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蘇貝爾是我們在教育基礎知識考試中無法繞過的一個人物,他提出了很多的思想觀點都是我們的常考知識點。今天就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他的學習分類理論——按照學習性質與形式的分類。
奧蘇貝爾將學習進行了兩維度的分類:按照學習進行的方式分為「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按照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首先我們分別來理解一下這兩類分別是什麼。
一、按照學習進行的方式的分類: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
接受學習是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以結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比方說中國的老師大多喜歡的方式:「來,把筆拿出來準備記……」這就是最典型的接受學習,也可以說就是單純的Copy。
發現學習是指學生要學習的概念、原理等內容不直接呈現,需要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索、發現而獲得。注意,這裡包含了一個重點信息:要「獨立」思考,所以我們的同學們在做一一些小發明小製作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哦!原來是這樣」的感嘆,其實這時候他們就是在完成發現式的學習。
二、按照學習材料與學習者原有知識的關係的分類:機械學習和有意義學習
機械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沒有與已有知識建立某種有意義的聯繫。比方說,我們小時候老師特別喜歡做的一件事:「生字聽寫錯誤的同學每個錯字抄10遍。」這就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學習方式。
有意義學習是指當前的學習與已有知識建立起實質性的、有意義的聯繫。比方說在中學學習時候,我們的老師在講解知識時候會以已知的知識為基礎來講解新的知識,其實就是在幫助我們理解材料間的意義。
很多同學在學習這兩個分類的時候特別容易將這兩個緯度搞混。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兩個維度互不依賴,彼此獨立。所以其實兩個維度是可以相互結合的,所以才會產生了更細的四個分類:
1.機械的接受學習:單純的記憶(記乘法口訣表);
2.機械的發現學習:嘗試以排除錯誤(走迷宮);
3.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從理解出發幫助記憶(搞清概念間的關係);
4.有意義的發現學習:通過獨立思考完成個體自身未知知識的發現(科學研究)。
而結合了我們常見的教育心理學的知識點就更好記憶了,我們可以用如下的圖形來幫助大家記憶:
這樣今天我們就進行了一次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不知道同學們體會到了沒有。接下來做一道題感受一下吧:
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 )。
A.機械學習 B.有意義的發現學習 C.有意義的接受學習 D.研究性學習
答案:C。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