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法的傳播與晚清領海主權觀念的嬗變

2021-01-09 光明網

國際法的傳入與近代中國領海主權觀念的萌生

領海概念最早傳入中國大約是在十九世紀初年。1804年加羅林號案發生後,美國商人向廣東當局提交了抗議書,其中傳達了領海管轄的概念,指出中國應在領海行使管轄權。可惜,這份抗議書可能根本沒有送到中國地方大員手中,對中國近代領海觀念的產

生也沒有發揮任何影響。

近代中國人從鴉片戰爭時期起就已開始接受國際法,但領水理論在中國的正式傳播則應推到1863年前後《萬國公法》的翻譯之後。該書首次向中國人介紹了領水理論。這一理論在隨後的普丹大沽口事件中得到了運用。當大沽口事件發生後,中方向德使提出抗議,指責其兵船在「中國洋面」扣留丹麥商船侵奪了中國的權利。正是藉助《萬國公法》介紹的領海主權理論進行辯駁,總理衙門才感到理直氣壯,迫使德方認錯。這次交涉的成功,使中國官方對《萬國公法》產生了很大興趣,其結果顯然有利於促進國際法的傳播,而國際法的輸入無疑又催生了清政府的權利意識。在一些中外交涉事件中,中方官員開始把國際法當做重要的參考依據。例如,1868年中美《續增條約》第一條就詳細規定了水面管轄權利問題,說明當時清政府開始具備利用國際法知識來維護領水權利的朦朧意識。

當然,恭親王等清政府中樞大員對近代領海理論並沒有深入研究。在整個十九世紀中後期,中國官方文獻中關於領海主權問題的資料也非常少見,只有李鴻章等少數地方大員留下了點滴記載。1874年,荷蘭公使提出由該國出面在中國設立救生船隊。李鴻章明確提出船隻必須由中方管轄,其理由是沿海離岸十裡均歸本國管轄。1875年日艦到朝鮮沿海擅自測量其海道而被朝鮮炮臺轟擊,日本公使森有禮向中國提出抗議,李鴻章予以駁斥,認為兵船測量他國海岸違反了萬國公法。這就表明,李鴻章初步掌握了領海理論。

就國際法的系統傳入來說,《萬國公法》只是一個起點。隨後,有更多的國際法著作被翻譯過來。隨著這些書籍的翻譯,領海理論在中國得到進一步傳播。1876年至1884年是丁韙良主持翻譯國際法的高峰期。《星軺指掌》、《公法便覽》、《公法會通》、《陸地戰例新選》、《公法新編》等著作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在這些著作中,有的論述了領水問題,其中《公法會通》是最有代表性的。它比《萬國公法》闡述的領水理論要詳細得多。除了丁韙良外,傅蘭雅也為國際法傳輸作出了貢獻。他翻譯的《公法總論》、《各國交涉公法論》等書也是十九世紀末期國際法傳輸過程中的重要成果。就領水問題而言,《各國交涉公法論》是不可忽視的著作。該書共分三集,其中初集中第三卷論述了領海、領土獲得、通商等問題,第四卷論述了國家管轄權問題;第三集第三卷至第七卷闡述了戰時中立問題。在這些章節裡,領水理論得到了更深入的介紹,對中國人接受這一理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綜觀十九世紀國際法在華傳播情況,筆者認為,這些著作的翻譯無疑對中國人接受國際法產生了較大影響,使中國人的觀念發生了一定變化,但我們也不要過高估計當時國人的國際法觀念,在領水問題上尤其如此。不管是恭親王,還是李鴻章,他們的領水主權觀念都是有限的。這時,中國人的領水主權觀念還處在萌芽階段。

領水理論的深入傳播與近代中國領海主權觀念的發展

領水主權觀念的真正勃發是在二十世紀初年。當時的留日學生是促進這一過程的主要力量。他們大量地翻譯和介紹了日本國際法學者的著作,同時進行了一定的研究。隨著新一輪國際法知識的傳入,領水理論也隨之得到廣泛傳播。與上一世紀相比,新一輪的領水理論傳播也具有新的特點。

(一)首次採用準確的國際法專業術語,把領海概念介紹給國人。二十世紀以前,傳教士翻譯國際法時還沒有找到準確表達領海概念的詞語。這種情況到二十世紀初年才由留日學生加以改變,他們從日本人那裡借用了一些名詞。自此之後,「領海」、「領海主權」、「海灣」、「公海」、「海裡」等一系列新鮮名詞紛紛傳入中國。以準確的國際法專業術語代替模糊的詞語,這是留日學生對國際法翻譯事業作出的貢獻。它有利於促進國際法的傳播,特別是有利於中國人對領海理論的理解與接受,也有利於在交涉中捍衛我國的領海主權。

(二)就途徑來說,第一次國際法傳播主要是通過傳教士對歐美國際法著作的翻譯介紹,而在新一輪的傳輸中,著作翻譯雖然仍是重要的途徑之一,但其他途徑如報刊傳播等也開始出現了。在新一輪的傳播中,翻譯的版本大部分是日本學者的著作或者講義,翻譯者的主體不再是傳教士,而是留學生。留學生的翻譯工作大概開始於1902年前後。據有關研究,二十世紀前十年,留日學生譯介的國際法著作大約有50種以上。隨著如此多國際法譯著在國內的傳播,中國人對於領海理論有了更新、更詳細的了解。除了著作翻譯之外,新式報刊雜誌對領水理論的傳播也作出了較大貢獻。報刊雜誌的參與使這一輪的國際法知識傳播更加廣泛,也更為迅捷。這一特點在領水理論的傳播過程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在二十世紀初年,領水理論成為普通知識分子經常能夠接觸的東西。新式報刊雜誌中對領水理論傳播作出較大貢獻的主要有《外交報》、《法政學報》、《廣益叢報》、《東方雜誌》、《浙源匯報》等等。其中《外交報》是當時熱衷於領水理論傳播的最重要報刊雜誌之一。

(三)領水理論在國際法傳播過程中的地位明顯提高。與上一輪國際法傳播情況相比,這一輪國際法傳播更強調領水法的介紹。因為這一時期中國的領水糾紛問題較多,使人們把目光轉向領水理論。除了國際法譯著介紹更加詳細、更加深入的領水理論外,報刊雜誌也出現了大量專門介紹領水理論的文章,還有相當一部分具體研究中國領水問題的文章。相對於國際法的其他知識來說,領水法受關注的程度最高,而且這一輪對領水理論的介紹已有相當深度,既包括領海概念的介紹及其界限劃分,也包括領海管轄權的具體內容說明;既有領海理論的歷史溯源,也有領海理論發展的現狀介紹;既有理論本身的闡述,也有相關實例的說明;既論述了領海問題,也述及了內水問題。可以說,這一次的領水理論翻譯和介紹是比較全面而深入的,對中國人準確而系統地掌握領水理論起了重要的作用。

新一輪國際法的傳播在國內產生了較大的積極影響。就領水理論的傳播而言,不僅使中國新式知識分子掌握了比較系統的領水理論,而且使清政府原有的領水主權意識得以發展,此時的清政府真正開始形成近代意義上的領水主權觀念,它不僅多次運用這一理論捍衛中國的領水主權,甚至萌發了建立領海制度的想法。

清政府運用國際領水理論維護國家主權的實踐

二十世紀初年,清政府對領水問題有了進一步了解,並在中外交涉中開始運用領水理論來維護國家主權。例如,在日俄戰爭中的領水中立權交涉、澳門水界交涉、中日二辰丸案交涉以及東沙島交涉等事件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夠看出清政府的領水主權觀念已經大大超過了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水平,運用領水理論來捍衛國家主權的自覺性大大提高了。這主要體現在:

(一)頒布了有關領水中立權的法律條規。日俄戰爭期間,清政府頒布了《局外中立條規》。該條規有六條涉及領水中立問題,主要是就交戰國軍艦在中國中立領水內的權利義務進行規定。中立條規在維護中國領水有限中立的過程中還是有一定意義的。就國際法的實施來說,中立條規的頒布也有一定意義。它是清政府頒布的第一個有關領水主權問題的法律,是清政府的領水主權意識上升到國家法律高度的反映,表明它具有了比以前更高層次的領水主權觀念。

(二)明確採用了領海的說法。日俄戰爭時期,清政府官員還沒有使用「領海」一詞。但隨後不久他們就有人能夠理解「領海」概念了,時間大概在1905年前後。《東方雜誌》1904年第九期刊登了張謇諮呈兩江總督議創南洋漁業公司的呈文,該文提到領海界限問題。因此,在1904年兩江總督就應該知道了「領海」一詞。商部可能在1904年也接觸過這一詞語,因為張謇創辦漁業公司不可能不向商部提出申請,申請的內容應該與上述呈文大致相同。此後,特別是1908年以後,「領海」一詞在官方文書中經常出現。

(三)在維護海權的過程中運用領海法進行交涉。這可以以二辰丸案為例進行說明。1908年2月,日本商船二辰丸號在路環島附近海面私卸軍火,被中國海關查獲。日本政府反以查獲地點不在中國領海範圍為辭向中方提出抗議。葡萄牙也趁機抗議中國「侵犯」了它的領海主權。對於日、葡的無理取鬧,兩廣總督張人駿多次予以反駁。他一再指出,案發地點確實是在中國領海內,中國政府完全有權行使管轄權。從當時的交涉情況來看,清朝一些官員已經能夠比較準確地運用領海法進行對外交涉,捍衛領海主權。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當時中方官員似乎認同三海裡領海學說。只不過這齣自地方官之口,在以後的交涉中再也沒有過類似的表示,中央政府更沒有正式宣布領海界限,因此只能說三海裡界限說影響了當時部分官員,並不能推斷清政府承認三海裡領海寬度的規則。

(四)為建立領海制度進行準備。清政府一直沒有建立起自己的領海制度,但在清朝最後幾年裡也有過這種打算。二辰丸案後,清政府籠統宣布了廣東領海界限。此外,它還在1909年正式著手討論全國領海界線問題,認為「中國應繪完全領海全圖」。這說明清政府有了主動建立領海制度的考慮,也表明其領水主權觀念已經發展到了相當水平。除了劃界準備外,清政府還開始了海洋立法工作。

綜上所述,在列強的刺激及留日學生的影響下,清政府在最後幾年裡接受了從日本傳來的領海主權理論,其認識水平已經走出了十九世紀時的朦朧狀態,甚至發展到了準備建立領海制度的程度。儘管清政府一直沒有宣布自己的領海寬度,其領海制度的建設也處在準備階段,劃界、立法等工作都沒有完成,但其為建立領海制度所做的努力還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焦點

  • 專家稱中國對釣魚島領海基線符合國際法
    中新網北京5月8日電 (董冠洋)中國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賈宇8日在國家海洋局《中國海洋發展報告(2013)》首發儀式上表示,領海基點基線是一個國家主權範圍內事務,美國一貫對他國領海基線劃定「說三道四」,望其反思本國領海制度。
  • 專家稱菲越兩國在南海的主權主張違背國際法
    原題:且看越菲南海主張如何不合理  近日,中國與東協部分成員國在南海主權問題上的爭議成為了國際輿論的焦點。事實上,越南和菲律賓在南海的各種主權主張沒有相應的法律依據,兩國的領海主張更是明顯違反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條文和精神。
  • 張召忠:領海主權不容侵犯 外艦闖進來怎麼辦?
    原標題:領海主權不容侵犯!外艦闖進來怎麼辦?局座說:撞出去!年蘇聯護衛艦撞擊侵入領海的美國約克城號巡洋艦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劃定領海按照1958年《領海及毗連區公約》,領海定義為:「國家主權擴展於其陸地領土及其內水以外鄰接其海岸的一帶海域,稱為領海。」 關於主權不僅是指水域,而是擴展於領海之上的空間及海底和底土。關於領海中的「一帶海域」的確定涉及到領海的基線、領海的寬度和領海的外沿線的確定。確定領海寬度的方法是首先確定領海基點,然後連接成領海基線。領海的基線是指「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
  • 中國聲明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域領海基線表明主權
        據新華社北京 9月10日電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0日就中華人民共和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發表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根據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五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及毗連區法》,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
  • 美國防部長公然否認中國南海領海主權
    據路透社當日在美國軍機上發回的報導,卡特宣稱,不同意「中國建設的島嶼12海裡以內為中國領海」的觀點,「美國將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飛行、航行和執行任務。」  卡特稱,是中國在南海的活動規模在改變地區現狀,而非美國。這是華盛頓對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發起的最新挑戰。  卡特對記者稱,美國正試圖維護一個共享的地區安全架構,該架構在過去70年裡增進了「各方繁榮」。
  • 五角大樓稱美軍艦南海活動符合國際法
    【環球網軍事5月28日報導】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5月28日報導,上周日(5月27日)美國"希金斯"號驅逐艦和"安提坦"號飛彈巡洋艦駛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所有的行動都是按照國際法進行的,並表明美國將在國際法允許的地方飛行、航行和行動」。對於美方軍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領海的行動,中國國防部稱,西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
  • 2014年自考國際法考試大綱海洋法
    它包括一國的港口、海灣和海峽以及領海基線與海岸之間的海域。內水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它與國家的陸地領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國家對其享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權。  領海是指沿著國家的海岸或內水,受國家主權支配和管轄下的一定寬度的海水帶。領海的寬度從領海基線量起不超過l2海裡。領海是沿海國領土的組成部分,它處於沿海國主權支配之下,但外國船舶有無害通過權。
  • 外交部邊海司司長表示,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意義重大
    據新華社電  9月13日,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鄧中華就中國宣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線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政府公布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領海基線意義重大,根據國際法有關規定,近日我們將向聯合國秘書長交存釣魚島領海基線的有關坐標表和相關海圖。
  • 解放軍法院院長:中國艦隊已獲索政府入領海授權
    本報從今天起開設《軍艦護航法律解讀》專欄,連載介紹與此次護航任務有關的國際法知識,以饗讀者。領海是國家領土的組成部分。從沿岸國家或島嶼國家的基線向海上測量,並且屬於該沿岸國家或島嶼國家主權管轄範圍的一片狹長海域,稱為領海。索馬利亞主張200海裡領海領海的寬度是指從測算領海的基線起至其最外沿線之間的距離。
  • 中國12海裡領海,毛澤東親定
    1931年,國民黨政府曾經頒布過3海裡領海制,但領海制度形同虛設,列強的軍艦自由遊弋在中國的海洋江河。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認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必須結束有海無防的歷史,就要把中國的領海主權管起來。但中國的領海在哪裡?
  • 維護國際法為基礎國際秩序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這都豐富和發展了國際法。  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依據國際法同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劃定和勘定邊界,解決了98%的陸地邊界問題。」賈桂德說。  中國堅持與直接有關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解決領土主權和海洋劃界爭議,與日、韓、越南等國談判達成有關海域劃界和漁業合作的安排,堅決有力應對針對南海的所謂仲裁,反對任何強加於中國的爭端解決方案,反對濫用仲裁程序損害我國主權和海洋權益。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的聲明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和開發利用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最早並持續、和平、有效地對南海諸島及相關海域行使主權和管轄,確立了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相關權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收復日本在侵華戰爭期間曾非法侵佔的中國南海諸島,並恢復行使主權。
  • 鄂霍次克海原有公海區域,俄羅斯用了什麼辦法,把公海變成領海?
    在政治地理上,內海包括一個國家的內水,指領海基線以內的海域,以及被一國領土環繞,出入都要經過該國領海的海域,簡單來說,也就是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之下的海域,沿海國對這片海域擁有完全的,排他的主權。而鄂霍次克海,並非完全是俄羅斯的領海,這片海域南部抵達日本北海道海岸,所以有一部分日本領海。而且在2014年之前,鄂霍次克海還有大片公海區域。
  • 全國2010年4月自學考試國際法真題
    B.主權平等原則C.不幹涉內政原則 D.和平解決國際爭端原則14.一般認為對國際法淵源作了權威性說明的國際文件是( )A..內水與領海的主要區別是( )A.外國船舶在內水不享有無害通過權 B.沿海國對領海享有主權C.內水上空不允許外國飛機飛越 D.沿海國對內水享有主權18.大陸架寬度的起算線是( )A.領海外部界線 B.毗連區外部界線C.領海基線 D.海岸線19.
  • 領海基線、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海洋國土知識梳理
    領海基線:量算領海寬度用的起算基準線。這條起點線在海洋法中被稱為「領海基線」。按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規定,一般有3種確定沿海國領海基線的方法:一種是正常基線法,一種是直線基線法,還有一種是混合基線法。正常基線是指沿海國官方承認的大比例尺海圖所標明的沿岸低潮線,適用於海陸分界非常明顯和海岸線比較平直的海岸。
  • 我國公布領海基線為管理釣魚島提供法律支持
    因為領海基線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首先領土主權是你的,在國際法上有重要意義。領土是你的,你才可以劃出基線。所以你劃基線意味著領土是你的,重申了中國對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主權。基線和島之間還會有一些水域,裡面的水域是內水,那也是主權的範圍。基線往外有12海裡,這個是領海。
  • 美艦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 國防部、外交部:中國軍隊警告驅離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針對美國兩艘軍艦5月27日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一事。中國國防部與外交部27日晚間答記者問。 問:據媒體報導,美國兩艘軍艦5月27日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請問對此作何評論?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5月27日,美國「安提坦」號、「希金斯」號軍艦未經中國政府允許,擅自進入中國西沙群島領海。
  • 國際認可的12海裡領海原是毛澤東親定
    新中國成立後,美國公然派遣艦隊幹涉中國內政,用武力阻止我解放臺灣,還肆意入侵我主權海域尋釁逞兇。 毛澤東認為,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必須結束有海無防的歷史,就要把中國的領海主權管起來。但中國的領海在哪裡?他強烈感覺到:建國後連自己國家的「宅基院牆」都搞不清,外國軍艦開到家門口來耀武揚威,我們拿不出明確的法律依據,何談保衛領海主權!
  • 專家:中國尚未公布南沙領海基線 立場無任何鬆動
    整個南海海域的面積為350萬平方公裡,其中南海九條斷續線之內,中國主張擁有主權、管轄權的海域面積為200多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中國對南海200多萬平方公裡範圍內的島礁灘沙和海域擁有神聖不可侵犯的主權和管轄權。 中國尚未公布南沙領海基線中國南海疆域的形成經過了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
  • 外交部邊海司司長權威解讀領海基點基線
    就在日本宣布所謂的購買釣魚島之後,中國政府馬上公布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的領海基點基線,宣示主權。那麼什麼是領海基點基線,它是如何確定的?作用又是什麼呢?今天,焦點訪談欄目記者獨家專訪了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鄧中華,對此做出權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