexino合作項目的探測結果代表了一個英雄式的成就巔峰,他們將背景中的幹擾消除了足夠的程度,最終探測到了CNO中微子。這些結果對於我們來說至關重要,還有望解決太陽內部金屬元素的問題。」
說起來的確有點奇怪,但是我們對於太陽的金屬元素含量了解確實比較有限,當我們用兩種方法進行探測的時候,兩個結果相差達到了28%。科學家們寄希望於通過CNO中微子能夠採用第三種方法進行計算,告訴我們到底哪一個數據是正確的(當然,也不排除得到第三種結果的尷尬可能性)。
(圖片說明:Borexino也可以測量地球核心處放射性元素衰變時釋放的中微子)
我們需要利用CNO中微子確定太陽內部的碳、氮、氧元素的含量,這對於我們理解太陽的形成和演化來說非常有幫助。在比太陽更重的恆星中,碳氮氧循環過程發生得更加頻繁,但是在能夠近距離探測它們之前,我們只能通過太陽的CNO中微子了解這些恆星的演化歷程。更重要的是,中微子還牽連著整個宇宙的命運。
總結
除了上面說的兩種核聚變之外,太陽核心處還有很多種形式的核聚變反應,比如pep反應、Hep反應等等。我們不可能真的進入太陽內部進行探測,所以中微子就成為了我們研究太陽內部核反應的重要工具。
(圖片說明:我國的江門中微子實驗)
同時,中微子也和宇宙的命運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些科學家認為,中微子是暗物質的最有希望候選者。與此同時,中微子也是解釋為何宇宙中物質比反物質多的一把鑰匙。因此,中微子的研究也成為了世界各國物理學家的重點觀測對象。在我國也有許多中微子實驗,正在揭秘這個特殊的粒子,相信宇宙的真面目正在一點點向我們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