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核心是什麼,這一問題終於被解開

2020-12-03 數碼科技站

太陽能量的主要來源是將氫融合為氦的核融合反應。核心是太陽內部唯一能經由核融合產生能量的場所,以陽光的形式釋放出熱:從核心向外傳輸的能量加熱了太陽其餘的部分。所有經由核融合產生的能量在太陽內部必須多次遊遍各個層次之後,才能以陽光或微粒的動能形式逃離太陽。

每秒鐘大約有3.6 ×1038 質子(氫原子核)融合成為氦原子核;每秒鐘430萬噸的質量轉換成能量;每秒鐘釋放出的能量是3.8 ×1026 焦耳,相當於9.1 ×1010百萬噸TNT爆炸當量。核融合的效率取決於密度,所以融合的效率在核心會取得自動修正的平衡:融合速率略微升高將加速核心釋放出更多的熱量,熱膨脹會將質量向外推擠使密度略微下降使反應速率下降。這種攝動;這種輕微的速率下降造成核心的收縮和冷卻,又會加速融合的效率,使他再恢復到原來的標準。

組成太陽的物質大多是些普通的氣體,其中氫約佔71%, 氦約佔27%, 其它元素佔2%。太陽從中心向外可分為核反應區、輻射區和對流區、太陽大氣。太陽的大氣層,像地球的大氣層一樣,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質分成各個圈層,即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層。我們平常看到的太陽表面,是太陽大氣的最底層,溫度約是6000攝氏度。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們不能直接看見太陽內部的結構。但是,科學家根據物理理論和對太陽表面各種現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陽內部結構和物理狀態的模型。這一模型也已經被對於其他恆星的研究所證實,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陽大氣中有90多種化學元素。其中氫的含量最多,約佔太陽質量的71%,氦約佔27%,其他元素約佔2%。其他元素中有鈉、鈣、鐵、氧等等.它的平均溫度是6000度左右,可以說是一個溫度很高的大氣團,太陽上的高溫使物質保持氣體狀態,同時也使氣體原子失去大量的核外電子,這些電子不再受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因此太陽上的氣體處於等離子體狀態。

太陽的核心區域雖然很小,半徑只是太陽半徑的1/4,但卻是太陽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頭。太陽核心的溫度極高

在核融合釋放出的高能量光子(γ射線和X射線)經由迂迴曲折的路徑與減速,和在一定的吸收和再輻射轉換成更低的能量型態後,才能抵達太陽的對流層(相當於地球的地函),因此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抵達太陽的表面。 估計"光子旅行時間"可以長達5,000萬年,最短的也要17,000年。在旅程的終點,穿過透明的光球層之後抵達表面,以可見光的形式離開太陽。在核心的每一個γ射線在進入太空之前,都已經被轉換成數百萬個可見光的光子。 但同樣在核心產生,不同於光子的中微子,卻很少遭遇到與物質傳輸間的問題,幾乎立刻就能抵達太陽的表面並逃逸入太空。許多年來,測量到的中微子數量都遠低於理論上的預測,因而產生了太陽中微子問題。直到最近才經由對中微子振蕩的理解,解決了這個問題。

相關焦點

  • 就差這一根,英國巨石陣謎團終於解開
    英國巨石陣謎團終於解開,科學家藉助一根遺失了60年之久的巨石柱心,終於發現了巨石的確切來源。這根一米長的巨石柱心的地質檢驗和豎立在巨石陣中高大的薩森巖石成分相同。考古學家現在可以確定巨石來自於距離巨石陣北方25公裡,接近馬爾堡的韋斯特伍茲。英格倫遺產委員會的格林尼表示,這個發現令人激動。
  • 不解之謎終於慢慢解開!
    不解之謎終於慢慢解開!  英國最有名的史前遺蹟巨石陣是由巨型巖石組成的圓形遺蹟,有兩個問題始終困擾科學家們,一是這些石頭是從哪搬運來的?因為這些巖石的成分和當地明顯不同。第二是究竟是為了什麼目的,史前人類要這麼大費周章蓋這個?不過近日第一個謎題已然被解開了。
  • 它從太陽核心來,每秒鐘數萬億粒子穿過你的身體,終於被人類發現
    當你剛剛開始看這篇文章的時候,已經有數萬億顆中微子從你的身體中穿過,而你卻全然不知。所謂的CNO,指的是太陽的碳-氮-氧循環(三個元素的符號)。碳氮氧循環也叫貝斯-魏茨澤克-循環,是恆星核心處將氫轉換成氦的兩種過程之一(另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核聚變)。
  • 太陽能量來源的拼圖終於補齊了
    20世紀60年代晚期,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礦井中的霍姆斯特克實驗就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不過,當時探測到的中微子只有理論預測的1/3,這也是所謂的太陽中微子問題。直到2001年,加拿大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站(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SNO)給出中微子振蕩的明確證據,問題才得以解決。但是,這些實驗都沒能區分探測到的中微子是來自質子-質子鏈還是碳氮氧循環。
  • 太陽能量來源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被補齊了
    20世紀60年代晚期,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礦井中的霍姆斯特克實驗就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不過,當時探測到的中微子只有理論預測的1/3,這也是所謂的太陽中微子問題。直到2001年,加拿大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站(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SNO)給出中微子振蕩的明確證據,問題才得以解決。
  • 太陽能量來源的最後一塊拼圖,終於被補齊了
    20世紀60年代晚期,在美國南達科他州礦井中的霍姆斯特克實驗就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中微子。不過,當時探測到的中微子只有理論預測的1/3,這也是所謂的太陽中微子問題。直到2001年,加拿大薩德伯裡中微子觀測站(Sudbury Neutrino Observatory,SNO)給出中微子振蕩的明確證據,問題才得以解決。
  • 一根巨石柱心終於解開英國巨石陣謎團
    一根巨石柱心終於解開英國巨石陣謎團此前考古學家一直未能確定巨石陣薩森巖石的來源地英國巨石陣的謎團終於解開,科學家藉助一根遺失了60年之久的巨石柱心,終於發現了巨石的確切來源。這根一米長的巨石柱心的地質檢驗和豎立在巨石陣中高大的薩森巖石成分相同。考古學家現在可以確定巨石來自於距離巨石陣北方25公裡,接近馬爾堡(Marlborough)的韋斯特伍茲(West Woods)。英格蘭遺產委員會(English Heritage)的格林尼(Susan Greaney)表示,這個發現令人激動。
  • 宇宙「眼睛」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出乎意料,為了弄清楚是什麼導致了藍環星雲形成,科學家們用了16年才解開了該謎團。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新研究,藍環星雲是兩顆正在合併的恆星的殘留。圖片中心的亮黃色點是尚存的恆星殘留物(兩顆星的合併);藍圈是與恆星介質相互作用的碎片雲。品紅色輪廓是衝擊波的前沿。明確地說,在星雲中看到的藍色和洋紅色代表紫外光,而用肉眼實際上看不到它們。
  •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
    偉大的金字塔之謎終於被解開了,很多科學家和考古學家都想要穿越時間回到過去,尋找金字塔的建造之謎。外星人是否真的參與了呢?你或許不用等到時光機器穿越回去,看完這個文章就能知道答案。在說這個之前,我先跟大家說幾個金字塔的冷知識。
  • 20多年,終於解開了海底「神秘圓圈」的謎底,原來是種魚的傑作!
    20多年,終於解開了海底「神秘圓圈」的謎底,原來是種魚的傑作!在一望無際的海洋中存在著無數的神秘現象,1995年在日本附近的海域一位潛水愛好者在海底發現了一個神秘的圓圈。而這一現象也困擾了科學家長達20年的時間。直到20年後這個問題才得以解答。而製作這些神秘圓圈的幕後黑手並不是什麼外星人或者海底人,而是河豚,那麼海豚為什麼要製造這些圓圈呢?
  • 太陽,我們終於來了!
    從古至今,太陽引發了人類太多的思考,我們對這顆耀眼的恆星充滿了好奇:它為什麼會發光?它是永恆存在的嗎?它的結構是什麼?它有哪些顯著特徵?它會對地球造成哪些影響?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不僅發展出了相應的理論基礎,還建造或發射了各種探測器,層層揭開太陽的神秘面紗。
  • 太陽的核心是什麼樣?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少女心爆棚的粉紅色
    核聚變主要發生在從太陽中心至四分之一半徑的核反應區,每秒400萬噸的質量損失,釋放出360000000000000000000(二十個零)千焦的能量,使得太陽核心處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那麼高溫高壓的太陽核心是什麼樣子的?我們將要去太陽中心旅行。當我們乘坐宇宙飛船接近太陽表面時,已經能夠感受到太陽的強光和炙熱。
  • 太陽的核心是什麼樣?科學家猜測:可能是少女心爆棚的粉紅色
    核聚變主要發生在從太陽中心至四分之一半徑的核反應區,每秒400萬噸的質量損失,釋放出360000000000000000000(二十個零)千焦的能量,使得太陽核心處溫度高達1500萬度,壓力相當於3000億個大氣壓。那麼高溫高壓的太陽核心是什麼樣子的?
  • 千年謎題終於解開,人死後去了哪,你知道嗎?
    千年謎題終於解開,人死後去了哪,你知道嗎?千年謎題終於解開,人死後到底去了哪裡?很多好多好幾個問題,人死之後到底去了哪裡?人真的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嗎?種名物理學家愛一次,愛一次,愛一次愛都愛人家夢中情人的大腦。
  • 百慕達三角都有哪些奇怪的現象,飛機失蹤是常事,真相終於解開了
    大家好,歡迎關注「讀史知興衰」,我是你們親愛的小編,今天小編繼續帶著你們討論歷史上的一些問題。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說的是魔鬼三角區的百慕達三角,這個區域經常發生一些奇怪的現象,飛機輪船經常失蹤,你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 我國率先突破國際核聚變研究核心技術 「人造太陽」核心部件首獲...
    ,未來它有望徹底解決人類的能源問題。由於熱核聚變實驗堆產生能量的原理和太陽發光發熱的機理相似,因此也有了「人造太陽」的美名,而要構建起「人造太陽」的核心,這就需要特殊的材料築起一道「防火牆」,來抵禦裝置內部上億度的高溫環境。  在整個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中,有多個國家在研製這樣的高溫核心材料,而中國科學家承擔研製的這種材料,處於反應堆最核心位置,直接面對高溫聚變物質,因而被成為反應堆的「第一壁」。
  • 地球的核心究竟是什麼?溫度比太陽還高,看完大家就懂了
    文/丁簡地球的核心到底是什麼?據說比太陽溫度還高,真是鐵水到處流科學家對於我們居住的地球也一直在不斷地探索,地球上有很多我們不解的現象和事情時有發生,我們很多人非常好奇,我們的地球核心到底是什麼?有科學家表示,我們的地球中的溫度比太陽溫度還高,這是怎麼回事呢?
  • 首次直接檢測太陽核心產生的微中子,將幫助洞悉太陽核心結構
    最近,科學家首次直接測量到太陽碳氮氧循環(核融合反應之一)產生的微中子,完成微中子物理學一個裡程碑,這些測量可能有助於解決太陽核心組成的不確定性碳氮氧循環又稱貝斯-魏茨澤克-循環(Bethe-Weizsäcker-cycle),則涉及碳、氮和氧等其他元素,自1930年代以來,理論便預測這是更重恆星的主要動力來源,太陽的話,據估計只有1.7%的氦-4是經由碳氮氧循環過程產生。
  • 什麼是太陽星座?它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太陽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它的運行軌道被我們稱之為「黃道帶」。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以春分為起點算起,每30度就會跨越黃道帶的一個區域,公轉一圈要跨越12個區域,這12個區域,就是從白羊座一直到雙魚座的12個星座。
  • 人類文明等級提升的方法,這4個的問題,解開一個或能實現!
    人類文明等級提升的方法,這4個的問題,解開一個或能實現!今年地球上發生的變化,讓很多人都意識到了大自然的威力,環境的每日愈下,災害的頻繁發生,讓每個人都不禁發問,地球到底是怎麼了?人類未來的命運該何去何從?對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給出的回答也是個各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