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窮而出名的甘肅通渭,耕地面積居全省第二,農作物種類有哪些

2021-01-09 小天旅跡

用腳步丈量世界。大家好,這裡是小天的生活足跡記錄站!

甘肅歷史跨越八千餘年,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中醫藥學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嶽根源、羲軒桑梓」。很多人印象中的甘肅,乾旱缺水,大山連綿不絕,似乎黃土高原就是它的代名詞。而偏居一隅的通渭就更是如此。

通渭縣是全省18個乾旱縣、41個國扶縣之一。屬隴中黃土高原丘陵壑區,多黃土梁、峁和河谷階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約1600米到2200米,年溫差較大。通渭的地理氣候決定了其農業結構。暑假是很多農作物成熟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大山去看看。

西葫蘆

通渭是傳統農業縣,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就會發現每一塊地裡都種著農作物。農業生產主要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有小麥、莜麥、扁豆、速效豆、穀子、糜子、玉米、洋芋、蕎麥等17個種類。經濟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藥材、花卉等上百個種類。

豆子

小麥雖然近幾年種植的人不是很多,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農民都種著小麥自給自足。因為北方人大多喜歡吃麵,它也是麵食(白面)的原作物。小麥的麥稈還可用作牲畜的口糧,雖然現在很多人都用車或機器收小麥,但在以前,每家每戶都是靠牛或驢來耕地拉東西。

剛割完的小麥

馬鈴薯種植面積也很大,穩定在50萬畝以上,總產量55萬噸左右。除了農民自己吃,很大一部分都會賣出去,也有一小部分用作澱粉加工和製作粉條。

剛挖的土豆

玉米的種植面積穩定在80萬畝以上,總產量45萬噸左右。玉米一般是在冬季往家裡收,玉米粒會賣出去,玉米杆用作牲畜的口糧。近幾年種植甜玉米的人也很多,在夏季煮一些玉米放在冰箱,即使到了冬天,吃火鍋時甜玉米的口味也是倍兒棒。

玉米

中藥材作為扶貧項目,近幾年開始大面積種植。以黨參、柴胡、黃芪、板藍根為主的道地中藥材種植面積4萬畝左右,總產量8000噸以上。這些中藥材的種植也為當地的農戶提供了經濟來源,很大程度上幫助了當地的農戶。

黃芪

莜麥是營養豐富的糧食作物,在禾穀類作物中蛋白質含量最高。由於莜麥營養豐富,耐飢抗寒,在自治區西部被譽為一寶。又因其徵麥含糖分少,蛋白多,是糖尿病患者較好的食品,也是老年人常用的療效食品。莜麥經過淘洗、曬晾、炒熟、磨製成面,名曰「莜麵」。

莜麥

蕎麥也是當地的農作物,不過近幾年種植的人不多。蕎麥富含蛋白質、脂肪等多種維生素及鈣、鎂、鐵、鋅等多種礦物質和纖維素,還富含其它糧食作物中所沒有的盧丁。據《本草綱目》記載,蕎麥具有養肝、護肝、補血的營養保健作用,對防止糖病、血栓病等有奇特療效。當地的很多居民的枕頭裡面裝的就是蕎皮。

蕎麥

那麼,你有在農村生活的經歷嗎?你知道農作物從種植到成熟再到熟食要經歷什麼過程嗎?你來過甘肅嗎?你對甘肅通渭這個小小的縣城有什麼樣的印象?歡迎大家留言評論哦!

相關焦點

  • 鬥爭「鹽鹼化」 甘肅任重道遠
    原標題:鬥爭「鹽鹼化」甘肅任重道遠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莊俊康  我省每年因土地鹽鹼化損失的糧食超過1億公斤。隨著鹽鹼化程度的加劇,部分地方莊稼絕收、民房坍塌,由此導致的移民、再移民和棄耕現象時有發生。
  • 通渭 紅色榜羅 翰墨飄香 溫泉養生
    通渭風力資源豐富,光照充足,通渭風電基地是全省第三個、隴中地區唯一一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境內有古寨堡1500餘座,俗稱「千堡之鄉」和「古寨堡的博物館」。 通渭溫泉度假村(AAA級景區) 通渭有著定西市面積最大、植被保護最好
  • 喜陰的農作物有哪些?蔬菜、花草、木,種類多,這五種農村很常見
    農作物的範圍廣,細分種類很多(包括糧食作物、蔬菜、花草樹木),而不同的農作物生長對光照的需求也不同,有些農作物的生長不需要那麼多的光照,光照少,生長得也不錯,這樣的農作物一般被認為是喜陰的,下面來說說農村常見的幾種:一、菠菜菠菜是葉菜,莖葉比較細軟,很多人愛吃,儘管菠菜葉子面積不小
  • 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印度農業其實印度在農業上還是有很多優勢,從國土面積上來看,印度位列全球第七,約有298.0萬平方公裡。但是,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統計,印度是全球耕地面積最多的國家,約為156.2萬平方公裡。這一點是很多國家不能比的,印度的耕地面積數量居亞洲之首,多達1.43億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16公頃,約為我國的兩倍。印度有超過一半的國土可以用來耕種。
  •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美國耕地面積比我國多,而且地勢更平坦,而且美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採用的是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非常高,那為什麼美國的糧食總產量比中國還要少1.8億噸左右呢? 實際上美國糧食總產量之所以比中國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國用於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並不多。
  • 呂贇剛榮膺甘肅業餘棋王和新科省象棋冠軍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11月30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經過九輪密集大戰,全國象棋業餘棋王(甘肅省預選賽)暨2020年甘肅省象棋錦標賽,昨晚在蘭州鳴金收兵。名不見經傳的定西通渭小夥呂贇剛一路過關斬將,最終衝上一號臺,並先手戰勝最後一個對手張尕軍後,成為新的甘肅業餘棋王和全省新科象棋冠軍。
  • 世界耕地面積排行,美國第一,印度第二,我國第三
    1.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達到了16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土地總面積的18%。美國地形是中間低,兩面高,中央大平原為美國提供了廣袤的耕地。此外,美國還是世界糧食第一出口大國。2.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二,達到了153萬平方公裡,佔到了領土面積的51.6%。
  • 世界各國耕地面積排名,印度已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
    TOP10阿根廷耕地39.76萬平方公裡。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本文的數據取自《CIA世界概況》,數據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各國公布的數據略有差異。如2016年我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公布的耕地面積是134.9萬平方公裡,這裡的數據是123.8萬平方公裡。
  • 耕地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對於中美俄三國,哪國的耕地面積最大?
    而到了工業文明普照的現代社會,耕地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雖然降低了很多,但仍舊充當提供人和牲畜口糧的關鍵作用,因此還是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那麼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強國的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耕地面積分別有多少呢?先來看一下我們中國,我國坐擁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位列世界第三,其耕地面積則有約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也居世界第三。
  • 日本耕地面積很少,為何農業發展卻值得全球學習?這三點尤為關鍵
    說到日本,我們都知道,這是亞洲的一個領土小國,但卻又是全球最為頂級的發達國家,其中,在科技、建造、農業等各領域,日本都有不俗的成績,而這也是日本經濟的主要來源,但其中,對於日本某一項發達的領域,我卻十分好奇,那就是日本的農業,原本日本面積不大,人口又多,耕地面積肯定很少,那它是怎麼做到農業高度發達的呢!
  • 全省首個 成都市無人機遙感測量首飛成功
    這款大疆T600型四軸飛行器,由此開啟了它採集農作物樣方數據的首飛之旅。  國家統計局成都調查隊朱傑仁介紹到,「7月28日,我們在十幾分鐘的時間內,利用無人機拍攝了400多張照片。接下來,我們會用專業軟體將照片拼成完整的正射投影圖像,再用以辨別農作物種類以及測算面積。」此次無人機首飛成功,意味著成都市在全省範圍內正式率先開展無人機實地採集數據工作。
  • 全球14個「一貧如洗」國家,到底有多窮?
    中非為瘧疾和愛滋病高發區,尤其是2005年成人愛滋病感染率為10.7%,居世界第十。  七、莫三比克:人均GDP 506美元。摩納哥的人均GDP是其328倍。莫三比克曾譯作莫三鼻給,是非洲南部國家,1975年脫離葡萄牙殖民地而獨立。作為與英國並無憲制關係的國家,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大英國協。  莫三比克國土面積79.94萬平方公裡,海岸線長2630公裡。
  • 青海溼地面積居全國第一 省內海西面積最大 玉樹排名第二
    6月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召開的青海省第二次溼地資源調查成果新聞發布會上傳出好消息:青海的溼地面積從之前的全國第四名一躍成為全國第一,高居榜首。  調查結果顯示,全省溼地資源面積為814.36萬公頃,佔全國溼地總面積的15.19%,溼地面積居全國第一。我省溼地資源具有類型多樣、原始生態系統功能強大的特點,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生態調節區。
  • 甘肅發揮資源優勢做強特色漁業 鮭鱒魚產量居全國前列
    原標題:甘肅發揮資源優勢做強特色漁業 鮭鱒魚產量居全國前列 甘肅雖地處西北內陸,但冷水資源豐富且類型多樣,有得天獨厚的鮭鱒魚養殖條件,泉水、山澗溪水以及以劉家峽為代表的水庫均是養殖鮭鱒魚的理想場所。據悉,當前,甘肅省鮭鱒魚養殖面積達370餘畝,養殖產量3000餘噸,養殖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國前列。
  • 甘肅靖遠土地鹽鹼化現狀調查
    眼前的這片蕭瑟景象讓人很難想到它曾有過的生機與美麗。  這裡是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鎮的河靖平村——曾經黃河岸邊一處水草豐美、寧靜富饒的村莊。「我們這裡以前非常美麗,整個村子都是幾百年的果樹。」河靖平村原村民李德銀說,原來果樹在春季開花的時候,前來旅遊的人還很多。「現在啥都沒有了。」
  • 甘肅地震史:甘肅的姊妹們看過來
    作為土生土長的甘肅人,學習、生活、工作在西北地區,很有必要去了解這一地區的地理環境和歷史文化,藉此機會,通過各種途徑收集甘肅地震相關資料,供大家閱讀學習、加深了解,以便從容應對未來地震災害。甘肅省位於青藏高原北部地震區,是我國地震活動比較活躍的地區之一,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破壞性地震。省內有天水地震帶、民勤地震帶、祁連山地震帶等地震帶。
  • 日本農業現狀:耕地面積萎縮,北海道耕地廣闊,飲食結構改變
    二戰後,隨著戰爭結束,社會日趨穩定,日本人口穩步增加,新開墾的耕地面積也有所增加,在1960年代曾達570萬公頃,約合8550萬畝。而如今日本從事農業就業人口在近年跌破了200萬人,同時耕地面積也是年年在減少,如今日本的耕地面積僅為400萬公頃,合6000萬畝。
  • 我國農作物種類古代到近代的演變
    先秦時期的農作物經歷了一個由多到少的過程。開始是可吃而無毒的植物都進行種植,隨著人們對作物認識的提高,逐漸淘汰了一些產量低口感差的植物種類。這個時期種植的作物總的來說是比較多的,但是主要作物還是集中在幾種上。夏代主要有谷、稻、麥、菽、糜等,《夏小正》即有關於夏代種植「黍菽糜」的記載。商代見於甲骨文的有黍、稷、稻、麥、米等字。
  • 為什麼氣象衛星能預報農作物產量
    對於農民來說,氣象信息不僅指導出行,對莊稼收成也有重要的實際作用,農作物生長得好不好也可以由氣象衛星來預報。氣象衛星是一種人造地球衛星,專門從太空對地球及其大氣層進行氣象觀測。按其軌道的不同,有地球靜止氣象衛星和極軌氣象衛星兩種。衛星上載有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等各種遙感儀器,可獲得雲系分布概貌,還能監測大氣層中某些氣象要素的分布和變化。
  • 黑龍江最窮的地級市,不是齊齊哈爾、雞西,而是這座城市
    說起黑龍江,那就不得不提到哈爾濱、大慶、牡丹江這些城市了,雖然除了哈爾濱之外,所有的城市發展都不算好,GDP基本都在千億左右,而大慶也是因為有著石油資源,人均GDP碾壓了哈爾濱,不過你知道黑龍江最窮的城市是哪裡嗎,這座城市就是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