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刊雜誌:
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點擊查看雜誌詳情與影響因子)
文章標題:
基於腰大肌指數構建肝硬化患者長期預後的nomogram預測模型(Low psoas muscle index associates with long-term mortality in cirrhosis: construction of a nomogram)
本研究回顧了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消化內科2014年1月到2016年6月住院治療的251例肝硬化患者,發現腰大肌指數(PMI)是3年生存率的獨立危險因素,低水平PMI作為反映肌肉減少症的指標,與肌肉功能的減退相關。
肝硬化往往起病隱匿、病程遷延。當疾病逐步進展到終末期,出現各種不良事件,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導致的消化道大出血、腹水、肝性腦病、各種類型的感染時,就極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少了生存時間,反覆入院既增加了經濟負擔,也佔用了寶貴的醫療資源。部分肝硬化患者除非進行肝臟移植,不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因此,判斷肝硬化患者病情的進展和嚴重程度就尤為重要,目前國際國內主要應用MELD或者Child-Pugh這兩種傳統評分。但困擾臨床一線醫生的是,這些數十年前提出的評分系統均缺乏對於肝硬化營養狀況,特別是肌肉減少症的評估,從而影響了實際應用的效果,其預測結果經常和患者的實際預後有很大差異。
我們團隊根據中國國情,選擇了PMI,這一不需要特殊的影像學分析軟體,在基層醫院也可以獲取,重複性和實用性好的指標用來鑑診肌肉減少症。多因素Cox風險回歸發現,年齡、BMI、PMI和MELD是男性肝硬化患者3年全因死亡的獨立危險因素;而年齡、PMI和MELD是女性肝硬化患者的獨立預測因素。在此基礎上,我們分別建立了性別特異性的預後nomogram預測模型,其C指數分別為0.792和0.715,進一步的校正曲線和決策曲線分析證實了這一模型在臨床實踐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特別對於代償期和失代償早期的肝硬化患者,PMI的預測價值更大,並且PMI與患者5米步速正相關,進一步說明其是一個反映肌肉功能的可靠指標。(論著中文信息由第一作者整理提供,欲覽英文原文請掃描下方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