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2020-12-05 騰訊網

美國的國土面積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中國,目前美國的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裡,但是目前美國所擁有的耕地面積卻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比如下圖是目前全球各國耕地面積排名前列的國家。

可以看出,目前美國的耕地面積達到167萬平方公裡,而中國的耕地面積只有150萬平方公裡,相當於美國的耕地面積比中國多出17萬平方公裡左右。

儘管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耕地面積多,但目前美國的糧食總產量卻比中國低,比如2019年中國的糧食總產量達到6.6億噸左右,而美國一年的糧食總產量只有4.8億噸左右。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明白,美國耕地面積比我國多,而且地勢更平坦,而且美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都採用的是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非常高,那為什麼美國的糧食總產量比中國還要少1.8億噸左右呢?

實際上美國糧食總產量之所以比中國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美國用於種植糧食的耕地面積並不多。

雖然美國耕地面積非常大,但是真正用於糧食種植的耕地並不是很多,目前美國的農作物主要品種包括玉米、高粱、燕麥、大麥、黑麥、小麥、杜倫麥、春小麥、水稻、大豆、花生、向日葵、棉花、食用幹豆、馬鈴薯、甜菜、油菜籽和黍等20多種農作物。

這裡面玉米的種植面積大概是9,200萬英畝,大豆種植面積大概是8,000萬英畝,小麥種植面積大概是4,800萬英畝,水稻種植面積大概是260萬英畝,這幾類糧食也是美國主要的糧食,加起來種植面積總共是2.5萬億英畝左右,相當於來102萬平方公裡左右。

這個糧食種植面積實際上跟我國差不多,比如下圖是2019年我國各類穀物的種植面積情況。

2019年我國穀物播種面積達到14.68億畝,大約98平方公裡,這個穀物種植面積稍微比美國少了三平方公裡左右。

而目前美國有很大的耕地都是用來種植其他農作物的,比如牧草、油仔等等,另外還有大量的土地用於牧場,真正用於種植供美國人消費的食物的僅相當於印第安納州,伊利諾州和一半的愛荷華州面積的總和,大多數耕地用於種植牲畜飼料,出口作物或者休耕養田。

第二、美國耕地利用率較低。

目前美國用於農作物耕種的土地面積比我國還多,但是他們的糧食總產量比我國少很多,這裡面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美國的耕地利用率比較低。

一方面是美國每年種植糧食的頻率比較低,目前我國很多地方水稻和玉米一年都可以種兩次,有的地方甚至可以種三次,相當於一份土地當做兩三份來使用,所以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但對應的對土地的破壞也非常大,而美國大多數地方糧食一年只種一次,這跟我國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另一方面美國耕地還實行輪休,很多耕地種了兩三年之後都要休一年,這樣可以保持水土的肥力。

正因為土地利用率相對比較低,所以美國的糧食總產量相對比中國少,但從單產量來看,美國的糧食單產量總體要比中國更高一些。

相關焦點

  • 日本農業現狀:耕地面積萎縮,北海道耕地廣闊,飲食結構改變
    人均耕地約半畝,中南部棄耕嚴重,北海道保留耕地廣闊日本情況和韓國類似,但日本國土面積加大,加之火山灰土壤,農業生產應該維持的更好,由於農村人口老化,年年有棄耕減少趨勢,已較90年代初減少20%,目前日本耕地面積約為6000萬畝,人均和韓國一樣也是半畝左右,那為什麼日本的糧食自給率要比韓國稍低一些呢?
  • 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不過,印度的農業生產始終面臨著許多的問題,導致耕地的利用率不高,產量十分低下。這也是為什麼印度的糧食產量不如我國的原因,如果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印度地圖印度擁有全球最多的耕地,但糧食產量僅有2.6億噸,排在全球第三位,比第一位的中國少了2.8億噸,比第二位的美國少了
  • 世界各國耕地面積排名,印度已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
    TOP9 奈及利亞耕地41.29萬平方公裡,非洲排名第一,奈及利亞的耕地面積佔國土面積的44.7%,這是一個相當高的比例,在前十名中僅次於印度的57%,可以對比的是中國這一指標僅13%左右。TOP8印尼耕地47.80萬平方公裡。
  • 耕地保衛戰:當利用強度接近極限時,怎麼保障糧食安全
    「我國是一個耕地資源相對不足的國家」,李保國說,「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只有143萬平方公裡的耕地,佔14%多。」為何可耕種面積這麼少?李保國解釋,耕地是地表情況綜合的結果,「不光是山嶺、巖石這些因素,更重要的還有熱量、水分等,一個地方地表情況不錯,都是平原、也有土壤層,但如果溫度不夠,水分不夠,肯定是不能做耕地的。」正在進行室內土壤和水分關係實驗。
  • 中國需要大豆,俄羅斯向中國提供2520畝地,美國:我們也有大豆
    最近,俄羅斯向中國提供2520畝地,讓中國種植大豆,解決我國大豆缺口的問題,得到這個消息,美國慌了,表示:我們也有大豆,願意賣給中國。在過去,大豆在我國的種植面積很大,基本上已經滿足了國內的需要,但是隨著中國與世界接軌,才讓我國大豆的弊端顯現了出來。
  • 耕地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對於中美俄三國,哪國的耕地面積最大?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和條件。在農耕文明時代,耕地的多少則直接決定著一個王朝的發達程度,例如我國古代創下了盛世的南宋,清朝乾康時期,均是坐擁廣闊耕地的朝代養活了上億之多的龐大人口。而到了工業文明普照的現代社會,耕地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雖然降低了很多,但仍舊充當提供人和牲畜口糧的關鍵作用,因此還是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那麼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強國的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耕地面積分別有多少呢?先來看一下我們中國,我國坐擁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位列世界第三,其耕地面積則有約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也居世界第三。
  • 非洲古國「埃及」的耕地面積僅佔國土的4%,該如何保障糧食安全?
    ,所有這一片面積超過1000多萬平方千米的區域都是在副熱帶高氣壓帶和乾燥的信風帶控制下,形成了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廣的熱帶沙漠氣候。埃及人口數量這麼多,氣候條件卻這麼惡劣,我們必然會想埃及是如何保障自身的糧食安全的。
  • 60%靠進口,日本糧食憑什麼比中國安全?
    提高糧食自給率,並不容易。就拿日本來說,人多地少,糧食自給率低於50%,面臨巨大的缺口。但在2018年《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中,日本的糧食安全排名卻遠高於中國。日本的秘訣,是海外囤地。1. 布局海外,日本屯地1200萬公頃對不差錢的發達國家來說,海外屯田是基本操作。
  • 美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二,每年浪費的總量足以使兩億人口不再挨餓
    在世界上通常把麥子、水稻、玉米列為三大糧食作物 ,目前這些糧食產量分布極其不均,主要集中在亞洲東部、歐洲、北美洲。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每年的糧食產量高達4.4億噸,僅次於中國6.6億噸排名世界第二,但其也是世界上糧食最為嚴重的國家,每年約有6000萬噸農產品被浪費。
  • 全球50年來最嚴重的糧食危機,如何避免大饑荒?
    雖然中國的口糧自給率達98%以上,但需要進口的糧食相當於近9億畝耕地的生產出來的作物。  中國糧食主產的品種是大米和小麥,而玉米和大豆需要大量依靠進口,尤其是大豆中的油料自給率僅為30%。  在2019年,中國大豆產量只為進口量的五分之一,中國從美國、巴西進口大豆佔大豆進口總量的84%。
  • 菲律賓地處熱帶,耕地面積達10萬多平方公裡,為何糧食還需進口
    糧食作物的生長周期和產量和周圍環境的光,熱,水等條件密切相關,其中光和熱是最為主要的因素(水源可以通過人的智慧四處調配,但光和熱直接跟氣候相關,幾乎不可能調配)。拿我們最熟悉的水稻舉例,在溫帶,水稻一年一熟,到了光熱條件更充沛的亞熱帶變成一年兩熟,到了熱帶,水稻甚至可以一年三熟。
  • 中國糧食現狀:一邊進口,一邊浪費
    面對龐大的餐桌外浪費,為什麼很多人渾然不覺?糧食產量才是政績,減少浪費沒有多少官員關心如此大量的浪費被忽視,難道是因為我國對糧食生產不夠重視?這一說法恐怕誰都不會同意。另一種觀點則認為: 糧食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產品,絕不能夠依賴進口,應該基本自給,糧食進口至多只能作為不影響糧食安全的一種純粹的貿易行為。目前並不存在一個完美的全球糧食市場,守住18億畝耕地還進口那麼多糧食,不守住後果會很嚴重。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糧食等大宗農產品貿易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國際農產品市場供給不確定性增加。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必須堅持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以穩定國內糧食生產來應對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採取有力措施防止耕地「非糧化」,著力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牢牢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的生命線。
  • 爭鳴| 「地板」、「天花板」與中國糧食安全困境
    「耕地換增長」是中國各地政府普遍採用的簡便、快捷的方式。耕地一般比較平整,而且區位良好。因此,最容易進行工業開發、住宅開發。中國的開發商、地方官僚,少有像歐、美那樣,精心的規劃,儘可能將城市、工廠建設在山地、坡地上。以保護珍貴的耕地資源、生物資源。他們都諳熟「種莊稼不如種房子」的道理。創造這一模式的首先是廣東的「珠三角」地區。
  • 中國經濟2021第四章糧食危機:解決糧食危機的根本之道
    以美國為代表,20世紀美國農業便率先實現了工業機械化,田地向萬畝以上的大農場高度集中,依靠機械大規模生產。現如今,美國以1%的農業人口完成年產糧食4.4億噸,佔全球糧食總產值的16.3%。此外,農藥和肥料在農業生產中也已廣泛普及,據統計,世界上每年因使用農藥和肥料而增產的糧食,佔世界糧食產量的25%以上。
  • 全球糧食危機:越南等13個產糧國叫停出口!中國3大「糧策」應對
    然而,在魔幻的2020年裡,疫情暴發、蝗災肆虐、冰川融化、野火不絕、洪水泛濫,受突發事件和極端天氣的影響,糧食短缺問題愈發嚴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多次拉響警報,一場事關人類糧食安全的危機正在逼近。在大災大疫面前,生存利益大於天。那麼在這不尋常的年份裡各國採取了何種應對措施以降低糧食短缺風險?中國的「米袋子」會受到影響嗎?未來全球糧食供應前景樂觀嗎?
  • 都是人口大國,為什麼印度向全世界出口大米,而中國卻要滿世界買大米
    反觀另一個人口大國印度,明明隔三差五就鬧饑荒,人民根本吃不飽飯,他們卻是世界糧食出口大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看地理位置,印度是我國的鄰居,國土面積298萬平方公裡的印度人口數量約13.2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中國是第一大),雖然近些年來印度的經濟有了很大的提升,軟體、金融等服務業在世界領先。
  • 世界耕地面積排行,美國第一,印度第二,我國第三
    1.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達到了16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土地總面積的18%。美國地形是中間低,兩面高,中央大平原為美國提供了廣袤的耕地。此外,美國還是世界糧食第一出口大國。2.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二,達到了153萬平方公裡,佔到了領土面積的51.6%。
  • 世界各國人均耕地面積排名,非洲國家遠高於中國,為何餓肚子?
    世界各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可以看出具體多少耕地養一個人,人均耕地面積越大,往往說明糧食供給越安全,但不絕對,比如熱帶地區一年可以種三季水稻,而高緯度地區一年只能種一季。下面來看最新的人均耕地面積排名吧(少數國家數據缺失)。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面對農產品生產需求多樣化,必須處理好發展糧食生產和發揮比較效益的關係,不能單純以經濟效益決定耕地用途,必須集中力量把最基本最重要的保住,將有限的耕地資源優先用於糧食生產,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對此,《意見》提出要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首先,永久基本農田要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特別是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