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奧蘇貝爾是繞不開的一個考點,有很多的學員在學習的時候覺得特別的繁瑣,在很多的領域中都提到了這個人物,那麼接下來就對奧蘇貝爾的觀點進行整理性的介紹。
一.學習的分類
從學習性質與形式來說,奧蘇貝爾根據以下兩個維度對認知領域的學習進行分類。
二.有意義學習
1.有意義學習的實質是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建立起非人為(內在的)的和實質性(非字面)的聯繫。
所謂的非人為的聯繫,值得是內在聯繫而是不是任意的聯想或聯繫,也不是人後天附加的知識,比如:「英語單詞用漢語標音」就是人為強加的聯繫;而「知道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而任何四邊形都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就可以推導出四邊形的內角和等於360度」就屬於非人為的聯繫。
2.有意義學習的類型
三.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係,他提出了三種同化的類型
四.意義的同化
奧蘇貝爾認為,學生能否習得新知識,主要取決於他們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觀念,有意義學習是通過新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觀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發生的,這種相互作用的結果導致了新舊知識的意義的同化。
五.組織學習的原則與策略
(1)逐漸分化原則:即首先應該傳授最一般的、包攝性最廣的觀念,然後根據具體細節對它們逐漸加以分化,這樣可以為每個知識單元的教學都提供理想的固定點,即對新知識起固定作用的先前知識。
(2)整合協作原則:是指如何對學生認知結構中現有要素重新加以組合。奧蘇貝爾認為所有導致整合協調的學習,同樣也會導致學生現有知識的進一步分化。因此,整合協調是意義學習中發生的認知結構逐漸分化的一種形式。
(3)先行組織者策略:奧蘇貝爾學習理論在教學中具體應用的技術--先行組織者策略:所謂「先行組織者」,是先於學習任務本身呈現的一種引導性材料,它要比學習任務本身有較高的抽象、概括和綜合水平,並且能夠清晰地與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和新任務關聯起來。也就是,通過呈現「組織者」,在學習者已有知識與需要學習的新內容之間架設一道橋梁,使學生能更有效地學習新材料。這種引導性材料被稱為先行組織者。
六.遺忘的原因---同化說
遺忘實際上是知識的組織與認知結構簡化的過程,即用高級的概念與規律代替低級的觀念,使低級觀念發生遺忘,從而提煉和簡化了認識並減輕了記憶負擔,這是一種積極的遺忘。用於解釋有意義學習的保持與遺忘,他認為在真正有意義的學習中,前後相繼的學習不是相互幹擾而是相互促進的,因為有意義學習總以原有的學習為基礎,後者的學習是前面學習的加深和擴充。
七.接受學習
與布魯納的發現學習觀點相反,奧蘇貝爾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是接受學習,學習應該是通過接受而發生,而不是通過發現。他把強調接受學習的教學方法叫做「講解教學」。
更多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考點,可查看中公教師網-教育心理學頻道。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領取面試試講視頻範例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