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對於中美俄三國,哪國的耕地面積最大?

2021-01-17 小菜雞說實事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本資源和條件。在農耕文明時代,耕地的多少則直接決定著一個王朝的發達程度,例如我國古代創下了盛世的南宋,清朝乾康時期,均是坐擁廣闊耕地的朝代養活了上億之多的龐大人口。

而到了工業文明普照的現代社會,耕地對於一個國家的作用雖然降低了很多,但仍舊充當提供人和牲畜口糧的關鍵作用,因此還是具備重要的戰略意義。那麼作為世界公認的三大強國的中國、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耕地面積分別有多少呢?

先來看一下我們中國,我國坐擁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廣袤國土,位列世界第三,其耕地面積則有約一百三十萬平方公裡,也居世界第三。

我國的耕地大概只佔國土總量的百分之十四左右,主要分布於中東部的平原和低矮的丘陵一帶,連成一片的大面積耕地幾乎沒有,整體上分布非常之零散。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一線,集中了全國九成左右的耕地。這些區域處在季風區,雨熱同期,土壤肥沃,生產力很高。

其次在長江以南的東南丘陵一帶和四川盆地內也少量分布有耕地,該區域雖然地勢起伏算不上平坦,但好在氣候溫暖多雨,土地的產量較高,外加上如今機械化耕種普及率高,因此同樣能產出不少優質耕地。不過我國遼闊的西北、西南一帶就幾乎沒有耕地了。

從地圖上看可以發現我國的整個大西部區域呈土灰色,基本上都是高海拔缺氧,或者千溝萬壑的高原、荒涼的戈壁、貧瘠的沙漠以及崇山峻岭的山區,再加之年降雨量普遍在四百毫米以下,因此無法把土地開發為耕地。

俄羅斯地跨歐、亞兩大洲,其廣袤的國土如同是一頭握著的北極熊,橫躺在歐亞大陸的北端俄羅斯國土面積高達一千七百一十萬平方公裡,以絕對優勢高居世界第一位。

然而俄羅斯的耕地面積卻還要少於我國,僅有約一百二十六萬平方公裡,位列世界第四,佔其國土還不到百分之七點四。俄羅斯耕地面積少的原因和我國不同,從地形圖上放眼望去,偌大的俄羅斯絕大部分國土綠油油的一片鮮少有灰色標識的沙漠、戈壁和貧瘠的高原。俄羅斯西部,坐擁遼闊的東歐平原和西西伯利亞平原,總面積達到了上千萬平方公裡。

所以地形因素顯然不是制約俄羅斯耕地多少的原因。從經緯度圖上會發現,俄羅斯絕大部分的土地處在北緯五十度以北,屬於寒溫帶區域,外加上俄羅斯廣闊的西伯利亞是全球強冷空氣的發源地,以及東部太平洋沿岸有千島寒流經過,因而使得俄羅斯中東部以及北冰洋沿岸一帶終年氣候嚴寒,冬季極其漫長,土地上覆蓋冰雪的時間比看見土壤的時間還長,因此壓根就談不上能開發成耕地了。

俄羅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東歐平原南部的伏爾加河以及烏拉爾山南麓一帶,這裡也有東邊烏拉爾山阻擋住了西伯利亞寒冷空氣,以及西邊吹來自大西洋上的季風氣候,相對而言較為暖和,降雨量也充沛,加之是一望無垠的平原地帶,稱為耕地也就不困難。這一區域如今也是整個俄羅斯的糧倉,全國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最後來說說美國,美國面積和我國差不多,也一樣處在中緯度的溫帶區域,不同的是人家在地形上卻接近俄羅斯,美國中部地區坐擁貫穿於南北的大平原,面積達到了四百萬平方公裡。全美最大的河流密西西比河自北而南貫穿於其中,沿河一線被開發成了廣闊的耕地,總面積達到了一百七十萬平方公裡,居世界第二位。

美國的耕地看上去雖然大不了我國的太多,但卻基本上是連成一片的大塊耕地區。上有利於發展規模型的農牧業。因此在密西西比河沿岸形成了小麥區、玉米帶和棉花帶等多種農業以及經濟作物主產區。外加上美國發達的農業播種和收割技術,使得這一帶不僅成為了全美的糧倉肉倉,也還是世界級的糧食生產基地。

相關焦點

  • 日本農業現狀:耕地面積萎縮,北海道耕地廣闊,飲食結構改變
    二戰後,隨著戰爭結束,社會日趨穩定,日本人口穩步增加,新開墾的耕地面積也有所增加,在1960年代曾達570萬公頃,約合8550萬畝。而如今日本從事農業就業人口在近年跌破了200萬人,同時耕地面積也是年年在減少,如今日本的耕地面積僅為400萬公頃,合6000萬畝。
  • 世界耕地面積排行,美國第一,印度第二,我國第三
    1.美國耕地面積世界第一,達到了16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土地總面積的18%。美國地形是中間低,兩面高,中央大平原為美國提供了廣袤的耕地。此外,美國還是世界糧食第一出口大國。2.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二,達到了153萬平方公裡,佔到了領土面積的51.6%。
  • 世界各國人均耕地面積排名,非洲國家遠高於中國,為何餓肚子?
    世界各國的人均耕地面積,可以看出具體多少耕地養一個人,人均耕地面積越大,往往說明糧食供給越安全,但不絕對,比如熱帶地區一年可以種三季水稻,而高緯度地區一年只能種一季。下面來看最新的人均耕地面積排名吧(少數國家數據缺失)。
  • 遙感技術在耕地「非糧化」監測中的應用
    與此同時,部分地區在國家劃定的基本農田上違規種樹挖塘、改種非糧作物等耕地「非糧化」傾向,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提出了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目標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意見》強調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發展糧食生產,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穀物的種植面積,切實把握國家糧食安全主動權。
  • 以印度的耕地面積,如果發揮到極限,可以養活多少人口?
    民以食為天,一天不吃餓得慌,糧食是對於是人口大國是十分重要,作為世界第二世界人口大國,擁有約13.6億人口,僅次於中國的14億人口。要如何養活這麼多人,讓他們都吃飽飯,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印度這樣的國家以自己的土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到底能養活多少人?
  • 守護耕地,我們都做了什麼?
    沒有耕地,就沒有口糧,糧食安全也就無從談起。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農業科技進步,我國糧食產能顯著提升,逐漸擺脫了新中國成立初期「糧食短缺」的困境。但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引發了耕地面積的持續減少。
  • 世界各國耕地面積排名,印度已超越美國成世界第一
    TOP10阿根廷耕地39.76萬平方公裡。耕地在地理學上是指可以用來種植農作物的土地。本文的數據取自《CIA世界概況》,數據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及各國公布的數據略有差異。如2016年我國第三次農業普查公布的耕地面積是134.9萬平方公裡,這裡的數據是123.8萬平方公裡。
  • 非洲古國「埃及」的耕地面積僅佔國土的4%,該如何保障糧食安全?
    埃及是一個位於非洲東北部地區,地跨亞洲和非洲兩大洲的國家,也是一個聞名世界的文明古國。埃及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00年,也就是距今5000年前,埃及就已經建立了統一的奴隸制國家,是世界上最早的王國,並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 農業部:我國超40%耕地面積有退化現象
    原標題:農業部:我國超40%耕地面積有退化現象   記者日前從農業部獲悉,目前,我國耕地退化面積已佔耕地總面積的40%以上。東北黑土層變薄,南方土壤酸化,華北平原耕層變淺,特別是一些補充耕地質量等級較低等問題,嚴重影響耕地產出。  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關鍵在耕地質量。
  • ...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天門日報訊(全媒體記者付磊磊)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近日公布了2020年耕地質量標準化驗室(第三批)名單,我市市耕地質量監測檢測中心被評為「耕地質量標準化實驗室」。
  • 美國耕地面積比中國大得多,為什麼糧食產量不如中國?
    美國的國土面積位居全球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中國,目前美國的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裡,但是目前美國所擁有的耕地面積卻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比如下圖是目前全球各國耕地面積排名前列的國家。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石油天然氣企業繳納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造地費有...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石油天然氣企業繳納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造地費有 關 問 題 的 復 函國辦函〔1997〕32號國家土地局、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石油天然氣總公司《關於免繳石油企業基本農田保護區耕地造地費的請示
  • 耕地保護和改進佔補平衡的意見
    到2020年,全國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8.65億畝,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少於15.46億畝,確保建成8億畝、力爭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為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提供資源保障。耕地保護制度和佔補平衡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促進形成保護更加有力、執行更加順暢、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護新格局。
  • 目前來看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有哪些?
    如今這個時代,地理位置好的國家首先要滿足以下兩個基本條件:1.要有足夠長的海岸線以及優良的港口。2.面積足夠大且地形不單一,這樣可以保證這個國家有足夠的戰略縱深用以防禦反擊可能的外來侵略。目前符合這類條件的大國只有中美印三家,而巧合的是這三家又都是糧食生產大國,三家耕地面積佔的世界耕地面積的1/3,而糧食產量卻佔到世界糧食總產量的一半以上。三國中美國地理位置是最好的,這是因為美國周圍沒有強大的敵人,北面是北約盟國加拿大,早已成為了美國的小弟,南面是美國第一大進口來源國墨西哥。
  • 守住國家糧食安全生命線——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
    部分地區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問:意見出臺有何背景?答:近年我國農業結構不斷優化,糧食連年豐收,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堅實支撐。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 【測繪科普】全球30米地表覆蓋數據 (耕地) 佔全球陸地表面總面積1/7的耕地養育著70億人口
    通過「知識地圖」欄目,可以了解全球耕地變化狀況。佔全球陸地表面總面積1/7的耕地養育著70億人口。2010年全球耕地總面積為1938.92萬平方千米,約佔陸表面積14.30%。北半球耕地面積遠多於南半球,東半球耕地面積多於西半球。
  • 農業農村部:守住糧食安全生命線 嚴防耕地「非糧化」
    近期,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重要性緊迫性,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作為「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科學合理利用耕地資源,共同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責任。
  • 縱覽全球各地區的地表類型圖,看看哪裡耕地最多
    下面的地圖中淺黃色區域為可用耕地,深綠色區域為林地,淺綠色區域為草地,灰色區域為沙漠,紅色區域為建築用地。東亞地區我國的耕地主要就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地帶,南方大多為林地,青藏高原為草地,西北地區為荒漠。日本、韓國和朝鮮的耕地全在平原一帶,其他地區基本都是山區。
  • 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
    近日,內蒙古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自治區級成果通過專家評審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審定,由自治區農牧廳、生態環境廳分別上報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標誌著我區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工作基本完成,為我區後續耕地土壤分類管理與風險管控奠定了科學基礎,為農牧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 農業農村部負責人解讀《關於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
    與此同時,部分地區也出現耕地「非糧化」傾向,一些地方把農業結構調整簡單理解為壓減糧食生產,一些經營主體違規在永久基本農田上種樹挖塘,一些工商資本大規模流轉耕地改種非糧作物等,這些問題如果任其發展,將影響國家糧食安全。