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吉林省各級政法機關以深化「三項重點工作」為主線,以平安吉林建設為載體,以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為保障,忠誠履行使命,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吉林省政法機關自覺服務「三化」建設、「三動」戰略,為「十二五」開好局、起好步提供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出臺便企利民新舉措。
全省法院普遍開通了涉民生案件「綠色通道」,全部建成了訴訟服務中心,在交通、勞動、消費、醫療、林地確權等領域設立297個巡迴法庭,刑事被害人救助、信訪救助和執行救助等工作取得實質進展。檢察機關推進落實服務民營經
濟8條意見,突出服務涉及民生和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項目,全年僅3000萬元以上服務項目就調整和新增448個,累計服務項目達到2017個,建立基層檢察服務站569個。公安機關研究出臺了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改進群眾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32條意見和服務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11條意見,配套出臺服務舉措200餘項,規範了175項行政審批項目。全省司法行政系統深入開展「百名優秀律師掛職百戶優秀企業」、「同心·律師服務團」、「服務民生辦實事」、「幸福·尊嚴法律援助」等實踐活動,法律服務機構共辦理服務經濟發展法律事務近28萬件。
加大整治市場經濟秩序力度。公安機關嚴厲打擊各類鋒芒性經濟犯罪活動,共偵破各類經濟違法犯罪案件1461起,挽回經濟損失9.72億元。全省法院全面開展反規避執行專項行動,推出整治規避執行的12項具體措施。今年以來,全省政法機關集中查處破壞經濟發展領域職務犯罪860餘人。
全省政法機關認真履行維穩第一責任,全力維護國家安全、政治安定、人民安寧,成效顯著。
強化源頭防控。壯大和強化專群結合的信息工作網絡,加大社會矛盾糾紛搜集研判工作力度,部署開展了「人民調解防控網工程」,總結推廣了全省法院、遼源市公安局多元解決矛盾糾紛的工作經驗,在全省開展了培樹千名調解能手活動,在企事業單位建立人民調解組織1619個,大中型企業基本上建立了人民調解委員會。全省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共化解基層矛盾糾紛19萬餘件,成功率達97%以上。其中防止「民轉刑」案件1639件,防止群體性械鬥332件。全省法院一審民事案件調撤結案率達到62.6%,刑事附帶民事賠償調解率達到68.9%,執行案件和解率達到52.9%。
大力深化平安吉林創建,全省群眾安全感滿意率達到91.54%,同比提高0.66個百分點。狠抓全面防控。努力建立點線面結合、人防物防技防、打防管控結合、網上網下結合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面完成全省公安機關「三臺合一」報警服務臺升級改造,城市報警監控探頭已達到19萬個。農村「平安之聲大喇叭」實現了全覆蓋,全面落實警力下沉和招聘協警、治安員、協管員等措施,提高社會面見警率,社會治安防控能力顯著提升。今年全省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8.29%。
狠抓嚴打整治。全省共掛牌整治治安亂點、盲點168處。集中打擊整治黑惡勢力犯罪、涉眾型經濟犯罪、多發性侵財犯罪、涉邊犯罪等突出犯罪活動。全省現行命案破案率達92.4%。全省公安機關「清網行動」全國排名第二,受到公安部嘉獎,省公安廳榮獲集體一等功。
強化公共安全治理。組織交通文明行動和預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攻堅戰,道路交通事故起數、死亡、受傷同比分別下降20.13%、6.65%、23.12%。全面推進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和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火災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同比分別下降了58.5%、80%、45.3%。工礦商貿企業事故和死亡人數同比分別減少20.4%和30.8%。8月份以來,全省端掉「四黑」窩點1150個,打掉犯罪團夥39個。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全面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進一步明確工作思路。省委政法委總結推廣了遼源市、延吉市和農安縣綜合試點工作經驗,鞏固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工作格局,拓展了多方參與、專群結合工作主體,建設了適應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的大信息系統,規範了一系列強化重點對象管理的制度機制。同時,結合我省實際,突出抓好重點任務落實。強化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強化「兩新」組織管理,建立登記管理機關、行業主管部門和政法機關三位一體的動態監管機制,形成整體管理合力,收到較好效果。
全省政法機關積極搭建「法院人才戰略五年規劃」、「基層檢察院標準化建設」、「五項建設」、「五化達標司法所」、「向王紹精學習」等活動載體,不斷提高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水平。(胡鐵軍 記者趙聯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