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teacher.net 2018-10-10 13:11 教師招聘網 [您的教師考試網]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種心理學思潮,號稱有別於行為主義和精神分析理論的心理學「第三勢力」,其主要代表人有馬斯洛、康布斯和羅傑斯等。今天我們就來總結一下考試中主要涉及到的羅傑斯的教育思想。
1.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
他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認為教育在於促進學生的發展,使他們成為能夠適應變化、知道如何學習的自由人。他指出:凡是可以教給別人的知識,相對來說都是無用的;能夠影響個體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發現並加以同化的知識。因此,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學習知識,也不是教學生如何學習,而是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提供一種學習的氣氛,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的關鍵不在於教師的教學技巧,而在於營造特定的心理氣氛。
2.心裡氣氛三要素
羅傑斯認為,和心理治療領域中的諮詢者對諮客的心理氣氛是一致的,促進學習的心理氣氛的要素有:真實或真誠:教師表現真我,沒有任何掩飾、虛偽和防禦,真誠、完整而真實;尊重、關注和接納:教師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意見,關心學生的方方面面,接納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情感表現;移情性理解:教師能理解學生的內在反應,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
3.非指導性教學模式
在這樣的心理氣氛下進行學習,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才是學習的關鍵。這就是羅傑斯的「學生中心模式」,又稱為「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最富有意義的角色不是權威,而是「助產士」或「催化劑」。
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模式包括五個階段:確定輔助的情景;探索問題;形成見識:計劃和抉擇;整合。
4.知情統一的教學目標觀
羅傑斯的教育理想是「培養知情統一」的完人,即成為「促進變化和學習,培養能夠適應變化和知道如何學習的人」。可見,人本主義重視的是教學過程而不是教學的內容,重視的是教學的方法而不是教學的結果。
5.有意義的自由學習觀
羅傑斯認為,學生學習主要兩種類型,即認知學習和經驗學習;學習方式也主要有兩種,即無意義學習和有意義學習;認知學習和無意義學習、經驗學習和有意義學習是完全一致的。
所謂有意義學習,不僅僅是一種增長知識的學習,而且是一種與每個人各部分經驗都融合在一起的學習,是一種個體的行為、態度、個性以及在未來選擇行動時發生重大變化的學習。
對於有意義學習,羅傑斯認為主要具有四個特徵。①全神貫注;②自動自發;③全面發展;④自我評估。怎樣才能使學習變得生動活潑且有意義呢?羅傑斯認為,要想使學習生動活潑且有意義,就應該讓學生自由的學習,即讓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
6.個人本位論
羅傑斯作為個人本位論的代表人物認為,教育目的應以個人價值為中心,應該主要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和構建教育活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發展人的本性和本能,教育目的應當由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需要來決定。
7.人本主義課程理論
人本主義課程論認為課程是要為學生提供一種促使他們自己去學習的情境。他們強調,學校教育要尊重學生的本性和需要。因此,人本主義課程又稱為人性中心課程。人本主義者要求將課程的重點由教材轉向個人,主張課程要適合學習者內部和外部的需要,課程內容的選擇上貫徹「適切性」原則,實質上傾向於學習者中心。羅傑斯認為,教學是教兒童,不是單純教教材,要展開真正學習,兒童必須參與教學過程。有意義的學習只是在教材同學生自身的目的發生關係,由學生自身去認知時才產生。因此,課程內容的組織應密切注意適合學生的生活、要求和興趣。
責任編輯:大白
<上一頁1下一頁>
換一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