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斯,美國心理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從事心理諮詢和治療的實踐與研究,首創非指導性治療。除了在心理諮詢方面做出極大貢獻,他還推動了教育理論的發展。在教師招聘筆試中,羅傑斯的觀點也是重要的備考知識點,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與羅傑斯的相關學習理論,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知情統一的教學目標觀:
人本主義的心理學家認為人的潛能是自我實現的,而不是由於教育的作用。他們將文化、環境、教育比喻成陽光、食物和水,但歸根結底自我潛能才是人性的種子。在這樣的思想背景下,羅傑斯將其「患者中心」的治療方法應用到教育領域,提出了「自由學習」和「學生中心」的學習與教學觀。
羅傑斯認為,情感和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中兩個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教育的理想就是要培養既用認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人。這種知情融為一體的人,他稱之為「完人」或「功能完善者」。
二、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人本主義強調教學的目標在於促進學習而非填鴨式教學,學生應該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學習他認為有趣和需要的知識。羅傑斯認為,學生的學習主要有兩種方式: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所謂無意義學習,是一種「在頸部以上發生的學習」,因為其很大一部分內容只涉及到心智,而不涉及感情或個人意義。而有意義學習不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融合的學習。比如兒童通過觸摸電爐知道了燙的意思,就是一種有意義學習。
在這裡,我們必須將羅傑斯的有意義學習與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相區別。羅傑斯關注的是學習內容與個人之間的關係,而奧蘇貝爾關注的是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按照羅傑斯的觀點,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只是一種「頸部以上的學習」。因此,兩者是由區別的。
三、學生中心的教學觀:
羅傑斯對傳統教育進行了批判,認為在傳統教育中,教師能隨意控制學生,學生則十分被動。他因此主張廢除「教師」這一角色,代之以「學習的促進者」。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助產士」和「催化劑」。
而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在於特定的心理氣氛因素,教師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必須做出如下努力: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注;同理心。
以上便是有關羅傑斯相關知識點的總結,希望能對各位考生的備考能夠有所幫助!
中公講師解析
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考試
回復「教育理論」即可查看教師考編兩學各章節練習題
回復「視頻示範」查看各學科視頻示範!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